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道: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术-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时机终于来了。隋朝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因为和太守王仁恭的侍女私通,害怕被发现,就以贪污之名杀死了王仁恭,进据汾阳宫,自称天子,国号定杨。这下他侵犯到了李渊在山西的势力,于公于私,李渊都不能姑息。李渊看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一面派李世民、王威、高君雅率兵讨伐刘武周,一面以讨伐刘武周需用兵为名,派谋士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到处召集兵马粮草。由于早已打下了良好的根基,众英雄纷纷归附,很快聚齐了一万多亲兵,又暗中召回驻守在蒲州的建成、元吉两兄弟到晋阳,准备起事。
李渊的动作和意图被副留守高君雅和王威察觉到了。他们并不是李渊的亲党,担心李渊要谋反,想了个计谋,打算请李渊到晋祠祈雨,乘机将他杀死。李渊得知他们的计谋,于是先下手为强,给高、王二人找了个里通外国、引突厥袭边的罪名,将二人杀死,正式起兵。
首战告捷
因为山西北靠边境,李渊必须考虑突厥的问题。一旦突厥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骚扰,或者直接被他人利用与他作对,那么自己的后方将不得安宁。所以早在起兵之初,李渊就已经想好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他知道突厥进犯中原无非是想得到粮食财物,就派刘文静出使突厥,以谦卑的态度与突厥交好,许给他们不少好处,希望自己起事时突厥能够率兵相应。其实李渊并没有真的指望他们会帮忙,只要能够不趁机从身后袭来,就已经是战略性的胜利了。这下一切准备周全,李渊终于可以放手作一番大事业了。
但李渊并没有急着自立门户,称王称帝。他知道这样会招来天下骂名,成为众矢之的,于是先建起了大将军府,设立三军,分立左右,十分齐整却不张扬。他命令世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大都督,率左军;次子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大都督,率右军;谋士裴寂、刘文静等也都各司其职,井然有序。除此之外,他还开仓赈济贫民,在所辖境内废除苛捐杂税、大行仁政,使得远近归心,积极响应。
能得到百姓的拥戴,李渊的事业没有了后顾之忧,从此所向披靡,势力很快壮大起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他就收服了山西周边。看到自己的事业大有前途,雄心勃勃的李渊便将眼光放在了关中,直指天下。他任命四子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第二天就亲率甲士三万,由晋阳誓师出发,沿着汾河谷道南下河东,开始西图关中的征程。
但这次李渊却碰上了个出师不利。他遇到的第一个对手是驻守霍邑的隋虎牙郎将宋老生,这个人十分善战,他看到李渊逼近,并不急着与他们作正面冲突,而是屯兵坚守,以逸待劳,准备打消他们的锐气。这时恰巧又天连降大雨,道路泥泞,李渊部粮草供应十分困难,几乎陷入绝境。再加上外间谣传突厥将与刘武周乘虚攻袭大本营晋阳,出使突厥的刘文静又尚未归来,李渊心如乱麻,终于坚持不住,打算下达撤军的命令。但李世民坚持说不可半途而废,否则会让士气大损,再想东山再起就很难了。李渊听了,一时也犹豫不定。
幸好不久之后就雨过天晴,粮草也如期送到,让李渊的军队士气大振。北方又来了一支援军,那是刘文静说服了突厥的始毕可汗后,可汗派大将增援来的五百精兵和两千匹马。这无疑给了李渊极大的鼓舞,他立即重新组织进攻霍邑。这次他沉住了气,没有急着找宋老生决战,而是先派一些游击军去激怒宋老生。这一招果然有效,宋老生统兵三万由东门、南门出来迎战,李渊以退为进,吸引宋老生到城外一里的地方,又派李建成和李世民率军绕到宋老生部背后,切断他的后路,让人在乱军中大声喊话,说宋老生已经被斩,让大家快去逃命。结果宋老生的部众阵势大乱,溃不成军,宋老生也被斩于马下,李渊取得了第一次战役的决定性胜利。随后李渊兵分两路,一路由李世民率领,顺利攻下了屈突通固守的河东,另一路主力军则由他自己亲自率领西进,从壶口渡过黄河,扼守潼关,直取关中。
登临帝位
从此之后,李渊通向关中的路变得一帆风顺。他的女儿平阳公主在陕西散尽家财,招揽义士,又派家人招降附近军队,一路攻城夺地,召集了七万人的部队,号称“娘子军”。李世民一路西进,所到之处,吏民豪杰也纷纷归附。等到了泾阳时,已经有了九万人马,与“娘子军”胜利会师,声势大涨。李建成则率领着精兵与李渊会师,二十余万军队围攻京城,一时间,云梯林立,千军万马并进,守军见了大为恐慌,纷纷溃散投降,京城很快被攻下。李渊入城以后,约法十二条,善待民众,剪除奸臣,平息民愤,在长安站稳了脚跟。
文臣武将纷纷请李渊登基,但他却没有答应。因为他十分明白,现在只是关中略微平定,离他统一全国的目标还差得很远。如果现在登基称帝,只能把自己推向孤立,让部众们争功争位,骄奢难治,反而会坏了大事。于是他决定学曹操,表面上打着“志在尊隋”的旗号,宣布尊立十三岁的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实际上早就不把偏安江南一隅的隋炀帝放在眼里,只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此时的隋炀帝看到各地起义军烽烟四起,却还不知收敛,依然奢侈残暴,拒绝臣下的劝谏,滥杀忠臣良将。公元616年,他不顾隋朝的安危,再次巡游江都,临出发时,有小官崔民象上表谏阻,他却把崔民象杀了。走到汜水时,又有小官王爱仁上表劝谏,他又杀死王爱仁,继续前行。到了开封,又有人拦路上书,说皇帝如果非要去江都,一定会丢了天下,他就又杀死了上书人,最后终于到达江都。
到江都后,炀帝更加荒淫无度,在宫中建造了一百多座殿房,居住许多美女,每天轮流由一宫妃子作东,他带着后妃侍女一千多人前去饮酒作乐。他也不是不知道隋朝的危亡局势,只想在生命结束前及时行乐,经常对萧皇后说:“外面有不少人想谋害我呢!别管他,还是顾得眼前快活吧!”有一次,他拿起一面镜子呆呆地照了许久,然后说:“这颗大好的头颅,不知道谁会来砍它呢?”
眼见隋朝的大部分地区已被起义军所控制,隋军只是困守着洛阳、江都等几座孤城,炀帝怕江都不安全,就准备迁都到长江以南的丹阳去。但他的禁卫军将士都是关中人,早已经怨恨炀帝的久居江都,现在见他还要南迁,都担心此去再也难以回到北方,恐怕见不到亲人,于是纷纷谋划着逃归故里,军心浮动,众叛亲离。
公元618年三月三日,炀帝的禁军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将隋炀帝杀死。消息传到长安,李渊的儿子和谋臣们都认为是个大好时机,当即逼着隋恭帝让位。李渊看到炀帝已死,正好以讨叛军为名东进,就在文武官吏一片劝进声中正式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唐,改元武德,是为唐高祖。他以世子建成为皇太子,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大封百官。从晋阳起兵到长安称帝,李渊正好用了一年的时间。
四海归一
但是当上皇帝不代表能坐稳皇位,更不代表已经坐拥天下。事实上当李渊称帝时,西北和北方边境上有李轨、薛举、梁师都、郭子和、刘武周、高开道;黄河流域有王世充、李密、窦建德、徐圆朗;江淮之间有杜伏威、李子通;江南一带还有林士弘、萧铣。与这些割据势力相比,李渊的实力并不占绝对优势,他只是这一阶段群雄并起的一支,空有天子名号,鹿死谁手仍旧是个未知数。李渊据守关中,要想统一天下,还要经历长期而漫长的历程。面对当时形势,李渊君臣们确立了三步战略计划,首先巩固关中根据地,然后进军关东,逐步统一全国。
在实现第一步的计划中,他们遇到的劲敌是雄踞陇右,自称秦帝的薛举。当薛举知道李渊据有关中后极为不安,立即派他的儿子薛仁杲率兵进攻扶风,但却被打退。公元618年六月,薛举亲自统军来攻,唐朝派出刘文静抵御,但这次刘文静却犯了轻敌冒进的战略错误,最终惨败。但上天似乎格外眷顾大唐,正当薛举准备乘胜前进时,没想到竟然突然病死了。他的儿子薛仁杲继位,军心不稳,李世民乘机进军,两军相持了两个多月,乘着薛仁杲粮草用尽、将士离心之际,在浅水原大败薛仁杲部军,薛仁杲走投无路,只好投降。
平定薛仁杲之后,李渊又把锋芒指向久据河西、号称凉帝的李轨。除了联络吐谷浑以孤立李轨以外,他还用离间计来瓦解李轨集团。武德二年五月,唐高祖派安兴贵招抚李轨,但李轨不甘心就此居于人下,拒绝了李渊的招安,安兴贵就和弟弟安修仁引李轨帐下的胡人发动兵变,颠覆了李轨的政权,河西五郡也并入唐的版图。至此,李渊经营西北、稳定后方的计划基本实现。
正当李渊部众与薛举、李轨等人纠缠不休时,没想到后院却起了火。以前被李渊赶到代北的刘武周大举进攻太原,太原留守李元吉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弃城逃走,刘武周的军队直达山西西南部,引得关中震骇。李渊此时镇定自若,命令李世民统领关中所有的兵力进行抵御。李世民自龙门渡河,与刘武周部僵持五个月之久,然后乘着宋金刚军粮匮乏,向北撤退的时机,展开迅猛追击,刘武周兵败逃往突厥,后来被突厥杀死,唐军完全占领了山西地区。这样就巩固了关中地界,扫除了进兵关东的障碍。
关东地区原来是瓦岗军翟让、李密的地盘,后来李密贪图权势,恩将仇报,杀害了曾经收留他的瓦岗军首领翟让,使瓦岗军内部出现了分裂。不久之后他被洛阳王世充乘乱重伤,溃不成军,最后干脆降唐以求自保。李渊很是优待李密,还把自己的表妹嫁给他,但李密投降后却不安分,还想要趁唐军与王世充部开战之机拉一支亲军东山再起,但不久就阴谋败露,被李渊除掉。
现在关中最大的障碍是王世充的势力。王世充本来也是隋朝的大将,曾任江都通守,隋炀帝被杀之后,他拥立炀帝的另一个孙子杨侗为帝,但到了公元619年,他干脆踢开杨侗自己称帝,建立郑国,定都洛阳。为了尽快平定关东,李渊派李世民倾全部主力对付王世充,王世充怕自己支持不了多久,就拉上窦建德的势力一起对抗,结果连窦建德也被李世民打得大败。这下王世充彻底绝望了,当他看到自己只剩下洛阳一座孤城的时候,也只得被迫投降。虽然窦建德作战失败,但他一向优待属下,安抚百姓,在民众中拥有很高威望。当李世民派人将窦建德押赴长安时,曾经劝告李渊不要杀死窦建德,但李渊没有听从,结果激得窦建德手下大将刘黑闼造反,联络突厥卷土重来,李渊派李元吉前去平定,竟然惨败而还,不得已之下只好派太子李建成亲征,倾巢出动才将刘黑闼制服,刘黑闼兵败被杀。至此关东之地才算彻底在李唐王朝的掌控之下,此时已经是李渊称帝后的第六个年头了。
江南的平定比江北相对容易一些。割据江南的主要是萧铣、杜伏威,萧铣原是南朝后梁皇族后裔,与炀帝的萧皇后是本家,他想趁隋乱恢复梁的基业,但却与杜伏威一样,很快就被李渊的大将李靖打败了。之后其他的小势力领导者如高开道、徐圆朗等或降或死,也都没有坚持多久。就这样,李渊基本上削平了隋末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是隋末群雄逐鹿过程中最后的胜利者,成了实现四海归一的名副其实的开国帝王。
事实证明,李渊在登基之后,也是下了一番功夫,争取实现太平盛世的政治理想。对于百姓,李渊以宽慰为主,与民休息,施仁政恢复生产。有一次他与大臣们讨论如何防禁盗贼,有人认为对待盗贼必须采取的一些重法严惩,甚至提出使用断骨抽筋的酷刑进行整治。可李渊却认为大量的老百姓之所以偷盗是因为皇权威严、赋税过于繁重,官贪民贫、民不聊生所致。因此主张治盗要从根本上杜绝奢侈浪费,尽最大努力减轻农民负担,选拔重用清正廉洁的官吏治政。只有老百姓富裕了,才能解决盗窃的问题。于是李渊下令轻徭薄赋,让利于民。不几年,唐王朝便出现了夜不失遗,天下太平的安定局面。李渊对群臣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如“割肉充腹”,只能“民死国亡”。治国者绝不能穷奢极欲,加重农民负担,否则,就是在自掘坟墓。在对待朝臣方面,李渊也有自己的一套,有效地威服众臣,并不以亲疏论远近。唐高祖武德八年,李渊叔父李神通与唐朝重臣房玄龄等争功劳。李神通自恃是皇亲又首应李渊起兵关西,十分轻视谋臣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为李渊夺取天下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李渊以安社稷运筹帷幄功劳在神通之上为由,而不因私滥规以至亲为尊行赏,真诚地说服了叔父神通。皇室宗亲也不能因私废公,只有如此才能服天下民心,国家才会安定繁荣强大起来。李渊用人,并不限于出身,还能感化敌对的人才为我所用,虽仇不弃。如隋之重臣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曾经在河东、潼关等战中力拒唐军,屡次为隋廷立下战功,后来为唐所擒押送长安。李渊甚是器重其兵法武略,当即拜为兵部尚书。另外李渊与李靖的交往也很有意思,李靖起初气焰很嚣张,看不起李渊,在李渊得势以后,李靖被擒,压入长安待斩,李靖见到李渊大呼:“您既然举的是义兵,理想是平叛勘乱,又怎么能以一己私怨而枉杀壮士呢?”李渊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于是就赦免了他。后来李靖军功显赫,李渊除了重用他之外,还对他说:“你尽管放心,关于那些不愉快的陈年旧事,我早就忘记了!”李靖听了很是感动。由于李渊具备这种虚怀若谷的政治人格和正确的施政方针,由他苦心经营起来的李氏大唐政局很快稳定下来,向着强大迈进。
亲情之间的困惑
自从李渊踏上起兵之路后,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统一天下的宏图霸业。在此过程中,他的几个儿子和忠臣良将们同样是呕心沥血,功不可没。
主明臣直唐史纪:太宗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徵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
李渊的皇后窦氏共生了四个儿子,晋阳起兵时,长子建成28岁,次子世民18岁,四子第三子玄霸早夭,元吉14岁,故其时能够辅佐李渊统兵作战者,唯建成、世民二人而已。在李渊霸业即成、登临帝位之后,长子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他为人宽厚,又有才干,帮助高祖处理日常政务,恢复生产、调度粮草、制定大政方针,为李渊称帝起过重要的作用,是个相当杰出的继承人。次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文武兼备,善于笼络人心,结交豪杰、礼贤下士,经常领兵出征,战功卓著。四子元吉的才能虽然不及二位兄长,但心思缜密,一直被派留守太原,对于稳定后方,支援前线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但是随着李世民立下赫赫军功,他手握重兵、威望逐日提高。再加上李渊在军事上尤其倚重秦王,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似乎也越来越不保险。更重要的是李世民也渐渐不满足于屈居秦王之位,太子与秦王之间便产生了针对皇位继承权的明争暗斗。到了李世民削平关东以后,势力更加壮大,两个人之间矛盾就更深了。在他们的斗争中,齐王李元吉一直与太子亲厚,心中又存有一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