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用飞机大炮,对肯尼亚起义人民进行残酷的镇压和屠杀,到1955 年9 月,被杀害的肯尼亚人已达到9 万,还有同样多的人被监禁,许多妇女儿童被活埋。但是英勇的肯尼亚人仍未屈服,虽然大规模的起义被镇压了,但是很多起义者潜入山区丛林,坚持武装斗争,直到1963年获得独立。
西非的尼日利亚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土面积比英国本土的3 倍还多,而且自然矿产资源极为丰富。英国很早就在这里建立了殖民地,疯狂掠夺当地的资源和财富。他们给当地工人的工资,还不及英国工人的1/10。而当地农民一年的劳动所得,还不如英国工人3 天的收入!在英国的剥削掠夺下,尼日利亚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二战以后,尼日利亚人民也奋起进行反抗。他们首先举行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自治。1957 年,又提出独立的要求。经过艰苦的努力,1960 年10 月1 日,尼日利亚终于获得了独立。加纳旧称“黄金海岸”,是英属西非殖民地中最早进行反殖斗争的。1947年,恩克鲁玛领导创立了民族主义组织“统一大会党”,代表加纳人民向英国提出自治要求,并在人民中进行宣传活动,发动和领导游行示威、罢工、抵制英货。英国人对恩克鲁玛恨之入骨,将其投入狱中,但是他领导的统一“大会党”却在大选中取得胜利,英国人不得不放出恩克鲁玛,并让他在政府中担任职务,可是迟迟不肯将内政、外交大权交给加纳政府。恩克鲁玛领导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1957 年3 月,终于取得了独立。1960 年7 月1 日,加纳共和国建立,恩克鲁玛担任首任总统。
还有塞浦路斯、马尔他、伊拉克、埃及、乌干达、津巴布韦等等很多国家,都是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甚至不惜发动武装起义,流血牺牲,方才换得自由与独立的。
睥睨群雄、不可一世的英国殖民大帝国终于土崩瓦解了。昔日,在其鼎盛时期,英国人曾骄傲地宣称“大英帝国日头永不落”,意思是说,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世界,地球上每个角落都有英国的属地,无论什么时辰,无论地球怎么转,总有英国的米字旗在太阳照耀下高高飘扬。然而现在,随着战后特别是五六十年代殖民地纷纷独立,大英帝国的版图日益缩小,殖民地只余几个弹丸小岛,再看不到米字旗神气活现、英国的商船炮舰耀武扬威的情景了。对海外原料产地和市场依赖极深的英国工业经济也因此而一蹶不振,不仅维多利亚时代“世界第一”的盛况一去不返,如今就连二流强国的地位也几近不保。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那些新近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和压迫剥削的国家,却一个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正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二回 战马岛 铁娘子逞威 曝家丑 伊女王蹙眉弹丸荒岛惹兵戎,水寒云怒炮声隆。
二铁相遇谁胜手?
莫道英雌不如雄。
话说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整个世界风雷激荡。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处处都有人民革命运动,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其声势浩大,如同滚滚巨浪,冲垮了大英帝国百年以来苦心经营的殖民体系,使该国的权威势力一落千丈。仿佛日落西山、英雄迟暮、空余“忆往昔,峥嵘岁月”的惆怅。在国际事务当中,英国的地位也是一降再降。遥想当年,有众多附属国、托管地、殖民地追随捧场,又有“反法西斯劳苦功高”、“与美国关系特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三条可为恃仗,那英国也曾吆五喝六、趾高气扬。然而很快它便发现,原来这世界既不论资排辈,也不论功行赏,更没有什么人为朋友两肋插刀、蹈火赴汤。各人心里想的,只是自家利益所在,翻云覆雨,你争我抢,从来不讲究义重情长。眼中认的,只是时下那财力雄厚、军备强大的主儿,蜂拥而上,众星捧月,全然懒得听破落贵族贵族唣什么“我家祖上,也曾辉煌”。谁若实力不济,自然气短心虚,也就没有二话好讲。只能干瞧着他人颐指气使,主宰世界,自己低眉顺眼,叨陪一旁。这情景像那英国上院的议员,尽管家世显赫,身份高贵,却全无用场,只不过是虚应故事的摆设,莫说无缘问政操权,便是说短道长,嗓门也不怎么响亮。这大英一朝没落衰败至此,也着实令国人黯然神伤。
然而常言说得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又道是:“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这英国背运30 载,看看到了70 年代末,却忽然返照一抹回光,透出几丝生气。原来是政坛之上,有颗新星冉冉升起,光彩夺目。这就是后来执政12 年、大名鼎鼎的撒切尔夫人。
且说这位夫人,芳名唤作玛格丽特,本姓罗伯茨,出嫁后随夫姓,改称“撒切尔夫人”。虽为巾帼之辈,却是雄心勃勃,豪气干云,见识胆略丝毫不让须眉,从小便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若论出身,玛格丽特并非名门贵族之后。其父不过是个小业主,在英格兰中部林肯郡的格兰瑟姆小镇上开着一个杂货店,出售豆子、黄油、茶叶、白糖等货物。其母原是镇上的女裁缝,婚后帮丈夫照管店铺,料理家务。玛格丽特是这对夫妇的第二个女儿,生于1925 年10 月13 日。像所有的中产阶级家庭一样,这个家庭也信守维多利亚时代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勤奋工作,诚实待人,节俭朴素,热心公益。但是,他们的生活过于严肃呆板,缺乏激情、享受和娱乐,宗教信仰十分虔诚,严格遵守教义和教规、教仪。玛格丽特长大后,继承了她的家庭的全部传统。她5 岁入学读书,虽说天分并不太高,但一直是品学兼优、享受奖学金的好学生,因为她课余除了帮父亲干活之外,总在读书,从来不和同龄的女孩儿们一起游戏玩耍。1943 年,玛格丽特考入牛津大学索默维尔学院学习化学。当时,选学自然科学的学生不多,学自然科学又对政治感兴趣的学生更少,而玛格丽特偏偏就是这样。她很早就对政治产生了狂热的兴趣,积极地参加保守党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大学里,她担任了牛津大学保守党俱乐部的主席,每天急匆匆地从教室赶往实验室,又从实验室赶往俱乐部,再从俱乐部赶往各种集会或演讲场所,晚上回到宿舍还要赶写作业、实验报告或是演讲稿,常常忙到凌晨二三点才上床。但次日一早,又精神抖擞地投入了学习和政治活动。这种政治热情、这种紧张的生活和她朴素的衣着、严肃的态度使她和周围的女同学格格不入,但她本人并不为此苦恼,相反却乐此不疲。
牛津大学毕业后,玛格丽特在一家塑料公司工作了三年,业余时间仍然积极参与党派政治。1949 年,刚刚24 岁的玛格丽特被保守党推举为达特福市议会候选人,从此正式投身于政治。也就是在这一年,她认识了她未来的丈夫、富裕的商人丹尼斯·撒切尔。1951 年12 月,玛格丽特·罗伯茨成为撒切尔夫人。1953 年8 月,她的孩子降生了,是双胞胎,一男一女,男孩取名马克,女孩取名卡罗尔。
丹尼斯经商有道,收入颇丰,这使得玛格丽特婚后不必再工作。为了给今后的从政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她开始攻读法律,获取了正式的律师资格,并成为一个税务律师事务所的成员。但是,律师的身份只是玛格丽特达到政治目的手段,很快她就加入了保守党律师会,并成为该会执行委员会第一个女委员。她精力旺盛,不辞劳苦。每天开着一辆蓝色的老式福特牌轿车在伦敦城里驶来驶去,全力以赴进行竞选。功夫不负苦心人,1959 年,她终于当选为下议员,真正成为一名职业政治家。
玛格丽特在英国政治史上开创了好几个“第一”:1970 年10 月,爱德华·希思首相任命她为政府教育大臣,这是保守党历史上头一次挑选一位妇女加入内阁;1975 年2 月,她击败希思,当选为保守党领袖,这是第一次由妇女出任这个职务;1979 年5 月,玛格丽特领导的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她被伊丽莎白女王召见并受命组阁,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3 年6月,她又连选连任,成为本世纪第一位蝉联首相的保守党领袖。以后她又连选连任数次,担任首相之职直到1991 年。
玛格丽特在家庭里是个贤妻良母,即便身为首相,她仍然坚持每天早上亲自为丈夫准备早餐,她从不干涉丈夫的兴趣爱好,但也绝不会让丈夫衣冠不整地出现在众人面前。对孩子她更是一腔柔情。在一次保守党年会上,玛格丽特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并因此而受到与会5000 名代表长达6 分钟的起立鼓掌欢呼,而此时她心中牵挂的却是女儿如何赶车回伦敦的事儿,她一面举手向代表们致谢,一面低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请你送卡罗尔去车站好吗?”其实这时卡罗尔已经31 岁了,完全可以自己来去了。而在政治上,在工作中,玛格丽特却是个意志坚定、勇敢果断的强硬派。她的政治观点即使在保守党中也属于比较“保守”、比较“右”的:她把社会主义视为威胁,坚决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民主政治原则,以重新恢复维多利亚时代和基督教的道德观、价值观为己任。她的这些观点从未改变过,并且坚信不移地为此奋斗了一生,从来不做任何妥协和退让。为此,前苏联官方对她极为反感,称之为:“西方邪恶巫婆”、“冷战专家”、“铁女人”。玛格丽特对其他攻击一一针锋相对予以驳斥,唯独对“铁女人”3 个字欣然纳领。她说:“这是他们对我的最好赞扬,英国正需要一个铁女人。”既然本人乐意,又能传斯人个性之神,新闻界便纷纷效法使用,“铁女人”遂成玛格丽特绰号。中国人则按民族习惯称之为“铁娘子”。
“铁娘子”当真名不虚传,强硬如铁,“马岛之战”大展雌威,直令世界瞩目,敌方丧胆。且听在下将此事细细道来。
原来那大西洋西南一隅,靠近南美洲南端锥尖东侧、离海岸约300 英里处有簇岛屿,英人称为“福克兰群岛”,阿根廷人则呼之“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马岛地处南纬50 度开外,阴湿寒冷,多雨多风,并不适宜居住,因此自古荒无人烟,只有海鸟、海豹和肥胖的企鹅在此筑巢栖息,生儿育女。至近代初年,麦哲伦开通环球航线,这马岛正当自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入太平洋的交通要冲上,方始为欧人所知。几个殖民大国,立刻闻风而动。先是法国捷足先登,派军队占领该岛。很快大英接踵而至,派来军舰,摆出一付不抢到手誓不罢休的拚命架式。那法国占领军面上装作不甘示弱,暗里却对英国心怀畏惧,于是背着英国,与西班牙作笔交易,将马岛卖与西国,自家挑个黑夜,登舟扯帆,悄悄回国去也。那英国人正自得意不费吹灰之力便吓退法国佬,却见远处海上又有一支庞大舰队疾驶而来,说话间已到近前,主桅上西班牙国旗猎猎迎风,甲板上黑炮口仰起朝天,“咚咚咚咚”连声炮响,接着舰桥上站出一名水兵,两面小旗“唰唰”一通乱挥,原来是条旗语,命令英国人速速滚蛋,莫要啰嗦。英人哪里咽得下这口鸟气?然而敌众我寡,好汉不能吃眼前亏,英人想想只好撤退,回国搬兵。英国议会讨论之后,认为这岛无甚大用,值不得大动干戈。于是这群岛便成为西班牙殖民地。到19世纪上半叶,西班牙气数将尽,西属南美殖民地纷纷独立,锥形大陆的东南部成为阿根廷共和国。阿根廷人认为,既然同为西属殖民地,又地理靠近,将马岛置于自己版图之内乃顺理成章之事。不料这时英国又旧事重提,说马岛乃西班牙当年巧取豪夺的不义之财,如今该当物归原主才对。说话间也不管阿根廷人认不认帐,便派军队占了该岛,接着便移民垦荒,经营起来。那时英国正如日中天,小小阿根廷不敢与之理论,忍气吞声,任凭英国把马岛变作了殖民地。又是150 年过去。英国战后衰落,势力收缩,对马岛已是鞭长莫及。虽说勘探发现,该群岛海域蕴藏丰富石油,然而算算细帐,开采起来并不经济。如今大洋航线早已就近通过巴拿马运河,该群岛战略价值也已失去。在距本土8000 英里之遥的荒凉海岛上保留这么一个殖民地,实在是没多大意义。因此战后几届政府都有将该岛让与阿根廷之意,只因岛上2000英国移民坚决不肯,这事便拖了下来。英、阿两国,为这群岛主权问题,宿怨甚深。
80 年代初,加尔铁里出任阿国总统。此人行伍出身,性喜冒险,又不学无术,全无韬略,掌权只凭一副铁腕,实行残酷的法西斯统治,极其不得人心。为转移国内人民视线,哗众取宠,同时也为自己青史留名,他决心与英国兵戎相见,强行收回马岛。
且说1982 年3 月31 日晚上7 时,伦敦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撒切尔夫人收拾起桌上的公文,正准备回家与丹尼斯共进晚餐,忽见国防大臣诺特手擎一份急电匆匆来至她的办公室。电报上报告说:“下午时分,发现一艘阿根廷潜艇驶近马岛首府斯坦利港,在港口附近伸出潜望镜,细细观测地形。另有传言,说是一支舰队正从阿国向马岛开来。两事联系起来考虑,似乎阿国欲有动作。”玛格丽特看罢电报,情知不妙,当即召集外交部有关人员和军方首脑到她办公室开会。此时外交大臣卡林顿勋爵和军队参谋总长都在国外访问,玛格丽特只能亲自决断。她首先出示急电,并询问各位对此有何判断。与会人士一致认为,此番阿国来者不善,十之八九,是要武力强夺马岛。接着,撒切尔夫人与众人探讨外交解决的可能性,对此大家全都缺乏信心。英、阿两国两百年宿怨,数十年谈判不果,恐怕已无和谈余地。然而首相说道:“没有余地可以开拓!没有可能性也要创造出可能性来!总之外交手段是非用不可的。原因很简单,英国毕竟尚属工业化强国,阿根廷则是发展中弱国,如若不谋求外交解决直接动武,世人将视我们的行为为以强凌弱,我们便亏了理,担上个不义之名!而这比丢了马岛更不利于我国!”说得众人纷纷点头。这时一名年轻的外交部官员忽然灵机一动,献计道:“首相一年前参加美国新任总统里根的就职仪式时,里根对首相极为欣赏和友好,再说美、英两国有着传统友谊,此事可否请美国出面从中斡旋?一来可让阿国看到英国有美国撑腰;二来我听说,那加尔铁里与里根也私交不错。”首相闻言,当下赞同,责成外交部立即请求美国充当中间人。接着,玛格丽特盯着众人说道:“我们当然希望并努力争取和平解决,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做武力解决的准备。我想知道福克兰岛目前的守备情况。”国防部官员嗫嚅着说道:“由于经费不足,目前我们派驻马岛的守备部队不多,嗯??比较少,嗯??很少。”铁娘子道:“我要的是确切的数字!我知道岛上有2 千英籍居民,我想知道有多少英国军人在保护他们!”“80 名。”“80 名?”“对,80名,由诺曼上校指挥,指战员均未有过实战经验。装备简单,严格说来,只有一些步枪.没有任何重武器。该海域只有皇家海军一艘小型破冰巡逻艇,没有多强作战能力!”该官员一口气报告完,心里倒轻松了,两眼盯着玛格丽特,看她如何表示。首相轻蹙双眉道:“如此说来,福克兰等于毫无防卫,如果阿根廷人果真动手,定然失陷无疑。那么,我们必须再讨论一下失陷之后如何夺回来的问题。”这时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