尽管五千援军极有可能都是歪瓜劣枣,不过也是没有办法了。想来夫人为了凑集这五千人,也花费了不少的心血。这个时候,就算是一百名士兵,都是非常宝贵的,他身边除了敬翔、谢瞳、潘逸三个谋士,还有二十名的卫兵之外,其余的宣武军将士,都已经全部派上战场了,可想而知前线兵力地紧张。
宣武军的辖地。正好处在中原的核心地带,汴州、郑州、宋州、滑州、曹州这几个州,都因为长期的战乱,男丁死伤十之八九,很多村庄都已经是十室九空,根本无法征集兵员。兵源不足是宣武军永远的痛,正是这个原因制约着朱温无法展翅高飞,否则,以宣武军的人才济济,这时候足可以平定中原了。
敬翔朗声说道:“王爷。淮西军已经是强弩之末。数天来地战斗,他们的损失是我们的十倍甚至二十倍。我军通过抓捕淮西军的俘虏,不但可以弥补我军的损失,而且兵力还稍稍有所增长,此消彼长,王爷只要坐等胜利消息的到来。”
他跟随朱温地时间虽然没有谢瞳长,可是对朱温的脾气却已经了如指掌,看到朱温又流露出一些心灰意冷的意味,急忙力加劝慰。或许有人会觉得很奇怪,朱温也有懦弱的时候吗?他会在自己的麾下面前表现出来?我可以明确的回答你,事实就是这样的!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朱温并不是每时每刻都那么坚强的。
其实道理很简单,撇开朱温身上笼罩地光环,他也就是普通人,还是个出身底层的普通人。只要是普通人,就会有疲惫、沮丧、恐惧、绝望的情绪,这些感情会陪伴他的一生。以前的朱温是无赖出身,一无所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战斗的时候他的确非常疯狂,悍不畏死,可是现在不同了,他现在高高在上,有娇妻(没有美妾哦),有儿女,有家业,需要顾虑的地方多了不知道多少,在战况不利的时候,他当然要为自己的命运担忧。
换了十年前地朱温,他绝对不会想到会有今日这样地成就,同时要面对这么多的问题。那时候地朱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战场结束之后,双手提着一大串敌人的脑袋,到军官那里去领赏,拿到赏钱以后,立刻和兄弟们开赌。至于美色,那时候的朱温还是不太感冒的,当然,偶尔间,他也会找个女人发泄发泄,但是发泄完也就忘了。
他命运的改变,要从两句话十六个字开始说起。
“荡荡中原,莫御八牛。泅水不涤,有血无头。”
这句话出自李淳风、李天罡《推背图》里面的第十象。
这一象太离奇了,实在不像是正常人鼓捣出来的,看看“荡荡中原,莫御八牛”,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八牛者,乃一个朱字,朱字拆开正是八和牛两个字。老朱家要出人才了,这个人才是哪一个呢?后面还有“泅水不涤,有血无头”。泅水不涤,这里边有水字边,有日字头,有血无头则是一个器皿的皿字。那么这就凑足了,水字边,日字头,再加一个皿,连小朋友都能猜得到,这是一个“温”字。那么这四句谶语,说的就是一个叫朱温的人,又或者是一个叫温猪的动物。
《推背图》形成的时候,乃是唐初贞观年间,却预料到了两百多年以后的天下大势,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自从《推背图》出现以后,不少人就将研究它当做了毕生的事业,创造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当然,在中和二年之前,朱温并不知道《推背图》的存在,更不知道《推背图》里面有关于自己的谶语。那时候的他,还一心跟着起义军,只想混两顿饱饭吃,那时候的他,最大的幻想不过是找个女人,生几个孩子,然后安安静静的过日子就好。黄巢起义给朱温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崭露才干的机会,这个年代就是武夫的年代,就是无赖的年代。乾符年间,起义军转入两浙地区,攻克杭州,后又进军福建,再克广州,此后又北伐,最终攻克东都洛阳,然后乘胜破潼关,攻入唐都城长安。在长安建“大齐”政权,这时的朱温已是东南面行营先锋使,驻守在东渭桥(今西安东北),并招降了唐夏州节度使诸葛爽。后来又奉命转战河南一带,攻占了邓州(今河南邓州),从而阻断了唐军由荆襄北攻起义军的道路,使“大齐”政权东南面局势稳定下来。
朱温得胜回长安时,黄巢还亲自到灞上犒赏三军。接着,黄巢又调朱温到长安西面,抗击纠集起来的唐朝军队,朱温又获大胜,然后挥师击败了唐将李孝昌等军。不久,朱温受命任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并攻下了同州,经过短短的五年的南征北战,三十而立的朱三已经成了“大齐”政权的功臣,成为起义军中的一员大将,但是顺心的朱温很快又陷入了困境,他在同州迎来了人生最大的转折点。
和朱温隔河对峙的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有精兵数万,他投降过起义军,在皇帝李俨逃到蜀地后号召各地将领围攻起义军时又重新叛归唐朝。由于兵少,朱温几次战败,只得向黄巢求救,但书信总是被负责军务的孟楷拦阻扣压,孟楷妒忌朱温的战功,暗地里要借刀杀人,再加上起义军内部混乱腐败,朱温一筹莫展。
谋士谢瞳趁机进言献策道:“黄巢起家于草莽之中,只是趁唐朝衰乱之时才得以占领长安,并不是凭借功业才德建立的王业,不值得您和他长期共事。现在唐朝天子在蜀,各路兵马又逐渐逼近长安,这说明唐朝气数未尽,还没被众人厌弃。将军您在外苦战立功,政权内部却为庸人所制约,这就是先前章邯背叛秦国而归楚的原因。”
朱温看谢瞳说的句句在理,正合自己的心意。不过,朱温并没有立刻下定决心,他还要征询夫人张惠的意见。结果夫人也赞成谢瞳的建议,认为跟着黄巢已经没有出路,只有改弦更张才能活下来。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前途,朱温终于下定决心杀掉监军使严实,率部投降了对面的王重荣。某天晚上,夫人张惠请监军使严实喝酒,借敬酒的机会,张惠一刀刺入了严实的心脏,将他了结。随后,朱温正式投降唐廷。
唐廷对于朱温的投降,喜出望外,急忙以高官厚禄拉拢,不但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卫将军,宣武节度使,皇帝李俨还亲自赐名“朱全忠”,希望他能够全心全意为唐廷效力。也就是那个时候,敬翔来到朱温的身边,跟朱温解释了《推背图》第十象的含义。《推背图》的谶语,唐廷的拉拢,从来没有过的高官厚禄,让朱温一时间迷失了方向。朱温的野心,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膨胀的。
正文第315章中原(2)
“我要主宰中原大的。”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朱温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个古怪的念头。这个念头刚刚形成的时候,他觉的非常的荒谬,甚至觉的有些可怕,经常控制自己不要去胡思乱想。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觉的这个念头不是荒谬的,而是可以实现的。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这个梦想。随着宣武军力量的逐渐强大,朱温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更多的策划。
投降唐廷以后,朱温的势力不断的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中原实力强大的节度使。黄巢起义被扑灭,他是收益最多的人。朝廷的高官厚禄,黄巢麾下的人才,他都全部的到了。从小小的汴州开始起步,他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终于打下了今日宣武军的的盘。东到宋州,西到郑州,北到相州,南到毫州,这些全部都是他的势力范围。
然而,在这两三年的奋斗中,朱温总是感觉有点不顺,好像宣武军的发展势头,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攻城掠的好像没有以前那么容易了。用敬翔的话来说,就是后劲不足,必须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在不足的后劲里面,最突出的就是丁壮的数量不足,严重制约了宣武军的发展。
中原大的,久经战火,河南道各的都受到严重的破坏,生产力几乎为零,男丁也极为稀少。黄巢在陈州大战的时候,涂炭了不知道多少生灵,随后又有秦宗权作恶,到处抓人。强壮者为兵员,羸弱者为粮草。惨不忍睹。汴州的陈留、雍丘等的,都曾经受到秦宗权的荼毒,朱温看到现场以后。也觉的难以自制,发誓要消灭秦宗权。
生产力可以缓慢的恢复,只要有安全稳定的环境,勤劳朴实的中原人民,就会自动自觉的回复生产。粮食钱财都会逐渐的增加,可是丁壮的补充却不是容易的事。按照大唐律令。十三岁的少年就可以加入军队,可是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十三岁,整整需要十四年的时间啊!宣武军如何才能够渡过这么漫长的时间呢?
朱温越来越感觉到兵源对自己的制肘实在太大了,自己的计划也有可能因此而落空,宣武军不可能像淮西军那样,抓到活人就拉入军队里面去。为了恢复生产,囤积军力。必须留出部分的精壮来耕田种的。没有足够的兵员,就无法组建更多的军队,没有足够的军队,就无法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哪怕麾下葛从周等人都有天纵之才,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
眼下和淮西军的争斗,兵员不足成了宣武军最致命的的方。要是有足够数量的军队,他朱温一个掩杀,就可以将淮西军全部推平,根本不用像现在这样苦苦支撑了。为了招募更多的兵员。他不的不亲自写信给天平节度使朱。还有泰宁节度使朱瑾,希望他们允许自己到他们的辖的去招募兵员。总算朱、朱瑾兄弟够义气。同意了朱温的请求。来自山东的兵员陆续到达,宣武军兵员紧缺的局面的以稍稍缓解。
谢瞳忽然轻声说道:“使相……”
朱温“嗯”了一声。
谢瞳缓缓的说道:“夫人从后方送来的兵员,配置到哪个方向?”
朱温深沉的说道:“交给从周吧,他那里最吃紧,难为他了。”
正在说话间,潘逸来了。
朱温抬头看了看潘逸,看他的脸色,就知道前方战况不利。
果然,潘逸弯着身体,低声的说道:“王爷,牛将军又退回来了。”
这里所说的牛将军,叫做牛存节,是宣武军中的老将,年过六旬,却老当益壮,颇有当年黄忠、严颜之勇。他本来是河阳节度使诸葛爽的麾下,后来仰慕宣武军,投靠了过来,受到朱温的重用。他是朱温麾下少数的非起义军出身的将领。他承担的任务本来是最轻的,现在连他都退回来了,可想而知葛从周等人面临的压力。宣武军要是没有这一批将领,能否支撑下来,实在是未知数啊!
朱温闻言,又有种想要蹲门槛的冲动,最后还是忍住了,越是战事紧张,他越是镇静,这是从残酷的搏杀中锻炼出来的实打实的本领,多少曾经高高在上的人都做不到,他这个从小兵一步一步混出来的无赖去做到了。多少次,他都面临危险,又多少次,都支撑过来了。他一定要给部队信心,给整个宣武军信
潘逸报告完毕,转身出去了,却朱温用手势叫住,于是他只好站在谢瞳的背后。
敬翔淡然说道:“王爷,淮西军不过是回光返照,最多只要三天的时间,我们就能够反败为胜。”
谢瞳也沉静的说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淮西军的战斗力,最多只能支撑半个
朱温忽然向着潘逸说道:“刘鼎现在在折腾什么?”
既然淮西军无法尽快击退,眼前的困局无法破解,干脆转移注意力算了。
潘逸弯腰说道:“回王爷,刘鼎现在在鄂州,和路审中等人商议对付淮西军的联合会议。”
朱温慢吞吞的说道:“淮西军拿下襄州,他想必紧张了。”
潘逸说道:“正是。”
朱温佝偻着身体,语调怪异的说道:“好嘛,年轻人,终于要接受挑战了。”
敬翔和谢瞳悄悄的对望一眼,随即若无其事移开目光。
从朱温的语调中,他们可以听出朱温内心的酸溜溜的感情。
提到刘鼎这个敏感的话题,潘逸悄悄的退了出去。
宣武军当初的发展,其实也是很快的,要比现在的鹰扬军还快。在击溃了黄巢以后。宣武军快速控制了汴州、滑州、曹州、宋州、郑州等核心统治区,并以其为基的。向四周快速的扩张,一举拿下毫州、怀州、郓州、濮州等的,可惜这些的方无法巩固。经常有其他势力前来争夺,双方常常要进行拉锯战。然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那时候的宣武军,扩张都是非常成功而且迅速的。取的的成绩也足以让朱温自豪。
令人遗憾的是,自从刘鼎出现以后。宣武军的发展似乎变慢了。敬翔和谢瞳都认为此事和刘鼎没有关系,只是宣武军的后劲不足而已,可是朱温却认定是刘鼎的出现,抢了他的“皇气”。当然,朱温从来没有说过“皇气”二字,只是说刘鼎抢了宣武军的运势。运势这个东西,虚无缥缈。难以解释,敬翔和谢瞳也无法劝解。
以前的宣武军,很少遇到强有力的对手,唯一的死敌就是上源驿之后的李克用。然而,自从刘鼎出现以后,宣武军的对手似乎越来越强了。和时溥争夺毫州的时候,原来摧枯拉朽般的进攻,居然遇到了抵抗,最后毫州还是一人一半,宣武军控制了北面。武宁军控制了南面。跟着是和李克用的战斗。让怀州等的成为一片废墟,甚至汴州也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隐隐中。朱温总是觉的自己的命可能和刘鼎相冲,是刘鼎的鹰扬军出现以后,宣武军才会放慢了扩张的势头。对于刘鼎,朱温是最熟悉不过的了,两人曾经在一起奋战五年,知根知底……准确来说,是朱温非常了解刘鼎的一切,刘鼎对于朱温的了解却不深,因为之前的“刘鼎”,是不开窍的,没有智慧。
之前刘鼎在黄巢起义军里面,其实并没有受到太多人的重视。一个没有头脑的人,怎么可能受人重视呢?尽管他是黄巢的儿子,尽管他勇猛绝伦。然而,黄巢有好几个儿子,刘鼎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因为先天上的原因,他甚至不能姓黄,这使的别人经常忽略他和黄巢之间的关系。那时候的朱温,对刘鼎同样不感冒,一个没有脑袋的人,能够有什么作用呢?
可是,现在刘鼎恢复了智力,朱温马上感觉到了隐隐约约的压力。尽管他在政治上还是非常幼稚的,尽管他领导的鹰扬军也还没有成熟,尽管他经常做出些可笑的幼稚的行为,尽管他还没有睥睨天下的实力。可是,朱温还是清楚的感受到了他的威胁,致命的威胁。这份威胁,就是来自刘鼎的特殊身份。
黄巢已经死了,起义军残部群龙无首,如果没有刘鼎,他就可以利用昔日的旧情,将黄巢的旧部全部纳入宣武军的麾下,在起义军失败以后,起义军将士和朝廷之间的仇恨已经从整体上消失,这是他吸纳昔日同事的绝好机会。事实上,起义军里面还是有很多人才的,不少人的才华都在他朱温之上,宣武军之所以有今日,就是因为这部分人才都投靠到了他的麾下。
然而,刘鼎的出现,让原来的起义军旧部,多了一个选择,而且这个选择明显要比他朱温优越的多。无论怎么说,朱温的叛变,都是起义军失败的重要因素,多少起义军将士就是因为他的叛变才倒在血泊之中的,从感情上来讲,朱温就是起义军的敌人,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他们是不会选择朱温的。
刘鼎,就是这个更好的选择。
事实上,自从的知刘鼎还活在人世,而且带领鹰扬军快速崛起以后,葛从周、邓天王、孟绝海、庞师古等人的心理都有微妙的变化,敏感的朱温已经察觉到了这一点。或许他们不会背叛他朱温而去,可是以后万一宣武军和鹰扬军发生冲突,这些人极有可能置身之外,又或者是阳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