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阶段的发展在世界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这是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样的社会在过去是无法出现的,即使出现了,也会因为没有铁路而四分五裂。如果没有铁路和电报,从北京管辖加利福尼亚可能比从华盛顿管辖更为容易。但是美国不仅人口迅速增加,而且维持着统一,而且越来越统一。今天的旧金山人和纽约人很相似,这远胜过100年前的弗吉尼亚人与新英格兰人之间的相似程度。同化的过程顺利地进行着。这个由铁路、电报编织而成的国家,日益形成为一个语言、思想和行动都协调一致的统一体。很快,航空事业也成为这项工作的一部分。
美国这个伟大的国家是历史上一个崭新的事物。以前虽曾有过人口上亿的大帝国,但都是许多不同民族的联合,从未出现过达到如此规模的单一民族的国家。我们想给这个新事物起个新名字。我们就像把美国叫做国家,把法国和荷兰也叫做国家,其实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好像汽车与马车之间的区别一样。它们是不同时代、不同条件的产物,将以不同的步伐沿着完全不同的道路继续向前。就规模和可能性而言,美国介于欧洲式国家和全球性合众国之间。
但是,在达到今天的强大和稳定之前,美国人民也经历过激烈冲突的时代。内河轮船、铁路、电报和其他便捷的交通工具都出现得稍晚了些,来不及遏制南北各州在利益和思想上日益深化的冲突。南部实行奴隶制,北部各州都是自由民。铁路和轮船的出现之初,反而使早已存在的南北差异演变为尖锐的冲突。新的交通工具促成的统一,也使南方精神和北方精神谁占优势的问题变得紧迫起来。妥协几乎是不可能的:北方精神强调自由和个人主义;而南方在大土地所有者和贵族的支配下却盛行蓄奴之风。
随着移民潮向西涌去,使每个新地域和新州,每一个加入这个迅速成长的国家的地方,都成了南北思想斗争的场所,是成为自由民的州呢,还是任等级制和奴隶制流行?自1833年起,美国的反奴隶协会不仅抵制奴隶制的扩展,而且为彻底废除奴隶制在全国进行宣传。是否批准得克萨斯加入合众国问题成了公开冲突的导火索。得克萨斯原来是墨西哥共和国的一部分,但其大部分地区都是由来自美国蓄奴州的移民开辟的。得克萨斯于1835年脱离墨西哥,宣布独立,1844年并入美国。原先在墨西哥法律下的得克萨斯禁止使用奴隶,但此时南方却主张得克萨斯实行奴隶制,并付诸实践。
与此同时,航海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大批的欧洲移民,北方各州人口剧增,爱阿华、威斯康星、明尼苏达、俄勒冈等北方农业地区都成了州。这使得反奴隶制的北方可能在参议院和众议院中获得多数。盛产棉花的南方各州,既对废奴运动声势日益高涨感到愤怒,又害怕北方在国会中占优势,于是开始谋划退出联邦。南方幻想着吞并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岛,建立南到巴拿马的大的奴隶制国家。
1860年,反奴隶制的亚伯拉罕·林肯当选总统。这促使南方各州决意脱离联邦。南卡罗来纳州通过了“脱离法令”,并准备作战。密西西比、佛罗里达、阿拉巴马、佐治亚、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萨斯等州先后响应。他们在阿拉巴马的蒙哥马利召开会议,选举杰斐逊·戴维斯为“美国南方各州联盟”总统,还通过了一部专门维护“黑奴制度”的宪法。
林肯是独立战争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代的典型,年轻时是向西移民潮的一分子。他1809年生于肯塔基,幼年时被带到印第安纳,后来又去了伊利诺伊。当时的印第安纳是半开垦区,生活条件恶劣,房屋就是野地上简单的小木屋。他的学校教育条件很差,时常中断。但是他母亲从小就教他识字,他成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林肯17岁时已是一名身体强壮的运动员,擅长摔跤和赛跑。他后来在商店当过店员和老板,还同酗酒的朋友合伙经商,结果欠了一笔15年都未能还清的债。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伊里诺斯州众议院议员。伊里诺斯的奴隶制问题非常敏感,因为美国国会中赞成奴隶制的领导人物就是来自这个州的参议员道格拉斯。此人很具才能和威望,林肯通过演讲和宣传册与之斗争了好几年。后来,林肯成了道格拉斯的强硬对手,并最终战胜他。1860年的总统选举是两人斗争的最激烈时期。1861年3月4日,林肯就任总统。这时南方各州已在进行脱离华盛顿联邦政府的活动,并开始付诸军事行动。
美国内战爆发了。双方都用临时招募的军队参战,人员从几万增加到几十万,属于北方的联邦军后来兵力超过百万。战场分布很广,从新墨西哥一直到东海岸,华盛顿和里士满是双方争夺的主要目标。在此,我们无暇叙述这场战争辗转于田纳西和弗吉尼亚和沿密西西比河而下的森林山岭的悲壮情景。人员的消耗和杀戮是可怕的。双方有时进攻,有时反击。人们一会儿充满希望,一会儿感到沮丧。时而华盛顿几乎被南方军拿下,时而北方军又直逼里士满。南方军人少且财力匮乏,但有才能卓越的李将军指挥。北方军统帅能力不佳,也没有最高权力,统帅换了一个又一个,直到谢尔曼和格兰特接替指挥,北方军才战胜了筋疲力尽的南方军。1864年10月,谢尔曼率一支联邦军队突破南方军左翼,从田纳西经佐治亚进军海岸,穿过南方联盟全境,然后挥师北上,经卡罗来纳,直袭南方军后方。与此同时,格兰特在里士满附近顶住李将军的进攻,等待谢尔曼部队来合围。1865年4月9日,李将军的部队被围困于阿波马托克斯州府,不到一个月,各地的南方军残部都放下了武器,南方联盟宣告解体。
4年的战争给美国人民带来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很多人赞同各州自治的规则,但北方却强制南方废除奴隶制。在南北交界的各州中,亲兄弟间、堂兄弟间,甚至父子之间都会因立场不同而成为敌人。北方人认为自己的行动是正义的,而很多人认为北方的公正并非无可挑剔。面对这些混乱,林肯始终头脑清醒。他站在统一的立场和全美和平的立场之上。他反对奴隶制,但认为这不是主要问题。他旨在维护美国的统一,防止美国分裂成两个对立和相互倾轧的部分。
战争初期,国会和联邦的将军们都主张尽快解放奴隶,林肯却持反对意见,并让他们冷静下来。他主张逐步解放奴隶,并给予奴隶主一定的补偿。直到1865年1月条件成熟时,国会才提出了永久废除奴隶制的宪法修正案。在各州通过这一法案之前,战事就已结束了。
1862年至1863年是战争僵持阶段,开始时的热情已经消退,美国陷入了消沉和厌战的状态。总统发现自己身边有很多失败主义者、叛逆者、革职军人、居心叵测的政客。前方是沮丧的将军和士气低下的军队,后方是狐疑而疲惫的人民。林肯最大的慰藉或许是想到里士满的戴维斯处境相同。英国政府做了件愚蠢的事,让海军帮助南方联盟。它派了三艘人员齐备的快船——其中“阿拉巴马”号让人记忆犹新——从海上追击美国的船只。当时法国军队也在墨西哥践踏门罗主义。里士满提出了一份微妙的停战计划,主张将战争问题通过逐步谈判解决,南北军联手对付墨西哥的法军。但林肯声明,除非联邦有统一的最高权力,否则他不会听取这样的建议,美国只能站在民族的立场,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分裂的两个部分来对付法国。
经过长年累月的挫折、忙碌和疲惫,经历了分裂和绝望的黑暗,林肯终于维持了美国的统一。战争中,他从没有犹豫、退却的记录。无事可做,他常常一动不动,默默地坐在白宫里,就像一座坚毅的雕像。他有时也谈笑风生、回忆往事,以调整和舒畅心情。
林肯终于看到了联邦的胜利。南方投降的第二天,他来到里士满,接受李将军的投降。回到华盛顿后的4月11日,他进行了一次公开演讲。4月14日晚,他去华盛顿的福特剧院观看演出。看戏过程中,一个在政治上对他不满的演员布恩进入包厢,向他脑后开枪,林肯当场身亡。但林肯的工作也已告完成,联邦得到了挽救。
战争初期,美国还没有通往太平洋的铁路。战争结束后,铁路如植物的藤蔓般在美国延伸。铁路网把合众国的辽阔领域组合成了一个精神上物质上都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成为普通的中国人学会阅读之前最伟大的共同体。
第47章 德国在欧洲的崛起
前面已经讲过,经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远征的动荡之后,欧洲处于不稳定的和平状态,50年前的政治状况又以现代化的面貌复活了。19世纪中叶,炼钢技术的掌握、铁路和轮船的使用,还没有导致重大的政治变革。但是城市工业发达后,社会局面更加紧张起来,这时的法国仍动荡不安,危机四伏。1830年革命之后,随之而来的又是1848年革命。拿破仑三世,即拿破仑·波拿巴的侄子就任了法国第一任总统,后又于1852年称帝。
拿破仑三世想重建巴黎,要把它到处是绘画,也满是垃圾的17世纪风格的都市,变成今天这样的满是大理石建筑的拉丁风格的城市。他也想重建法国,要把它变成一个雄壮的现代化帝国。他还试图使欧洲重新卷入17、18世纪列强纷争的局面。当时,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一世(1825年至1859年在位)也发动了侵略,向南深入到土耳其,目标直取君士坦丁堡。
19世纪中后期,欧洲又陷入了新的战争状态,这些战争主要是维持“势力均衡”或争夺霸权的战争。英国、法国和撒丁王国借口援助土耳其在克里米亚击败了俄罗斯;为争夺德国统治权,普鲁士和意大利一起同奥地利开战;意大利以割让萨瓦为代价,请求法国出兵帮助自己从奥地利手中解放出来。意大利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王国。此后,趁美国内战,拿破仑三世愚蠢地冒险侵略墨西哥,在墨西哥封了一个傀儡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但当他受到华盛顿政府的威胁时,又抛弃了那个皇帝,任其被墨西哥人民处死。
1870年,法国和普鲁士为了争夺长期悬而未决的欧洲霸权,发动了战争。普鲁士早就预料到这场战争,因而准备充分;法国却因财政动荡而力量下降,戏剧般地迅速溃败。时年8月德军侵入法国;9月法皇亲自率领的大军在色当战败并投降;10月,另一支法军在梅斯被困而降;翌年1月,巴黎在被围困和炮击后,落入德国人手中。两国在法兰克福签订和约,法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除奥地利外,整个德意志成了统一的帝国,普鲁士国王成了德国皇帝,跻身于欧洲皇帝之列。
此后的43年中,德国成了欧洲大陆最强的国家。除了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战争,以及巴尔干地区有局部调整外,欧洲各国边界艰难地维持了约30年的和平。
第48章 轮船和铁路的海外新帝国
18世纪末是帝国分裂的时代,也是领土扩张主义者梦想破灭的时代。英国和西班牙与其美洲的殖民地旅途遥远而艰苦,这阻碍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自由往来,其结果是殖民地分离出来,成为思想和感情不同,利益不同,甚至说话方式都不相同的新的独立社会。随着他们的发展,他们越来越拉紧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脆弱的、不确定的航运联系。那些设立在荒原的贸易站,(如法国在加拿大的),或国外商业团体,(如英国在印度的),为了生存,不得不主要依靠为之提供支持和存在依据的东道国。19世纪初期,许多思想家认为,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已至极限。欧洲列强1820年后在欧洲之外建立的“帝国”,曾经在18世纪中叶的地图上仍显得很气派,现在面积已经缩得很小。只有俄罗斯还和以前那样几乎横跨整个亚洲。
1815年的英帝国版图包括:加拿大人口稀少的沿海,多河流、多湖的区域以及荒凉的内陆(只有属于东印度公司的哈德逊公司的皮货站是唯一的移民点);东印度公司控制的印度半岛约三分之一的土地;黑人和富有反抗精神的荷兰移民居住的好望角沿海一带;西非沿海的几个贸易站;直布罗陀、马耳他岛、牙买加、西印度群岛上几块小领地及南美的英属圭亚那;还有地球另一面的澳大利亚博塔尼湾和在塔斯马尼亚的罪人放逐处。西班牙保留着古巴和菲律宾群岛上的几处殖民地,葡萄牙在非洲仍有一些早年侵占的地盘。荷兰在东印度群岛和荷属圭亚那拥有几个岛屿和部分领地。丹麦则仅有在西印度群岛的一两个岛。法国占有西印度群岛的一两个岛以及法属圭亚那。这些似乎就是欧洲列强所需要的,或是它们所能从世界的其他地方所能得到的。只有东印度公司还保持着扩张的精神。
当欧洲忙于拿破仑战争时,东印度公司的历任总督领导者正在印度扮演着以前土库曼人及其他北方侵略者扮演过的角色。维也纳和约签订后,东印度公司继续征税、作战、派使节到别的国家,俨然是一个准国家。然而,根据市场的安排,东印度公司还是要把财富输入西方。
这里无法详述东印度公司如何朝秦暮楚地和各种势力勾结和争夺,最终战胜一切对手的过程。东印度公司的势力一直延伸到阿萨姆、信德、奥德。当时的印度版图已类似今日英国学生所用的地图:由几个英国直辖的大省包围的相互连接着的许多零碎的土邦。
1859年,趁着镇压印度土军的大规模叛乱的机会,英国王室把东印度公司建立的“帝国”合并到王权统治之下。根据“印度政府改善条令”,印度总督成为代表英国君主的总督,设立印度事务大臣,代替东印度公司,对英国议会负责。1877年,贝肯斯菲尔德爵士为贯彻这一条令,拥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同时兼任印度国王。
英国就是以这样非同寻常的方式把印度和英国结合起来的。印度仍是莫卧儿帝国,但大莫卧儿实际上已为英国的“君主共和国”所取代。印度成了一个没有专制君主的专制国家,既受专制君主政体的弊端的统治,又受无视人格和不负责任的民主官僚机构的统治。印度人有很多苦恼,却没有君主可以倾诉;他们的皇帝只是一个金色的标志。他们只能到英国散发宣传册,或向英国下院提出质询。但是议会越是关注不列颠事务,就越少顾及印度。印度人的命运就越受少数官僚的操纵。
在铁路和轮船发挥功效之前,除在印度之外,欧洲各国都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扩张。英国一个著名的政治思想学派将国家的衰落归咎于海外殖民事业。直到1842年发现铜矿,1851年发现金矿,澳大利亚这一殖民地才日显重要,并很快发展起来。交通工具的进步,也使澳大利亚的羊毛在欧洲市场销路大开。1849年前的加拿大也没有显著的进展,英国和法国移民经常发生纠纷,还发生过几次动乱,使加拿大很为头痛。直到1867年加拿大新宪法的颁布和联邦自治政府成立,内乱问题才得以解决。铁路改变了加拿大的形势,使加拿大能够像美国那样向西发展,也使其谷物和其他产品能销往欧洲,同时也使加拿大人在语言、情感和利益上保持一致。铁路、轮船和电缆确实使殖民地的发展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840年以前,英国就已开始在新西兰殖民。它成立了一个新西兰土地公司,来开发岛上的一切资源。1840年,新西兰也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如前所述,加拿大是英国属地中第一个采用新交通工具,展现新经济能力的地方。后来,南美的共和国,尤其是阿根廷,在牛羊和咖啡贸易上,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