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垦的上疏,而且下了一道诏书这道诏书叫罪己诏。因为这是为轮台垦疏来写的,所以在历史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轮台罪自诏。在《轮台罪自诏》中间,汉武帝主要讲了这么几点。第一,不允许在轮台驻兵。第二,我这一生中间做了很多让老百姓受苦的事,今后凡是劳民伤财的事一律不许做(宽待百姓)。最后一点,要采取各种措施恢复生产。这个《轮台罪自诏》很不容易啊,一个皇帝,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皇帝,他能够公开地下诏承认自己的错误,改变国策,不再顾及面子,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间评论汉武帝的时候曾经说过,说汉武帝和秦始皇相比没有区别,汉武帝和秦始皇是一个样,但是汉武帝有亡秦之过,没有亡秦之失。就是他有秦始皇的过错,但是没有造成秦始皇亡国的结果。原因就在于汉武帝有一个优点,就是他晚年知道悔改,这对一个君王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这个《轮台罪自诏》应当说是汉武帝晚年一个重大政策的调整。当然这个时候已经很晚了,这是征和四年,离汉武帝之死之剩两年。所以这个时候汉武帝是彻底结束了所有对外的战争。我们可以说他是一心一意搞建设,殚精竭虑谋发展。一心一意要搞经济建设,不再对外打仗了,所以轮台罪自诏是汉武帝一生一个大手笔。一代明主,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公开地认错,公开地改过。这是一般的昏庸之主做不到的。
【画外音】惟我独尊的汉武帝公开向天下人诏告自己的过失,这是当皇帝很难做到的。汉武帝是我过历史上第一个自我批评的皇帝。从某种意义上说太子之死成为了汉武帝重要的分界线。他一改以往的连年征战,进而发展经济,重视农业生产。可以说此时的汉武帝平静了许多,也冷静了许多。但是太子已死,晚年的他还不得不面临立谁为太子的问题。那么在汉武帝的儿子中,他将会选择谁来当太子呢?这会不会又是一场新的宫闱之争呢?
汉武帝在平反冤狱,调整内政以后,汉武帝面临的最后一个大问题就是临终托孤。汉武帝是六个儿子,长子卫子夫所生已经自杀了。次子齐王死得很早了,下面还有四个儿子,这四个儿子中间选谁?这个时候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宫闱大战。四个儿子中间第一个跳出来的是昌邑王,昌邑王是谁呢?昌邑王是汉武帝晚年非常宠幸的李夫人的儿子。李夫人是汉武帝的爱妃啊,死得很早。李夫人是个很聪明的人,李夫人临死就是她病重的时候,汉武帝几次去看望她。李夫人用被子盖着脸不让汉武帝看她的脸,汉武帝非常遗憾,几次想看,李夫人不让他看。所以后来汉武帝一直很怀念这个李夫人。后来有人就问李夫人,为什么皇上来看你,你不让他看你的脸。她说我现在害病,面容变化很大,如果皇上看到我这个脸,他对我的印象就全破坏了。如果他不看到我的脸,他的脑子中间始终存在着就是我当年最美的那个样子,他在我死后就会对我的家族格外地照顾。所以我绝不能让他看到我临死的惨状。所以李夫人做得很高明,所以李夫人死了以后汉武帝一直很怀念。这个李夫人生了个儿子就是昌邑王,这是汉武帝按他的六个儿子中间,排序第五的儿子。昌邑王他的母亲是李夫人,而李夫人的两个哥哥都因为她这个妹妹得到宠幸了。一个是贰师将军李广利,这是汉武帝三员对匈作战的,大将卫青、霍去病和李广利三个人。卫青、霍去病虽然是外戚但是都有军事奇才,李广利也有外戚的身份,但是李广利完全是个庸才,不具备卫青、霍去病那种军事天才。所以李广利在一次出征的时候,这一年是征和三年,因为这个时候匈奴入侵,汉武帝就派李广利出兵。李广利在出兵的时候和丞相,就是我们上集讲到的刘屈髦,两个人有一番对话。这牵涉到什么关系呢?首先我们要说明贰师将军李广利跟丞相刘屈髦两个人是儿女亲家。他俩的关系非常近。而昌邑王是李广利妹妹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外甥,是他的亲外甥。所以李广利在出兵的时候,丞相来给他送行。他就跟丞相说你想办法做工作,让昌邑王继位做太子。昌邑王一继位做太子,李广利就是未来皇上的舅舅。那么刘屈髦跟李广利是儿女亲家,也是个受益者。两个人就密谋了,说了一番话,但是事情做得不机密,这个话被人听到了,马上报给了汉武帝。大臣们就私下里议论立谁为君主,在封建社会这是谋逆之罪,是杀头罪。所以事情一发作,那么汉武帝立即就把丞相刘屈髦给抓了,抓了刘屈髦以后,一审查,刘屈髦的妻子还有巫蛊。那这事情就更大了,所以丞相刘屈髦,他的妻子和她的全家人都杀了,杀过以后又牵涉到李广利。结果把李广利的妻子、孩子也全杀了。而杀李广利的家属的时候,李广利还带兵在外面。结果李广利听说自己的妻子、儿子被杀,他想急于立功来求得宠幸。结果他贸然进兵,加上内讧,李广利兵败投降。晚年李广利算是投降匈奴了。这件事情结束以后,昌邑王淘汰出局,绝对不可能再立昌邑王了。你想想昌邑王的母亲早死了,他舅舅投降匈奴了,昌邑王绝对不可能再立了。第一个儿子被淘汰,第二个被淘汰的是燕王。燕王叫做自取其辱,老大太子死了,老二死了,排行第三的是燕王。燕王就想着怎么轮也该轮到我了,这一个年长的了,立嫡立长吗?我既是嫡又是长,他就想好事了,他怎么办呢?他在后元元年就是汉武帝临死前,汉武帝是后元二年死的,后元元年燕王突然间给皇帝写了封信,他说我要求到皇宫中间去作一个侍从。就是他不再做诸侯王,他要求进京在汉武帝身边做侍从。这个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什么意思,等着接班。你在外面没有机会等着接班啊。汉武帝一看,因为这个燕王,汉武帝本来就觉得他不是一个做皇帝的料,这个人为非作歹,做得坏事太多了。要让他当皇帝,一定是暴君,所以汉武帝把那个送信的使者给杀了,然后就查这个燕王的事。一查出来他还窝藏逃犯,汉武帝一怒之下,不但没有让他进宫,臭骂了一顿,还削了他几个县。你诸侯国有好几个县,削了几个县,所以燕王是自取其辱。本来想进宫的,结果使者也杀了,县也被削了,地也被削了,还被臭骂一顿,完了。第二个皇子又淘汰出局了。第三个是广陵王,广陵王比燕王还要坏,平时干尽了坏事。当然汉武帝对这个不肖之子不想杀,而广陵王也觉得自己当太子没戏,所以他就自动放弃了,不再去争了,这个也出局了。这样一来,只剩下第六个皇子了。也就是汉武帝晚年得了的这个儿子。这个皇子他的得到,有一个离奇的故事,就是勾弋夫人的故事,汉武帝晚年走到一个地方,有人告诉这个地方有个奇女子。然后就把这个奇女子找来了,这个女孩从生下来,一直到汉武帝召见她,这个女孩的手就是弯着的,不会伸开。然后汉武帝一掰,她的手就伸开了。所以汉武帝立即被她的美貌所倾倒。这个时候汉武帝多大了,汉武帝是六十一岁碰到这个十几岁的少女。一下子就爱上了她,就把她娶了,结果这个汉武帝六十一岁娶了这个十几岁的勾弋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勾弋子。汉武帝很喜欢这个儿子,汉武帝就觉得他这个儿子很好,剩余的四个儿子中间就这个好。他想立这个儿子,他觉得这个儿子身材魁梧,很聪明。心里头特别喜欢他,想立他,但是多大呢?这个儿子太小了,七岁。
【画外音】在汉武帝的几个儿子中,幼子刘弗陵深得汉武帝的喜爱,可以说立他为太子没有任何悬念。但是一个柔弱的肩膀,怎能堪负国家的重任,历史上不乏有少主执政,大权旁落的例子。而汉武帝一天天接近生命的终点,容他思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江山更好地延续呢?
汉武帝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是一年不如一年啊。人到老的时候,大概有这么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一年不如一年。第二个阶段叫一月不如一月。最后一个阶段叫一天不如一天。这是很可怕的。和我同龄人的大概都有这个体会,我们现在还是一年不如一年。汉武帝晚年就有这种感觉了。找到感觉,他就觉得赶快立,但是立这个儿子必须找一个辅佐他的人。所以他就在他的身边的大臣中间选,选来选去他相中了一个人,这个人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叫霍光。这个霍光从十几岁就在汉武帝身边服侍他,跟着汉武帝二十多年,我们可以算一下,十几岁跟着汉武帝,跟了他二十多年。这个年龄应当在四十岁左右。霍光这个人二十多年在汉武帝身边,没有说过一句错话,没有办过一件不妥当的事,这个太不容易了。所以汉武帝看中了他。因为他觉得霍光这个人极其谨慎,他最谨慎的这一点,汉武帝就看中了这一点。所以呢,汉武帝就要想,我要想个办法怎么样来立这个儿子。他想立这个少子刘弗陵就让霍光作为他的顾命大臣。他怎么做得呢?他先画了一幅画送给霍光,这个画画的什么呢?画的是周公背着成王朝见诸侯。周公背成王的故事源自周朝。就是周武王死的时候,他的儿子周成王年龄很小,他就委托他的弟弟就是所谓的周公来辅佐他的幼子。这个周公就背着他的侄子,来替他执掌朝政,朝见诸侯。所以画了一幅图送给霍光。这个图送给霍光,其实霍光已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了。但霍光还装作不了解,结果到了汉武帝的后元二年的春天,汉武帝病重,汉武帝是个很敏感的人。就是在他临死前两天,他下诏,他把霍光这些人叫到身边,他已经病得很重了。霍光就跪在汉武帝的床前哭着对汉武帝说,陛下万一有不测之事,立谁为太子,汉武帝说这还用我说吗?立我的小儿子刘弗陵,你来做周公辅佐他。然后汉武帝当天就下诏,立少子刘弗陵为太子,立了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立了四个顾命大臣。汉武帝为了立他这个小儿子,他还做了一件让我们今天看来非常残忍的事。就是杀刘弗陵的母亲勾弋夫人。因为他立他这个小儿子的时候,他小儿子八岁。勾弋夫人多大呢?二十多岁。汉武帝有一天就借这个机会,厉声地呵斥责备勾弋夫人,勾弋夫人吓得把首饰都给去了,跪到了地上求饶。汉武帝不依不饶立即让武士把她拖出走。勾弋夫人走得时候很凄惨,一边被拖着,一边还不断地回着头看汉武帝,希望汉武帝能够饶恕她。汉武帝是高声喊着你必须死,最后把勾弋夫人拖下去了,立即处死。这个事情过后,很多人不理解。很多人不理解这个事情,所以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汉武帝就问他身边的侍从,说你们怎么看这件事情呢?他身边的侍从就壮了壮胆子说了,马上要立她的儿子了,为什么杀他的母亲?汉武帝说你们这些人是俗人。你们不懂。看看我们这个古代的历史有多少国家的内乱是怎么产生的呢?都是因为主少母壮。皇帝很小,母亲很大。如果立了八岁勾弋子立为皇帝的话,他的皇太后才二十多岁。要一个二十多岁的皇太后守寡终生有悖人性,她也守不住,必然会产生淫乱之事。按我们今天的说法,等于是要给汉武帝带个什么帽子。这个汉武帝不能容忍的,所以汉武帝说一定要杀掉她,不能让她存在。而且汉武帝还下了一道命令,所有为他生过孩子的,无论是生儿子,生女儿的,所有为他生过的嫔妃一律处死。我们今天看汉武帝这件事情,确实做得很残忍,在这件事情以后,后面还隐藏了一个汉武帝还没有说得出口的理由。为什么要杀勾弋夫人,汉武帝只说了一个理由,怕年轻的皇太后出现绯闻,他说的只是一个理由,还有一个原因是汉武帝没有说出来的。因为霍光作为首席顾命大臣,他再稳健,再有能力,他也只是一个臣,他是一个臣子。而勾弋夫人如果活着,她再年轻,她也是皇太后。如果说勾弋夫人跟霍光相比的话,一个是君,一个是臣。霍光的执政的权利,执政的能力会大打折扣。为了让霍光能够行使自己顾命的权利,不能让勾弋夫人存在。因为勾弋夫人存在有两种可能性。第一、勾弋夫人干政。假如太后干政,那么勾弋夫人就可能成为霍光的政敌。勾弋夫人将来如果跟霍光干上了,你说霍光怎么去辅政。所以除掉勾弋夫人等于提前扫清了霍光顾政行使权利的一道障碍,这是汉武帝说不出口的一个理由。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勾弋夫人不干政,勾弋夫人假如说她不去干政怎么办呢?那些反对霍光的大臣就会跑到皇太后那去,打着皇太后的旗号,就会在皇太后的身边结成一个反霍光的政治中心。为了避免这种乱政的情况出现,必须要保证一个中心。所以汉武帝在这个之前,提前处理掉勾弋夫人。我们这样讲这个汉武帝在处理这个问题中间,确实有他有道理的一面,但是反过来,我们替勾弋夫人想,太亏了。二十多岁,儿子要当皇帝了,自己就得死,太残忍。没有办法,但这也是历史中间很难处理的事。就是这些事情是非常难处理的。作为汉武帝来说,他当时没有一个健全的政治制度能够保证他的政权平稳过渡。所以他不得不采取这种非常残忍的做法。而且这个做法去母存子这种做法汉武帝发明以后,后来好多皇帝所效法。后来人们都仿照这个办法去做,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到了魏晋南北朝,才把这种不合理的、残忍的、极不人道的制度个一废除了。所以汉武帝在解决储君之位这个问题上,他也是费了很多脑子,最终算是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他死了,政权平稳地过渡到了八岁的儿子手里。他的儿子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汉昭帝。这样一来汉武帝就走完了他七十年的人生,所以汉武帝死后,人们对汉武帝的评价就很不一致。有人说他是暴君,有人说他是明君;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所以对汉武帝的评价一直到今天,没有一个定论。东说东的,西说西的,甚至意见是完全相左的。那么像这样一位在中国历史上既有作为又有很多失误的皇帝,我们该怎么评价他。请看下集,《千秋功过》。


第36讲千秋功过

【画外音】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立了刘弗陵为太子,任用了霍光等五个顾命大臣后,终于安心地走了。他七十年的人生尘埃落定。汉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重用人才,招贤纳士;他严刑峻法,重用酷吏。汉武帝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太多让人谈论的话题,关于他本人的评价更始莫衷一是。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位神秘而复杂的皇帝时,我们做何评价?司马迁又是怎样评价汉武帝呢?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你精彩讲述《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之《千秋功过》。
汉武帝走完了他七十年的人生道路,但是他刚刚去世,对汉武帝的评价和争论就开始了。誉之者众多,毁之者也众多。汉武帝去世八年,继位的汉昭帝举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个会议历史上称之为盐铁会议。盐铁会议后来集成一个集子,叫《盐铁论》。这部书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部重要典籍。《盐铁论》详细地记载了在汉昭帝时期的这一场盐铁会议的论证。这场会议主要争论的就是汉武帝的对内对外政策。而且在这个沿铁会议上公开地出现了非常强烈的批判汉武帝的政策的意见。而且会议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对武帝时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