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若衡笑道:我们也不想怎么办,就是要对何专使做个安全检查。
警卫们打开何国华随身携带的手提箱,把里边的东西翻查了一遍,然后去向蔡锷报告:报告,何国华那里,只有些边界勘察文件,未发现违禁用品。
蔡锷吩咐道:我这个老同学,就一个优点,胆小……把他关起来就是了,不要吓到他。
袁世凯特使何国华被软禁,直到袁世凯死后才恢复自由。
这是云南头一桩事,史称蔡将军软禁老同学,何国华被困云南省。与这件事同时发生的,是第一师师长张子贞失踪。
张子贞是个头脑简单的人,大家要求他在劝袁世凯做皇帝的劝进表上签字,他就签了。签完字后,大家又一起反对袁世凯做皇帝,当时张子贞就急了,说:不待这样玩的,人家袁世凯不想做皇帝,你非逼着人家做,等人家被迫做了皇帝,你又来保护共和,横竖都是你有理,拜托,咱们能不能别这么不要脸?
然后张子贞说:我是不可能和这些言而无信的怪人共事的,但若让我自相残杀,我也做不到。那什么,干脆我走人还不行吗?
于是张子贞经迤西,向北京方向逃去。唐继尧得知,立即派人追杀。
追兵追到了楚雄,这里有一支滇军驻守,旅长叫曲同丰。曲同丰亲热地迎出来,请追兵们饭局。追杀者说我们得赶紧去逮张子贞,曲同丰笑曰:不急,不急,张子贞他又没长出翅膀,飞不了的,大家先刷牙漱口,洗脸吃饭。
追杀者虽有任务在身,但禁不得曲同丰的热情,就先吃饭,酒足饭饱之后,问曲同丰:那张子贞,现在逃到了哪里?
曲同丰笑道:大概已经到北京了吧?都怪你们贪吃,你们要不是吃这顿饭,张子贞就已经被逮住了。
什么?你居然对我们用缓兵之计?追兵怒极,就将曲同丰逮了回来。唐继尧下令把曲同丰关入模范监狱,然后急急去找蔡锷,商量如何对付英国领事葛夫。
这个葛夫是英国驻云南领事,是朱尔典拍电报给他的,让他劝说蔡锷不要胡来。唐、蔡二人商量,这个英国人不能见,但不见也不成,要不就这样吧,派个人去和葛夫谈,看看能不能谈出点儿眉目来。
派去见英国人葛夫的,是个叫丁怀瑾的人。见面后葛夫问:我听说,蔡将军是第一个在劝进表上签名,恳求袁世凯当皇帝的,有这事儿吧?
丁怀瑾:这个……
葛夫:我听说蔡将军又是第一个在反袁通电上签名,反对袁世凯当皇帝的,这事儿也有吧?
丁怀瑾:那个……
葛夫:我们总领事朱尔典先生,托我问一下蔡将军,第一个要求袁世凯做皇帝的是你,第一个反对他做皇帝的还是你,做人做事,可以这样反复无常吗?
丁怀瑾:这个那个……
葛夫:到底哪个?
丁怀瑾:噢,对了,是这么一回事,蔡将军之所以这么做,是全中国人民的愿望,我个人也是热烈赞成的。
葛夫:……你到底是赞成这个,还是赞成那个?
丁怀瑾:这个那个是次要的,关键是不能违背人民的意愿,这你没意见吧?
葛夫仰天长叹:我……我还真不能有意见。
英帝国主义对反袁军的干涉,就这样被我英勇机智的外交人员挫败了。
【15。死生情交一知己】
战争开始了。如前所述,蔡锷率第一军出四川,进图湘鄂;李烈钧率第二军出广西,进图粤赣;唐继尧率第三军蹲在云南不挪窝。
到了这里,又有一个秘密可以说破了。前者,我们提到,北京城中,因为雏妓小凤仙那里生意冷落,无人登门,被蔡锷当了茶楼,天天在里边请人饭局。猜一猜,蔡锷请吃饭的人,是哪个呢?
陈宦!
哪个陈宦?
就是那个被章疯子章太炎指为中国第一人的陈宦;就是那个被章太炎认为民国必死于其手的陈宦;就是那个始效力于黎元洪,却又将黎元洪诳到北京城的陈宦。而且章疯子由于说破了这事儿,激怒了陈宦,陈宦遂将章疯子诱入北京,使得章疯子被软禁了起来。
这里有必要补充一下章疯子的凄苦,这时候章太炎老先生移居到了钱粮胡同居住,每月租金五十四元,这五十四元钱,租下了十二间房,上房七开间,厢房五开间,仆役厨师十几个人。这时候太炎老先生的大女儿入京侍父,也居住在钱粮胡同,懂事的大女儿来了,章太炎老先生笑逐颜开。但是些许温暖,难以拂去他对袁世凯的厌憎,仍然每天铁笔银钩,淋漓翰墨,大书:去死!去死!
不料忽然有一天,大女儿于房中无故自缢,悬尸之侧,就是太炎老先生酣畅淋漓的翰墨:去死!
此事引发了京师人的无限惊恐,钱粮胡同遂有凶宅之称。但太炎老先生长女自缢的因由,却永远地成为了一个谜。
说到底,太炎老先生家庭的不幸悲剧,都是陈宦这厮害的,不能毫无理由地说人家太炎老先生戾气太重。
陈宦其人,智深不测,才高难料。如果说天底下还有一个人,能被他看在眼里的话,那这个人就是蔡锷。
陈宦这辈子,就蔡锷一个朋友,在北京的时候,两人天天在小凤仙家里喝茶聊天。这时候小凤仙就趁机偷溜出去,和小朋友们跳皮绳,她本来就是个孩子,断无可能与蔡锷儿女情长。
所以,小凤仙是唯一有机会听一听蔡锷和陈宦聊些什么的人,可这孩子不上心思,只顾贪玩,所以蔡锷与陈宦的私聊,就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
而促成陈、蔡二人成为朋友的因由,是这两个人,他们太相像了,两人的生长环境、人生经历,写出来简直是同一个人的简历:
首先,陈宦与蔡锷,两人都寒苦出身,一样的家贫如洗,一样的无依无靠,都是通过个人的苦读努力,见重于世。
第二,两人甫一出世,就立即得到了各方势力的追捧,必欲将其纳入旗下而后快。梁启超在蔡锷才8岁时,就急切地收了蔡锷为关门弟子。而党人则将陈宦视为与吴禄贞、蓝天蔚齐名的湖北三杰。
第三,两人的仕途生涯,同样一帆风顺,都遇有贵人提携。蔡锷这边是被云南巡抚李经羲收为门生,而云贵总督锡良则不遗余力地提拔陈宦。
第四,两人都得到了袁世凯的高度重视,同时被选入全国陆海空大元帅统率办事处。陈宦是袁世凯最为倚重的心腹,而蔡锷则被内定为总参谋长,并准备接替段祺瑞为陆军总长。
第五,两人在全国陆海空大元帅统率办事处这个核心部门,都非北洋嫡系,都被北洋的人偷偷给小鞋穿。
第六,两个人地域上原本有亲近,蔡锷是湖南人,陈宦是湖北人。
第七,蔡锷是实力派,门下遍布西南。陈宦是重量级人物,西南到处都有他的人。
第八……第八就是,两人都是孤悬于北京城中,远离老巢,内心不安。如果他们想找个可以说说话,又不会降低自己身价的朋友,唯有相互去找对方。
总之,是命运把蔡锷和陈宦,忽悠一下子扔到了小凤仙家里。当年的老人回忆说,蔡锷和陈宦之间的关系,堪称鱼水交欢,水乳交融。小凤仙就算是挤破脑袋,也挤不到他们两个中间去。有他们两人就够了,不再需要小凤仙。
有分教:死生情交一知己,爱恨觞浓两英豪。兵临城下称兄弟,炮火连天见分晓。话说蔡锷义师大举,兵入四川,传檄于生死兄弟陈宦,命其立即举兵响应,若有半点儿犹豫,届时打破城池,玉石俱焚,莫谓言之不预也。
【16。全国人民脑子进水】
却说四川将军陈宦,接到蔡锷的反袁通电,立召总参议刘一清入见。问刘一清:刘参议,我听说你和北洋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冯玉祥,关系特别铁?
刘一清道:没错将军,辛亥年间,党人于滦州起事,我和冯玉祥适逢其会,我们两个是相互搀扶着,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陈宦点头:是这样啊,那我问你,现在云南蔡锷起兵,首奔咱们四川,你有何建议啊?
刘一清一拍大腿: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立即点起三军,与蔡锷合兵,下湘鄂,入北京,推翻帝制,再建共和。
陈宦摇头:刘参议,你这样说话,置我陈宦于何地?难道你不知道,我离京来川之前,曾跪于大总统脚下,吻着大总统的皮靴,说若大总统不立即登基,我陈宦断不敢受命……言犹在耳,你现在突然让我回攻北京,推翻帝制,这岂不是打我自己的耳光吗?
刘一清笑道:不然不然,此一时,彼一时也。英雄须得审时度势,豪杰莫不明识时务。再者说了,当时跪请袁世凯当皇帝的,并非你陈将军,现在起兵推翻帝制的,也不是你陈将军,不知将军所言自打耳光,系从何指啊?
陈宦:……你说当初跪请袁世凯称帝的,不是我,那又是谁?
刘一清道:那是全中国人民!当初全中国人民脑子进水,觉得应该搞个帝制,就跪请袁世凯登基,袁世凯明明知道全中国人民脑子进水了,知道你告诉大家一声啊,他偏不吱声,就趁机登基称帝了。此时全中国人民脑子脱水,清醒过来了,发现上当,又要求他袁世凯快点儿下台,上台下台,都是民意,与你陈将军何干啊?
陈宦听了,点头道:刘参议,你所言极是,极有道理。那么咱们就依你,你马上回去给蔡锷回电,就说我们遵从全中国人民的意愿,全力支持蔡将军的反袁义举。
刘一清大喜,退下。
然后陈宦令:传参谋长张联棻入见。就听咚咚咚脚步声响,参谋长张联棻飞跑了进来:将军,你找我?
陈宦:小张啊,如今蔡锷已经兵临城下,不知你有何建议啊?
张联棻冷笑:将军,我知道你在北京之时,与蔡锷最是友善,按理来说我不应该说这句话,可如今将军问起来,我只能开罪于将军,把话说出来了。
陈宦做两眼迷离状:啥话呀,有这么严重?
张联棻:我想请问将军,将军以为蔡锷是何许人也?
陈宦:……你看你,我找你来商量事儿,你倒问起我来了。
张联棻:陈将军不愿回答,倒也罢了,那么我想请问将军,蔡锷他又是如何回到云南的?
陈宦:……你看你看小张,你跟在我身边这么多年,是我的老部下了,怎么今天跟吃了枪药一样,说话火气这么重呢?
张联棻:将军,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国家危难,生民涂炭,我张联棻身受国恩,值此之时不能不说。
陈宦:……你说,你说,我绝不会因你说了什么而责怪你的。
好!张联棻踏前一步,手指窗外,大声道:将军,蔡锷卑劣之行,如今已昭彰天下。此人于劝进书上第一个签名,而后出乎尔,反乎尔,突然逃到日本,由日本人暗中护送,潜行而至云南,突行发难,以期祸国。而此时日本黑龙会已经公开发难,驻扎在青岛的日本兵,已经向我民国政府公开进攻。蔡锷之举,不唯误国害民,更其无信小人之行,令得世人不齿。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唯今之计我中国军人,只有拱卫国土,与日本兵并无义小人蔡锷,一决生死。不知道陈将军是否也是这样想的?
陈宦拍案而起:张联棻,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你之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你马上回去拟电,支持袁皇帝,誓与无义小人蔡锷,血战到底。
张联棻掉头出门,走到门口又扭过头来:陈将军,那刘一清怎么说?我知道的,刘一清正在与无义小人蔡锷秘密通电,以期响应。
有这事儿?陈宦大吃一惊的样子,很逼真。
张联棻:……这事儿当然有,陈将军,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陈宦:……还能怎么办?你抓紧,抓紧通电反对蔡锷,别让刘一清抢了先。
扑通一声,张联棻气得一跤跌仆于地,趴在地上号啕大哭起来:陈将军,我早就应该知道,你和那蔡锷,商量好了欺负我们中国人……一边大哭,张联棻一边蠕动着爬了出去。
陈宦满脸悻悻然:你看这个小张,是怎么说话的呢,我和蔡锷商量好了欺负他们中国人……在这厮眼里,我们到底是哪国人?
第七章 世相两张皮
【01。人世间充满变数】
1916年1月25日,蔡锷率军抵贵州,发电报给贵州护军使刘显世,命令其立即起兵。
说起这刘显世来,他本是贵州一个土财主,家资豪富。适逢晚清乱世,就率领家族子弟办团练,以维护乡里。同时把子弟中最优秀的,都送出去学习。这一学可就乱了套,刘显世的外甥王伯群,把自己学成了君宪派,成为了国会议员。而刘显世另一个外甥王文华更狠,把自己学成了革命党。
王文华学成归来,强烈要求执掌兵权。于刘显世而言,虽说王文华是革命党,可终究是自己的外甥,军权不给外甥还给谁?只能交给他。
此后的贵州,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局面,君宪派是刘显世家的人,革命党也是刘显世家的人,每临讨论国家大事,家里的饭桌上必然是厮打成一团。刘显世劝了这个劝那个,把自己累得半死。
再之后辛亥革命,贵州君宪派与革命党双方携手,宣布了贵州独立的好消息。刚刚念完宣言,就听得炮声隆隆,原来是云南地方太小,搁不下蔡锷和唐继尧两个大人物,于是唐继尧就干脆来贵州跑马占地来了。
唐继尧入主贵州,抢了大都督之位,随即大开杀戒。
有关这一段历史,刘立勤、张明金两人合编了本《中华民国历史上的20大派系军阀》,此书名字超长,在书中这样写道:
……这时,贵州已响应武昌起义,并成立了军政府。蔡锷立即命令唐停止进军,回兵增援入川滇军,准备进攻湖北。但唐继尧在贵州立宪派的挑动下,突袭贵阳,对不为己用的官兵,实行大屠杀,至今民间称螺丝山麓为万人坑。唐在血腥镇压的基础上,当上了贵州都督。他在云南辛亥起义中,确属有功,但在援黔中实行大屠杀,却创下了民国史上武力夺取邻省的恶劣先例。
在这里,文中所提到的,挑拨唐继尧突袭贵阳的立宪派,实际上就是刘显世这一家活宝。但为什么书中不说他们的名字呢?
这是因为,刘显世一家稍过一会儿,就要在书中后面冒出来,冒出来时全都是正面形象,让写书的人神经短路,不知道该咋个写法,才能让自己情绪稳定。
导致史书中躲躲闪闪、闪烁其词的因由,就在于史观的错乱。史观唯有人性的表述,才能够完整地表述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任何非人性的指标或定义,都把历史人物片面化了。这种片面化的描述,不仅表现在刘显世一家人身上,也表现在唐继尧身上。
比如说,唐继尧血涂黔省,造成螺丝山万人坑之事,唐家后人唐筱蓂就不停地在跟大家解释:
……贵州匪乱,派人来滇求援,先君即奉命将北伐的军队带去先平黔乱。在一次剿匪战役中,俘获了千余名土匪,一齐集中在贵阳近郊的螺丝山下。有人主张用机枪一齐射杀,但先君认为太过残忍,而且以力压制,终非善策。即在千余名俘匪中,挑选面貌凶恶,性情横暴的几十人,以杀鸡儆猴的意思,把他们正法了。这种不滥施淫威的作法,深为黔省人士所赞许。故当黔乱平定之后,黔人就一致挽留先君在黔处理善后。(《民国军阀》)
唐家人在这里解释说:唐继尧血涂黔省,制造万人坑惨案,只是个美丽的传说。实际情况是这个样子的。为了证明唐继尧并非滥杀之人,唐家人还说了这样一件事:
云南响应辛亥革命后,唐继尧担任了攻取制台衙门的任务,冲锋时衙门里突然机关枪狂扫,幸亏有个卫兵一下子将唐继尧推倒在地,否则必死无疑。事隔多年,唐继尧忽发怀古之幽思,召集了一帮子辛亥老人,于家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