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核炮弹。
该分队训练十分严格,是目前皇家海军陆战队中仅有的一支每天24小时处于戒备状态的部队。
在装备方面,“哥曼德”部队的武器均属一些先进精密的轻型武器:步兵连的武器装备与常规步兵连相同,而支援连则装备有迫击炮、大口径机枪和“米兰”式反坦克导弹。旅的火力支援是由第29皇家炮兵团担任,配有18门105毫米L118轻型野战火炮。直升机飞行中队配有“山猫”、“小羚羊”直升机18架。防空排装备有“吹管”式地对空导弹。此外,第3突击旅还装备有突击艇、登陆艇以及各种车辆。两栖登陆舰由皇家海军提供。
如同其他国家的精锐部队一样,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也是由一些特殊士兵组成的。他们自我约束意识强,勇敢顽强,应变能力强,富有冒险精神。 但这一切均需要一段很长时间的刻苦训练才能把他们塑造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员。在1970年以前,新兵初选工作是在英国肯特郡迪尔的新兵训练站进行的。在那里,新兵要经过一系列初级的身体和心理测验,以检测他们的适应能力。此后,入选的新兵便被送往设在英国德文郡利姆普斯顿海军陆战队突击旅训练中心,接受完整的技能训练。
新兵阶段的训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训练,学期为12周。训练内容包括步兵基本知识、武器操作常识、如何驾驶直升机和“双子星座”冲锋艇。第二部分为高级训练,学期为10周。在这一阶段里,新兵将接受更为复杂的武器操作技能训练和战术使用技能训练,如两栖突击作战中的武器使用等,还要进行航海技术以及攀岩技术的训练。训练结束时,新兵要能完成最后的综合练习,其目的是检查新兵在面临众多的艰难困苦和压力环境中,对所要求掌握的技能运用得如何。对于圆满完成这两部分课程训练的新兵,才有资格戴上那顶醒目耀眼而令人羡慕的“绿色贝雷帽”。
“红魔鬼”——空中“哥曼德”
头戴红色贝雷帽,有“红魔鬼”之称的英国空降部队,是英国另一支著名的特种部队,被称为“空中哥曼德”,这就是第22特别空勤团(SAS)。
第22特别空勤团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月,戴维斯。斯特林中校,一名正在北非率兵作战的苏格兰近卫队的副官,获准组建一支小规模的用于敌后纵深进行袭扰的部队。于是,斯特林在埃及组建了英军第一支“骚扰突击队”,即特别空勤团的前身乙这支被冠以“L”分遣队的突击队由6名军官和60名士兵组成。他们与英军沙漠远证突击队协同作战,凭着勇敢和机智,在德军后方给予德军以沉重打击,威震四方,被德军称为“红魔鬼”。他们的队徽是一柄展翅的匕首,暗喻着亚瑟王时代“石中剑”的故事。他们的格言是“勇者必胜”。在一系列的作战中,特别空勤团取得了显著的战绩。但是在1945年,特空团遭到解散。
两年后,特别空勤团的名字又出现在英国军队里。作为英国国防军的一个组成部分,第21特别空勤团正式组建,并取代了英国的精锐步兵旅。1950年,又出现了一支被称作“马来西亚侦察兵的”特别空勤部队,其主要任务是对付马来西亚半岛丛林中的游击队,并将第21特别空勤团的21名士兵编入了13突击营。1952年,这支部队正式变为第22特别空勤团,且以正规部队团的建制保留至今。
随着当今世界上地区冲突或局部战争的不断增多,英国越来越重视保卫本国领土完整,维护海外利益,特别强调“灵活反应”的战略。为此,英国恢复和增强了海外紧急支援作战能力,并进一步增加了海外干涉部队的人数。经受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的第22特别空勤团当然地成为英国海外干涉部队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现代条件下特别作战的神旅奇兵。
第22特别空勤团现隶属于英国皇家陆军,归英国本土陆军地面部队司令部领导。团总部设在英国的赫里福德,现编有1个指挥连和6个战斗连,总编员为2000人左右。战时可根据作战需要,临时编成为战斗营,下辖2—3个战斗连。在战斗中,一般地以排或突击小组为作战单位。1975年以后,又增编了1个反骚乱突击队(CRW),建制为连级单位。英国皇家陆军还编有2个预备役特别空勤团。其中第21特别空勤团现驻英国伦敦,第23特别空勤团现驻英国伯明翰。他们分别编有1个指挥连和4个战斗连,总人数各为1600人。在赫里福德第22特别空勤团总部还设有训练中心,负责特种作战训练工 作。
特别空勤团所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在战时进行特种作战,配合正规部队作战。如敌后侦察、监视、渗透、埋伏、偷袭、突击、破坏、抢占要地等活动;在平时则主要担任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以及反恐怖活动。
为了保证机动灵活、快速反应,特别空勤团的武器装备主要以轻武器为主,既有一定的火力强度,又具有一定的轻便性。常用的武器有突击步枪、狙击步枪、班用机枪、冲锋枪、手枪和反坦克武器等。特种武器有微声武器、多用匕首、夜视器材、微型通信器材等。此外,还配有各种各样的防暴武器,以对付各种恐怖活动。
特别空勤团的队员都是从现役军人中选拔出来的,一般都有两年以上的军龄。对他们特别强调的是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极强的耐力、很高的自我约束力以及对各种武器熟练的操作能力。对现役军人来说,都可自愿报考,但考核是非常严格的。军官要经过5周的考核,士官要经过4周的考核。在轻武器、体能、战场自救、互救、识图用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合格者才能被选上。但这并非意味着已成为特别空勤团的一员了,必须再经过专业基础、中级技能和高级训练后成绩优异者才行。
要造就一名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备特种作战技能的队员,一般地经过2年时间的磨炼和发展,使其达到近乎完美无缺的境地。他们要具有在远离主力部队、缺乏支援的情况下进行独立作战的能力;他们在军事行动中还享有一走程度的自由权利,这在其他部队中是没有的。而这种自由权利只能赋予最守纪律的士兵。
特别空勤团对新队员的技能训练一般为16周,要求掌握诸如敌后破袭、徒手搏斗、登山、越野、滑雪、游泳、渗透、生存、侦察判断、伞降隐蔽、警戒掩护、自我救护等基本技能,并要掌握电台操作、汽艇驾驶等技能。跳伞专项训练须经过4次从气球上跳伞和4次从飞机上跳伞,其中还包括一次夜间跳伞。只有各项训练达到合格者,才能成为特别空勤团的一名战斗成员,戴上特别空勤团所特有的那顶“红扁帽”。
最使特别空勤团的队员引以为豪的是每年在英国埃克斯穆尔地区举行的为期3周的“战斗——活下来”的生存特别训练。在3周的训练里,队员们不能带任何食品,他们只能挖陷饼捕捉野兽或用细树枝做鱼钩钓鱼,采食海藻、蘑菇等野生植物来充饥。他们住在岩洞里或用大树枝临时搭成的“房屋”里,而且还要躲避“敌军”的搜索和击溃“敌军”的围攻。正是这种严格艰苦的训练,使特别空勤团的队员个个都成为拥有“生存技术”的专家。例如在马岛战争中的南乔治亚半岛的战斗中,一只“特别空勤团”的橡皮艇被风浪冲到了远离目标的一个无名小岛上,队员们被迫涉水上岸。但他们只携带了14天的压缩干粮,于是凭着在埃克斯穆尔的野外生存训练中所学到的技能,坚持了26个日日夜夜,直到该地区阿根廷军队投降后才被英军救出。
第二章老种种兵:美国的“魔鬼旅”
天降奇兵:突袭北越战俘营
绝密急件
1968年10月的一天清晨,美国总统约翰逊像往常一样,在进行简单锻炼之后,心情愉快地走进了他宽大的椭圆形办公室。
他在办公桌前坐下,刚轻松地吸了一口气,立即瞥见一份厚厚的卷宗。这份封得严严实实的文件封面上,用红色字体标着“急件、绝密”的字样,落款是美国总参谋部。
约翰逊总统马上意识到有些异样。他马上拆开文件,最上面是一封用打字机打出来的信件。总统先生:
自1965年2月我军对北越实施轰炸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为我们在越南战场上
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可靠基础。
然而,我们不得不向您呈报的是,由于我们被击落的飞机数目甚多,有相当一部分
官兵(主要是飞行员)落入越共手中。截至本月,据我们的统计数目,我军官兵已有356
名被越共所俘虏。
由于这些官兵中许多是我军的得力精英,希望总统采取一定措施,避免这种现象继
续发生下去。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磋商交换俘虏之事。
读完了这封信,约翰逊总统锁起了眉头。他刚才的愉快心情被这份文件已经搅得乱七八糟了。
“356名俘虏!”约翰逊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没有想到,占据绝对空中优势的美军,竟会有这么多人落入越共的手中!他开始阅读后面附的资料,希望了解一下被俘事件的来龙去脉。
其实,约翰逊早就应该预料到这一结果。
早在1964年8月4日,在越南附近的北部湾,2艘正在游弋的驱逐舰遭到北越侦察艇炮火的袭击,其中有1艘遭致严重损坏。一直在寻找借口的美国以此为契机,开始积极介入越南内战。
翌年2月,美国开始对北越进行报复性轰炸。接着,美军登陆岘港,并不断地增加兵力,摆开了欲与北越一比高低的架势。
此时,驻越美军数量已高达54。2万人。然而,由于南越解放阵线及北越军的抵抗激烈,美国和南越政府在共产党的凌厉攻势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为了从空中打击共产党的力量,美军对北越进行了地毯式轰炸。
1965年时,美军每天出动70架次飞机进行轰炸;到了1966年底,每日执行轰炸任务的飞机则急剧攀升至200架次;而到1967年底,则有300多架飞机每日出动。它们像觅食的马蜂一样,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北越的天空,倾泻下成吨的炸药。炸弹所投之处,火光冲天,烟雾滚滚,无论是农舍、森林或城镇,都被夷为平地,变成一片废墟。
从战略上讲,美军的狂轰滥炸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与此同时,在北越军队的顽强抵抗之下,美军被击落的飞机架数也在直线上升。
这样,自北越军队1964年8月5日在河内近郊的海防上空击落第一架飞机开始,越来越多的飞机被击落,许多美军官兵成为俘虏,落到北越军队的手里。这些俘虏,大部分都是在空袭中被击落或紧急降落的美国空军、海军 及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他们侥幸跳伞成功,却未能逃脱越南人的尖锐眼睛。
“不能再让这种现象继续持续下去了!”约翰逊读完手头的资料,涨红着脸,紧紧地捏着拳头说道。
1968年10月31日,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即将离任的约翰逊总统发出了《停止轰炸北越宣言》。《宣言》的主要内容是:共产党方面不再攻击南越的城市,北越军队则停止从位于南北边界线的非武装地带向南部渗透,美军非武装飞机可以飞抵北越上空侦察;美国停止对北纬19度以北的轰炸。但如果北越违反上述条款,美国则恢复轰炸。
北越对这一条款持默认态度,于是激烈的轰炸暂时停顿下来,然而仍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成为越南人的俘虏。
向来标榜“自由”、“平等”、“人权”的美国人,在得知有许多俘虏关押在遥远的越南后,非常关心他们的安危。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卷入越战是美国“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随着美国大兵阵亡人数的不断增加,战争越来越失去人心,遭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反对。
而此时有些新闻节目绘声绘影地报道说,美国俘虏在北越受到了粗暴野蛮的对待,甚至有人被拷打致死。这样,美国反战团体及军人亲属强烈呼吁政府出面,要求越南释放战俘。一时间,要求“释放战俘”的呼声此起彼伏、沸沸扬扬,对政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新上台的尼克松政府,将如何就战俘问题向人民作出交代呢?
1970年5月8日,将近8万人的示威游行队伍高举“反对越战”的标语牌,浩浩荡荡涌进白宫,高喊反战口号。尼克松总统出来会见示威的人群,对他们发表讲话,并进行了劝说。尼克松总统还会见了俘虏的妻子们,认真倾听了她们哀婉悲伤的哭诉,满口答应继续努力进行俘虏的归还工作。
然而听惯了政府的甜言蜜语的群众根本不理这一套,他们强烈要求总统去做两件事情:进行归还俘虏的谈判;努力寻找失踪人员。
实际上,在当时举行的巴黎会谈中,美国已再三要求北越归还俘虏。这一要求被北越冷冰冰地拒绝了。他们说:“俘虏在越南得到了人道的待遇,吃得好,穿得暖。但因为是人质,只有美国从越南全面撤军,我们才能归还俘虏。”
看来,通过谈判要求归还俘虏的路似乎行不通了。愁眉苦脸的尼克松总统一筹莫展。看来,只能通过武力冒险营救战俘了。
“去找特战部队。”尼克松神情一振,喃喃自语道。
奇特的K形标志
从首都华盛顿沿波托马河南行25公里,驻扎着一支鲜为人知的部队,这就是美国空军特种情报部队——第1127部队。
在这支默默无闻的部队里,在一些貌似普普通通的房子内,情报官员们每天忙忙碌碌,接见来自苏联的逃亡者、北越俘虏以及曾被北越逮捕过的美国俘虏,向他们询问与越战及战俘有关的情况,并记下每一个细枝末节。
负责这支部队的队长是科拉上校,计划部长是艾尔斯上校;他们下面还有一名军士长克拉因贝尔,他专门负责收集有关俘虏情报。
在他们几人的努力之下,他们初步搞清楚,在越南河内工商业者居住区, 有一座花炉监狱。这座监狱早在法国占领时代就已存在,里面各种设施比较完备,现在仍被作为俘虏收容所在继续使用着。
除此之外,在河内西郊还有几个俘虏收容所在使用。其中查明的两个收容所,一个在河内以西50公里的“禄村”,另一个在37公里处的“山西”(注,越南地名)。据不太可靠的消息说,山西收容所已经有几名美国俘虏,而且最近所内设施在扩大,还新建了监视塔及围墙。
1970年5月,形势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这一切,都是一张照片引起的!
在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召开的汇报战俘情况的会议上,艾尔斯上校拿出一叠卫星及高空侦察机拍摄的花花绿绿的照片来。他向周围坐着的神情严肃的长官汇报说:“据初步查明,在北越,战俘们主要关押在花炉、禄村和山西等几个俘虏营内。据我们所知,禄村监狱背靠大山,前面有条河流,虽然地形条件好,但由于设施较差,面积较小,而且年久失修,目前里面只关押了大约有20名战浮。最新的消息表明,北越准备将这所战俘营关闭。不过,山西战俘营的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将军们紧紧地盯着艾尔斯上校,生怕漏听了一个字。
艾尔斯上校接着说:“山西战俘营原来是一所农村小学,周围是一片稻田。最近,这所战俘营扩大了内部设施。新建了岗楼和围墙,里面大约关押了60名战俘。它座落在一串低矮的山丘的环抱里,三面环山,而在正西方向。则有一个大口子——这简直就像有意为直升机的进出而准备的。它的地理位置十分有利于对它发动袭击。”
听到这儿,满怀兴趣的将军们开始交头接耳,会议室出现了一阵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