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从去年冬被追回改馆太医院时,便挥笔自题院门曰:“生为大明臣,死为大明鬼”。 金镳和刘英、曹逊等一直依依不肯远去,今年正月,三人翻墙入内见左懋第。
诸人相对流泪,左懋第于是就当前局势起草奏疏,命金镳和都司杨文泰携带南下赴京城面奏弘光帝。待两人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南方时,京城已经降清了。他们只好赶回北京报信。但左懋第听后却不感到惊奇,似乎一切早在意料之中。
良久,曹逊问道:“怎么办?”
左懋第答道:“现在又有何话说?”
言罢放声大哭,绝食七天誓死报国。但清摄政王多尔衮敬他是忠臣,始终不肯杀他,于是继续派人劝降。
左懋第从弟左懋泰原为崇祯朝刑部员外郎。农民军入京,先降李自成,后复降清。刚刚得以授官,便想为新主子立下大功,便兴冲冲地赶来见左懋第。
左懋第一见到左懋泰,怒目圆睁,大喝道:“此非吾弟。滚!·”
左懋泰脸红耳赤,只得讪讪地离开。
转眼又过了一个多月,到了闰六月十五日,江南将定。清朝再下薙发令。中军副将艾大选对一切已经绝了望,于是率先剃发,同监饷傅浚一同前往见左懋第叩请他早降。
左懋第大怒,拿起木棍往两人身上便打。艾大选又羞又恼,出去后便自缢而死。傅浚又惊又恨,便造谣告发左懋第勾结山东贼寇,谋危京城。
山东农民军正是清廷最为头疼的事情之一,果然清廷大为惊恐,立即命捕左懋第等人。
十九日,刑部审问左懋第。
左懋第道:“我自行我法、杀我人,与尔等何干?可速杀我!”
审官将刀架在他脖子上,喝道:“到底落不落发?”
左懋第大呼:“我头可断,发不可落”。
堂下从行参谋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王廷佐、守备刘统也齐声大叫“不落不落。”
最后审官无奈,只得将左懋第等六人下狱。
左懋第在狱中不食不饮,逼他投降,始终不应。
二十日,摄政王多尔衮亲自召见,将左懋第等以铁锁锁上拥入内朝。
左懋第麻衣孝巾,携陈用极等向上长揖,南面坐于庭下。
多尔衮道:“左懋第,你等伪立福王,勾引土贼,不投国书,擅杀总兵,当庭抗礼,该当何罪?”
左懋第答道:“我先皇痛罹大变,以亲以序当立福王。山东豪杰皆忠义有为,前就见我时,俱勉以大义,亦非土寇。”
接着反过来历数摄政王不郊迎使臣,不以龙亭出接御书罪。又言艾大选剃发劝降应诛,道:“我血性男儿,到此有死而已。”
多尔衮答不出话,便转而指着陈用极道:“你是何人,也不跪?”
陈用极道:“我兵部也。三尺童子耻拜鞑子,况我大明人物。”
多尔衮大怒,命左右捶其脸颊。
陈用极口含鲜血,大叫道:“士可杀,不可辱。”
多尔衮命左右退下,复从容道:“你等不怕死,确实是忠臣。但是如果投降当不失富贵。”
左懋第道:“剃头不如斫头。”
多尔衮问在廷汉臣道:“如何?”
吏部侍郎陈名夏道:“为福王来,不可饶恕。”
左懋第道:“你是先朝会元,今日何面目在此!”
陈名夏马上缩了进去,低着头不敢作声。
兵部侍郎金之俊道:“先生何不知兴废之道?”
左懋第道:“汝何不知羞耻?我今日只有一死,又何多言!”
金之俊汗颜不敢再言。
多尔衮心有不忍,扫视众人,希望有人出来为左懋第求情。但群臣心存忌恨,又怕遭人怀疑对新朝不忠,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说话。最后佥都御史赵开心刚要起立发言,却被一旁的同僚将他的衣襟扯住,只好仍旧坐下。
多尔衮见此,只得挥挥手,命左右拽他出去斩首。然而等左懋第等昂然而出时,他却又命众降臣追出去问他:“先生怕了吗?”
左懋第答道:“勿问我怕不怕,且问你们羞不羞。”
众降官又惭又恨,更加无地自容。
到了宣武门外,左懋第神气自若,旁顾陈用极等道:“但恐有悔。”
陈用极道:“求仁得仁,又有何怨?”
多尔衮又派满官以封王劝他投降。
左懋第不从,南向四拜叩首,泣道:“臣心皆矣。”
当下端坐受刑。口诵绝命诗道:
峡坼巢封归路回,片云南下意如何。
寸丹冷魄消将尽,荡作寒烟总不磨。
刽子手杨某涕泣稽首,然后行刑。
陈用极、王一斌、张良佐、王廷佐、刘统五人都不降,与左懋第同时被杀。
左懋第出去许久后,赵开心这才向多尔衮求情。
多尔衮终究不忍杀此忠臣,于是顺水推舟,点头同意。刚要命人传回左懋第,监斩官已回报:左懋第等已伏诛了。
左懋第死后,与他一同出使的马绍愉率其他部众全部薙发投降。
受刑当日,忽沙风四起,屋瓦皆飞,卷市席棚于云际。一时罢市。观者近万人,尽都流泪。
陈用极的门人咸默,将他们的事迹记下。左懋第生前与大理寺丞章正宸关系最为亲密。他死后,章正宸也正被贬逐乡野。左懋第同乡给事中姜埰,将他的诗作付梓刊行流传于世。
————
①“福人”指弘光帝朱由崧(福王)。阮大铖喜作歌曲,时为兵部报捷,故称“幕府”。“卢前马后”,指卢九德、马士英。“东捷西沾”,指与马阮瀣沆一气的张捷、李沾。
②王铎为河南孟津人,而董其昌则为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故称“南董北王”。
③吕张之祸:指因功高极至而被灭族。“吕”指汉高祖妻吕后及其家族。吕后于刘邦死后掌权,大封吕氏家族,死后遭灭族。“张”指西晋大臣张华(232…300)。晋惠帝“八王之乱”中,他被赵王司马伦所害,夷灭三族。
④徐久爵:明开国功臣徐达之后,魏国公徐宏基之子。徐宏基因不满马、阮祸国,上疏乞休,以其子久爵承嗣爵位。
历史时空
中华人物
读史心得
乡土史话
事事关心
生活万象
国学研求
人文发展
传统诗词
现代诗歌
散文随笔
小说剧本
书生之见
评书论艺
书人书事
电子书库
|
文章中心首页
|
历史天地
|
社会纵横
|
文学殿堂
|
书虫联盟
|
南窗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玉苍山下 》》 文章中心 》》 文学殿堂 》》 小说剧本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南渡风云(10·《江浙残明梦》第二部) 热 【字体:小 大】
第九章 潞王献城
作者:郭进艮 文章来源:玉苍山下 点击数:1227 更新时间:2009…9…20
一
“闪开,闪开!”随着一阵吆喝声,从城门外涌进来了一队衙役。
接着,四名轿夫抬着一顶轿子进来,旁边一位约五十多岁的大臣缓缓执辔而行。后面又是蜂拥着持枪执刀的数百官兵。
闪在两边的百姓抬头一看,认识的人小声嘀咕道:“这不是当朝首辅马士英吗?今个儿怎么来杭州了?莫非京师出事了?”
“听说太后来杭州了,眼下便在恭迎慈驾。”消息灵通的市民便说。
“啊?太后圣驾来了?”老百姓们心内一沉:看来京师可能真的出事了。
来者正是马士英。他自弃京仓皇出逃后,到明孝陵调用黔兵四百自卫。途中恰逢渡溧水时与弘光帝失散的邹太后,如获异宝,随即拥奉南下前往浙江。他们途经南直隶与浙江交界处的广德州时,知州赵景和鄙夷其为人,故意道:“他不奉君而奉母后,此必为诈。”关闭城门不让进城。马士英大怒,麾兵攻破该城,杀死赵景和,然后大肆抢掠之后而去。接着渡过独松关,经安吉、余杭直往杭州。
住在杭州的大大小小官员,除了浙江巡抚张秉贞、浙江巡按御史何纶、巡盐御史李挺以及杭州知府吉从龙、钱塘知县顾咸建、临安知县沈自彩等,还有暂居杭州的潞王朱常淓和总兵陈洪范等人。潞王本已奉旨将移藩湖州,尚未来得及动身。陈洪范则是因受弘光帝罢黜才来投奔潞王的。巡盐御史李挺是马士英的同党,最近刚任满,却因欠课银二十万,不但不被惩罚,反而被勒令“不许离任”——其实他是马士英留在杭州的一颗棋子。因此,他们早就商议,派人前往迎谒邹太后圣驾了。
“恭叩皇太后圣安!”城头两边早跪伏下了浙江的一批地方官员。
为首的为潞王朱常淓,身后一班人等分别为张秉贞、何纶、李挺和府县属官吏,还有一些在籍官员和乡绅耆老。
“众卿免礼”,邹太后在轿内道。
“谢太后!”群臣恭恭敬敬地爬了起来在两旁侍候。
当下轿子在后面群臣的簇拥下朝临时腾空作为行宫的总兵府而去。马士英则率部暂驻西湖边上的小瀛洲。
邹太后为弘光帝生母。她是老福王朱常洵的次妃,北京人。李自成攻陷洛阳时,她与朱由崧逃往怀庆。怀庆再失,她与儿子失散。直到半年后,方被弘光帝迎回南京,被尊为“恪贞仁寿皇太后”。到现在再度与儿子失散。虽贵为太后之尊,然而一生夫死儿散,几经离散,颠沛流离,可以说是命运多舛了。
到了总兵府跟前,轿子停下。太后缓缓下轿,由一名紫衣宫女扶着入内。
众官这才得识太后真面目:但见她大约七十开外年纪,满头白发,身着赭色。瞧其着装气质,不过是一名很普通的老太婆,完全看不出皇家的尊贵。
大家不由心内嘀咕:这太后究竟是真是假?但不便直言,只得依礼叩首恭请入内。待太后安顿停当,这才各自打道回府。
太后不在皇上身边,怎么会跟从马阁部?其实早在马士英到达杭州之前,张秉贞等就已怀疑太后的真伪,便派人询问曾迎驾的安吉知州黄翼圣,得到的答复是:“阁部既为真,恐怕太后也非假冒呵。”大家这才商议迎太后法驾,但心里仍然存有疑惑。
但怀疑终究是怀疑,在没有充足证据证明是假的情况下,这些都必须是真的。皇太后来了,这可是件头等大事。杭州除在残唐五代时曾作为吴越国的国都外,中间一直只是作为一些农民政权如南朝萧齐时唐寓之、隋末李子通、北宋末年方腊的“伪都”,只在南宋才算是冠冕堂皇的首都。现在见皇太后驾临,看来又有可能会成为大明中兴的陪都了。老百姓对于这个还是引以为盼的,一时奔走相告,十分兴奋。
次日一大早,杭州城内的大小官吏及父老耆旧都前来朝见太后。
马士英请太后出。众官见邹太后仪卫萧条,丝毫不见皇家气象,更加怀疑为马士英母所假,但都不敢明言。
朝罢,太后传懿旨召用在籍诸臣。其他人都点到了,就没提到故左都御史刘宗周和其弟子大理寺丞章正宸。
而这时淮扬巡按御史彭遇颽因淮扬失守,也逃到杭州。马士英便请得太后懿旨,命以佥都御史募兵两浙,钱粮但凭取用,以接应弘光帝“御驾亲征”上江之役。
彭遇颽亦属马党。此前任浙江巡按御史间,放任家奴掠人钱财。张秉贞将此事上奏。马士英却以彭遇颽边才可用,不但不予惩办,反而将他调任淮扬巡按,而原淮扬巡按何纶则转调浙江。现在又不治其失地之罪,反而升了官。
第三天,邻近在籍官员绍兴刘宗周与余姚给事中熊汝霖闻讯渡江入朝。
朝见毕,熊汝霖就座中质问马士英道:“敢问马相国,圣驾何在?竟来此地?”
马士英答道:“圣上御驾亲征,早晚奏捷,何必心急?”
熊汝霖道:“亲征事关重大,为何首辅不知,而专委他人?”
马士英俯首无言以答。
他此时方知,自己被弘光帝所弃,是多么地脸面无存呵。但他仍旧企盼上江捷报传来,好为他解围。
没几天阮大铖、朱大典和方国安等南逃入浙。大家这才知道靖国公黄得功兵败自杀,皇上不知所向,看来生死难卜。
众臣一听,面面相对,半晌无语。
马士英道:“事到如今 ,唯有一计可行。”
“敢问老相国有何妙策?”众官急忙问道。
马士英瞟了瞟向来与他穿同一条裤子的阮大铖,停了半天,方才慢慢开口道:“现今,圣上遭困,唯有奉潞王监国,方可不绝天下之望。”
“奉潞王监国?”众人一听,面面相觑。
朱大典问道:“瑶草兄当年不是拥福弃潞吗?今为何又奉他?”
“彼一时此一时也,”马士英看了他一眼,答道,“当时圣上,以贤以礼,皆可为帝。现今,唯有潞王最为亲近了。奉为号召,可鼓舞士心,绝天下投机之徒非分之想。”
“眼下唯有此策,方可重振旗鼓,中兴圣朝!”方国安猛地站了起来,一拍桌子说。
方国安是南明名将。他初从陆梦龙守固原,后归左良玉部。因勇悍善战,以功升至总兵。左良玉举兵东下时,他反戈起义,和黄得功合兵大破左军。现在因芜湖之战中与弘光帝失散,只和侄子方元科南下杭州,所部尚有万余人。他的支持无疑是极有分量的,于是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二
潞王朱常淓,字中和,自号敬一道人。其父潞简王朱翊镠为穆宗之子、神宗亲弟。李自成军攻占河南时,朱常淓流寓淮安,史可法、吕大器等东林党官员本想奉他监国,但却被马士英否决了。不想此人现在竟然反过来要奉他监国?
他一闻此事,即将头摇得像波浪鼓一样,坚执不肯。若在去年,尚可考虑。如今,这大明江山已成一烂摊子了,谁敢接此烫手山芋?
马士英等苦劝不从,一时倒也无计可施,只得转求于太后。
六月初七日,文武官员朝见邹太后,请命潞王监国。
邹太后于是召见潞王,发布懿旨道:“尔亲为叔父,贤冠诸藩。昔宣庙东征①,襄、郑监国,祖宪俱在,今可遵行。”
但潞王仍旧坚辞不允。
太后泣谕再三,潞王只得勉强受命,决定于次日即监国位。
礼部尚书黄道周奉祀禹陵,乘船经杭州城外,闻潞王监国,便入城见驾,请潞王迎驾、讨贼。
马士英、阮大铖、朱大典以及御史袁宏勋等都在潞王府,泰然自若,丝毫没有丧师失地之痛。
阮大铖还脸露愧色,自称死罪。朱大典却昂然道:“老夫开路在前,安知圣驾所在?”
马士英则道:“小儿也导驾去,不知小儿何在?无从复知圣驾。”
黄道周再上疏请潞王行监国事宜共七条,都是朝夕可行之策。然而马士英却截留不发。
坐谈临午时分,潞王在府内设宴赐食,太监高起潜、孙元德、李进在旁相陪。孙元德脱巾狎坐,高起潜狂言乱语……真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六月初八日,朱常淓即监国位,仍称弘光元年。
下诏升原浙江巡抚张秉贞为兵部尚书,以嘉湖道吴克孝接任浙江巡抚;起用原应天巡抚左佥都御史祁彪佳为苏淞总督;命挂镇南将军印总兵官方国安分兵守千秋岭、独松关、四安镇等处,以潞王府曾长史为监军御史前往方国安营;以翰林院检讨屠象美兼兵科给事中,监马士英所部兵往苏州同总兵王之仁防御清兵南下;又令御马监太监李国翰、司礼监太监高起潜扼防平望。
诸臣朝见毕,潞王素服入谢慈禧宫。马士英、阮大铖、朱大典、袁宏勋、张秉贞、何纶等十余人也各穿彩服黄盖腰黄白入谢。
邹太后服淡,上穿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