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所说的姑娘是指随同基辛格来华访问的那几位小姐。基辛格插嘴 为自己辩护:“她们不知道,我是利用她们作掩护的。”尼克松笑着看了一 眼基辛格说:“凡是能用漂亮的姑娘作掩护的,一定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外 交家。”毛泽东打趣地说:“这么说,你们常常利用你们的姑娘了?”尼克 松指着基辛格说:“他的姑娘,不是我的。如果我用姑娘作掩护,麻烦可就 大了。”周恩来补充了一句:“特别在大选的时候。”大家一听,都哈哈大 笑起来——在美国大选中,私生活问题常被用来作为攻击对方的炮弹。
说到大选,毛泽东又笑起来:“上次选举,我投了你一票。”这话多风
趣,尼克松也幽默地说“你是在两害之中取其轻的。”毛泽东很开心,又很 认真地说:“我喜欢右派,人家说你们共和党是右派,说希思首相也是右派, 人家还说西德的基督教民主党是右派,这些右派当权,我比较高兴。”尼克 松也开心地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看到,美国的左派只能夸夸其谈的事, 右派却能做到,至少目前是如此。”
尼克松接着谈到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主席先生,我知道,多年来我对
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 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比如,为什么苏联人在面对你们的边境上 部署的兵力比面对西欧的边境上部署的还要多?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的危险 究竟来自何方?是美国的侵略,还是苏联的侵略?从中国的观点来看,日本 是保持中立并且完全没有国防好呢?还是和美国有某种共同防御关系好呢? 我读过你的一些言论,知道你善于掌握时机,懂得‘只争朝夕’。”
毛泽东知道尼克松引用的是他的词《满江红》里的一个句子,扳着手指
头,笑着说:“‘只争朝夕’!我觉得,总的说来,我这种人说话像放空炮! 比如这样的话:‘全世界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 建立社会主义!’”周恩来听了哈哈大笑,尼克松自嘲地说:“像我这种人, 还有匪帮,概在打倒之列。”
毛泽东探身盯着尼克松,微笑地说:“你,作为个人,也许不在被打倒 之列。”他指指基辛格说:“他们说,这个人也属于不被打倒之列。如果你 们都被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
毛泽东幽默而友好的谈话又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对尼克松的欢迎和接待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和毛泽东的谈话结束以
后,当天晚上,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国宴,这也许是尼克松见 过的最盛大的国宴,在可以检阅仪仗队的宽阔的宴会大厅里,排满了宴会圆
桌。乐队奏着《美丽的阿美利加》、《草堆里的火鸡》。周恩来把一杯茅台 酒倒在一个盘子里,点燃它,盘子里燃起了蓝色的火焰,最后火焰熄灭,盘 子里滴酒不剩。尼克松早就知道,茅台酒是中国的国酒,曾于 1915 年在巴拿 马万国博览会上得过金奖,今日一看周恩来的表演,感到此酒果然名不虚传。 他和周恩来频频干杯,听着《草堆里的火鸡》——这支他最喜欢的歌,深深 地感到中国人的细心和强有力的、尽善尽美的组织和安排,感到了这个国家 的伟大和强盛。
宴会过后,热情的主人安排客人在北京市内游览,基辛格没有去,关在 钓鱼台和乔冠华就中美联合公报举行最后谈判,谈判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台湾 问题。乔冠华是谈判老手,基辛格经验丰富,双方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就 是在措词上主张不同。乔冠华主张干脆了当,基辛格主张措词委婉。双方各 展手段,决心一试高低,周恩来和尼克松闻讯也参加进来会谈。尼克松知道 中国人喜欢坦诚会谈,便直率地讲了自己的处境:措词过直,会使他在国内 受到各种攻击,影响大选,影响继续发展中美关系。周恩来听了深以为是, 经过毛泽东的批准,采纳了尼克松的意见,使中美联合公报既坚持了中国政 府的立场,又充分照顾了尼克松总统的处境。
大功告成,尼克松举行告别宴会,随后去杭州参观。在西湖之畔,大家 在“花港观鱼”景点欣赏金鱼,中国陪同团的两名年轻漂亮的姑娘因事找周 恩来,急匆匆地从九曲桥上走过来。基辛格开玩笑说:“瞧,这么漂亮的中 国姑娘在追我。”这几天来,大家都熟了,姑娘们毫不客气地回敬基辛格: “博士先生,你最好站稳点,别掉下湖去喂鱼。”基辛格一听开心地笑起来, 尼克松也笑着拍拍基辛格的肩:“享利??”周恩来也笑着开玩笑说:“基 辛格博士,你应该感到荣幸,我们的姑娘这是第一次和外国客人开玩笑噢!” 尼克松在杭州游览完后,又坐飞机去上海,中美联合公报准备在上海发
表。突然,周恩来得到报告,美国人要推翻公报,重新谈判。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续回。
第八十八回 烈士暮年再批左文革新贵又逞狂
说话周恩来陪同尼克松到上海以后,根据双方的协定,就要发表中美联 合公报。突然跟随尼克松访华的国务卿罗杰斯提出,美国在公报上让步太多, 必须对公报的十五处进行修改。尼克松很恼火,对基辛格说:“公报我已经 点头同意了,现在又突然提出修改,中国人会怎么看?这不是我们说话不算 数嘛。”基辛格无可奈何地说:“是啊,可是,明天公报就要发表。”尼克 松想想,叹口气对基辛格说:“亨利,要不你再找乔说一说。”基辛格脸色 沉重地说:“好吧,不过,真难启齿啊!”
宴会过后,基辛格找到乔冠华,说了尼克松的为难之处,希望对公报再 作一些修改。周恩来设身处地地考虑了尼克松的处境,认为可以考虑对公报 再作一些修改。他立即打电话请示了毛泽东,毛泽东的指示宽容而坚决:“你 可以告诉尼克松,除了台湾部分我们不能同意修改之外,其他部分可以商 量。”于是,乔冠华再和基辛格谈判修改,吸取了罗杰斯的一些意见。周恩 来又主动去看望了罗杰斯。罗杰斯主要是对尼克松和基辛格有意见,见周恩 来主动来访,十分感动,二人结下友好情谊。
1972 年 2 月 27 日下午 5 时,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是晚,中国政
府在上海为尼克松举行了告别宴会,宴会至为热烈。第二天一早,周恩来送 尼克松总统去机场。临上飞机前,尼克松总统大大地夸赞了一番中国翻译唐 闻生的精湛的翻译水平,称她为自己的“中国之声”。这位文秀的中国姑娘 脸红了,不知道怎么办。周恩来完全听懂了尼克松的话,笑着对唐闻生说: “翻出来嘛。”唐闻生不好意思地翻了,大家都笑着向她祝贺。
“空军一号”起飞了。夫人帕特还沉浸在欢乐的友谊气氛中,她对丈夫
说:“周恩来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尼克松说:“是的,他是本世纪罕见 的伟人。只是,他总是生活在阴影之中,他总是小心谨慎地让聚光灯照射在 毛泽东身上。”
且说周恩来回到北京之后,立即去游泳池看望了毛泽东,汇报了尼克松
邀请中国领导人访问美国的信息。毛泽东淡淡地说:“现在是不能去了,国 民党的旗子还挂在华盛顿嘛。事情刚刚开了个头,我和你恐怕都等不到那一 天了。”毛泽东说这句话时,充满了感伤情绪,周恩来也默然了。
说真的,周恩来这时也有一种精疲力竭的感觉。他的心脏病已经犯了两
次,现在他洗澡都有卫士和医生在场帮忙。但是,周恩来想不到的是,一种 更可怕的疾病已经向他袭来。
送走尼克松以后的第三个月头上,保健医生照例对他进行一月一次的化 样检查。5 月 11 日,医生化验尿样,突然一惊,尿样中发现了四个红血球。 按照一般情况,老年男人的尿样中有一、二个红血球是正常的,但四个太多 了一点。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血管硬化或者尿道畸形;或者是有了结石, 使尿中有血;但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有了肿瘤。医生想再检查一次,但又怕 总理追问,就转弯抹角地跟周恩来提出还要再化验一次。周恩来看医生吞吞 吐吐的解释取样的原因,心里明白了,坦然地对医生说:“你呀,说了这半 天都是废话。说穿了,不就是怕我长肿瘤么,明天查。”
第二天,周恩来留了尿样,医生们赶紧化验,又做细胞检查。化验结果 出来后,医生们心都往下一沉,在总理的化样中查出了癌细胞。他们不愿相
信这是真的,请来北京医院(这是所专门为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服务的一所 医院)、协和医院(这是家历史很长,医疗水平非常高的国家级大医院)、 肿瘤医院(全国最好的专业医院)的高级专家会诊,希望专家们能推翻这个 化验结果,可是专家会诊的结论是无情的——周总理患了膀胱移行上皮细胞 癌。专家们也怕会诊有误,建议再在天津、上海同时分头化验,检查结果完 全一致——膀胱癌。
怎么办,根据中央的决定,医生们严格保密,不让周恩来知道他长癌的 消息。周恩来似乎也没有想到他会长癌,从来没有向医生们问问病情。医生 们心里难过,只有想方设法治好周恩来的病,在吴阶平教授的指导下,医疗 小组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但是,医生们很快发现,周恩来的情绪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他有时 工作太累了,会叹口气说:“老了,不行了。”有次医生去为他量血压,看 见很少有空闲的周恩来,拿毛笔在信笺上随意写着一首古诗,医生看时,抄 录的竟是曹操的名篇《龟虽寿》: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医生鼻子一酸,两颗泪掉下来,原来周恩来早就知道他长癌了,他已经 意识到死亡的阴影已经向他逼近,但他还要用最后的生命时间冲刺。
周恩来转过头来,看医生满眼含泪,开导他说:“你今天有什么不顺心
的事?”医生说:“总理,你得适当注意休息,主席最近又指示要你节劳。” 周恩来望望桌子上堆得像山一样高的文件,叹口气说:“你快量吧,我还要 陪主席会见杨振宁博士呢。”
杨振宁博士是世界著名的华裔科学家,现在在美国定居工作。他是建国
前从清华大学毕业赴美留学的,毕业后就留在美国,加入了美国籍,后与国 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中将的女儿结婚,本人曾因在物理学上有重大发 现而获诺贝尔物理奖。自诺贝尔奖金设立后,华人获此殊荣的不过区区数人 而已。
杨振宁一去美国数十年,由于中美交恶,朝鲜战争等原因,未能回来过。
尼克松总统访华后,中美关系解冻,杨振宁这才能重访桑梓。周恩来正想整 顿一下叫文革破坏得乱七八糟的大学教育,便请杨振宁去北京大学、清华大 学参观。这两所大学杨振宁熟得很,他不仅在这两所大学上过学(建国后, 清华大学的理科全部合并到北大了),而且还有不少过去的老师、同学留在 这两所大学。
杨振宁到北京时,清华、北大在文革中停止招生五年后,刚刚录取了一 批学生。这些学生都是按照中央的规定从工厂、农村、部队中推荐上来的“优 秀”知识青年。中国远在两汉时期就采取推荐的办法选拔人材。但是这种选 拔人材的办法不可避免地掺杂进去了过多的人际关系,结果大量门庭显赫、 有钱有势的人被推荐上来,而有真才实学的寒士基本上被排除在推荐之外。 当时,为了造成推荐的舆论,许多准备被推荐的人还得认真地表演一番。现 在被推荐的优秀知识青年连表演一番都不需要,许多知识青年给农村中的生
产队长、工厂里的车间主任送上一份厚礼,即可被推荐上来。当历史早已淘 汰了推荐制,代之以相对公平合理的科举制度的时候,七十年代的中国又把 两千多年前那套办法重新捡了起来,一下子倒退了一千多年,在推荐中发生 的各种丑事真是数不胜数。
应该指出,被推荐上来的工农兵学员也不乏真才实学者,但大多数文化 水平偏低,思想素质一般。这些人入学后,本应抓紧时间补补小学、初中的 课程,多认几个字,可是江青、张春桥这些文革新贵偏要他们上大学、管大 学、改造大学,于是这些工农兵学员今天指责这个教师灌输封建,明天又在 课堂上批判那个教师专讲资修,搞的这些教师手足无措,天天应付斗争和批 判,哪里还能认真讲课。
杨振宁到清华和北大参观访问时,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学校。杨振宁回到 宾馆后忧心如焚,毕竟是炎黄子孙,切盼着中国富强。杨振宁这些年来应邀 到许多国家讲学,亲眼看到日本战败后经济迅速崛起,正成为与美国不相上 下的经济大国。靠的是什么,正是教育,是人材。而中国呢?不仅文革中烧 掉了许多宝贵的图书,贬斥了不少名教授,而且停学五年,简直是荒唐之极。 现在恢复招生了,又把两汉的那套举荐制度搬了出来,难道中央领导就不知 道这种“察举征辟”的毛病吗?须知,世人早已对这举荐制度作了结论,“举 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清白寒素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样下 去,自己的桑梓之国不但赶不上去,恐怕要远远地落后下去。
当然杨振宁也知道,中国政府待自己的岳父岳母不薄。杜聿明战败被俘,
政府不但不杀,反而在经过十数年的教育改造后赦免了他,安排了工作,后 来又接待岳母从美国回来居住,文革中多少中共领导人被打倒,但在毛泽东 的严厉命令下,红卫兵对自己的岳父岳母动都不敢动一下。那么现在对中国 的大学教育提出批评,会不会惹中国领导人不高兴呢?
但毕竟是炎黄子孙,血浓于水,振兴桑梓的责任感使杨振宁大胆地对大
学的理科教育提出建议,内容很多,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要抓基础理论的 学习和研究。
孰料,毛泽东对杨振宁的讲话非常重视,说他讲话实在,批示周恩来要
认真改进。这正合周恩来的心意,他把北大校长周培源找去说:“你回去把 北大的理科办好,把基础理论水平提高。这是我交给你的任务。有什么障碍 要扫除,有什么钉子要拔掉。”周培源回去后,立即写了一个计划报给周恩 来,周恩来看了周培源的信后立即作了批示:“要好好议一下,并要认真实 施,不要像浮云一样,过去就忘了。”
周恩来知道自已的日子不多了,他想趁活着时多纠正一些文革以来的错 误。这个时期来访的客人很多,日本田中首相也准备来华访问,恢复中日邦 交,这又是件大事,周恩来忍着病痛,忙着处理外交、内政的各种事务。
8 月 13 日晚,长安街上华灯齐放,周恩来办完事后坐着红旗车往回走。 他把头靠在座椅背上,利用这个时间稍微休息一下。车子在长安街的快行车 道上行驶着,路上行人稀少。突然一位年轻的姑娘骑着自行车插入快车道, 司机紧急刹车,还是把这位违章的姑娘挂倒了。周恩来被刹车惊醒,司机和 秘书已下车把姑娘扶了起来。周恩来从车窗里探出头,急切地问道:“受伤 了没有?”秘书说:“没有受伤,只是衣服挂破了。”姑娘听到车里熟悉的 声音,回头一看,原来是周恩来总理。她有些慌了,连说:“没事,没事。” 周恩来吩咐秘书:“你们赶快拦辆车,把这个小同志送到医院检查一下。”
秘书们很快叫了辆车,周恩来走过来,把这位姑娘扶到车里,叮咛说: “小同志,你不要害怕,好好检查一下。以后骑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