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洛神赋》原名《感甄赋》。而此“甄”不同彼“甄”——在作《感甄赋》的前一年,即黄初二年,曹植被曹丕封为甄城侯,第二年又晋封为甄城王(今山东濮县)。所谓感甄者,所感的不是甄洛之甄,而是怀才不遇的甄城王之甄。
而洛神,则是洛水之神,名宓妃,是传说中伏羲氏之女。曹植在《洛神赋序》里写道:“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后来,甄洛的儿子曹睿即位为魏明帝,他对叔叔的文章倒是很喜欢,不过觉得题目起得不好,便将《感甄赋》改为《洛神赋》。
无论是曹植,还是曹睿,他们都没有想到,他们先后为该赋起的两个名字,恰好嵌进了甄洛的闺名。于是文人附会,臆想百出,那个在洛水之畔赠送枕头的女子,便由宓妃变成了甄洛。
至于曹丕想杀曹植,因此将甄洛的枕头给曹植看,并逼他七步成诗,也是改头换面的“典故”。
此事正史不载,而最早的版本见于《世说》,后来收录进了《太平广记》。原文是这样的:魏文帝尝与陈思王植同辇出游,逢见两牛在墙间斗,一牛不如,坠井而死。诏令赋死牛诗,不得道是牛,亦不得云是井,不得言其斗,不得言其死,走马百步,令成四十言,步尽不成,加斩刑。子建策马而驰,既揽笔赋曰:“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士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赋成,步犹未竟。重作三十言自愍诗云:“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直译如下:魏文帝曹丕曾经和弟弟陈思王曹植一同出去游玩,看见两头牛在墙里斗架。一头牛斗不过对方,掉到井里摔死了。曹丕命令曹植,以死牛为题材作一首诗。但不许说“牛”字,也不许说“井”字,不许说“斗”,也不许说“死”。马走一百步,必须作完一首四十个字的诗,如果一百步作不完,就杀头。曹植一边骑马往前跑,一边提笔写道:“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诗作完了,还不到一百步。于是他又作了一首自己怜悯自己的三十个字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原来不是枕头,而是牛头;不是步行七步,而是跑马百步。写的也不是三十个字,而是四十个字再加三十个字。
话再说回来,后世文人们硬要把甄洛和曹植扯到一起去,真不知道他们是同情曹植甄洛,还是恰恰相反?——有媳之叔和有夫之嫂私通,什么年代都不是好名声,假若真有这等风流事,岂不是变成曹丕杀妻有理?!
真不知道这些人都是怎么想的!
由甄洛《塘上行》一诗来看,“众口烁黄金”……谗害她的是整群后宫妃嫔。从史载的郭后为人来看,她不一定是坑害甄洛最起劲的第一人……不过她代替了甄洛应得的地位,所以矛头便指向了她而已。
更何况,女人说争宠对手坏话很正常。妃嫔(包括郭女王)们说甄洛的坏话是肯定有的,但是她们恐怕不会当真想要她的性命——说白了,甄洛还不是皇后,让她不得封后即可,杀她没有必要。——而这男人居然下得了杀手,谁又想得到!
十二、曹魏王朝有了一位出身卑贱的皇后
现在,曹丕的原配妻子非但失宠,甚至更被丈夫杀掉了。那么,帝国的首位在任皇后应该由谁来做呢?
在身边所有的莺莺燕燕中,曹丕最属意的人选,自然是比自己年长三岁的郭贵嫔郭女王了。
在甄洛冤死的第二年(黄初三年,222年),曹丕正式提出策立郭女王为皇后。然而魏晋时代,是中国最为重视门阀家世的时期。因此,曹丕的此一项提议立即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强烈反对。他们提出,皇后必须出自世族,何况郭女王出身婢妾,乃是下贱之中的下贱。《春秋》有云:不得以妾为嫡。齐桓公也说“无以妾为妻”。做为婢女出身的姬妾,郭女王这样的身份,是不配做嫡妻、更不配做皇后的。
得知这道奏章的内容后,郭女王以退为进,反而向曹丕进了一道正式的谢表,说:“我既没有娥皇女英的节操,也没有姜氏、任氏那样的品德,确实不足以充当皇后的尊位、担当掌管皇家的重任。”
郭贵嫔小心谨慎的表态,反而更进一步坚定了曹丕的决心,他不顾大臣们的强烈反对,终于在黄初三年九月庚子日这天,册封郭女王为皇后。
成为皇后之后,郭女王表现得非常称职,她对婆母卞太后百般承顺,孝名远扬,甚至有超越甄洛之势。在对待后宫嫔妃的问题上,她也非常周到。在当时的魏宫中,柴贵人受宠的程度仅次于郭皇后,郭皇后对柴氏以礼相待,处处褒奖。对于其它的妃嫔,郭皇后也非常注意。
曹丕在做了皇帝之后,脾气越发地糟糕,非但杀了结发之妻甄洛,身旁的姬妾也常常因为小过失便被他大怒发作,动辄受罚,甚至有性命之忧。每逢这种情形,郭皇后都将过错揽到自己身上,向曹丕下跪磕头请罪。而更多的时候,她会把妃嫔们不慎犯下的过错遮盖起来,不让曹丕发现。万一不慎走漏被曹丕发觉,她也会第一时间向丈夫解释妃嫔们犯错的原因,竭尽所能将妃嫔们面临的灾祸减到最低限度。因此,她虽然既无子又出身卑贱,后宫中出身高贵又有子女的妃嫔们,仍然对皇后诚心拥戴,毫无怨言。
郭皇后生性节俭,不事享乐,而且严格约束娘家人。她的亲兄弟都在战乱中丧生,她便将自己的党兄郭表改立为父亲的继子,并封郭表为奉车都尉。并对亲戚们说:“嫁娶之事,应该安守本分,只要门户匹配的乡里好人家就可以,不能趋炎附势,与高官贵族攀龙附凤。”
也许是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的关系,郭皇后对家族中男人们三妻四妾的行为很反感。她的外甥孟武想娶妾,郭皇后坚决制止,说:“如今适龄的女子少而男人多,应该让她们嫁给为国征战的将士。你们本已有妻,就应该与妻子和睦,不可以倚仗权势好色纳妾。如果族人中有谁违反这规矩,我一定要给予重罚。”
黄初五年,曹丕亲征东吴,郭皇后留在许昌永始台。当时大雨接连百余日,楼台城墙多数被洪水淹没冲垮。大臣们奏请郭皇后离开皇宫。郭皇后答道:“从前楚昭王出游,妻子贞姜留住渐台,江水暴涨,使者请她离开而忘记带王符为令,贞姜便坚决不肯轻易离开,直到被大水淹没。如今皇帝在远方,我怎么能随便离开呢。”大臣们都无话可说。
十三、继母的悲剧
黄初七年五月丁巳日,四十岁的曹丕崩于洛阳嘉福殿,临终时,他将后宫中自淑媛、昭仪以下的所有姬妾都遣归娘家另嫁,并且最终决定册立甄洛的儿子曹睿为继承人。
——早在郭女王成为皇后之前半年的黄初三月乙丑日,冤死的甄洛之子曹睿已被封为平原王。由于郭女王当时年满四十,已不再是生育的黄金年龄,无子几成定局,所以郭女王便收养了曹睿,而且对这位养子倾注了许多慈爱之心。曹睿对这位养母也表现出了相当的孝顺之意,早晚问候起居。——由于甄洛之死事出非常,虽然已成为郭皇后的养子,文帝曹丕仍然不愿意立曹睿立储君,而属意于其它姬妾所生的儿子。
曹丕有九个儿子,除了曹睿,还有曹协、曹蕤、曹鉴、曹霖、曹礼、曹邕、曹贡、曹俨。然而儿子们多数早死,最终,曹丕在临终之时还是选定了曹睿继位。(这从另一个角度,是不是也可以说明,郭女王对曹睿自问无愧,在甄洛之死的问题上,郭女王并没有怎样的过错?否则她大可在曹睿继位问题上捣鬼。)
曹睿即为魏明帝。即位的当月丁巳日,他尊婆婆卞太后为太皇太后,养母郭皇后为永安宫皇太后。十几天后,他又追封生母甄洛为文昭皇后。——甄洛终于得到了“皇后”的封号。四十五年前那位相士刘良先生关于她“贵不可言”的预言,终于在她屈死五年之后,实现了。
曹睿即位之后,对养母倒也颇有孝心,对郭家屡加封赏。郭表一直当到照德将军、加金紫、位特进的地位。郭表的长子郭详、次子郭训先后当上了骑都尉。就连郭太后早死的父母,也追封成了安阳乡敬侯、都乡君。
成为皇太后的郭女王仍然节俭,仍然对外戚严加管束。她的姐姐去世后,当年欲娶美妾而不得的外甥孟武又想厚葬母亲,同样也被姨母制止了。郭太后说:“坟墓过于厚葬,就难逃被挖掘的命运,所以应该薄葬。”
然而这段母子相欢的日子没过很久。曹睿从小就对母亲的屈死耿耿于怀,一直想要追究底里。最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代替甄洛为皇后的郭女王。曹睿自然对养母心怀忿恨,又找不到什么真凭实据,便屡屡哭着追问郭太后,自己的母亲到底是怎么死的。郭太后对养子很不满,质问道:“你的母亲甄洛,是被先皇帝所杀的,杀她的罪人实际上只有先帝一人,你责问我干什么?更何况你身为人子,父亲又将帝位传给你,你又怎么好追究亡父的过失?难道你因为生母冤死,就要让后母也冤死才甘心吗?”——这番话可以和甄洛为任姬求情的话相对照:郭女王未见得是谗害甄洛的人,可是她却是甄洛之死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她无法为自己洗清;就象任姬被废,甄洛是最大受益者而无法为自己洗清一个道理。
曹睿听了郭太后这一席话,立即勃然大怒、杀机顿起。
青龙三年(235年)三月,郭太后终于被自己的养子曹睿所逼,自杀身亡。时年51岁。
据说,甄洛当初被丈夫赐毒酒自尽之前,曾经将曹睿托付给李夫人照顾。郭太后死后,李夫人告诉曹睿说,甄洛因为被谗言陷害,所以曹丕对她恩断义绝,非但没有为她依礼大殓,反而将她披发覆面、以糠塞口下葬。
曹睿听了李夫人这么一说,更是又伤心又愤怒,于是传下命令,将郭太后也照“被发覆面、以糠塞口”的模样殓葬。
郭女王就这么死了。但是曹睿有胆子逼死养母,却没有胆子昭告天下,他只敢背地里指挥殓葬官员,当着满朝文武,他还要做孝子,郑重其事地为郭太后举殡,并颁布了一道孝子哀诏:“维青龙三年三月壬申,皇太后梓宫启殡,将葬于首阳之西陵。哀子皇帝叡亲奉册祖载,遂亲遣奠,叩心擗踊,号咷仰诉,痛灵魂之迁幸,悲容车之向路,背三光以潜翳,就黄垆而安厝。呜呼哀哉!昔二女妃虞,帝道以彰,三母嫔周,圣善弥光,既多受祉,享国延长。哀哀慈妣,兴化闰房,龙飞紫极,作合圣皇,不虞中年,暴罹灾殃。愍予小子,茕茕摧伤,魂虽永逝,定省曷望?呜呼哀哉!”
在颁布哀策之后,曹睿更进一步表演孝道,封郭表为观津千户侯,郭详为驸马都尉。追封郭女王的父母为观津敬侯、堂阳君;亡兄郭浮梁里亭戴侯、郭都武城亭敬侯、郭成新长亭定侯。都以太牢之礼祭祀。
后来郭表去世了,曹睿便让郭详继承其父的侯爵,而郭表的另一个儿子郭述也得到侯爵之封。
——这似乎从另一个角度,证明郭女王其实也和甄洛一样冤屈。
郭女王之死有可能含冤,还有一个这样的传说故事可作佐证。
此故事出自《搜神记》。据说,汉末魏初的时候,关中大乱,有人趁乱发掘了一座前汉时期的宫人墓葬,却从中发现了一个还活着的宫女。这个宫女后来恢复如初,被送进了魏宫。郭皇后很喜欢她,对她很照顾,留在自己身边。后来郭皇后成了郭太后,并且不幸去世。郭太后死了,这宫女悲伤过度,哭泣不止,哀伤而死。
无论如何,郭太后风评极好、人们对她的死抱屈伤感,是不会错的。因此即使是逼死她的曹睿,也不敢公然迫害郭家。
十四、“自了汉”卞太后的另一面
在郭太后之死一事上,我们不能象甄洛冤死时那样质疑卞太后了,因为郭太后自尽之时,卞太后已经去世五年了。不过我们可以猜想,即使她还活着,也不太可能为郭太后辩护。
卞太后早已经在曹家的争斗之中,修成了金刚不坏之身。对于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她从来不做任何表态,假如非表态不可,她也毫无疑问地倒向权势更大的一方。别说是儿媳甄洛郭女王,就算是她自己的亲生儿女,也没有例外。
黄初二年,遵命监视曹植的官员向曹丕报告,说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曹丕趁机贬曹植的爵位为安乡侯。为了不让母亲有什么异议,曹丕派卞太后的侄儿将廷议转述太后。卞太后听了之后回答:“没想到这孩子能做出这样的事来。你回复皇帝,就说不要因为我的缘故就坏了国法。”后来曹丕来见母亲,卞太后也不曾为曹植说过什么好话。
不过,虽然是个“自了汉”,卞太后也仍然有她的另一面。
她每次外出,遇到年长的老人,都要停下车来问寒问暖,赐予绢帛,哭泣说:“我最大的恨事,就是父母不能活到今日,不能享受荣华饱暖。”
除此之外,卞太后一如既往地节俭,自己说是几十年来节俭成了习惯,已经不能接受奢侈的生活方式了。曹丕为舅舅卞秉建府邸,建成之日,卞太后前去祝贺,举行贺宴的时候,卞太后和她的随从们都只吃蔬菜粗粮而已。
太和四年(230)春,曹睿追封卞太皇太后的祖父为开阳恭侯、父亲为敬侯;祖母周氏阳都君兼恭侯夫人。
这追封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就在追封诏书颁布不久,同年五月,卞太后病逝,享年70岁。七月,她和她的丈夫曹操合葬在了一起。
十五、卞太后的最后一次登场
卞太后在史料上的最后一次登场,是在她去世三年前的太和元年。登场的原因,与她那宝贝孙子曹睿移情别恋有直接关系。
说起来,这真是一桩天大的笑话:痛恨父亲抛弃妻子的曹睿,在变心和杀妻方面,比父亲还有过之无不及。
早在曹睿十五六岁做平原王的时候,他就已经娶了正式王妃河内人(河南武涉)虞氏。就在做平原王之时,他还有一位宠妾,是虞王妃的同乡,姓毛。毛姬美貌温存,但是出身却很低贱,父亲毛嘉不过是个车夫而已。
曹睿即位为帝之后,立即升毛氏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嫔,不久又册封为皇后。而把原配妻子虞王妃丢到了脑后。
曹睿的这一行径,与父亲弃妻立妾异曲同工。
不用说,虞氏对丈夫的行径十分不满。做为太婆婆,卞太皇太后似乎并不认为皇帝孙子有什么不对,没有对曹睿进行任何劝阻,反倒是对虞氏开解安慰,要她认命,听从男人的安排。
虞氏对卞太后的言辞非常不满,怒道:“曹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喜欢让善于献媚的下贱女人做皇后,从来不看重女人的品德家世。自古以来,皇帝主政,皇后主内。没有好开始,当然就不会有好结果。我看你们曹家亡国就快了!”
虞氏的话,直戳了卞太后的身世老底。老太太十分气愤,立即照样转告给了孙子。曹睿听后大怒,虽然没痛下杀手,却也立即将结发之妻赶回了邺城旧宫(也就是当年甄洛被曹丕丢弃的冷宫)。
十六、又一位杀妻的曹家皇帝
然而,毛皇后的好日子也只有十年左右。
就在郭太后屈死不久,曹睿移情别恋爱上了一位郭夫人(又是姓郭的……不过此郭非彼郭,乃是青海西宁人),将毛皇后丢到了一边。
237年十月的一天,曹睿带着妃嫔新宠们到后苑游乐,连才人一级都召来了,就是不召毛皇后。郭夫人觉得自己不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