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痛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痛史-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人建议应先防清军的进攻,对左良玉军应示以招抚之意。 
马士英不顾阁臣仪态,破口拍掌大骂:“你们这些东林狗党,想借防江为借口,纵容左良玉逆贼入犯南京!清兵至,犹可以议款讲和。如果左逆得志,你们东林党人高官厚爵,惟独皇帝与我二人难免一死!我宁可死于清军之手,不死左逆刀下!” 
对此,端拱而坐的弘光帝不发一言,如泥胎一样,脸上也无任何表情。群臣噤口。 
马士英派人拟旨,切责史可法,让他带兵入援。阮大铖当然是遵马士英之命,以兵部尚书身份督黄得功、刘良佐二镇堵截左军。 
黄得功很有勇略,在江上迎头痛击左良玉军,灰河、荻港二战,打得左军掉头鼠窜。 
左军虽败,江北空虚,清军乘势一举攻占泗北淮河桥,顺利渡过淮河,并于四月十七日逼近扬州坚城。 
徐州方面,南明总兵李成栋早在四月八日就弃城不守,南奔扬州。 
左梦庚手下军队败后,减员不少,但仍旧有二十万之众。如此一支大军,竟然不战而降。五月十三日,左梦庚在九江附近向清将阿济格投降。 
当时,阿济格并非专门去打左梦庚,而是追击李自成残部正好赶到那里。左军不仅不以逸待劳打击清军,反而以众降寡,连阿济格开始时都不敢相信是真降。而为左梦庚拟降文的“大手笔”,就是先前一直撺掇左良玉与南京方面反目的巡按御史黄澍。 
左梦庚很快就入京陛见清帝,被指入汉军正黄旗。当年十月,他深体主子心意,主动上疏清廷,要清廷防范他从前那些手下,出主意搬各将家属为人质,以此更便于挟制他们。后来,山西的姜瓖,据大同叛清,左梦庚身先士卒,无比“英勇”,攻克大同左卫,得授正黄旗汉军都统。五年之后,这条清廷狼狗病死于家。 
降清明将中的“一把手”,一般的境遇,都是养在北京闲置,比如刘良佐、左梦庚、董学礼等,如果他们表现“良好”,入旗后都是投闲放散,被时间自然淘汰掉,算是颐养天年的善终。比如刘良佐,他在顺治五年随谭泰征剿江西金声桓,然后一直任散秩大臣至死。左梦庚仅仅在顺治六年曾随阿济格到大同与姜瓖作战,之后没有什么作为。河南的董学礼一直到顺治十六年才有机会出山,郑成功北伐时,他出任随征浙江总兵官,驻温州防剿,事后调往湖广参加围攻李来亨。然而,清朝对著名降臣手下次一级的将领,却往往放手任用,不仅让他们领兵作战,而且还对他们极力提拔。降而又反的,有李成栋、金声桓、王得仁、姜瓖等人;而一直为清朝卖命的如李国英、卢光祖、田雄(原黄得功手下总兵,把弘光帝抓住献给清朝的那位),都升迁迅速,不少人很快成为清廷镇守一方的大员。   
欲向江南争半壁(27)   
人们往往以为明朝的降臣们被清廷编入旗籍是一种荣耀和奖赏,其实并不完全准确。降将入旗,他们对于“旗主”就产生了一种奴隶制的人身依附关系,其日常行动,甚至家居生活,都要受到八旗各级官员(特别是佐领)的监督和控制。这样一来,那些明末以来牛逼哄哄、拥兵自重的武将们入旗之后,就只能乖乖给满人或者汉人旗主当“孙子”,连出城扫墓和与其他人相往来,都要奏明旗主。 
左氏父子以“清君侧”为名的内叛,使得弘光朝廷在清军大敌当前的危险时刻必须在两条战线作战,为清军迅速扫平江南创造了最佳条件。所以,左军叛乱,其实是造成南京弘光朝廷崩灭的直接原因。 
几十万左军,面对凶恶但势寡的清军,竟然不发一矢,齐齐解甲,这真是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可悲的是,日后清军迅速扫平江南,这支昔日不战而降的大军,顿时威风凛凛、杀气腾腾,打起南明军队来势如破竹。 
左良玉军队向清朝投降的将领中,不少人都参加过明朝的辽东战争,是和清军打过硬仗的指挥者。金声桓、卢光祖、李国英、徐勇、郝效忠等人,日后都成为平灭南明的主力干将,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 
相较这些武夫,文臣出身的督军袁继咸一身忠骨。他被左梦庚解押到清营后,拒不投降,多尔衮劝降,他写字回答:“大官好作,大节难移;成仁取义,前训是依。文山、袁山,仰止庶几(袁山,袁继咸自号)。”见到清朝王爷,他一直长揖不拜;清王为他设宴,他不饮、亦不言。送北京途中,自缢不死,绝粒八日又不死。入京后,清朝内院学士刚林劝他投降,对袁继咸说:“我大清朝廷为明讨贼;今贼未绝,您入仕,可为明帝报仇。”袁继咸曰:“讨贼者,新朝之惠也。今弘光何在,而臣子图富贵乎?”刚林又说弘光帝昏庸。袁继咸说:“君父之过,臣子何敢知!”囚牢之内,他幅巾衲衣,端坐读书,坚持不剃发。关了近一年,六月二十四日,就刑菜市。临死,袁督师高言:“吾得死所矣!”勃勃不屈的忠臣,慕文天祥之节义,以死明志,不愧为大明义士。 
数点梅花亡国泪 
——史可法的血肉扬州 
史可法受弘光帝诏旨,日夜兼程奔至南京附近的燕子矶,得到黄得功击败左良玉军的消息,他心中稍感宽慰,准备入南京陛见皇帝,拜慰老母。 
不料,马士英等人惟恐他入朝对自己的政治地位产生威胁,怂恿弘光帝发一手诏:“闻北兵(清兵)南来,卿不必入朝,速回扬州料理军务。”史可法无奈,只得回转。临行,他做《燕子矶口占》一诗: 
来家不见母,咫尺犹千里。 
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 
清军方面,占领徐州之后,分兵进围盱眙和泗州。此时,盱眙的地理位置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失陷,清军自盱眙东南可以直抵淮安,从正南出发,一直可至扬州,从西南又可径抵浦口,如此,盱眙只要失却,扬州就会面临三面被攻的窘境。 
史可法急得心内冒烟,立刻檄调黄得功、刘泽清等镇兵驰援,他本人率手下兵马,先行往盱眙方向飞奔。 
四月十二日,他在天长刚刚喘口气,却收到盱眙守将降清的消息。情急之下,史可法想进援泗州,刚刚出发,又传来泗州守将投降的确切情报。 
史可法悲愤交加,只得带人急奔扬州。 
豫亲王多铎统领清军,人数虽然不多,却一路得城占地,如入无人之境,心中好生诧异。 
占领战略要地盱眙和泗州后,他反而十分谨慎,深恐明军诱敌深入,决定暂缓攻势,休整部伍。 
降清的许定国却摩拳擦掌,力劝多铎要一鼓作气,不要给明军喘息机会,直捣扬州。 
多铎犹豫,表示说江北多雨泥泞,地形复杂,怕轻易深入会遭史可法埋伏。 
许定国屈下老膝盖跪禀:“王爷,我在这里经营多年,周遭十分熟悉,明军江北防地,一片空虚,原先确有四镇大兵,但黄得功、刘良佐二镇已被调往江上同左良玉军争斗,现今只有刘泽清一部与高杰残部,人人心怀鬼胎,早无斗志。如果王爷能早做决断,我许定国甘为前锋,愿效犬马之劳!” 
多铎一听,深觉有理,果然提兵而前,直向扬州杀来。 
由于哄传许定国引清朝大军来扬州要寻高杰部下报睢州之仇,高杰的外甥李本深被副将吴胜兆等人撺掇,竟然裹胁高杰夫人邢氏与高杰幼子,纵容兵士在城内大掠一番后,逃出扬州,逃往寿州。倘若当初史可法受高杰儿子之拜为其“义父”,高部士兵心中会因小主人与史可法的“父子之恩”而卖命于他。如今,兵荒马乱之世,众将无主,又感觉史可法待他们无恩,竟然在关键时刻弃他而去。 
高杰部将李成栋驻军高邮,听说自己的老友们都跑了,他也不敢怠慢,拉起队伍也跑。 
这些高部士兵的逃跑,使得南明又丧失了一道重要防线。 
高部诸将皆想渡江逃往南京,马士英忙命郑鸿逵扼守江口,发炮相击,打死不少高部士兵。 
叛将许定国率领清军一路无阻,顺利到达扬州城下。 
到了这个时候,由于太过容易就行进到扬州,许定国心中开始打鼓,发毛得厉害。他开始思忖:是否史可法真有什么秘密部署,引敌深入,把清军一网打尽?   
欲向江南争半壁(28)   
胡思乱想好久,许定国劝与自己一同充当前锋的满将汉岱暂时在扬州就近的斑竹园一带停留,观望形势,等待多铎王爷的主力清军。 
忧懑之下,史可法得报,扬州城外运河中忽然有大批明军战船驶近,乃是自淮安而来的刘泽清部。 
大喜过望的史可法亲自去码头迎接。岂料,刘泽清等人并不下船,站在那里嚷嚷说,他们不是来援扬州,而是去南京“勤王”——其实,刘泽清见盱眙、泗州不保,心中骇怕,便假称接到圣旨,逃往南京。 
史可法大怒,立责刘泽清:“左良玉兵已被黄得功击败,何来旨意要你去南京?” 
刘泽清无语。呆怔片刻,他就表示要重回淮安驻守。想请他救援扬州就地卖命,他绝对不干。于是,这支南明的武装精兵,扬长而去。 
接史可法求援信后,确实也有数部明军来援,如兵部主事何刚、左都督刘肇基、副总兵庄子固以及职方郎中黄日芳等人。但这些人手下兵士根本不多,几部相加之后,保卫扬州的明军不过万把人。 
倘使刘泽清有一点对明朝的忠心,他能派兵留下来,扬州守卫会顿然改观。 
四月十八日,清豫亲王多铎本人率主力赶到,后续部队陆续赶到,渐集十五万大军于扬州城下。 
当清军主力未完成最后的集结之时,明将刘肇基劝史可法乘清兵不备,派兵出城背城冒死一战。 
史可法本人并不知兵略,推辞说:“锐气不可轻试,且养全锋以待其毙。”如此,坐失千载良机。 
扬州旧城西门一带地势低下,城外有高丘耸然,俯瞰城中,最难守御。史可法凭一腔对大明朝的忠心,主动担当此地防守。 
城外高地之上,乃明朝阁臣李春芳家族墓地,其上长满高树灌木。兵将们劝史可法派人烧掉树木,以免清军在那里藏兵架炮。史可法却表现极其迂腐,认为此举踩毁功臣坟茔,不听。 
如此一来,后患重重。 
由于清军用于攻城的大炮还未运到,他们没有即刻贸然攻城。 
多铎多次派人持书劝降,最多时一天来使五人,皆为史可法所拒,焚书逐使,坚决不降。 
深知扬州必陷,史可法已持殉节之心,他召来跟随他多年的副将史德威入室,想以他为嗣,托以后事。 
史德威力辞:“相公为国杀身,我义当从死,何敢偷生!” 
史可法向史德威下拜:“我为国亡,希望你为我而存身,善养我母!” 
无奈,史德威泣拜受命。 
史可法写五封遗书,一上其母,一致夫人,一致叔父兄弟,一付史德威(证明他入嗣史可法),一书致清朝多铎,并嘱咐史德威说:“我死之后,当葬我于太祖皇帝之侧。如不能,则葬于梅花岭。” 
史可法给多铎的遗书很简单,寥寥数语,估计是想让对方手下留情,不要伤害百姓: 
“败军之将,不可言勇;负国之臣,不可言忠。身死封疆,实有余恨。得以骸骨,归钟山之侧,求太祖高皇帝鉴此心,于愿足矣!” 
四月二十一日,史可法写给母亲、夫人的遗笔,最显大英雄苍凉心态: 
北兵于十八日围扬城,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可)法早晚必死,不知夫人肯随我去否?如今世界,生亦无益,不如早早决断也。太太(母亲)苦恼,须托四太爷、大爷、三哥(叔父、叔伯兄等)大家照管。岹儿好歹随他罢了。书至此,肝肠寸断矣。 
这一天,甘肃镇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率四千多人“入援”。但此二人来入扬州,非是矢志援救,而是见风改意,想拥劫史可法投降清军以求富贵。 
晚间,二人入大营见史可法,劝他一起投降清军,遭史可法怒斥:“扬州乃我应死之地,汝二人欲富贵,可自图之!” 
这两个败类见计不成,便于当夜二鼓斩关拔营而去,临行,他们还引诱护饷的几支明军一起出城降清。 
二十四日,清军的红夷大炮自泗州运来,试放一炮,直飞扬州府堂,落地轰然,扬州满城军民惶怖。 
自此,清军围攻益急。 
二十五日,清军蚁附,密密麻麻,展开猛攻。史可法下令开炮,轰死数百清军。 
多铎大怒,亲督劲卒,下令用巨炮猛轰。在史可法感召下,守城明军血战,杀掉不少进攻清军,城下叠尸如累丘。 
清军奋不顾死,踩着积与城平的尸体,先有二卒登城,守兵心散溃败,清朝大军最终蜂拥而上。 
扬州告陷。 
见大事已去,史可法让副总兵庄子固把自己杀掉,后者不忍下手。 
史可法抽出刀来,欲自刎殉节。 
庄子固与另外一个参将抢持,刃下不深,血溅官服。 
史可法无奈,唤史德威把自己杀掉。史德威不忍。 
众人拥史可法从城楼往跑,想借清军没有完全占领全城之际,趁乱自小东门出城。 
行至东门时,一行人发现那里已经有大量清兵涌入。正想折返,被清军发现,矢箭如雨,从行史可法的庄子固等人当时即中箭身亡。 
史可法厉声问史德威:“攻城主将为谁?” 
史德威:“豫亲王多铎。” 
于是,史可法大声唤喝:“我史督师也!” 
正在杀斗的清兵非常骇愕。要知道,一般来讲,身陷绝地的敌军高级官员,往往避匿,极少有人会出来自暴身份。   
欲向江南争半壁(29)   
清兵中一个汉人张鹰富贵心切,立刻冲上来,抡刀砍死砍伤充当卫士的明兵数人,生擒史可法,把他押往南楼城上见豫亲王多铎。 
多铎没见过史可法,就唤先前被抓投降的史可法幕僚杨遇蕃来辨认真伪。 
杨遇蕃一见史可法,立刻向多铎点头,表示是史可法真身。 
史可法轻蔑一笑:“我主动报名被擒,是想落个明白死,绝对不是假冒!” 
多铎肃然起敬,待以宾礼,对史可法好言道: 
“我们多次以书信招先生归清,先生一直不从。如今您已竭力报国,做到了一个臣子的责任,不能说是有负明国。如肯为我大清收拾江南,当以大官相酬!” 
史可法闻言而怒:“我为朝廷大臣,岂肯偷生苟活,为万世罪人!我头可断,身不可辱,只愿速死,从先帝于地下!” 
多铎劝诱:“史先生不见洪承畴吗?如降,必有大富贵!” 
史可法:“洪承畴受先帝厚恩,不能以死报之,真畜生不如!我怎能学他。” 
一直站在旁边屏声不吭气的降官杨遇蕃低声劝史可法,让他主动降清,以全一城百姓。 
史可法高声叱骂:“你父亲只是一名校官,先前还能为国死节,况我大明阁臣,安能降敌!” 
多铎怒起,快步向前,抽刀对史可法做欲砍状。 
史可法迎立而前,伸颈迎白刃,高声道:“来,来,给我一个好死!”声色更壮。 
多铎乃杀人不眨眼的屠夫,见此情景竟也连退数步,大叫:“好男子!好男子!” 
他上前复劝,史可法背过身,默无一语。 
多铎高言:“你既为忠臣,我当杀你,以成全你的名节!” 
史可法脸色凛然,厉声道: 
“城亡我亡,我意已决,把我碎尸万段,我甘之如饴。但扬州百万生民,不可杀戮!” 
数名清军中的汉将汉兵冲上,枪挑刀砍,杀掉了史可法大英雄。 
为了在主子面前显示忠勇,这几个人杀掉史可法后仍不住手。血雾腾腾中,他们把已经倒在血泊中的大英雄肢解碎剁,变成一堆尸块。 
豫亲王多铎脸色渐趋阴沉,呆立片刻,他下令清军对扬州屠城。 
扬州城,本来人口只有三四十万人左右。清军过长江后,对百姓残杀屠害,造成沿江一带幸存的百姓一路奔逃,不少人趋向扬州。当时,扬州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