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跫ё詈缶褪チ俗龌屎蟮幕幔谟欠咧胁痪镁退廊チ耍芸炀退懒恕
画外音:因为栗姬政治幼稚,在汉景帝重病托孤的事件中表现极不理智,埋下了汉景帝对她不满的隐患,再加上王夫人的煽风点火,这最终促使汉景帝做出决定,贬斥栗姬,废掉太子。这样一来,太子之位再次空缺,但王夫人还没有来得及动作,窦太后再次跳了出来,要为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争取储君之位。那么,汉景帝究竟会怎么办呢?司马迁在《史记》中又是如何记载这一事件的呢?
汉景帝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对他的母亲他是表示我同意,表示了同意。另一方面,他又向他母亲提出来,这件事情关系重大,需要和朝中大臣们商量一下,这就是所谓朝议,在朝中大臣们要讨论一下这件事情怎么处理。所以汉景帝就召集了一些大臣,这些大臣中间有一个人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人,就是主张杀晁错的那个大臣袁盎。袁盎参加了这一次会议,而且袁盎是这次朝议中间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本来是轮不到袁盎的,应当轮到晁错,但是晁错在景帝前三年的吴楚七国之乱中已经被冤杀了,错杀了。所以到景帝七年这个朝议的时候,这个主角就是袁盎了,结果袁盎这些大臣和汉景帝最后商量的结果导致窦太后的建议被搁浅了,不提了。其实汉景帝召集这次朝议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他对他老娘说我同意,反过来召集大臣们一开会大臣们不同意,他的目的是想以朝臣之嘴以封太后之口,用大臣们的嘴封住太后的嘴。然后,以袁盎为首的一批大臣到宫中直接去见窦太后,给窦太后说了一番。袁盎到了窦太后那儿,窦太后马上就把自己的观点亮了出来,要立梁王为储君。袁盎就问,说您立梁王为储君,那梁王死了,梁王要是下世了,您把这个帝位再传给谁啊?她说我再传给他哥哥的儿子。哥哥死了弟弟当,弟弟死了,再传给哥哥的儿子,就是传给汉景帝的儿子。袁盎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春秋时期有个宋国,那个宋宣公死的时候就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弟弟,他弟弟做了几年国君死的时候非常感激他哥哥传王位给他,所以他弟弟在死的时候又留下遗诏,把王位的继承权再还给他哥哥的儿子,就还给他侄子,结果他的亲儿子不同意,他的亲儿子把他的表哥杀了,又把这个权夺过来了。结果是他兄弟两家的后代是你杀我,我杀你,搞得宋国是五代没有平安。袁盎就把这段话,这个历史故事,这个历史教训讲给窦太后听。窦太后一听,楞了,我们知道窦太后的学问不行啊,她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她家里出身是一个很低的低层,没有多少文化,春秋时宋宣公的故事她是一点儿没听说。袁盎给她一讲,她觉得这是个事,你传给梁王,可以啊,梁王死了怎么办?再传给景帝的儿子,那要是梁王的儿子不同意呢?那景帝的儿子跟梁王的儿子这中间不就要拼起来了吗?所以这样一提,窦太后是再不提立梁王为储君了,但是窦太后心里头是勉强接受了,梁王会同意吗?梁王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请看下集《继位太子》。
第5讲继位太子
画外音:在上一集王立群先生讲到,栗姬因为政治幼稚,再加上王夫人从帝煽风点火,最终使汉景帝做出贬斥栗姬,废掉栗太子的决定。而根据《史记·梁孝王世家》的记载,栗太子被废后,窦太后马上跳了出来,要为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争储君之位。这个时候,汉景帝利用朝议的机会,让大臣们出面说服窦太后放弃这个打算,梁王刘武争夺储君之位就这样失败了。那么梁王刘武会就此罢休吗?而皇十子刘彘在一开始并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为什么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景帝朝真正的太子呢?
上一集我们讲到汉景帝在景帝前七年废掉太子刘荣以后,窦太后第二次发力,提出来要让梁王刘武接替储君之位。这等于说给汉景帝第二次出了个难题,汉景帝怎么来破解这个难题呢?你可以回忆一下,汉景帝在未立太子之前他先说传位给梁王,等梁王一立大功他再不提了,马上立他的皇长子,等他的皇长子一废,窦太后再次提出来,他交给大臣们去说,然后他也不解释,让大臣们去说服窦太后。窦太后在道理上就觉得不能这样做,这样做后患极大,这样梁王就基本上被排除了。当然,这个排除是在窦太后那个地方被排除,而且这个事情汉景帝做得是不显山不露水,他没有反对啊,他同意啊,是大臣们不同意啊。但是实际上大臣们的那个幕后主持人,那个幕后指挥,那个幕后的手,就是汉景帝。这首先就要排除梁王,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汉景帝为什么一直在阻挡梁王去做储君?
为什么?一个,是亲情。窦太后想立她的儿子,汉景帝何尝不想立自己的儿子呢?再一个,是祖制。汉朝的祖制是父子相传。第三个原因,梁王的骄横。梁王由于窦太后的支持,窦太后的赏识,所以梁王虽然封在梁国做一个诸侯国的国君,但是他的出入,他的那些个仪仗完全比照天子的仪仗,所以汉景帝听了以后很不高兴。这三个原因,亲情,祖制,还有他的骄横,都导致汉景帝不可能传位给梁王。当然,窦太后的第二次的发力又被汉景帝给化解了。
画外音:根据《史记·魏其侯列传》中记载,窦太后在一次家宴中曾经提出让梁王做储君的建议,这是窦太后为梁王做储君的第一次发力,但是没有成功。关于这件事情,王立群先生在上一集《储君之争》中已经讲过,而王立群先生在刚才的讲述中又讲到,窦太后趁着汉景帝废掉栗太子刘荣,储君人选暂时空缺的机会,第二次发力。再次为梁王争夺储君之位,但又一次失败了。那么梁王会因此放弃储君之位的争夺吗?他下一步的举措会是什么呢?
这一次发力被化解之后,梁王心里非常不服,他就派人去打听,谁坏了我的事。后来一打听,袁盎和朝中的一帮大臣坏了他的事,结果梁王是真大胆啊,他派刺客进京,将袁盎和参加朝议的十几位大臣全部刺杀。你作为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因为没有立你为储君,你竟然敢派刺客进京把大臣给杀了,这件事情是当时震惊朝野的一件大事情。一个国家的大臣一夜之间都被杀了,这还了得,汉景帝立刻派人追查。而且汉景帝马上意识到,这个幕后的主使人很可能就是谁呢?就是他的那个小弟弟刘武,梁王刘武,而且立刻派人到梁国去调查,果然不错,查来的结果抓住人了,抓住人一追查就是梁王手下两个最信任的人,他们干的事。而且当中央政府的人到梁国去逮捕这两个人的时候,这两个人竟然藏在了梁孝王的王宫里面不出来。当然中央政府不能到王宫里去直接逮捕他们了,所以汉景帝这个时候就发诏书发了很多,一天一个诏书,要严查凶手。最后,又是韩安国亲自出面去给梁王刘武讲了一番话,韩安国这样说,他说大王你想一想,他说你和当今天子的关系,和当今天子和那个被废掉的临江王刘荣,就是那个废太子皇长子哪个关系近,梁王说那不用问啊,他们是父子关系肯定比我近啊。对啊,你明白他们的关系那么近,就是因为刘荣的母亲说错了一句话,他的太子被废,废为临江王。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历来朝廷办事,是不能够因私废公的,现在是太后保着你,如果是太后百年之后,你依靠谁?这么一来,梁孝王这么一听,大惊失色。这才同意交出凶手,这两个人一听说梁王要交出他们来,这两个人就自杀了。然后梁孝王亲自进京,负荆请罪,化解了这场危机。所以这个储君之争一直到这个时候才算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个梁王是夺,夺不过来然后就明着去抢,抢也抢不过来,最后就杀大臣。其实梁王这次就是死罪啊,结果还是看在窦太后的面上没有杀他。所以这个梁王待了一段就回去了,回去心情很不好,过了没有多长时间,他就中暑死了。
画外音:司马迁在《史记·梁孝王世家》里记载,梁王派刺客刺杀了反对立他为储君的大臣,这是景帝朝的一件大事,这件事追查的结果是梁王刘武失去了争夺储君之位的资格,他心情抑郁,不久中暑死去。这样,有能力争夺储君的只有王夫人的儿子皇十子刘彘。于是,在公元前150年,汉景帝立王夫人为皇后,把王夫人的儿子改名为刘彻立为太子。那么,我们就有了一个疑问,刘彻四岁被封为胶东王,七岁就被立为太子,这么小的孩子,他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那么,在景帝朝的储君之争中他为什么会最终胜出呢?
我们知道,梁王派刺客刺杀大臣事件被追查后,他心情抑郁,很快就中暑死了。因此,储君之争的人选就只剩下王夫人的儿子皇十子刘彘。根据《史记·孝景本纪》记载,在公元前150年,汉景帝立王夫人为皇后,把王夫人的儿子刘彘改名为刘彻立为太子。刘彻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只有七岁,这么小的年龄,实际上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那么,在景帝朝的储君之中,为什么最终胜出的是他呢?
那么我们前面讲了五个女人的角逐,讲到梁王失败为止,算基本告一个段落。下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讲的过程中间没有仔细梳理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说,皇十子刘彻既不是嫡子又不是长子,他为什么能够继位?这里我们要追述一下这几个女人的情况,我们一个一个地讲。
我们先看一看那个薄皇后,这一个人是汉景帝的祖母薄太后指婚,给他指定的,薄皇后看来很明显是个悲剧人物,她这个悲剧有两个原因:第一,薄皇后不具备笼络汉景帝的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力,两个方面都不具备。你不要小看那个王夫人,我们前面介绍过,王夫人是嫁到金王孙家,然后又跟人家强行离婚,生了一个孩子又过来了,但是她具备得宠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薄皇后虽然是正宫娘娘,但她不具备笼络汉景帝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就是她能力比较弱,客观条件也不太好,她只不过是有一个好祖母,所以她做了这个皇后,这是她的一个悲剧的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她的后台支持力度不够。她的后台是薄太后,这个老太后能活多长时间?汉景帝前二年,薄太后就去世了,所以她只是依靠薄太后的支持,而薄太后的支持时间是非常短暂的。这个薄太后是汉景帝的祖母啊,她老奶奶,老奶奶能活多长时间?一旦归西,这个支持力度就没有了。这是个悲剧人物,但是这个人在皇十子刘彻继位的问题上,你别看这个人不起眼,她的存在阻止了栗姬在儿子被立为太子的同时被立为皇后。因为在立太子的时候,薄皇后并没有被废,薄皇后是景帝前六年被废,立太子是景帝前四年,所以立皇长子为太子没有立栗姬为皇后是因为有一个薄皇后存在。虽然她是一个早晚要被废的一个人,但是她占一天位,她不腾这个位,别人就顶不上去。所以她的存在客观上阻止了栗姬和她的太子同时被册立,只册立了太子,没有册立皇后,由于她阻止了栗姬在儿子被封为太子的时候自己被封为皇后,她就给王夫人赢得两年宝贵的时间。那么这两年的时间等于说王夫人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笼络长公主,可以做好多工作。如果不是薄皇后的存在,栗太子被封为太子的时候栗姬同时被封为皇后,当然,可以将来把她们母子同时废,但是你同时既废皇后又废太子,比只废一个太子难度要大得多,所以薄皇后在皇十子继位的过程当中还是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她就占着位她就起作用了,就发挥作用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人,王娡,王夫人。对王夫人的评价我们可以借用京剧《沙家滨》的一句台词:这个女人不寻常。她是个非常了不得的女人,她在皇十子继位的途中她可以说有四步棋都走对了,而且非常关键。这四步棋:第一步,遵从母命。她妈幛臧儿叫她跟金王孙离婚,她就毅然决然地离婚,也不要自己的丈夫了,也不要自己的女儿了。至于将来能混成个什么样子一概不知道,她就毅然决然地跟金王孙拜拜,分手了。然后她就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到太子宫中去了,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第二步,博得宠爱。得宠不得宠你看看她的孩子你就明白了,那个薄皇后是一个孩子没有生,无子只是个现象,无宠才是本质。你看看,王娡进入宫中生的是一龙三凤,生了四个孩子,她妹妹王兒姁进来,更厉害,生了四个儿子。她姊妹两个进入汉景帝做太子的宫中以后为汉景帝生了八个孩子,这说明她们姐妹两个人都具备笼络汉景帝的客观条件。当然,汉景帝的几个妃子,他的妃嫔比较奇怪,就是得宠的能三个、四个地生,不得宠的是一个也不生。这就说明汉景帝跟那些得宠的妃子是经常在一起生活的,所以她能连续生。第三步,巧抓靠山。王夫人更了不得的是凭借着她的敏锐,她发现长公主刘嫖是个极其有用的人,她就死死地抓住刘嫖,这个不得了啊。第一需要有眼力,你得看出来谁将来最能为你办事;第二你还能贴得上,让人家心甘情愿为你办事。所以她发现了刘嫖,而且利用了刘嫖,这一点是王夫人得以成功非常关键的一步。第四步,自我炒作。王娡这个人很会炒作,我们前面讲过,她生刘彘的时候,她竟然说了一句什么话呢,说梦日入怀。就是在她怀孕的时候,她梦见一个太阳吞到肚子里面,生不来就是刘彻。这按我们今天营销学的角度来看,这叫包装啊,这叫炒作,当时汉景帝就说“此贵征也”,这是一个非常贵重的象征。当时没有起作用,但是后来这个包装跟炒作就发挥作用了。当汉景帝越来越讨厌栗姬的时候,他就不时想起那个“梦日入怀”的王夫人。可见那个炒作,那个包装,当时没起作用,几年以后还在起作用。你想想,进入太子宫中那么多女人,谁也没有想起来炒作自己,就这个王娡自己炒自己啊。没有借助媒体,是吧,她自己给自己就炒作起来了,说明王娡这个人非常聪明。她这四步棋:遵从母命、博得宠爱、巧抓靠山、自我炒作,这四步为她的成功,为刘彘的继位,都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所以我们说,这个女人不寻常。
画外音:在景帝朝太子之位的争夺中,薄皇后和王夫人她们一个是无意,一个是有心,都起到了对栗姬和栗太子不利对皇十子刘彘有利的作用。而据《史记·外戚世家》的记载,在汉朝的宫廷中能对汉景帝起影响的除了薄皇后和王夫人,还有栗姬、长公主、窦太后等人,她们在皇十子刘彘最终被册立为太子的过程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在前面的讲述当中,王立群先生告诉我们,薄皇后在被废之前,她的存在阻止了栗姬被立为皇后,而王夫人更是处心积虑想要出人头地,所以,薄皇后和王夫人在景帝朝太子之位的争夺中,都起到了对皇十子刘彘有利、对栗姬和栗太子不利的作用。那么,栗姬、长公主、窦太后等人,她们在皇十子最终被册立为太子的过程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再说说那个栗姬。栗姬绝不是个坏女人,栗姬缺少的不是人性,栗姬缺少的是智慧。栗姬这个人并不坏,直肠子,景帝托孤她为什么发怒啊?她发怒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你平时宠这个宠那个,宠了一大堆,等到你不中了,你要断气了,你交待叫我去照顾她们,我不干。她是个直肠子,其实她这种人并不坏,但这种人不适合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间应对自如。所以,她缺少的是智慧,但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