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强马壮,还有北汉刘钧充当他的马前卒。一旦我朝不能速胜,陷入相持之中,国力消耗就太大了!”赵普巧妙地绕开了御驾亲征的话题。 “朕正是想到这一点,所以决定先取太原,扫清征服契丹的障碍。” 赵普站起来,激动地向前走了两步,说道: “臣以为那就更加失策!就算真能把太原拿下,大宋与契丹所临边线更长,需要多少兵力捍御?更何况夏州的李彝兴虽然昨天不反,今天不反,谁能保证他明天不反?夏人并非礼义之邦,往往见机行事,一旦我朝显出不支之象,他会立即反戈以助契丹。真到了那时,宋朝将面对两个虎狼之邻,如何应付?此类事情,前朝屡有发生,豺狼入室,惨绝人寰,非人力所能控制。臣以为西、北二边绝不可轻易动武!” 赵匡胤对赵普近乎蛮横的态度很不满意,只说了声: “坐回去,听听别人怎么说。” 他又把目光投向魏仁浦: “魏丞相以为赵枢密的话如何?” 魏仁浦轻描淡写地说了句: “臣素不知兵,不敢妄加议论。不过臣还是以为范丞相的话于理更合。” 这话除了范质以外,所有的人都憋了一口气,一直没说话的曹彬也按捺不住了,说道: “各位大人恕小臣无礼。臣以为陛下决意收复旧疆的谋划绝无差错,范、魏二丞相过于小心了。不过陛下,赵枢密的意见极有见地。如今南方各国兔死狐悲,正在惶惶之中,陛下如果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不数年内把南方各国尽数收入舆图之内,粮米充足,江河险固,没有了南顾之忧,再回过头来集中对付北面强敌,岂不是上策?臣人微言轻,伏请陛下以赵枢密之言为意。” 曹彬也这么说?这倒让赵匡胤的头脑稍稍冷静了一些。曹彬这个人虽然年轻,但甚有韬略。如此看来,莫非真是自己的想法有悖兵家常理?他又扭头问赵光义: “你说呢?” 赵光义不假思索地答道: “臣弟以为当乘两湖之胜,南北同时开战,臣弟愿与皇兄各督一面。” “胃口太大了!”范质说了一句。 “陛下,臣以为北边绝不可动。为稳妥起见,应该拣择蜀国或南汉先行收复。若能先收巴蜀,则汉、唐便彻底偏在东南,只要他们不联合为一,就成不了什么大势。若是先收南汉,则蜀国便被围成孤垒,唐国也被切在了东南,连合兵御我的力量也没有了。”赵普分析形势,大有当年张仪、苏秦的气势。 赵匡胤问曹彬: “你以为如何?” 曹彬答道: “赵枢密之策,臣以为第二策为上策。” 赵匡胤沉思起来。范质、魏仁浦的意见他绝不会采纳。光义要南、北同时宣战,这样势必会造成首尾难顾的被动局面,也不可取;赵普所言有理,但契丹和刘钧皆善战之辈,一旦知道我把兵力都投到南方,必会乘虚而入。为此而计,即使要打南方,也一定要摆出个打北汉的姿态,这样做一来可以惑乱诸国之视听,二来也可试探诸国之虚实。他心里有数了,问赵普道: “湖南吕余庆的兵练得如何?” “吕余庆对军务十分尽心,目前湖南兵卒已接近五万。”赵普答道。“只是昨天吕余庆之弟吕端对臣说,他母亲命在旦夕,请求朝廷允许吕余庆回京料理老人的后事。” 听了这话,赵匡胤有些烦躁。按传统的礼数,凡父母之丧,子女要守孝三年。这就意味着吕余庆三年之内不便起用。可这又是人伦大理,就是皇帝,也不能轻易夺人之节。他无奈地说: “宣他回来吧。” “陛下,臣的建议,陛下切不可置之不理呀!”赵普还在固执自己的意见。 赵匡胤站起身来,说道: “你们都退下吧,容朕再仔细思量思量。” 众臣先后散去,赵普与赵光义走在一起。 “晋王面带不悦,是不是还在生范丞相的气?” 赵光义瞅也不瞅赵普一眼,说道: “范质一介老朽,一向口无遮拦,谁都不放在眼里,本王从来也没有把他的话当真。本王气的是连你赵普也当众给我难堪!” 赵普知道他是为了“御驾亲征”那句话不快,低声说道: “臣有罪!不过晋王的话,臣确实觉得有些不妥。如今九州之内还四分五裂,万一御驾冲冒风寒,有些好歹,天下之事都落在晋王肩上,岂不过于负重?现在晋王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护养皇上,为他分忧解劳才是啊!” 虽然赵普声音很低,赵光义却听得一字不漏。他不由扭头盯住赵普,不知是敬还是恨,不知是畏还是服。总之,他觉得赵普这个人太精明、太厉害了!
《赵宋王朝》 第六部分梁延嗣意外认女 赵匡胤谋划平藩(4) 数日之后,潘美和曹彬被赵匡胤召到宫中,只有阎承翰一人伺候着。 赵匡胤对潘、曹二人开玩笑说: “这个阎总管听朕议论军机太多,也渐渐懂些军事了,昨天竟然也给朕献了拓土之策,以后朕说不定还要用他来参赞军事呢!” “臣该死!”阎承翰躬身说道。 “不说这些了,咱们言归正传。”赵匡胤今天情绪甚佳。“朕的方略已经定下,今天宣你们二人前来,就是要你们为朕分忧。” “要打大仗了?”潘美显得神采飞扬。去年年底出兵荆南时,他曾极力请求率师南下,不想赵匡胤派了李处耘,硬把自己留在京师。这一次,他估计该轮到自己了。 赵匡胤点点头。 “朕听取了晋王、赵枢密和曹承旨的建议,决定南、北同时开战,北面由曹彬先行,攻打刘钧,迷惑蜀、汉、唐三国。湖南吕余庆的老母病故,已经回来守丧了。朕打算命潘美挂帅,在两湖整训士卒,待机越过南岭,挫挫刘的气势。” 潘美看了曹彬一眼,问道: “陛下,臣能否与曹彬将军调换一下?” “这又为何?” “唔……”潘美面有难色,可他的心思没人能猜得出。原来他与萼娘成亲之时,曾对萼娘发过誓,日后一定要亲手杀死刘汉忠,为萼娘了却那桩未泯之仇。这种男女间的私情,在赵匡胤面前当然无法启齿。 “就这样定了,潘将军不必推辞。”赵匡胤料定潘美没什么大事。 “不知陛下要臣何时出京?”曹彬问。 “你先将所部集结起来,与相州的党进会兵计议,有了机会,再行发兵。攻城略地的事,你就便宜从事吧。” “遵旨!”曹彬朗声应命。自从他被召回京城,就已感觉到赵匡胤对自己格外信任了。片刻,又问:“陛下,为什么不先收取近我边地的蜀国,而要挥师过南岭呢?臣以为蜀地北邻夏州,形势更为重要。一旦蜀、夏联手,大宋西、南两边势必不稳哪!” “你怎么知道朕要放过西蜀?朕命潘美南行,不过蓄兵而动,如同当年慕容延钊镇守襄州一样。朕已得知孟昶正在布兵遣将,与我为敌,岂能容他?你放心,王全斌正往汴京赶路呢!” 曹彬明白了赵匡胤的安排: 潘美伐南汉是假,自己伐北汉是亦真亦假,王全斌伐蜀才真正是志在必得。他佩服赵匡胤善听臣下之言的胸襟,更钦佩他恢弘无比的谋略。全面开花有它的道理,南、北敌国见宋朝如此气概,谁还能不慑服于大朝之威?他从心底承认,赵匡胤不愧为一代英主。 部署已定,赵匡胤又与潘美拉起了家常: “那李超做了你女婿没有?” “回陛下,末将军务繁忙,一拖再拖,至今没有给他完婚。” “可要抓紧些了。这样吧,朕给你几天假,你把家事安排一下,为李超完婚之后再赴湖南。” “谢陛下!”潘美深揖道。“臣想带他去湖南,乞陛下恩准。” “怎么?你竟敢夺朕所爱!”赵匡胤哈哈大笑道。“你可以把李超带走,但我的孩儿军不能没人管,朕跟你做个交易,把你的大公子惟德给朕,当孩儿军的指挥使。” “他能行吗?” “放心,朕不会看走眼。” 乾德改元没能留住王皇后的性命,这一年的十二月初四,二十二岁的王皇后崩逝于中宫。老范质又忙活起来了,他先命翰林学士撰写了哀册文,又亲自操持着将皇后殡于汴郊。忙完此事之后,见赵匡胤终日只管打理王全斌如何,曹彬如何,潘美如何,急得耐不住。这日常朝罢后,他独自留下来,将一道奏本呈给赵匡胤。 “为何朝时不奏?”赵匡胤有些不悦。接过奏本一看,原来是十几位朝官联名请求速立宋氏为皇后的折子。他明白了: 范质是不想在朝堂上与赵普争执。 “陛下,臣以为后宫不可一日无主。纳宋贵人的事,臣已奏过几次。望陛下早些定下,臣也好操持此事。” 说起宋氏,也算是位不寻常的女子。其父宋偓建国前后一直在淮南沿江带兵巡检,去年调任华州刺史,这倒算不得什么。其母刘氏却是个金枝玉叶,是后汉皇帝刘暠的女儿永宁公主。周太祖郭威即位的时候,宋氏才三岁,跟着永宁公主到汴京朝拜。郭威见此女长得灵透可人,一高兴,赐给她一套特制的小凤冠小霞帔。赵匡胤建国后的第二个长春节,她又随母亲从洛阳赶到汴京,为赵匡胤祝寿。永宁公主年轻时曾受过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护送,那段日子里也认识了赵匡胤。对于寻常之辈,永宁公主从来没有好言语,非斥即骂,惟独对赵匡胤态度款款,显得颇有情意。赵匡胤那时还是个少年后生,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躲之惟恐不及。好在邂逅相逢,不久便分开了,直到建隆二年之前,两人从没有见过面。永宁公主听说赵匡胤做了皇帝之后,一直想寻机会见见他。建国后的第一个长春节过于仓促,她没来得及受恩。次年长春节之前,她先通过杜太后求得了来京贺寿的恩准。这一年宋氏已经是个十三岁的如花少女了。赵匡胤还清楚地记得,诞节之后,永宁公主不仅没有回洛阳去,反而不见外地在杜太后宫里住了下来。有一天赵匡胤下朝后,正碰见永宁公主在宫外闲耍,见到赵匡胤,她竟像主人一样邀赵匡胤进宫叙话,而且毫无遮拦地把当年爱慕赵匡胤的心思讲了出来,又对赵匡胤说: 自己命中没有当皇后的福分,不过就凭着对赵匡胤的那份痴心,她一定要把女儿送进宫,让女儿为妃为后,替自己了却这桩心愿。赵匡胤没想到永宁公主会讲得如此直白露骨,不敢当即应承。永宁公主一把将女儿拉到身边,问他道: “我这么个好女儿,就不该是个贵人吗?”并且告诉他: 杜太后已经应允了,他不愿意也不行。赵匡胤到杜太后那里问及此事,太后果然有过此话,还嘱人为宋氏赶制了一套贵人之服。赵匡胤当时忙于国事,身心俱疲,也没在这件事上太用心思,便将冠帔赐给了宋氏。永宁公主问杜太后女儿何时可以入宫,杜太后说孩子太小,再过两年不迟。不料杜太后当年六月便辞世了。按照礼法,父母丧,子三年不得娶,更何况此时正宫有王皇后,昭仪有薛盈盈,还有两位美人,宋氏的事就搁置下来。 范质还站在赵匡胤面前,一直在等回话。赵匡胤说道: “你先退下吧,容朕思索。”
《赵宋王朝》 第六部分梁延嗣意外认女 赵匡胤谋划平藩(5) 范质应了一声,又说: “陛下早些定下才是。” 赵匡胤闭上双眼,以手撑头,在龙案上沉思起来。他首先想到的是五年前陈桥兵变时发下的誓愿,绝不能重蹈旧时帝王贪恋女色而荒政亡国的覆辙。他扪心自问,这几年来他总共只纳了昭仪薛盈盈和两个美人,由于终日繁忙,对她们的亲幸也实在不多。正因为如此,赵氏子嗣才显得如此不旺,皇子只有德昭和德芳两个,谁敢保证没有个闪失?单从这一点来说,也应该及时立后纳妃,以续皇统。退一步说,人非草木,将相官吏们尚且妻妾成群,偏自己就不能享男女鱼水之乐吗?他需要,因为他有健壮的身躯,所以他更需要。 他又想起几年前见过的宋氏,那双凤眼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想着想着,不觉有些冲动起来。他决定先纳宋氏为贵妃,这样一来,不仅没有违拗太后之命,也满足了朝中大臣的要求,于自己,当然更是有益无害的事。
《赵宋王朝》 第六部分曹元帅小胜回朝 宋贵妃大恩得幸(1) 刚刚过完元旦,曹彬便率兵出行,几天之后,到了相州,党进在州衙里接待了他。自从宋朝建立之后,几场大仗,党进都没能参加。如今听说要与北汉交手,他一直处在亢奋之中。尤其是前两天潘美派人来,嘱咐他一定要替自己抓住刘汉忠,党进满口答应。宴会上,他与曹彬商讨起来: “打狗日的太原,咱们兵不够吧?” 曹彬早知党进粗鲁,也不介意,说道: “此事正要与党将军商议。皇上的意图,是要先攻打南边,怕北汉乘虚而入,所以派我等佯装伐汉,迫使刘钧固守其地,不敢乱动。尽管如此,我等也要假戏真做,以试探刘钧和契丹的虚实,为今后的大战做好准备。” “据探子们报告的情况,刘钧边境上各州的守备力量都很强。就凭咱们这万把人,只能打打辽州。辽州刺史叫个杜延韬,这家伙会打硬仗,听说他原来在太原训练禁兵,是个好把式,可是去年被刘汉忠死整了一阵,想要他的命,刘钧就把他派到辽州了,手下只有三千人马。” “那咱们就拿辽州开刀。”曹彬出发前反复研究过地图,辽州之东为宋朝的邢、相二州,南面为潞州,正是刘钧的软肋。 “还有个地方,我看也可以试试。”党进接着说。“汉南的石州,就是离石,那地方你老曹是最清楚不过了。”石州之南就是晋州,是曹彬当过兵马都监的去处,所以党进这么说。“你老曹在晋州的时候,那里严兵把守。自打你走了以后,不知咋的,乱了。这情况你知道不?” 曹彬对石州再熟悉不过了,小小一个州,要是从东路偷袭,拿下来应该在把握之中。他点点头,对党进说: “石州之役,党将军显然是想让曹某承当了?” “嗨嗨,你是主帅,我党进得听你曹将军的。”党进憨憨笑了几声。“不过,你把兵马带走一半,这辽州留给我怎么打呀?” 曹彬略一思索,说道: “党将军放心,皇上早已交待,若有大战事,可调潞州兵马合力攻之。潞州的李守节早已调离,如今的节度使是崔彦进。本帅发一兵书给崔彦进,命他与你两面围攻。曹某有一建议,不知党将军肯不肯采纳?” “快说快说,有啥肯不肯?” “曹某发兵书时,故意走漏些风声,散布说曹、党、崔三大将准备合兵攻打辽州,并将沿辽州北攻太原。这样一可以观察刘钧的动静,二则曹某趁机轻发石州,攻其不备。劳师袭远,最怕陷入僵持。待我攻破石州后,立即回师援你。党将军以为如何?” “老曹啊老曹,你真是鬼透了!”党进呵呵大笑着说。“这计谋好是好,只苦了我党某人了。你想啊,如果契丹兵闻讯杀过来,我的麻烦就大了!” “这一点曹某也考虑到了。党将军放心,这正是我等想要看一看的。契丹如果出兵,党将军尽可速撤,其罪责由曹某一人担承。” 党进的兵马只有六七千人,好在将校士卒都十分勇猛。他是个肯与伍卒同甘共苦的将军,所以士卒们也乐于为他所用。曹彬离开相州不久,党进便整军鼓行而北,翻山越岭,直逼辽州。与此同时,潞州的崔彦进也同时发兵。 北汉主刘钧得到宋军来攻的消息后,连忙召集军府帅臣商议对策。众臣都认为宋朝国力已苏,怕是要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