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章宗为什么会如此大胆呢?现在终于真相大白。金章宗如愿以偿,他福至心灵挥出的的这一刀,一刀斩断川陕十万宋军,使得京湖、两淮宋军孤立无援,京湖宋军两面受敌,更砍得远在临安的韩侂胄几乎精神崩溃。
其实,早在吴曦叛乱之前,就有有些有远见的大臣游仲鸿等上书朝廷,甚至游仲鸿对儿子说:“曦逼我死,即填其日。”成都府路安抚使杨辅也曾密奏吴曦必反,可韩侂胄无识人之能,而且刚愎自用,没有采纳正确的建议,反而听从苏师旦,让吴曦重掌军权。
皇子想出地方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要宁宗不让,大臣也会千方百计地阻拦。
韩侂胄,韩侂胄……,赵一帆在心里默念两遍,终于下定决心要抓住这次机会,而韩侂胄将是唯一能帮助他,也是最需要帮助的人。
韩府。
一声声咆哮从大厅传来,“苏师旦误我,吴曦误我……。。”
管家小心翼翼地走进大厅,韩侂胄一瞪眼,他吓得连忙低下头,声音颤抖地道:“太师大人,吴国公门外求见。”
“吴国公?”韩侂胄把已经到了嗓子的怒骂生生咽了回去,急忙道,“快请。”他连忙让人下人给他净面,亲自出大厅到院子里迎接。
“不知吴国公大驾光临,多有怠慢,恕罪恕罪。”韩侂胄快步迎了上来,一边道,“吴国公,屋里请。”
“太师客气了。”赵一帆看着韩侂胄通红的兔子眼,心里暗笑,嘴里故作沉重地道,“我观太师大人双眼血丝密布,想来心忧国事,彻夜未眠,令人感佩。”
韩侂胄露出感动的神色,叹道:“吴国公之语让本官深感欣慰,可惜满朝文武理解我的太少啊。哎,国事维艰,本官宿忧夜叹,可惜啊……,竟然还遭史侍郎指责误国。”
“那是他们不理解太师啊。”赵一帆也懒得和他打哈哈,直奔主题道,“在下今日前来是特为解大人之忧。”
“哦。”韩侂胄的兔子眼一亮,笑道,“早闻吴国公曾经剿灭海盗,智勇双全,对当前困局有何妙计,速速说来。”
“太师大人,吴曦叛乱使我京湖孤立无援,江淮战场毕将军独力恐怕也难久撑。若是吴贼再与金人联合,则我大宋危矣,大人则必为千夫所指。”
韩侂胄恨恨地一锤桌子,“都是苏师旦误我啊。国公可有何良策教我?”
“若无良策,在下怎敢打扰太师?为今之计,唯有杀掉吴曦,使蜀中复为我大宋所有,然后集中兵力北进,作出进军长安、直下潼关,截断京湖金军后路之势,如此金军必退,而京湖、江淮之为可解。”
韩侂胄的听得眼睛一亮,道:“说的好,本官原本就是如此计划的,惜未能料到吴曦有狼子野心。可是……”韩侂胄说着眼神有暗淡下来,“可是吴曦手握十万重兵,想杀他谈何容易啊。”
赵一帆笑道:“大人多虑了。蜀人久沐大宋恩泽,必不肯随吴贼叛国。在下还得到消息,吴贼手下将领对吴贼判宋自立多有不服,即使屈从,也是迫不得已。蜀中人士和金人仇恨甚深,士兵也定不肯为金人卖命。最重要的是,连吴家之人也不支持吴曦叛国,传闻吴曦老母日夜嚎哭,怒骂吴曦之不忠不孝。”
韩侂胄听的连连点头。
“如此,只需有勇士刺杀吴曦,然后宣布朝廷旨意,余者既往不咎,则其部下必将归附。到时候只虚个分量足够的人把握大局,率兵北击金兵,则大事可定。”
韩侂胄道:“何人可为勇士?”
“从华亭随我的兄弟来的师兄弟数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可为勇士。”
“那何人来收拾残局,调控大局?”
“本公如何?”
“这……”韩侂胄犹豫了。
“难道太师大人信不过我?还是怕我能力不够?”赵一帆盯着韩侂胄质问道。
“当然不是,只是国公身份最贵,若是有何差池,本太师如何向皇上交代?”
“国家有难本公身为宗室,当以身赴国难,何况吾视吴曦土鸡瓦狗,杀之易如反掌。希望太师大人应允。”
韩侂胄犹豫了一番,还是道:“兹事体大,还是请示圣上再做裁决。”
“等到父皇同意恐怕为使已晚,大祸已成,到时候太师大人恐怕已经不在其位了。何况,父皇从来只听不说,最后还不是太师大人拿主意?”
韩侂胄点点头,还是犹豫不决。显然还是担心事情失败或者吴国公有危险他要承担的责任,在利与弊中权衡不决。
赵一帆抛出一个重磅炸弹:“本国公自去蜀中,与太师大人无干。只要在事成之后,太师大人在朝廷中相助一臂之力即可。哎,如今史党势大,又是本公天生死敌,韩太师如不帮我,那我在朝野可是孤立无援啊。”
“孤立无援”几个字说的特重,这正是韩侂胄现在的处境。既然不需要自己承担自然,坐享其成即可,韩侂胄不再犹疑,说道:“好。吴国公尽管放心自去,本太师当倾力支持。”
赵一帆大喜,连忙道:“多谢太师。今晚我就让人写信,明天一早入宫交给我母妃,让她转呈皇上。今晚,在下带人连夜出城,希望可以早日到达,除此祸患。”
韩侂胄道:“吴国公办事真是雷厉风行,你尽管放心去,一切有本官担待。”
离开韩府回到家中,赵一帆立刻找来阮氏兄弟,让他们去一百三十个兵匪中选八个人。随即把召来汪玲玉和杨蔓儿,把事情告诉了她们。
汪玲玉怀孕已经六个月了,她听到赵一帆要做如此危险的事情,十分担心地道:“事情危险,九郎千万保重,事不可为,可速退。”
杨蔓儿则说道:“大丈夫当如此!我看事情可为,姐姐放心,九郎是做大事的人,必然不会有事。要去当速去,迟恐生变。家里你就放心吧,玲玉姐姐我会照顾好的。”
“如此我就放心了。”赵一帆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刚说完,他看见李信和陆抗怒气虫虫地往大厅走来,劈头问道:“九郎,如此危险的事情,怎么让三郎和七郎去,不让我们去?”
赵一帆笑道:“临安不可无人,陆抗留下帮助你父亲。至于李信师兄,我另有大用,你以后要做的事情比这个危险的多,我怕你不肯。”
李信一听怒气稍消,问道:“什么事情?”
赵一帆道:“现在还不能说。李信师兄,你尽量少露面,保密身份,至于要做什么,等以后再说。好了,你们回去。我走之后,府里的安全就交给你们吧。”
“九郎(九哥)放心吧。”
两人离开之后,赵一帆道:“两位夫人哪位文采好、字好,帮为夫写一封信,明早送给母亲交给皇上。”
杨蔓儿道:“可是写平吴曦之事?还是玲玉姐姐来吧,她的字可是一绝。”
汪玲玉没有客气,立刻挥笔写了一封委婉动情的信,念了一遍给赵一帆听,赵一帆大为满意。
夜色寂寂,一阵马蹄声打破寂静,十个彪悍的骑士带着二十匹马,向临安城北驰骋而去。
十八 诛吴曦
开禧三年(1207年)正月,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宋降金,被金国封为蜀王,李好义正任兴州的中军正将,立即自抗金前线的西和州青坊赶回兴州。在吴曦叛变几天之后,李好义“与其徒谋举义”。
随军转运使安丙是吴曦父子的部属,因而被授为“伪蜀”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代行丞相职权。当时许多官员或弃官而去,或公然拒受伪命。但是,安丙认为许多军官都是吴氏世将,因而采取接受任命后称病,实际上是持观望态度,以观察形势变化,再决定去留。由于吴曦叛宋降金不得人心,时任合江仓官的杨巨源,也“阴有讨贼志,结义士三百人”。并于二月中旬晋见安丙,商议乘安丙三月六日邀吴曦谒庙之机,以勇士杀吴曦。
商议完了,杨巨源总觉得有些不妥,但是哪里不妥又说不上。素闻李好义足智多谋,杨巨源决定找志同道合的李好义商议,他约好李好义等人晚上在一个隐蔽的酒楼见面。
人都到齐,一轮酒后,杨巨源就急忙道出了他和安丙的计划。
李好义认真听完,沉吟半响道:“我看此计颇为不妥。”
“我也觉得有不妥,但不知何处不妥,请兄教我。”
李好义道:“彼出则龊巷,从卫且千人,事必难济。”
杨巨源一拍大腿,叫道:“李兄一语道破天机啊,安丙本来不让我来见李兄,幸亏没有听他的,否则不仅坏朝廷大事,还连累众多兄弟。”
吴曦的亲卫军军官黄术不屑地道:“提起那个安丙我就来气,模棱两可的,想吃羊肉却又怕骚。”
“黄兄不必如此,同是为朝廷效力。安大人担心身家性命也是人之常情。”杨巨源说着,问道,“李兄可有和妙计?”
李好义道:“我想了很久,是有一计,说出来大家参详一下。我以为可以在吴曦熟食节(寒食节)祭东园时刺杀他。那时人多混乱,我们隐藏在黄术和赵亮兄的亲卫军之下,趁其不备下手。”
“秒,秒!”杨巨源拍手叫好,他兴奋地道,“我们还可以假造圣旨,在杀吴曦之后称朝廷旨意击杀吴曦。宣传只杀首恶,余者免罪,如此大事可成。”
黄术道:“我看可行。可是,圣旨上的大印怎么办?安丙大人恐怕不会同意大人用他的印章吧?”
杨巨源道:“无妨,我们的官职太低,难以服众。因此,需要一个素有威望的人出来主持,才不至于一乱刚平一变又起。安大人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是我们商议好的,何况也是安丙大人最先命人起草了一份讨叛的“密诏”,黄兄不要对他有所偏见才好。大印可用我合江仓官印,万一事情失败由我担待。”
“不是我对他有偏见,而是我了解安丙,此人首鼠两端,见利忘义,两位还要小心此人才是。”黄术淡淡地说道。
李好义道:“这都是小事,可以暂且放到一边,等平定吴曦之乱再做打算。我们还是商量一下细节吧,最主要的是我们的人手,可靠的人越多越好。我已经聚集敢勇军士李贵和与李贵关系密切的李彪、张渊、陈立、刘虎、张海等人,以及我弟兄李好古、李好仁、李好问、妹夫杨君玉等十数人。”
杨巨源道:“禄袆所率军士10人皆愿意为朝廷效死力。”
黄术道:“我和赵亮、吴政兄已经联系到军官及军士74人,皆是不满吴贼投贼卖国之举之辈,可以效死力。”
“好!”杨巨源和李好义齐声道,“如此一来我们有壮士百余人,大事可成矣。”
“只怕未必。”话音未落数人推门而入,当先一个年轻人道,“我只怕你们出师未捷身先死啊。”
“你们是什么人,为和偷听我们说话?”黄术蹭地站了起来,抽出腰刀指着那些人问道。
杨巨源看了一下,笑道:“黄兄不可无礼,诸位朋友想来也是同道众人,屋里请。”
“你怎知我们会是朋友?”
杨巨源笑道:“这还不简单,这位年轻朋友面无杀机,再说…。。”他指着那个年轻人身后的两个大汉手里拎着的晕死过去两个人,道:“你们要是敌人,焉能留他们活命?”
“不错,心细如发,是个干大事的人。”年轻人笑了起来,脸上显露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在下赵一帆。”
“赵一帆,赵一帆……。”杨巨源念了两遍,忽然悚然动容地道,“难道是皇上新封的吴国公赵一帆?”
赵一帆笑道:“不错。”
这数人正是赵一帆一行。赵一帆一路快马加鞭,每人两匹战马轮流骑,除了补充粮食几乎不下马。在马背上吃,马背上睡。刚开始除了赵一帆其余人都不习惯,有时候睡着睡着就跌下马背了,摔得鼻青脸肿。但是他们不仅没有怨言,反而满心钦佩,努力学习,因为吴国公赏罚分明,言出必行,并且以身作则,让他们心服口服。就这样过了十天情况开始好转,再也没有人同马背上掉下来了。他们纵马之术也变的如火纯情,赵一帆每人赏了一只烤鸭。
从临安到兴元府(兴州,现在陕西汉中)数千里的路程的只用了短短不到二十天的时间!不过赵一帆知道这么多马匹容易引人瞩目,因此大部分马匹都留在郊区,派两人留守,其余人等分头打探消息。
大部分人打听到的消息用处不大。跟赵一帆来兴州的有个叫石七的,外号石猴子,此人非常善于打探情报,仅仅三天就盯上了行踪诡秘的杨巨源,顺藤摸瓜一路发现了李好义、安丙等人。赵一帆没有让他轻举妄动,石猴子一直跟踪杨巨源,直到他们来此密议,赵一帆让人悄悄地打晕了两个看门的,从头到尾听完他们的谈话才现身。
坐好之后,李好义问道:“听刚才吴国公之语,似乎我们哪里出了纰漏。”
“纰漏倒也不说不上……”赵一帆抬头忽然看到杨巨源露出恍然大悟之色,笑道,“杨大人可是想到了问题所在?”
“不错。”杨巨源肃容道,“吴国公来兴州不过短短数日,就可探查到我们的踪迹。现在虽然吴贼忙于稳定军心,无心他顾,但是也难保消息走漏。现在到清明节还有数月,想想就不寒而栗,我们考虑的还是不周。”
赵一帆道:“也算不上不周,石七打探到你们的踪迹有些巧合。不过,这事情宜早不宜晚,越快越好。我建议我们不必等到寒食节了,这里不是有还有黄统领吗?黄统领可以称有紧急军情上报吴贼,一部分人拖住守卫,用骑兵快速直接冲入吴贼内宅,就地格杀吴贼。”
“这是不是太冒险了……。”
“是太冒险了……。”
李好义站起来道:“我赞成!正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们都认为危险,吴贼自然更想不到。”
“那好。”杨巨源道,“关键是马匹如何运进城来,如何确定吴贼寝室位置。”
黄术道:“这个没问题,我和赵亮兄可以解决。战马可以分批送入军营,吴贼的寝室一般固定,也很容易打探到。”
“好,既然如此,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赵一帆拍板道,“我们商量一下细节。”
众人商量一个时辰后各自满怀信心地散去。
二月的最后一天,天灰蒙蒙的还未亮。
一队骑兵直向蜀王府闯去,当前一人大叫道:“让开,紧急军情!让开,紧急军情!”
守门的侍卫睁着朦胧的睡眼,一看是吴曦的侍卫统领,不敢阻拦,只是急忙叫道:“黄统领请下马!只能您一个人进去……。”
他话还未说完,十一匹快马已经冲了进去,里面接应的赵亮早已把所有的门打开,黄术带着赵一帆等十一人直奔后院吴曦寝室。
这时候守门的侍卫醒悟过来,大叫道:“刺客!有刺客!………”
早已埋伏在巷子里的百名勇士冲了进来缠住救援的卫兵。
马蹄声打破了后院的沉寂,睡梦中的吴曦忽然被惊醒,他大叫道:“发生了什么事?”一边急忙穿衣服,顺手把床头大刀拿在手里。
他刚刚走下床,就见到四匹马破门而入直向他冲来,吴曦大叫一声,向床上跑去。赵一帆冷酷地一笑,抽弓箭,叫道:“放箭!”
四只羽箭覆盖了整张床,可怜一世枭雄吴曦和的宠妾惨叫一声被活活地钉死在檀香木大床上。
黄术下马割下吴曦头颅,递给赵一帆。赵一帆举着人头策马到院中,大叫道:“吴曦已经死,尔等还不束手就擒?”
此事院子中混战成一团,听到吴曦一死,看着他血淋淋的人头顿时停住了。这个时候杨巨源骑马奔了过来,嘴里叫道:“圣旨到,吴国公奉旨杀吴贼,只诛首恶,余者皆免。”
圣旨巨大的权威显示出来了,蜀王府侍卫纷纷丢掉兵刃,跪地接旨。除了一部分侍卫逃跑外,绝大部分都投降了。
只有一队没有跪下,杨巨源下马怒道:“王喜,你怎敢见圣旨不跪?”
踏白军统制王喜犹豫了一下道:“我怎知是不是真的圣旨?”
杨巨源大怒:“皇上派亲子吴国公来平定吴贼,难道有假?”
王喜看到赵一帆一双眼睛凶狠地瞪着他,一手按刀柄,一手拿着血淋淋的人头,激灵灵打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