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道: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术-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跪拜念咒,还说神仙已经借给他好多神兵,把各处要塞都守得固若金汤。
但神仙却没有保佑他。孙恩的军队打来,会稽很快陷落,王凝之和几个儿子都被杀死,倒是谢道蕴在面不改色地砍杀了几个敌兵之后反被释放。会稽、吴郡、吴兴等八个郡的民众正在为朝廷的政策愤怒,这一下干脆杀了地方官,群起响应,没几天的时间孙恩的部众就扩充到几十万人。战乱迅速影响到江浙的大部分地区,这一带承平日久,人们早已经生疏了战事,如今大难临头,太守和官兵们望风而逃,繁华的三吴地区陷入一片混乱。
勇武名将
孙恩起兵是在公元399年的10月。此时的刘裕已经渡过了荒唐的青年时代,加入了北府兵的阵营,并曾在将领孙无终手下担任过司马的职务。孙恩起兵后,朝廷调卫将军谢琰和前将军刘牢之前往征讨,刘裕也以刘牢之参军的身份随同出征,正式开始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戎马生涯。
在讨伐孙恩的战斗中,刘裕的战绩极为辉煌。刚一到战场,他就奉了刘牢之的命令带几十个人去勘探敌情。没想到迎面遇上一支几千人的队伍,他知道已经来不及撤退,干脆挥着长刀冲进敌阵去一通厮杀。没多久和他一起的人就死伤殆尽,他也摔到了河岸下面。敌军冲到岸边,他又挥舞着手里的长刀,仰面向上奋力砍倒了好几个敌人,重新又跳上岸来,大吼着继续向敌人砍去。这些人本来就是宗教徒,看到刘裕这么勇猛,不禁恐慌起来,转身落荒而逃,一时间兵败如山倒,刘裕又追上去继续砍杀。
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看到刘裕总也不回来,就带人去找,没想到却看见刘裕一个人正在和几千人纠缠,不禁惊叹不已。这是刘裕生命中的第一次成功亮相,他因此赢得了勇武的名声,也赢得了刘牢之的重视。
刘裕具备的并不仅仅是勇武。他曾经坚守力量薄弱的小城海盐,用一连串计谋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在第一阶段里,面对频繁攻来的军队,他率领数百人组成的敢死队,脱了盔甲,手持短兵器一路大喊着冲出城来,敌人全都被他们的气势镇住,丢盔弃甲四散奔逃,连大帅姚盛都丢了性命。
虽然暂时打了个胜仗,但手中毕竟没有多少兵力,刘裕又想出了新的计谋。这天晚上,他让士兵们偃旗息鼓,全都躲藏起来,做出已经退兵的假象。第二天清晨,敌人发现城头只剩下几个老弱病残,远远地问去,城头上的人说刘裕在夜间就已经离开,敌军果然相信,一拥而上准备攻城,没想到这时刘裕却率军猛冲出来,敌人措手不及,又被杀得大败。
最后,在城外进行的一场战斗中,刘裕的智勇双全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起先他设下多处伏兵,每个地点只埋伏几个人,等敌人冲过来的时候各处一起摇旗呐喊,鼓声大作,敌人以为已经被四面包围,连忙撤退。但此时东晋的另一支先头部队作战失利,敌人又掉头追击过来,由于兵力悬殊,刘裕的部队几乎死伤殆尽。为了麻痹敌人以求脱身,刘裕干脆停下来不再撤退,让士兵们闲散地清理战场。看到本应该撤退却停止不动的刘裕,敌人们疑惑起来,猜测前面已经设好了圈套在等他们上钩。正在犹豫的时候,刘裕又大声呼喊着带兵冲杀过来,气势比刚才更猛,敌人更加确信前面有伏兵在等着他们,连忙全军撤退。
在与孙恩部的交战过程中,刘裕协同其他部队连破敌军,取得了几次重大胜利,也积累下更丰富的实战经验,很快成为北府兵中第一流的主力名将。中国历代的许多开国皇帝都是卓越的军事家,以刘裕这样出色的战绩,与他们并肩而立也毫不会逊色。
孙恩的失败
虽然在三吴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孙恩除了会用宗教迷惑人以外,并没有多少才能和远见。他带领的军队一派流寇作风,到了一个地方,除了杀死地方官之外,就只会劫掠财物,烧毁仓库房屋,甚至于砍伐树木,填埋水井,完全是一个疯狂的破坏者形象。他出身于次等士族之家,本来就恨世家大族占据着高位,让他们难有机会进阶,所以对他们的屠戮也格外严重。王家和谢家首当其冲,除了王凝之以外,包括谢安的两个侄子在内的许多王谢子弟都被杀死。
如果孙恩的政治才能再高一些,他本来会有更大的作为。但他缺乏政治远见,也没有坚定的意志,这些都注定了他的事业不可能长久。在起兵的初期,他听说有八个郡的民众起来响应他,不禁喜形于色,对属下说:“天下没大事了,过几天咱们就穿着朝廷的官服到建康去。”后来听说刘牢之来了,他又立即改变了远大目标,转而说:“就算我只割据浙东这块地方,总也能做个勾践!”又过了几天,听说刘牢之已经带着军队渡江,他又放低了目标,说:“就算逃走,也没什么丢人的!”
于是孙恩带着二十多万百姓向东逃去。在逃跑的路上,他总算展现出了一些智慧,一路上丢下许多财物妇孺,等随后赶来的官军们看到了,沿途竟相抢夺,这一下给孙恩争取到了时间,他终于顺利逃走了。
此后孙恩的事业有起有落,返回海岛又重登陆地,但终因能力有限,错过了许多大好机会。当桓玄起兵讨伐司马道子时,官军本来已经无暇再来和他打仗,但孙恩却没能及时整顿队伍再反攻回去,直到桓玄掌握了朝政,政局稳定下来,朝廷又能腾出手对付他的时候,孙恩才觉得已经无力回天,干脆投水自尽,一些家属和信徒也跟着投水自杀。但事后仍然有很多人迷信他,不相信他会这么容易就死去,称这些投水的人为“水仙”。
这次孙恩事件给了朝廷很大的打击。其间都督军事的谢氏家族成员谢琰因骄傲大意而兵败被杀,从此门阀士族彻底退出重要的军事职位,给刘牢之、刘裕等次等士族出身的将领提供了机会。动乱之后,地方上的百姓都盼着官军早点过来收复失地,但没想到刘牢之的军队来了以后和孙恩一样大肆抢掠,百姓们失望至极,纷纷躲藏在外,各地郡县城中都见不到人影,过了一个多月才渐渐有人回来。一片兵荒马乱中,只有刘裕的部队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一路上都受到百姓的欢迎。如今的刘裕战功和名望都蒸蒸日上,成了孙恩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
桓玄:门阀势力的回光返照
孙恩事件冲击了东晋的根基,但这个日薄西山的朝廷并没有彻底倒下,还要等桓玄再来一次篡位,才会让它变得更加残破。桓玄是东晋名臣桓温的儿子,桓温晚年的时候野心勃勃,颇有代晋自立的野心,虽然至死也未能实现心愿,但桓玄后来却因此受到朝廷的猜疑,一直郁郁不得志。许多宗亲朝臣经常有意无意地对他提起桓温当年的野心,其中琅琊王司马道子的讽刺尤其让桓玄感到惶恐。后来司马道子成了控制朝政的权臣,桓玄也在荆州培植起了自己的势力,由于对朝廷多年来的排挤和闲置感到不满,也为了满足父亲当年未竟的愿望,桓玄制造了一场叛乱,攻入京城建康,诛杀司马元显和司马道子,自己掌握了朝政大权。
笑祖俭德宋史纪:宋主骏大修宫室,土木披锦绣。坏高祖所居阴室,起玉烛殿,与群臣观之:床头有土障,壁上挂葛灯笼,麻蝇拂。袁以盛称高祖俭德。宋主曰:田舍翁得此,已为过矣。
桓玄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军,刘牢之的投降起到了很大作用。虽然他是北府兵的将领,但毕竟不是世家大族出身,因此许多年来经历了不少冷落与嘲讽。他手握重兵,却又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一心只想着依附一个能够重视他的强大后台,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在这种想法的左右下,他先是被司马元显收买,倒戈攻打与自己共事的王恭,后来又背叛司马元显,转而投降桓玄。但桓玄进了建康以后,刘牢之却发现他想要夺自己的兵权,又打算起兵反对。可是为时已晚,这种朝秦暮楚的行为已经彻底毁了刘牢之的前程,他得不到将士们的支持,没多久就在败逃的路上自杀身亡。
桓玄的目标并不仅限于掌握朝政,他更大的愿望是代晋自立。为了这个目标,他需要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所用,于是战功赫赫的刘裕就进入了他的视线。刘裕比刘牢之清醒得多,他早就提醒过刘牢之不要频繁改换门庭,但后者却没有听从,直到即将身败名裂时,才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劝告。而对于刘裕来说,刘牢之的教训也给了他警示,让他必须更小心地对待每一个人生选择。
桓玄的从兄桓谦曾经私下里向刘裕打听他对桓玄代晋的态度,这时的刘裕已经看出桓玄没有前途,正打算找一个时机起兵。但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他还是故意把桓玄大大夸赞了一番,说他代晋自立是天意所归,民意所向,让桓谦听了非常满意。到了十二月间,已经登上帝位的桓玄见到刘裕,对他大加优宠,常召他一同出游集会,但这些只是增加了刘裕对他的反感。虽然桓玄身边有人觉得刘裕恐怕不会久居人下,劝桓玄尽早除掉他,但桓玄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很没有信心,还想要让刘裕帮他平定了关陇地区以后再作打算,只能继续拉拢刘裕。
桓玄所缺乏的不仅仅是军事才能,他的政治才能和治国经验也很一般。刚到建康的时候,他罢黜奸佞之臣,提拔有才能的贤人,还曾让厌倦了战乱的东晋士民们为之振奋,但没多久他就显露出志大才疏的真面目来,频繁游猎,大兴土木,朝令夕改,以致政治混乱,结党营私者层出不穷。再加上他有意冷落朝廷,有意降低皇室待遇,甚至让皇帝挨饿受冻,更让人们大失所望。这时又恰好赶上三吴地区爆发饥荒,许多地方人烟绝迹,朝廷内外人心惶惶,怨声载道,一片末世来临的惨淡景象。
公元404年二月,刘裕觉得时机到了,就与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等人共同起兵反对桓玄。自从刘牢之死后,许多人都把刘裕当成了最有希望的政治新星,他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支持。现在刘裕又拿出和孙恩作战时的劲头,每次都披甲执兵冲在最前面,一路冲锋陷阵,战无不胜,桓玄的军队在他的冲击下土崩瓦解,桓玄也于当年五月间在逃亡的路上被杀。
建立权威
赶走了桓玄之后,刘裕的威望越来越高。东晋朝廷也当他是救世主,尚书王嘏带领百官奉迎他的车驾,当年曾经替他还过赌债的司徒王谧等人推举他领扬州,他却觉得权力还不够大,假意推辞,于是这职位就节节上升,一直到了“使持节、都督扬、徐、兗、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领军将军、徐州刺史”才接受。但没过多久他又做出谦让姿态,执意说官职太高了不敢担当,最后连皇帝都亲自到他家里做工作,他才领下一大堆头衔。
刘裕发达了,关于他的一些龙蛇附翼的传说也渐渐多起来。最有名的一个故事,是说他小时候在外面砍柴,射伤了一条几丈长的大蛇。第二天再去老地方,却看到几个青衣童子在那里捣药。问起原因时,那几个小孩子回答说自己的大王被刘寄奴射伤了,又说刘寄奴是真命天子,他们的大王也不能报复他。寄奴正是刘裕的小名,有意思的是,这些传说的情节和风格与刘邦当年斩白蛇的传说很相似。在刘裕的面前,通往帝位的路也越来越短了。
经过一番动荡后,东晋朝廷名存实亡,作乱的桓氏家族已经覆灭,王、谢等家族元气大伤,门阀世家的时代实际上已经结束。但想要趁乱世捞一把好处的并不只有刘裕,孙恩的妹夫卢循也是一个。卢循和孙恩一样,也是次等士族家的子弟,他容貌清秀,气雅神闲,颇有名士之风。但在小时候,曾经有个名叫惠远的僧人却对他说:
“你虽然长相文静,但心里却藏着不轨之志,对不对?”
惠远看得果然没错。卢循确实不是个甘于寂寞的人,孙恩死后,余下的几千部众共推他为主,他也就趁着这个机会和姐夫徐道覆共同起兵。本来他也算赶上了好时机,朝廷内部因为桓玄的事情正乱成一锅粥,徐道覆也很有远见谋略,只可惜他们遇上了刘裕,几次都被打得大败。后来卢循感到不忿,给刘裕送去了“益智粽”,不怀好意地讽刺他心志愚笨,刘裕也针锋相对,回赠给他“续命汤”,算是一个警告。
在刘裕面前,卢循占不到上风。更糟糕的是他缺乏雄心壮志,贪图享乐,只想割据一方。在刘裕离开京城北伐后燕的情况下,他本有机会攻打建康,夺取政权,但不论徐道覆怎么劝他,他却总是迟疑不决,错过良机。徐道覆看到自己的建议不能被采纳,也非常痛苦,仰天长叹说:
“遇上卢循这样的人,我是成不了大事了。如果能够和英雄合作,夺取天下还不简单!”
就这样,在浪费了许多机会之后,卢循和徐道覆的势力终于被刘裕消灭。但仅有平定国内叛乱的功劳还不够,刘裕想到了北伐,如果能在和其他国家作战的过程中再立下大功,自己当皇帝就更有说服力了。
刘裕北伐
在东晋的历史上,曾经有许多人率军北伐,但并非人人都像他们声称的那样要收复失地,光复中原。除了在长江中流击水,毫无私心的祖逖之外,像桓温、刘裕等人实际上都是把北伐当成了扩大自己势力、趁机获取政治资本的途径。早在公元409年二月,南燕军队侵扰淮北,就正好给了刘裕一个机会。他上书皇帝,要求北伐,获得朝廷批准后,他迅速出兵,五月就到了下邳。
南燕是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德建立的国家。他的才能比慕容垂的儿子们强得多,但自己后继乏人,最后把王位传给了侄子慕容超。慕容超是个昏君,虽然人很聪明,但脑筋都用在了游猎征税上,根本不知道怎样跟东晋打仗。大臣公孙五楼向他提出了对付刘裕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避开锋芒拖延时间,派小股精骑兵截断晋军的粮道,然后腹背夹击;中策是坚壁清野,让刘裕的军队不战而溃;下策是无所作为,只等着刘裕来攻城的时候出城迎战。结果慕容超信心十足地选了一个下策,刚一交锋就被刘裕打得一败涂地,此后他连战连败。第二年南燕灭亡,慕容超也被送到建康斩首。
当刘裕的大军攻来时,南燕也曾经与后秦的姚兴联络寻求帮助,但姚兴一时派不出兵来,就派使者送信去威胁刘裕,说如果晋军不退,就要发骑兵十万来攻打他。刘裕明白这只是虚张声势,就很不客气地回口信说等着他们过来。别人都担心姚兴一怒之下真会发兵,但刘裕却说如果姚兴真要动手,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奇兵攻击,现在却故意把计划透露出来,显然只是在吓唬他们。
刘裕看得没错,后秦果然是在虚张声势。这个国家很不幸,遇上正打算建功立业的刘裕,很快就成了他称帝的牺牲品。公元416年,刘裕再一次率军北伐,此时姚兴已经病逝,太子姚泓刚即位,政权还处于不稳定期。刘裕出征很顺利,第二年八月就攻进长安,姚泓投降,和慕容超一样被送到建康处斩,百余名归降的宗室成员也都被刘裕杀掉。九月,刘裕进入长安,很是志得意满,他在长安拜谒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又在未央殿召见文武大臣,一时间风光无限。
自从匈奴刘曜占领长安,到现在已经有一个世纪了。长安的百姓们又一次看到晋军,都非常激动,欣喜不已。他们希望刘裕能长驻下来,更希望他能乘胜前进,收复北方的广大领土。但就在这时,刘裕却惦记起皇帝的宝座,打算结束北伐,离开长安回建康了。
刘裕回建康的原因,是他留在朝中的盟友刘穆之去世了。而刘穆之去世的原因,正是由于刘裕的急于称帝。当晋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