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埔军校(全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黄埔军校(全文)-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2月14日军校以广东方言编《爱民歌》,首次印发师生传唱。
12月16日军校颁发《青年将校服务要览》,每个军官一册。
12月19日军校特别区党部召开全体国民党党员大会。蒋介石报告孙中山北上情况。
12月20日军校特别区党部代表及炮、工、辎3队学生赴省城,参加促进国民会议示威游行。
12月26日军校教导团第2团正式成立,士兵来源同第1团。翌日,委张静愚为团党代表,调金佛庄为教导团第3营营长。
12月底军校共产党人秘密组织“火星社”,于东校场省分校正式成立。“火星社”用SM作代号,另有联络暗号,成员有李劳工、周逸群等100多人。

附录2 黄埔军校大事记(6)

12月军校第3期新生相继陆续入校,共1200多人,编为1个入伍生学生总队,下设3个营,后又改为3个大队,进行入伍教育。从这一期开始,实行入伍生制。翌年初,委王懋功为入伍生队总队长,张治中为总队副。1925年
1月1日军校正式提出“杀陈炯明”的口号。第5、第6队学生前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宣誓。
1月2日军校学生首次表演新剧《革命军》。
1月4日军校学生迁往广州市北校场省分校,黄埔本校专住教导团,校政治部随学生迁往省分校,设分部留校,经管教导团政治工作事。
1月5日军校政治部派余程万等10人随同铁甲车队赴广宁宣传。
1月10日军校成立第7队,直属第2总队,同时又资遣第1期学生回原籍服务,策动军阀所属部队靠拢革命,计河南13人,内蒙古1人,各给旅费100元。
1月11日军校始设军法处。
1月14日军校特别区党部改选第2届执行委员,选出蒋介石、吴明、陈作为、罗振声、周逸群为执行委员,王柏苍、成恭寅、黄锦辉为候补执行委员。委员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
1月17日军校学生队第5、第6、第7队改称步兵第1、第2、第3队。
1月18日军校政治部在周恩来领导下组织成立“血花剧社”,直属于校政治部。推蒋介石为社长,开始在校内外进行宣传演出,极受师生和市民欢迎。
1月20日军校编成《立志歌》、《放枪歌》,在学生、士兵中教唱。鼓舞教导团官兵应命出征。
1月23日军校政治部实行政治实习讨论,每周下午6时至8时举行。
1月25日校政治部奉命制发军人坐立姿势图及感化图。苏联顾问鲍罗廷发起成立“青年军人社”,以廖仲恺为社长,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踊跃参加。军校发起召开中国军人联合会代表大会,推举蒋先云、曾扩情、贺衷寒、何畏能4人组织筹备会。
1月30日教授部、教练部合并为教育部,政治部仍采原制,其他各部改为处。军校准东征军抵达汕头,受到群众欢迎的报道。备东征,校本部令胡谦留守军校。政治部为东征制定对内训练、对外宣传的各项任务。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第1次代表会在广州举行,到会者有各军官学校、各军将领、校代表、各战舰代表共20余人。党代表廖仲恺致词,望青年军人抱定为国为民之宗旨,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以完成国民革命之伟业。
1月31日军校全体师生在大操场举行东征誓师典礼。以校军教导团第1、第2团组成东征军主力,担任右翼作战。校军由校长、校党代表领导,钱大钧为参谋处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2月1日第1次东征开始,军校教导团第1、第2团及建国军、粤军、滇军、桂军、湘军等奉命出征,由黄埔长洲岛乘舰向虎门集中。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在广东大学操场举行成立大会并游行,发表《成立宣言》,主要负责人有蒋先云等。继后出版《中国军人》杂志,号召:“革命军人联合起来,打倒陈炯明”。入伍生队第1、第2、第3连编为第1营,第4、第5连编为第2营,留校待命。
2月2日校本部组成东征队,以教导团炮兵营为主力队,工兵队、辎重队及步兵第1、第2、第3各队为总预备队,另组织宣传队。入伍生第1连移驻北校场省分校。
2月3日校部东征队由黄埔长洲岛乘福安舰出发。军校成立入伍生队总队部,接收陆续到校的入伍生开展士兵教育,并组织入伍生输送军用品到东征前线。
2月14日校军作战英勇,大元帅府致电嘉奖。
2月15日东征军攻占淡水城,营党代表蔡光举在是役中牺牲。
2月17日校军在苏联顾问指导下采取新战术,用侦察部队代替骑兵,在前卫的较远前方搜索前进。
2月18日校军给进攻淡水的奋勇队(敢死队)颁发赏银,每人30元,要赏牌、勋章者则少领赏金。
2月25日军校举行第2批入伍生考试,派出教官张元祜等5人为阅卷委员。

附录2 黄埔军校大事记(7)

3月1日军校填发第1期毕业证书。证书上印有代表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和代表共产党的“镰刀斧头加步枪”的图案,反映了国共两党共同创立军校的革命面貌。军校第1批(后称第3期)入伍生期满,改编为学生队。
3月9日校本部派人前往潮汕,筹设黄埔本部办事处。
3月10日汕头各界举行欢迎东征军联欢大会。
3月12日校总理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享年60岁。校特别区党部从前线派吴明回省,从事后方党务整理,另加派张元祜、张治中为组织委员,曾干廷为干事。
3月13日军校后方获悉孙中山逝世,胡汉民令军校下半旗,停止操课。留校学生一律臂缠黑纱,以志痛悼。为避免影响军心,未告知东征军前线,秘不发丧。校军与陈炯明主力之林虎部在揭西棉湖展开决战,以教导第1团1000余人,御万余精悍之敌,大败陈炯明主力3万余人,奠定了第1次东征胜利的基础。之后,校军在东征前线节节胜利。
3月21日校部行营在东征前线接胡汉民来电,始悉校总理孙中山病逝。
3月25日校特别区党部在前线召开常委会,作出多项决议。主要决定有:派周逸群、黄锦辉赴梅县活动;出版《青年军人》第4期,名为《中山先生追悼号》。校军第1团官长17人奉命回黄埔本校训练新兵,成立补充团;校军第2团向大拓追击残敌。
3月28日军法审查委员会就文志文、彭干臣等3人因临阵逃脱被撤职一事进行复查,经证明与事实不符,决定免除处分,并予复职。
3月29日委任周恩来为军校军法处处长。
3月30日校军在兴宁北门外刁屋坝举行“追悼孙中山大元帅大会”。大会由何应钦唱礼,蒋介石读誓词,周恩来读祭文。
3月校军第1次东征抵达潮汕后,为随同出发之第2期学生补习课程,乃筹设潮州分校。后学生返校,分校亦同时结束。1926年拍摄的黄埔军校大门,校匾题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4月5日军校留守官兵召开总理追悼大会,赴会者还有长洲农民协会,“飞鹰”、“福安”、“舞风”3舰官兵等共4000余人。蒋介石返校主祭。
4月6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根据廖仲恺的提议,通过建立党军案,以校军教导第1、第2团成立党军第1旅,何应钦兼任旅长,廖仲恺为党军党代表。本月29日委蒋介石为党军司令官。
4月7日第3期入伍生第2连由五华调到兴宁。
4月8日军校后方召开行政会议,决议入伍生期限缩短为3个月,入伍生入校升学定为6个月毕业。校政治部筹备兴宁县党部。
4月上旬“永福号”兵舰运送黄埔学生、宪兵和军械开赴汕头港时,被北洋海军之“楚豫”、“水续”等舰抢去。两天后,人员放回,其余尽被扣下。
4月11日军校军法处第一次开审。
4月13日廖仲恺提请由校军教导第1、第2团组成的党军第1旅,归蒋介石节制调遣。新兵连、独立营、第1连、工兵队、辎重连及特务连与第1、第2野战医院病愈新兵开赴前方。
4月14日国民政府中央任命廖仲恺为党军党代表。此后,黄埔教导团武装从校军改称党军,到6月5日国民革命军成立为止。
4月18日军校为建立阵亡将士公墓在黄埔军校本岛勘择地点。
4月19日军校入伍生第1、第2营入伍满期,升为第3期学生。计分骑兵科、炮兵科、工兵科、辎重科、机关枪科、航空科、步兵科。这天是第3期的开始。
4月21日周恩来奉命组织“抚恤东征阵亡将士委员会”,调查各阵亡将士及其埋葬地点,照章给予抚恤金。军校教导第3团成立,任命钱大钧兼第3团团长。
4月23日军校第1期同学录编成。第1期毕业生计635人。
4月24日军校由贺衷寒、缪斌发起成立“中山主义学会”,即后来成立的“孙文主义学会”前身。在军校中,孙文主义学会与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形成两个对立的组织。军校派出学员监视“宝璧”、“江汉”、“江大”、“光华”、“江贞”等7艘军舰,每舰10人。

附录2 黄埔军校大事记(8)

4月28日军校东征军在汕头总司令部召开会议,决议回师平定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廖仲恺先行返回广州市。
4月30日校军运送潮汕战利品至汕尾修理,由入伍生第2连担任保护警戒。
20世纪60年代修复的黄埔军校大门
5月1日军校第1次饬令颁发阵亡官兵家属及负伤官兵抚恤金。政治部李汉藩、陈作为(共产党员)两人与管理处长林振雄因领取“五·一”游行标语用纸引起冲突。林向李开枪,李召集师生把林捆入禁闭室。他们分别为“青军会”与“孙文学会”会员,此次冲突转变成为两会之间公开斗争的导火索。
5月4日校教导团副排长董治国率两班士兵逃离军校,营长金佛庄、连长李正韬等以管教失责受到降级和免职处分。
5月6日军校派参谋陈焯为潮汕校本部行营代理主任。
5月7日军校全体学生举行“五·七国耻纪念会”,并参加广州大游行。
5月13日校党代表廖仲恺从广州赶到汕头,与蒋介石、许崇智等具体商谈讨伐杨、刘计划。
5月14日军校任命包惠僧为代理后方政治部主任。
5月15日潮州分校步兵、辎重两科开课。
5月17日军校再次颁令官佐士兵加佩红领带,以与其他部队相区别。入伍生队第2营入伍期满,举行升学仪式。
5月18日驻防广州的滇军、桂军发动叛乱,占领电报局、车站、北校场省分校靶场等。驻广州市区的军校分校入伍生暂时迁往黄埔岛。
5月19日军校在梅县东校场召开班师回广州的动员会,号召官兵“为平定杨、刘军阀叛乱作战”。入伍生第2连护押“吉安”、“大有”2舰运军械回广州。军校在梅县给第1期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并说明打回广州后再举行毕业典礼。要求官兵在这次班师回广州作战中,要比东征作战更加勇敢。
5月21日黄埔长洲岛宣布戒严。校军回师平叛,留校师生配合回师东征军待命作战。
5月22日为配合平定杨、刘之战,加强黄埔长洲岛本校的实力,军校第2期工、辎两队学生及第3期入伍生队第1营奉命返校。
5月23日军校潮州分校停办,改设办事处,在校全体学生即日启程开回广州。
5月25日军情紧张之际,入伍生第1营及第2营仍照原编制在本校开课。
6月4日校政治部指令病愈新出院的步科学生,组织战时宣传队,配合对杨、刘军阀作战的宣传。
6月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改组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建国军及党军改称国民革命军。校船在开返广州途中,遭到河岸上滇军叛敌的伏击。
6月6日校政治部印刷讨伐杨、刘叛军的宣传品16种,由航空队在空中散发。
6月8日军校特别区党部举行集会,欢迎滇军干部学校和桂军军官学校投奔本校的学生。
6月9日黄埔长洲岛实行特别戒严,制定防御计划,协同回师的东征军作战。
6月10日回师的东征军对杨、刘叛军发起总攻。军校留守学生队和入伍生队准备配合海军渡河,攻占东山车站。第1期毕业生陈赓等化装潜入广州,为东征军平定杨、刘散发传单,遇险得脱。军校航空队飞机连日起飞,侦察滇桂叛军阵地动态,叛军也派飞机向军校投掷炸弹共8颗,落于军校后山,多未爆炸。
6月11日军校无线电队成立,以韦兆熊为队长。
6月12日黄埔在校学生军由猎德村抢渡珠江,会合回师东征军向杨、刘叛军发起猛攻。各路联军平息叛乱,叛军即日瓦解,杨希闵、刘震寰躲入沙面租界。平定杨、刘战事结束后,校本部奉命在黄埔岛设立第3俘虏收容所。学生军驻长堤肇庆会馆,担任维护社会治安、巡查街道及守卫仓库等任务。
6月13日校军官兵原是一律颈结红领带,因部分腐败官兵借此为非作歹,真假难分,为正视听,校军正式颁令取消红领带的装束。
6月14日军校入伍生第3营入伍期满入校。

附录2 黄埔军校大事记(9)

6月16日校务会议决议要项如下:(1)校本部及行营合并,驻省办事处取消;(2)校本部设省城八旗会馆;(3)学生队及入伍生队概驻黄埔岛,7月1日正式开课。
6月23日黄埔生800余人,参加广州各界人民援助“五卅”运动的示威游行。当游行队伍路过沙基时,突遭英、法帝国主义分子炮火袭击。同学们就地还击。我方军民死伤500余人,史称“沙基惨案”。是役,第1团第3营营长曹石泉(共产党员)等27名军校官兵、入伍生牺牲,52人被打伤。
6月24日军校举行援助省港罢工工友大会,决议:凡本校同志,月薪在30元以上者,捐十分之一,愿多认捐者听从军需处扣除。军校举办政治训练班,培养党代表及政治宣传员,从第2期学生、第3期入伍生及其他兄弟部队军官学校学生中选出,计120人。
6月29日军校第3期入伍生及滇、桂军来考学生编队,接受军校训练,是为第3期学生正式升学之开始。
7月1日军校举行第3期学生开学仪式。蒋介石、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周恩来等高级长官均冒暑演说。
7月3日国民政府成立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由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兼任,蒋介石、廖仲恺和胡汉民等任委员。军校成员在军委会中占有主要地位。
7月8日以黄埔师生为骨干的党军,奉命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与军校分离。蒋介石任军长。此后,军校与军队的政治工作亦各自分立。委任汪精卫、邵力子为军校政治部正、副主任。国民政府其他所属各军也统一改称为国民革命军。
7月10日军校总结创校经验,回顾开办以来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进,确有成效,又议设入伍生教练所于广西桂林。
7月11日军校开设政治班,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甘乃光等高级党政官员,均受聘为教官。训练班设有“帝国主义解剖”、“三民主义”、“社会发展史”等8门课程。
7月18日军校召开教育行政会议,决议请病假者,由军医处会同教练部核办,才能准假。
7月19日军校实行晨设面包,晚吃豆饭(赤豆三成、米七成合煮),作为最近发现师生多有脚气病或水土不服的预防办法。
7月21日军校以第3期学生文化程度不齐,不便施教,校令举行甄别考试,根据考试成绩榜示编队。
7月22日委任邵力子为军校秘书长。
7月26日第3期学生举行文化素养鉴定。
7月27日军校教导第1、第2、第3、第4团、机关枪连各连长调集黄埔军校,实习新式机关枪。
7月29日在广州的英国人阴谋断绝军校用煤,苏联军舰首次运煤到达黄埔军校,解决了燃料之急需。
7月中共黄埔军校第3期支部成立,杨其纲为书记。
8月3日入伍生第3营期满入校升学。
8月4日军校全体官兵学生及士兵代表在大操场召开追悼“沙基惨案”死难烈士、东征各役阵亡将士大会。由师长何应钦唱礼,蒋介石任大会主祭,周恩来读祭文。徐象谦(向前)等5人向军校请缨回北方,愿“服务于国民第2军步兵第6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