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舰炮后部仓内的延期引爆雷管引爆了油仓上的24枚深水炸弹,这声巨向使双方的射击停顿了10数秒种。
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诺曼底船坞变成了一片火海,火光挟带着滚滚的浓烟在海面上腾空而起。望着熊熊燃烧的船坞,西摩尔激动不已,脸上漾出欣慰的微笑,因为他深知,诺曼底船坞已完全陷于瘫痪,至少大约在4—5年内修复不了。
迷茫了很久的德军这才如梦初醒,他们终于摸清了西摩尔舰队的目的,亡调集各方炮火阻止英突击队员登陆。
这时,从汽艇上冲下的G。小队摧毁了水闸的控制所;B小队从堪培拉塔温号上冲入供水所,消灭了零星守敌,迅速炸坏了船坞的供水系统。
顺利得手的战绩鼓舞着突击队员实施强行登陆。然而,德军的炮火犹如一道死亡屏障横在他们面前。192号汽艇首先被击中起火,左转离开队列,并抢滩于旧码头之南;156号汽艇被行中,操舵装置失灵,突击队员大部负伤,只得转出队列撤退。另一艘汽艇被掀翻,突击队员摔入水中。西摩尔看 清了,类似这种条件,汽艇登陆是极其困难的。几路突击小队只有左右纵队内各一艘舰艇登陆成功。这两路是西摩尔率领的A小队和堪培拉塔温号舰载的B小队。
西摩尔命令两支小队汇合,并迅速清点了一下人数加上30多名轻重伤员,合计72人。按第一方案,实施完突事后迅速撤回海上是不可能了,在德军的强烈炮火下,预定撤回三陆队的汽艇有的被击沉,有的被迫中途折返。明显地已断了突击队员的后路,现在只有实施第二方案。
西摩尔中校下定决心,马上向接应的莱伊德中校发出了信号。
阿萨斯顿和挺迪尔号两艘舰船在莱伊德指挥下向敌人炮击,掩护突击队员们后撤,并接应和收回未能登陆的队员,联络其余的汽艇返回海上。这时,英国空军接到指令,出动了21架次飞机进行空中掩护,因敌我混乱,故收效不大。战斗中皇家空军击落德机5架,英机损失了两架。
“哥曼德”英名永存
西摩尔率突击队边打边撤,决定向西班牙边境返回,这样既可分散敌人对袭击舰队的夹击,而且又可以避开敌人的重火力圈。为了尽快进入田园地带,他决定先潜入船坞南面的圣纳泽尔旧城,然后再向右进入市中心。
边打边走,西摩尔感到这样太疲劳。他决定先找一隐蔽所,略休整一下,等第二天天黑再行动。
正在这时,尖兵前来报告称,发现了一座防空洞。西摩尔率突击队员们钻了进去。这里有烹任设备,就寝条件、环境比较理想。西摩尔清点了人数,跟随他的突击队员只剩下20来人。他决定天黑后分为两人一组行动,现在抓紧时间休息。“我的勇士们,现在是睡觉的绝好机会,愿大家都做个好梦……”即使在如此鏖战面前,西摩尔也不忘幽默两句,以放松大家的情绪。
然而、好梦不长,上帝没有保佑他们。就在他们进入防空洞后还不到一小时,一队德国兵发现并包围了他们。在寡不敌众并在极为劣势的战斗条件下,他们实在没有能力抵抗,西摩尔让大家缴械投降。
德军将他们带到德军司令部,经过简单审讯,而后用车将他们送到圣纳泽尔港以西20公里处的巴哈城镇的一家餐馆,这儿已经关押着许多袭击队员。
西摩尔从队友们口中得知,阿萨斯顿号与挺迪尔号及3艘汽艇已返回法耳默思港。西摩尔松了口气,他知道,他的任务已胜利完成,他的军旅生涯也将画上一个句号。他欣慰,他高兴,因为他以如此辉煌战绩为待种作战部队“哥曼德”在其作战史上又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此时此刻,身陷囹圄的西摩尔考虑的并非个人的生死安危,他在对这次战斗进行反思。他分析出几点不足:一是以汽艇作为输送突击队的工具是很不合适的;二是突击队的撤退点与登陆点不一致,忽视了德军的抵抗,致使不少队员被俘,汽艇遭受损失;三是海军与陆军的联络欠佳。此外,以爆破德潜艇的隐蔽所为次要目标,也显得不合实际。
这时,圣纳泽尔港又传来阵阵震耳的爆炸声。
气急败坏的德国守军们正在收拾残局,他们在堪培拉塔温号驱逐舰上装满炸药,当东方刚刚破晓时,完成历史使命的堪培拉塔温号驱逐舰在德军炸弹的爆炸声中沉入海底。
当天下午4时30分和5时30分,圣纳泽尔船坞又发生了两次爆炸。原来是从突击队的鱼雷艇上发射的通过旧入口的定时鱼雷爆炸了,旧入口的外闸门被炸毁,入口被封锁,坞门的开闭机器也被炸坏,在场的不少德军被送上西天。惊慌失措的德军以为突击队再次偷袭,盲目炮击,结果打死打伤了正在船坞内外进行抢修工作的300多名法国工人。
在袭击圣纳泽尔港的战斗中,英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海军丧失了3名军官,751名士兵。“哥曼德”部队失去34名军官,178名士兵。最后逃脱德军关押,辗转西班牙回国的西摩尔中校只带回了4名队友。
虽然损失巨大,但正如西摩尔中校预料的那样,这次大胆的作战基本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使德军心惊胆战。特种作战部队“哥曼德”的名字也由此传遍了英沦三岛乃至欧洲大地。
虎口拔牙:“神鹰队”再立新功
冰湖来客
这是1943年2月14日傍晚,英国战时内阁联合作战司令部地下作战室里,气氛紧张而凝重。丘吉尔首相从转椅上沉着地站起身,走到等候在一旁的6名全副武装的突击队员面前,带着他那极具感召力的雄辩家和演讲家的丰采神情庄重他说:“先生们,英国的命运和盟军的胜利将取决于你们的行动。我和我的内阁成员们期待着你们成功的捷报!”
是日午夜,一架远程轰炸机在万米的高空,迎着闪烁的垦光向挪威方向飞去。机上载着千里挑一精选出的6名英军“哥曼德”特战突击队员,他们便是派出的号称“神鹰队”的特战小分队,准备去执行一项神圣的历史使命。
此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酣战阶段,盟军第二战场的开辟以及随后展开的势如破竹的攻势,决定了法西斯德军的败局。但是希特勒并不甘心,他集中大量的物力、财力,任用一批科学家,加紧研制V—2火箭和拥有巨大杀伤破坏力的原子弹,企图依靠这些新式武器挽回败局。而在这时,美英两国对原子弹的研制还刚刚开始。一旦希特勒的原子弹首先研制成功并使用于战场,将从根本上扭转战局的发展,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阻止纳粹德国研制原子弹,丘吉尔当机立断,决定摧毁德国研制原子弹的物资基础。英军总参谋部根据丘吉尔的命令制订了一项大胆的突击行动计划,派遣一支“哥曼德”突击队深入德占区,炸毁德国人赖以制造原子弹的原料生产工厂。
重水是制造原子弹不可缺少的原料,是从含有特殊矿物质的普通水中提炼而成的。当时世界上能够提炼重水的工厂只有一家,那就是挪威的诺尔克斯电气化工厂。德军占领挪威后,希特勒命令这家工厂大量生产重水,用船运往德国,从而加速了原子裂变的试验进程。“哥曼德”神鹰队的任务是:空降潜入诺尔克斯地区,炸毁电气化工厂的重水提炼车间。潜伏在挪威的英国特工和抵抗运动成员将与他们接头,提供重水工厂的有关情报。
“神鹰队”6人全部进行了化装,有2人化装成德国士兵,队长威廉。卡里是其中之一;有2人化装成挪威的工人;还有2人化装成挪威的学生。他们随身带有无声手枪、定时炸弹,攀登器材等特殊武器装备。
队长威廉少校,26岁,身高1。78米,一副沉着冷静的面孔。他曾被派往美国的特种部队作战学校训练,参加美国的“魔鬼旅”,出没于挪威、德国,进行偷袭、破坏。1941年回国后又参加了“特空团”训练,尔后被编入“哥曼德”部队,并又先后参加过11次偷袭、追袭、破坏作战,成为“哥曼德”中有名的全能队员。
坐在卡里身后的是肖姆。季卡,21岁,与队长个几相当,看上去比队长还壮实。他1940年6月从海军陆战队选入刚刚建立的克拉克中校率领的袭击部队,经过3年的训练,不仅掌握了较高的爆破、格斗技术,而且具有飞檐走壁的本领,能沿着砖墙墙角爬上五层高的楼房,能跳过几米宽的深沟,能纵跃到2米多高的物体上。
工人打扮的米勒。霍姆尔,27岁,1942年刚从“特空团”选入“哥曼德”。他生在一个祖祖辈辈打猎的家庭,10岁就玩猎枪,11岁上就能在百步之外打死一只麻雀,他是队员中的神枪手。
最后边坐着一位身高1。68米的漂亮小伙子,他叫列奇。雅斯,19岁; 1942年从陆军侦察团选入“哥曼德”部队,他的绝招是会使飞刀……“神鹰队”里个个都非等闲之辈。
“001,001,距一号地区还有30里!”耳机里传来飞行员的声音。一号地区——距诺尔克斯30公里的斯库利凯湖就要到了。卡里立即下令:“神鹰注意,准备跳伞!”
5分钟后,天空出现了6个黑点,徐徐向斯库利凯湖面的冰层上降落下来。着陆后队员们很快聚拢到队长周围,取出地图和指南针,迅速判明了准确方位。他们掩藏好降落伞,便向预定方向出发了。
登上湖岸后不久,迎面碰到的是冰雪封闭的原始森林。这片森林在图上标示:宽约40公里,纵深25公里。森林内地面是齐膝深的积雪,树上挂满了一串串比胳膊还粗的冰锥,多数距地面只有二、三尺,有的冰锥一直插到雪里。两名队员手持斧锤在前开路,6人一起艰难地向前行进。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穿过了冰封的原始森林,眼前又遇到了一道长约几十公里、高约300米的冰墙。他们利用冰钉、抓爪绳等,爬上了冰墙,然后又爬上山顶。山下面是一抹平川,用望远镜已可以看到10公里外的诺尔克斯城。
虎口拔牙
虽然已是初春,诺尔克斯城仍然寒风刺骨、白雪皑皑,一派严冬的景象。晚饭时分刚过,街上就不见行人了。惟有座落在市中心的一家大旅馆里灯火辉煌,人声鼎沸。
原来,德国占领军第2集团军司令马格。威力中将,奉希特勒旨意正在设宴款待负责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和重水提取专家。
席间,宾客献筹交错,尽情享受美味佳肴。旅馆的数名年轻美丽的女招待周旋在几位主宾之间。其中一位名叫格玛的漂亮姑娘盯上了重水提取专家哈利。默德,频频劝酒,待宴会结束时,默德先生已烂醉如泥。他用一只胳膊揽着格玛,钻进旅馆门口等候着的一辆轿车里……
就在“神鹰队”降落冰湖的当天晚上,诺尔克斯城剧院里正在上演大仲马的歌剧《茶花女》。演出的铃声刚响,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急急忙忙来到一个空位上坐下,非常动情地给了旁边坐位上一位学生模样的英俊小伙子深深地一吻。毋庸置疑,这是一对“情人”。因演出即将开始,两人只是相抚相拥在一起,没有更多的交谈。
这时,姑娘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雪白的手帕,准备擦拭一下她那双纤细柔美的小手。小伙子连忙接过手帕,爱抚地将姑娘的双手握在自己的掌心里,轻轻地擦拭,尤如在抚弄一件珍贵的爱物或艺术品。
歌剧终场的铃声响了,这对“恋人”紧紧地相拥着走出了剧院……
在一个秘密地下室里,卡里将部下“挪威学生”得到的那块白手帕浸到药水里。不一会,手帕上呈现出了一段文字和一幅平面图。
重水提炼工厂一位于城西8公里的达麦山洼里,重水提炼车间设在达麦山下的工事中,车间与地面工厂一有500米长的地道连接。工厂内驻有德军一个加强连。重水提炼车间需要锯末,按常规,每周六运进去一卡车。
平面图画的是重水提炼车间的布局:电缆管道从地面工厂沿地道通向车间。车间右侧是水槽,左侧是各路水管,中间是大型重水提炼设备,正面是控制台,4个角各有一名德军监护。
2月17日7时,上班的人流拥向电气化工厂。每个人进厂时,都要经过德军严格检查。
“一辆德军汽车拉着满满一车锯末,由诺尔克斯城驶向通往达麦的山路。正当行至一拐弯处时,前边闪出两名德国兵摆手示意停车,卡车停下了。两名德国兵上前站在车门的踏板上对驾驶员说:”请捎个……“话音还未落,一串子弹便穿过了司机和带车军官的胸膛。
天快黑了,工人都下班了,这时运锯末的卡车才缓缓驶来。到厂门口时,卫兵示意停车,卡车停下了,卫兵边走边说:“怎么现在才来?”
“车子出毛病了,不然早就到了。”司机把车门摇开了一条缝,答道。卫兵朝驾驶室望了望,等于例行公事。由于天色已晚,也许他什么都没看见,就挥挥手放行了。
卡车进了门,直奔地道口。
“嗨!锯末不是往那边卸吗?车来这儿干啥?”地道口的两个卫兵吆喝着。
“今天让我们直接卸到地道口”带车的军官回答着。
只两句话的工夫,车就到了地道口。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带车军官在驾驶室内向外“乒!乒!”两枪,两名卫兵便应声倒下了。
车上的锯末里,迅速钻出4名队员,冲进地道内。
地道口又换上了两名“卫兵”。
4名队员冲过二道门、三道门,冲进重水提炼车间,出其不意地接连击毙所有卫兵和车间里的4名监护员。但第4名监护员被击毙时反应敏捷,在中弹倒下的同时,右脚踏上了警报装置。顿时,尖厉的警报声响彻整个厂区。卡里立即命令:“快,安放炸弹!”队员们很快在车间的关键部位安放了高爆定时炸弹。
德军加强连被一阵刺耳的警报声惊醒后,不到两分钟就全部集合起来,并迅速向地道口冲来。工厂门口的两名门卫在交班时听到警报声,便立即抢占了门口两个地堡,卡住了工厂出口。
突击队员们迅速撤出地道,跳上拉锯未的卡车,向门口急驶。当距门口40余米时,突然从地堡里飞出两颗手雷,随即从两个地堡里喷出两条火舌。卡里和开车的队员紧急跳出驾驶室,滚到车后,与从车上跳下来的4名队员一道,机警地避开两个地堡的火力,闪到一座二层楼房的北口。
这时,加强连已赶到,双方进行了激战,德军死伤三、四十人,卡里他们也被逼进楼里。
“卡里,子弹快没有了!”一名队员急切报告。
“快往上撤!”卡里迅速命令。他们发现,上了二层楼,就可以跳到东边的楼房上从而得以脱身。
德军指挥官似乎明白了他们的意图,迅速抢入一楼警室,按下二楼火爆器按钮。二楼上顿时一片火海。
突击队员们立即从帽子上拉下防火罩,将脖子、脸部、脑后罩了个严严实实,并迅速穿过火海,通过二楼窗台,跃到另一座楼上。
队员们急速跃过了3座楼房,当准备向第五座楼顶跳跃时。突然发现第五座楼顶上有四五个德国兵正向第四座楼顶爬上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到“嗖!嗖!嗖!嗖!”4把飞刀使得4个德国兵向楼下栽去。
紧接着,队员们以极快的速度跃到第六座楼顶,又从楼顶跳到围墙上, 并迅速从围墙上跳到地面,向达麦山方向撤去。刚刚跑出100米左右,从工厂门口驶出两辆摩托车向他们追来。
“啊,给我们送交通工具来了!”一名队员说。
大家迅速卧倒,待摩托车驶近时,只听见6声细微的枪响,6名德军全被击中。他们立即乘上摩托车。
一道白光闪过,又有几辆摩托车追了出来,后边还有几辆卡车。
“撤!”随着卡里一声令下,队员们驾驶着摩托车,风驰电掣般地沿着山路向东飞驰而去。
就在“神鹰”队飞车离去的一刹那,随着一阵震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