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鼎- 第7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遥远的安西四镇,是大唐帝国的荣耀所在。

焉者……

龟兹…

于阒……

疏靴…

对于普通的帝国百姓而言,这四个地方或许知道的人不多,只有来自这些地方的人,才会对这里梦莹魂牵到如享陕罐的后人郭杏儿还有同样是来自西域的拓跋刀锋。可是对于帝国的高层而言,这四个地方。却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无论是谁当政,都不会轻易的忘却这里。

如果说新帝国是一把刀,那么安西四镇就是刀尖上的四颗明珠。

看到这四颗明珠,别人就知道这把刀还很锋利,不敢前来招惹。要是没有看到这四颗明珠,说明帝国的刀子,已经钝口,没有什么杀伤力了,如果有机会,不妨到中原来捞一把,糟蹋糟蹋中原的花花世界,抢些金银财货和美女回去过年。

当初唐帝国控制这里的时候。国泰民安,周围的邻居纷纷前来朝贡。根本不敢打歪主意。但是在唐帝国失去安西四镇的控制以后,边境就骚乱四起,甚至连南方的南诏,都敢来分一杯羹。因此,新的帝国。一定要将安西四镇收复回来,才能显示出鹰扬军这把刀的锋利。

让周边的势力不敢上来招惹。

鹰扬军高层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

要收复安西四镇,首要的问题。就是保持河西走廊的稳定,努力发展当地的粮食生产。

收复西域。需要耗费大量的粮草。没有强大的后勤供给,想要收复安西四镇是不可能的。鹰扬军已经计算过,在西域作战的十万鹰扬军骑兵后勤供应,至少需要出动五十万人。对于新成立的帝国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经过连年的混战,河西走廊的人口,已经大幅度的减少,必须从内地迁移大量的居民,才能弥补这里的真空地带。但是,内地同样经受过长年的战乱,人口同样是非常稀缺的。例如河北等地、蔡州等地,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就连未来的帝都洛阳,也需要大量的人口。

刘鼎于是问道:‘红著、玉米等作物,在河西走廊的推广如何?”

李怡禾回答:“很好!”

诸葛域被调离西,节度使以后,就被调任兰州节度使。

发展经济,诸葛城是绝对有一套的,即使是在不毛之地的河西走廊。他的能力也很快就开始展露出来。按照鹰扬军总部的要求,诸葛斌在河西走廊展开了大规模的玉米、红薯种植计划,以取代低产的小麦、青棵。在逞远的西域,气候干早,只有红薯、玉米等作物,可以快速的生长。诸葛斌计算过只要河西走廊六成以上的耕地,种植五米和红薯,就基本能够解决鹰扬军前线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鹰扬军骑兵能够适应玉米和红著的味道。

在鹰扬军高局看来,这完全是不用担心的。

吐蕃人吃青棵照样作战,照样连续三次攻入唐都长安。

回鹘人吃的基本都是马肉,喝的是丐奶,同样战斗力如此强悍。

因此,鹰扬军吃玉米,吃红薯。应该是同样可以保持战斗力的。

当然,部署这一切需要时间。

按照以往的经验,红薯和玉米全面推广开来,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口鹰扬军能够等三年么?

恐怕不行。

所以,有关红薯和玉米的推广,必须加快进拜刘鼎说道:‘告诉诸葛斌,加大推广力度,争取在一年!内出成果。”

李怡禾回答:知道了。”

刘鼎又说道:‘温末人的地盘。也要强行推广。”

李怡禾回答:“明白。”

温末人居住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比较偏僻,比较贫穷的地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困难,他们在旱地上种植青棵,收成很低,每亩地可能p有一百来斤。由于吃不饱所以他们不得不出来做坏事,例如洗劫来往的商旅,烧杀抢掠等,即使被鹰扬军抓到严惩也是前赴后继,屡禁不绝。

河西走廊的治安,始终无法保持良好的状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当地人吃不饱。只要让他们吃饱了,他们就消停了。事实上。不仅是河西走廊如此,整今天下也是如此。只要让天下人吃饱,天下就消停了。可惜。历代的皇帝,懂得这个道理的不多。

郭崇韬进来报告:“大人,崔胤来了。”

刘鼎皱皱眉头,似乎有些不川恻,但是最后还是说道:“让他进来。”

以前的崔胤,是典型的无事不登三宝殿,但是这些日子,他常常到来骗d,主要的任务,乃是来转达李杰的意思:禅让。李杰已经准备好了禅让诏书,只等着刘鼎接受,他就马上放弃皇帝的宝座,做回一个,平凡人六果然,今天也是如此。

李杰实在不想过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了。

自从张俊走了以后,他的身边,就再也没有任何信得过的人,崔沉等人,早就接应鹰扬军的安排,到其他的地方就职去了。甚至,他连找人说话的机会都没有。陪伴他的。只有鹰扬军监军崔崖,他能够和崔霍说什么?

监军本来是皇帝设置来监视前线将领的,是皇帝权威的体现之一。但是现在刚好相反,成了刘鼎用来监视皇帝的工具,而且是光明正大的工具。这个鹰扬军监军本来是李俨设立的,现在李俨已经死了。继位的李杰也不敢撤销,生怕弓起鹰扬军的不快。其实,他就算撤销了又如何?他身边的每个人,都是鹰杨军安排的,他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李杰怀疑,自己就算是悄悄放一个屁,都逃不过鹰扬军的眼睛。

与其这样被鹰扬军时时刻刻监视着。还不如作为一个囚犯,内心里还踏实一点。

甚至是死了,也好过现在这样生不如死,惶惶不可终日。

崔胤说道:‘殿下,皇上说。本月十九就是良辰吉日,他想举行禅让典礼,向全天下宣告,将皇位传给殿下。”

刘鼎说道:‘我之前不是说了吗?不急!”

崔胤说道:“殿下,皇上是诚心诚意的。刘鼎说道:‘我知道他是诚心诚意的,但是我的确不急。”

崔胤内心想说,你不急,可是李杰急啊!

当然,这样的话。是不能说出口的口崔胤只要隐讳的说道:‘皇上担心”担心”那个,”

刘鼎又好气又好笑,只好直言不讳的说道:‘你让李杰放心,我不会伤他性命的。”

崔胤在心里说,你说不伤他的性命。他也未必会相信啊!

末代皇帝,有几个是能够活下来的?

就算当时没有就地处死,过后也必然会悄悄的弄死,这几乎已经是历史上的定律了。

谁也不愿意,留一今后患活在世界上,免得日后产生波澜。

但是,刘鼎坚决不肯现在接受禅让,他也只好回去告诉李杰,请他耐心的等一等,再接受一段时间的煎熬。反正,看形势,不在今年。

就在明年,刘鼎就要正式登基为帝了。

好死不如赖活着,李杰总不会寻死吧?

谁料到,他还没有来得及告辞。就看见崔磐急匆匆的赶来,来不及施礼,就急切的叫道:“殿下,不好了,不好了,皇上驾崩了!”

刘鼎神色微微一变,随即镇静下来,深沉的说道:“你说什么?”

崔靡喘着大气说道:“皇上皇上自杀了。”

李怡禾和朱有泪都是微微一愣,欲言又止。

艾飞雨冷静的问道:“怎么自杀的?崔虞哭丧着脸:‘不知道他从哪里弄到的毒药,昨晚就吃了,早上就没有起来。”

李杰死了。

服毒自杀。

李杰的确是绝望了,与其痛苦的等死。

结果,他终于解脱了。

终于不用忍受痛苦的煎熬了。

但是,他的解脱,则是意味着别人的麻烦。

他的死,对于鹰扬军来说,并不是好事。

最起码,的鼎还没有做好准备。

鹰扬军方面,也没有做好准备。

按照民众的惯性思维,李杰死了,无论是自杀还是他杀,最终都会被认定为他杀。

而且,凶手就是他刘鼎。

谁叫他是末代皇帝呢?

在没有公开制造舆论,指证李杰失德的情况下,就悍然将他毒死,显然会在民众中激起一定的波澜。

有理智的人当然相信,鹰扬军高层是不会做这样的蠢事的。

可是李杰的确死了。

他的死,鹰扬军怎么都无法洗清。

既然无法洗清,那只好不洗了。

沉默片刻,艾飞雨缓缓的说了八个字:‘秘不发丧,找人代替!”

朱有泪斟酌着说道:“鹰扬军是没有问题的,地方官员大多数也没有问题,只有,”

他虚空指了指西节度使的位拜刘鼎轻轻的摇摇头,表示钱镭没有问题。

李怡禾说道:‘那就没有问题了。等这件事处理完毕,大人刚好登基。”

朱有泪说道:“大人这次再也不能推辞了。”

艾飞雨也说道:‘民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大人,你要做好准备了。”

刘鼎说道:“那你们就准备吧!”

艾飞雨当即召集李怡禾和朱有泪,到旁边商量。

刘鼎则向后面走去。

现在的刘鼎,很想找女人发些一下。

在翻山的女人,只有金曼、金苑和金陵三个。

毫无疑问,她们三个,又要开无遮大会了。

第585章新帝国(1)

(这几章可能比较枯燥,涉及到政治架构的问题。总的来说。是在唐朝的基础上有所改变,取其利,去其弊,大家掌握三个要点就好:依然采用帝制和三省六部制;2,地方行政规划参照现代的省份发分,分为道洲县三级,相当于现在的省、甲、县;3,军权掌握在中央。类似人民解放军设置。

龙纪四只九月,唐都长安。

刘鼎等人很快来到了大明宫。

李杰的确死了。

服毒自杀。

随后,李思妍也从洛阳赶到了大明宫。

对于李杰的死李思妍的确有此想不通。

李思妍曾经明确的告诉过李杰,刘鼎是不会杀他的,他在禅让以后。就会变成咨通人,然后被送到勃泥国去。尽管勃泥国远离中原。

那里的地方民俗也有些落后,可是,在那里,李杰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李杰依然还是自杀了。

他不应该生在帝王家。

李杰的日思想实在是太严重了。他熟悉历史,熟悉任何一个末代皇帝的命运,所以根本不会相信刘鼎的善意。与其被动的等死,他还不如主动的解脱。当然,也有可能是不愿意离开中原。前往勃泥国。毕竟。作为大唐帝国的末代皇帝。李杰觉得自己对不起祖先,只有自杀罪。

有关他的后事处理,自然有朱有泪负责,刘鼎完全不需要操心。

替代李杰出席一些活动的人物。朱有泪也已经提前选好,只要不是凑近了看,外人是看不出来的。

当然,谁都知道,这件事不能隐瞒太久。

因此,新帝国的建立已经是迫在眉睫。

幸好,艾飞雨之前已经一直在构思相关的事项,现在提出来只要利鼎拍板即可。

刘鼎现在必须确定几项事宜:新帝国的政治架构;新帝国的行政规划;新帝国的地方统治体系;新帝国的俸禄体系;新帝国的武装力量体系。

唐代的官制基本是沿袭隋制。

典籍记载:‘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

现在新帝国即将建立,自然要参照唐朝的官制。

本来,新帝国就是大唐帝国的延续。

唐代沿袭隋制。把官员分为九品。每品内又分为正、从,共为十八个等级。文官自正四品以下,武官自正三品以下,还分为上下阶。

因此唐代文官的散官实际上有三十个等级,武官散官等级是三十二等。这些等级总称为流内官为正式文武官员。此外还有流外九品。

实际上已属于吏员,不属于正式官员的范围。官员的散官称号与品级大致对应,表示官员地位与资历高低,作为升迁的序列。

新帝国依然采用类似的方式,但是在正式官员的范围之外。设立了“公务员”的概念。主要是由于唐朝的官员很少很少,一个县甚至可能既有三四个人是正式官员。显然。这样是无法运作。因此,各个县又有自己的“吏吏”的数量是没有定死的,有的县多,有的县很少。

刘鼎建议将所谓的吏”都改成公务员,同时制定相应的人员编制,免得有些县的吏”多达数十人甚至是上百人,而有的县,“吏”的数量,只有寥寥数人。公务员同样是吃皇粮的。他们尽管没有品级,但是享受的待遇,和正式的官员,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唐代的品级与散官还与官员服饰等级制度相联系。唐代规定,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绯(朱红)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再时,唐代高级官员都有一个表示其身份的鱼符,以袋盛之。称为‘鱼袋”三品以上官的鱼袋以金饰之。称为金鱼袋。五品以上官的鱼袋以银饰之,称为银鱼袋。

新帝国采用同样的方式。

唐承隋制,文武官员均可授勋官。共有十二级。按照规定,勋官可以与相应品级的公卿大臣处于同等班位。

但实际上由于授勋过多,动以万计。因此无职事的勋官实际地位往往在胥吏之下,仅仅成为一种授予的官员荣誉称号。事实上,这项制度并没有任何的激励作用。

新帝国决定取消所谓的勋。

以皇帝为首的封建国家体制,皇帝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操有对一切臣民生杀予夺的大权。法律和法令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皇帝有权修改法律和法令,并可以不受法律和法令的约束。在皇帝p下,有三省、六部、九寺小五监等职官体系。

在中枢机构中,制令机关、封驳审议机关与行政事务机关是分工而又合作的。政务机关和事务机关的职责是很分明的,监察机构也很完备口此外,还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品阶勋爵制度。相关典籍记载:其辩贵贱,叙劳能,则有品小有爵、有勋、有阶。以时考薪而升降之,所以任群材、治百事…方唐之盛时,其制如此。

这套制度在当时来说。还是比较先进的,新帝国决定继续采用。

随着社会”口响发展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唐代的职官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使职差遣”逐渐侵夺了原来职官的权力。新出现的一些使职,使得原来的一套官僚体系发生了紊乱。他们占据了中央与地方的大部分权力。当时的局面。正如李肇《唐国史补》所说的‘为使则重,为官则轻”这个不规范的制度,给帝国的行政机构运转,带来了很大的弊端,有些地方的行政体系因此瘫痪。比如说,你是某县的县长,本来权力应该是你行使的,但是突然有一天。另外一个人来了,拿着上级领导的旨意,说是要代替你行使权力,但是你的县长职务,却也没有撤销。你和他相互扯皮,这样自然会出问题。

是数个甚至是十几个。例如有些比较富裕的县,往往有多个权力相同的人。

比如说,省长派个人来,省委书记随后也派个人来,最后副书记什么的也插上一脚,市委书记小市长什么的。也派人来凑热闹,于是一个县往往有好几个权力相当的人,大家互相斗法,争权夺利。神仙斗法,小鬼遭殃,治内的百姓自然是苦不堪言。

现代人觉得很荒唐,但是在唐末,却非常普遍,结果导致原来的县长,根本无法行使权利。这种制度,给了高官收了贿赔的最好途径。只要有钱。随手给你一张纸条,你就是一个县的高官了。至于这个县有多少高官,那就难说了。穷的县,可能只有几个。富的县,可能有几个个。

在宦官当道的时期,安官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绕过正常的行政体系。给地方安插多余的官员。因为他们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正直文官的制止,他们想要通过正常的途径安插官员,是非常困难的,于是,“使职差遣”就成了最好的借口。尤其是涉及到有油水的地方,更是泛滥成灾。

这些官员不学无术,荒淫好色。只知道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