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二十八总督(全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香港二十八总督(全文)-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832年前,吉士笠和马礼逊合写了3本中文书,在澳门印刷。书名是《日课初学》、《张远西友相论》、《英吉利国人品国事略说》。第一本是传教的宣传品,第二本是宣扬和西方人交友的好处,劝华人不可歧视西方人。最后一本是宣传当时的英国国力如何强大,英国殖民地遍及全世界,英国人有仇必报,中国人不可与英国人为敌,要彼此通商搞好贸易关系。
清廷对于吉士笠这3本书颇为重视,曾下令署理闽浙总督魏元良查明这三本书的内容。
吉士笠写好这3本书之后,1832年1月奉东印度公司老板之命,随以胡夏米为船长的“罗尔亚美士德”号轮船到中国北方来。他的身份是船长中文秘书,任务有三条,一是把中国沿海水域岛屿形势测量绘图;二是在沿海各港口试探是否可以直接和当地商人进行贸易;三是把他的三本书沿途散发给中国人。
“罗尔亚美士德”号从澳门出发,沿途经厦门、福州、宁波等地,一路测量各个港口的水位,绘画地图。吉士笠懂得中文,能说汉语,他除了沿途派发自己的3本书之外,还到处以重金收买情报,并和中国的贪官污吏打交道。
到达福州时,吉士笠通过中间人向福建巡抚魏元良行贿,暗地里在福州做了一万余元的生意。在舟山、宁波,也以同样的手法,收买当地官员,做了许多生意。但是,到了上海,却遇到了两个大克星:一个是林则徐,一个是关天培。
林则徐刚好调任江苏省巡抚,而关天培是苏松总兵。林则徐下令给管辖上海的苏松太道吴其泰,叫他切不可与外国人来往。关天培调动水师,严密监视“罗尔亚美士德”号的动静。随后,关天培下令苏松太道吴其泰,通知胡夏米立即把船驶离上海。吉士笠是个狡猾的人,他想在上海拖延停泊时日,找寻起死回生的机会。于是,他写了一封呈文给吴其泰。呈文佯说“罗尔亚美士德”号因在海上遇风损毁,必须稍为停留,加以修理。吴其泰把呈文退还,在呈文上批了几行字,限令“罗尔亚美士德”号立即离去。
这时候,胡夏米船长知道在上海做生意是不可能的了,但因船员测量上海港口的工作还需几天才能完成,若是立即被逐,已进行了一大半的工作,便会功亏一篑,便请吉士笠设法在上海水域多留几天。
吴其泰所批的那几行字中,把胡夏米船长称为夷人,这是当时官场对外国人的统称。吉士笠便抓着这一点大做文章,认为这是侮辱,要求吴其泰把这种称呼改正过来。
由于吉士笠熟识当时中国官场的陋习,公文往来十分缓慢,往往要花好几天时间。有了这几天时间,船上的人便可以把测量和绘图的工作完成了。
吴其泰果然中计。他绞尽脑汁,引经据典的写了回复公文,说明在呈文上以“夷人”相称,并无侮辱外国人的涵义。吉士笠又写信辩驳,公文来来往往,船上的人已有很从容的时间完成绘制上海沿岸地图的工作了。“罗尔亚美士德”号被驱逐出上海水域之后,继续北上,沿途照旧测量水位和绘画地图,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这艘货轮所经过的地方,其中舟山和镇江,是后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海军交战的地方。至于其他地方如福州、上海等地,也就是后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军战败后提出和议,英方要求五口通商的城市。可见吉士笠这次沿中国海北行,完全是为英军以后的侵略战争做了准备工作。
清廷在鸦片战争大败后,与英方签订《南京条约》,吉士笠也曾参加,担任英方翻译。到了英国正式统治香港,论功行赏,也因为他懂得写中文和说汉语,便委任他为华民政务司。
他离任后,港府为赞扬他的“功勋”,用他名字命名一条小街道来纪念他。但港府的华文师爷,却把他的名字译成吉士笠。
有论者说,吉士笠对于当时的大英帝国,确实很有功劳,但对被侵略的中国,吉士笠实在是罪大恶极。香港许多街道的名字,有久远的历史背景,饱含着中国人民的血泪。
不久,纪念吉士笠的那条街,却成为外国妓女麇集之所,藏污纳垢,声名狼藉,名和街,也算沆瀣一气了。附近居民也不把这条街叫做“吉士笠街”,却把它叫做“红毛娇街”。“红毛”是对英国人的俗称,妓女称为“阿娇”,“红毛娇街”反而比“吉士笠街”出名,几乎每个外来水手和外商,都来这里胡作非为。只可惜吉士笠以后再也没有机会返回香港,若他看到纪念自己的那条街是那样的乌烟瘴气,真会活活被气死。

第四任 宝灵JoHn Bowring(1)

宝灵(1792~1872),也作宝宁、宝陵、鲍林等。自取中文名字包令。英国人。早年追随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为他主编《威斯敏斯特评论》。曾两度当选为英国下议院议员,多次被英国政府派赴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考查,调查商业情况。先后任比利时、埃及、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商务使节。1849年任英国驻广州总领事。主张使用武力迫使清政府“修约”,扩大英国在华利益,答应英国人进入广州城。1854年4月13日接任香港第四任总督,接任时65岁,是香港历任总督中年龄最大的一个。
在任期间,中国太平军攻打广州,宝灵配合清政府镇压;英法联合侵略中国,宝灵是主要策划人之一。宝灵曾到世界各地旅游,能讲多种外国方言,他会讲中国广州话。1849年任英国驻广州领事时,当时港督般含因休假返英,宝灵从广州来到香港,代理商务监督,主理港事。任职期间,宝灵曾倡议立法局的华人和欧洲人,有均等投票权。下令改善卫生和居住环境,兴建兵头花园,制订华人教育方针和在沿海区兴建道路、码头及货仓计划。1859年9月离任,任期5年又5个月。曾受封爵士。1872年去世。出版有《宝宁爵士自传体回忆录》。
只有名誉职位
第三任总督般含上任时,香港经济处于困难落后时期,港府财政拮据,般含主动决定暂缓支取自己的薪俸,缩减一切财政开支。到了第四任总督宝灵,英国政府干脆因财政问题而不敢正式任命他为总督。当宝灵被提名接替般含时,英国殖民地部通知他,由于库房空虚,不足以维持设立总督的职位,所以只任命他为商务监督,授权可以统治香港。这与前期香港总督兼任三军总司令、商务总监、驻华公使等数职相比,差别显然甚大。殖民地部规定,他可以用总督的头衔,不过,这是名誉上的职位,因此,宝灵的薪金比正式总督每年少2000英镑,正式港督当时年薪6000英镑,他只能支取4000英镑。
第四任宝灵1855年2月,宝灵与副总督威廉?坚发生职权之争。争执的原因在于谁当立法局的主席。按照英国皇家“训令”,港督是行政局、立法局的当然主席,而宝灵没有被正式任命为总督,只任命为商务监督。威廉?坚是港府的“三朝元老”,不把宝灵放在眼里,况且又有空子可钻,就与宝灵争做两局主席的职务。
事情闹到英国殖民地部,殖民地部不得不承认,发生这种事件是一个行政上的错误。于是,正式任命宝灵为全权的香港总督,但年薪仍然不变,照常支取商务监督的薪金,而不是正式港督的薪金。威廉?坚没有得到伦敦的支持,于是提出辞呈,宝灵予以批准,宣布撤销威廉?坚副总督的职位。
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逼迫清政府订立《南京条约》,取得了割地、赔款和一系列特权,但英国侵略者的贪欲并未完全得到满足。1856年10月8日,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在港督宝灵支持下,乘太平天国革命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时机,借口“亚罗”号事件扩大事端,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5年,港英政府颁布第四号法例《船舶注册条例》,条例第六项规定:“本殖民地的中国居民,可申请并取得殖民地船只执照。只要作为船只所有者,而申请人或人们,是本殖民地皇家土地的注册租户,并有两个租户的保证人,而彼等在本殖民地拥有2000元财产者,经审核属实,即可领取合法船舶执照。”
“亚罗”号货船,根据上述条例,于1855年9月27日在香港注册。执照有效期为一年。船东是一位洋行中国买办方亚明。他雇用英国人谭马士?肯尼迪为船长,其余水手都是中国人。“亚罗”号货船经常航行于香港、澳门、广州及汕头海域。名为货船,实际上与海盗相互勾结,专门干接赃销赃的勾当。
1856年10月8日,“亚罗”号货船停泊在广州海珠炮台附近的码头。有人举报“亚罗”号是贼船。中国广州水师千总梁国定率领官兵40余人登船搜捕,从船上14名中国水手中认出12个是海盗,予以逮捕。当时船长肯尼迪正在岸上,看见捕人情景,便向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报告,要求干预。
中国官方在中国领海,中国人的船上,捕捉中国犯人,本是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但巴夏礼却向中国官员提出抗议,无礼干涉。他说:“亚罗”号曾在香港领过登记证,是英国船,应受英国保护。事实上,登记证已于9月27日过期作废。巴夏礼硬说中国官员在英国船上捉人,是对英国的侮辱。巴夏礼还无中生有地说,船上悬挂的英国国旗被中国士兵撕毁,要求广州当局送回被捕者,并向英国赔礼道歉。宝灵完全支持巴夏礼,态度十分蛮横无理。本来懦弱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已经逆来顺受,在宝灵的压力下,于10月22日将被捕人犯全部送往英国领事馆。但宝灵、巴夏礼并不罢休,蓄意将事态扩大,拒不接受人犯,终于酿成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22日,宝灵命海军司令西摩率领英国船队向广州进发,23日抵达珠江口,24日炮轰广州城,广州军民奋起抵抗。这场战争便由此爆发。由于当时英军在华力量有限,英军攻入广州不久,又退居虎门等待援军。
宝灵向英国政府请求派兵援助,并建议与法国等联合行动。英国政府采纳了宝灵的建议,1857年7月,任命额尔金为全权专使,率领一支海陆军来华作战。同时还向法、俄、美三国政府发出照会,提议联合出兵进攻中国。
法国早在“亚罗”号事件之前,就制造了一个所谓“马神甫事件”,进行寻衅,英国的照会,完全符合法国的意愿。
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活动,作恶多端。1856年2月,西林县知县张鸣凤逮捕马赖等26人,并依法判处马赖死刑。马赖受惩本是罪有应得。法国政府却以此为借口,声称要“为保卫圣教而战”。接到英国照会后,法国政府随即任命葛罗为全权专使率军来华,协同英军作战。
1857年12月,额尔金率领的英军和葛罗率领的法军在香港集结,待机行事。这时,俄、美两国派出的专使也赶到香港,同英、法专使共同谋划进攻中国的具体事宜。12月29日,英法联军在只有部分清军自动零星抵抗的情形下,一举占领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俯首就擒,巡抚柏贵、广州将领穆克德讷等投敌。由巴夏礼牵头,英国将军斯托宾齐,法国军官马殿那参加,成立三人委员会,操纵柏贵、穆克德讷继续任职,成立了所谓政府。从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受外人控制的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
柏贵等受到严密监视,行动完全失去自由,未经三人委员会同意,不得发布任何命令。广州从此被英法军事占领了3年之久。
联军既占广州,英、法、俄、美四国公使便向清政府提出修订通商条约。1858年4月,四国公使到大沽口外和清政府代表谈判。英、法两国故意挑剔,谈判破裂。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大沽。清政府慌了手脚,忙派大学士桂良和吏部尚书花沙纳赴天津议和。在侵略者的威逼下,在天津分别于6月26日、27日同英、法、俄、美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
1859年6月,英法公使以换约为名,率领军舰到大沽口外,蛮横拒绝清政府指定的由北塘登陆的路线,坚持经大沽口溯白河进北京。6月25日,英、法联军突然向大沽炮台进攻,遭到中国守军的英勇抵抗,激战一昼夜,侵略军被打死打伤近500人,军舰被击沉多艘,英国舰队司令何伯也身负重伤。英、法联军逃往上海。
1860年2月,英、法两国再度从国内分别派出18000人和7000人加强侵华力量。3月,陆续到达香港的英军万余人强行在九龙尖沙咀登陆,实行武装占领。同月21日,巴夏礼诱迫两广总督劳崇光签署《劳崇光与巴夏礼协定》,强租九龙,年租银500两。4月,英法联军侵占舟山。5月,侵占大连湾、烟台。6月初,封锁渤海湾。8月,攻陷塘沽、大沽、天津。9月21日,进逼北京。9月22日,咸丰皇帝仓惶逃往热河,命其六弟恭亲王奕留守北京,负责议和。10月初,英、法联军在沙俄提供的北京平面图和军事情报的有利条件下,攻进安定门,占领北京城,火烧圆明园。10月下旬,奕代表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交换了《天津条约》换文。并新订了《北京条约》。这样,中国除允许外国公使驻京、准许内地自由传教和增辟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为通商口岸外,还改订了关税,并割让九龙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白银各800万两。
毒面包事件震惊中外
发生在宝灵任内的毒面包案,是香港历史上著名的事件,连总督夫人也在中毒者之列。
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英军舰炮轰广州,热爱祖国的香港居民异常愤怒,认为英国人完全是找借口制造事端。“亚罗号”虽是在香港注册的船只,但船主方亚明是中国人,捉的又是中国水手,不应借端开战,轰我省城,杀我同胞,因此纷纷离港返回内地,以抵制香港宝灵当局。同时,香港知识阶层在街头贴出告示,号召香港同胞离港,不运粮食蔬菜供应香港,制裁英军和港英当局。
当时香港很快掀起了维护主权的风潮。香港的英国殖民主义者极为恐慌,立即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应急措施。多数人主张用高压手段对付香港的中国人。但总督宝灵则认为,这样做反而更激起民愤,同时,他知道西摩的英国舰队,在广州并未打胜仗,英军正遭到顽强的抵抗。前方不利,后方需要安定。于是宝灵采取了争取香港的华商,争取一些游离分子的政策,特地用中文出版一本《丙辰粤军公牍要略》的小册子,广为派发。该小册子,把战争责任完全推到当时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头上,劝华人不要离开香港,继续安分维持业务。
当时香港已有很多华人离港,其中与清朝官吏有关系的商人,也都结束在港业务回乡。香港市面经常贴有告示,警告那些仍然出售粮食给英国人的中国商人,如果执迷不悟,仍不悔改,便将他们内地的祖屋烧毁,捉拿他们的亲人。港英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对那些肯冒险留港为英国人服务的中国人加以保护。
当时有一个名叫张亚霖的商人,开了一间“裕盛办馆”,平时专办洋船粮食。在大多数商人为抵制英国对中国的侵略而歇业的时候,他却趁机大做生意,发国难财。不但贩运粮食入港,连全港英国人的伙食,他也全部包办下来,生意自然兴隆。
张亚霖曾被当时香港爱国同胞警告多次,他在广州的一间店铺已被烧毁,但他仍然坚持供应香港英国人粮食。
1857年1月15日早上,“裕盛办馆”的面包上市,将供应四百多户英国人的面包送到各个订户家中。英国人用过早餐之后,全部中了毒。香港历史上有名的毒面包案就此发生。
港督宝灵全家也中毒。他立即派员到张亚霖办馆检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