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去吧!”云嫂走过来,示意小太监离开,接过江陵手中的梳子,“夫人,我来弄。”
“夫人……”江陵小嘴一瘪,突然大声地哭了起来:“还夫人呢,都……都一晚上没回来了。这难道就是我的新婚,怎么会这样?”
云嫂服侍江陵已久,早将这个小丫头当成自己的亲生闺女,见她哭泣,心中发疼,也陪着落下眼泪,“或许,或许将军军务繁忙……男人家的事情,我们女人还是少过问些的好。”
“这可是我的新婚之夜啊!”江陵还在哭,她依靠在云嫂怀里,不停抽搐。
正在这个时候,外面来报;“禀夫人,高夫人的使者前来觐见。”
江陵立即从云嫂怀里挣脱开来,一抹眼泪,换上笑容对外面喊:“请使者进来吧。”说着,端庄地坐在椅子上。
“咯咯!”外面传来一个女子的笑声,一个如火一样的俏丽女子走了进来:“小红见过夫人。”
江陵知道使者是一个女子,可她没想到这个女子如此漂亮如此娇艳。那女人脸虽然有些黄黑,但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韵味。有些高的颧骨上带着两团桃花,厚实的嘴唇饱满若滴,犹如两片花瓣。
但她的目光却异常无礼地上下打量着江陵,眼神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得意,半是挑衅,半是同情,半是不屑。
一种危险从心中升起,江陵颔首致意:“多谢了,请坐。”目光也狠狠地回敬过去。
二女都没有说话。
女人和女人是不同的。
嘴角带着微笑,高原在大运河边上看着眼前的那一片阳春胜景,身上一片通泰。说起来,这天夜里虽然疯狂,却让他的身心得到极大放松,一股说不清的活力从心底泛起,让他神清气爽。
上次同红娘子在一起却是另外种味道,也是样的疯狂,却充满了歇斯底里的厮斗、征服和搏击,简直就是一场惨烈的大战。等到最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都是胜利者,都疲惫不堪。细细回想起来,只是激动,粗糙蛮横却没有任何美感。
还是小红好,那月光,那树影,那火力四射的生命力,犹如美酒将你升上生命的最酣畅淋漓的高度。
但不知道怎么的,他却没想起江陵,他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或许我骨子里还真是一个坏男人吧?”
高原苦笑着摇了摇头。
最后,他决定不再用这种事情给自己找烦恼。没什么大不了的,男儿行事,随性而为,管他呢!
天上有清风阵阵,白云来去不定,譬如人生,你永远也不能将他看清。
一袭青衣从河堤上飘来,傅山手中提着一根竹杖戴着斗笠穿着草鞋走来,笑道:“良宵若何,东方正晓,君行好早!”
高原大笑:“青主也早啊!”
傅山走到高原身边,笑道:“据探子来报,香河建奴已经休整完毕,估计快向周延儒动手了。”
“我军休整情况如何?”
傅山道:“满蒙军已经补满一万之数;黄镇的长胜军补到一万五千人;王滔无畏军补充至一万人;黄洪镇远军补满一万。主公的飞虎军不动,依旧维持当初的数目。各军扩编之后战斗力有所下降,休整修炼了这么长时间,也应该可以拉出去了。”
“甚好,就全军出动,吃掉阿巴泰吧。这回,我让满蒙军打先锋。没有什么比用满蒙八旗打满蒙八旗更有趣的事情。周延儒的明军已经被建奴打怕了,现在战场上全是满蒙八旗,只怕他们也不敢出来捣乱。他们打建奴不成,给我们添乱却有很大兴趣。”
第十二章 秉笔太监
北京,皇宫,勤政殿。
已是黎明,殿中静得深沉压抑,太监们垂手立在阴影里,如泥塑木雕一般。因为没点几盏灯,除了皇帝龙椅周围,四下都是一片漆黑。西洋座钟的钟摆有节奏地摆着,机械而麻木。
崇祯皇帝将头深深地埋在如山的文牍之中,一张脸老态尽露。虽然才三十三岁,可内忧外患的朝局已经将他折磨成一个小老头子。“噗嗤”一声,一粒灯花跳起,将皇帝惊醒过来。
他抬起迷茫的眼睛,突然失去了看文的兴趣。案上的文牍虽多,却没有任何好消息。
“一点没有,国事真是糜烂了。”无力感从心头升起,他恼火地将手中的奏章狠狠地扔在地上。崇祯十六年从一开始就好象是一道翻不过去的坎死死地压过来,山呼海啸,无法阻挡。先是后金入寇,大军纵横京畿、河北、山东,所向披靡,朝廷陷城失地,损失极大。到现在,敌人还徘徊在香河,兵锋直指北京。
而湖北,李自成破襄樊、毁承天祖陵。张献忠更是长途奔袭湖广,拿下了武昌。
在山东,闯贼部将高原趁金人入寇,朝廷力量空虚,竟一举囊括山东全境。
如此一来,北京南北交通隔绝,变成了一座孤城。
崇祯皇帝感觉自己像是坐在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之上,下面的地基已经被人掏空,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这栋貌似庞大的建筑一点点倾斜、崩塌,再也无能为力了。
前一段时间,总算有捷报传来,孙传庭出关攻击河南的大军屡摆李自成大军,阵斩闯军大将谢君友。巨大的胜利让孙传庭欣喜若狂,他在写给皇帝的搪报上口吐狂言:“贼闻臣名皆溃,臣誓清洗豫,不以一贼遗君父忧!”
老孙通篇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大意是,李自成一听到老孙我的名字就吓得打哆嗦,我就是李闯的克星,皇帝你就放心等信吧。
这个捷报着实让皇帝高兴了几天。可捷报还没在手头捂热,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孙部因为孤军深入河南,又没有据洛阳死守,粮道漫长,加上又有陕西官员掣肘,后勤供给立即出现困难。李自成见机,派轻骑断其粮道。如此一来,孙传庭大军立即陷入困境,士兵们一个个饿的拿不动武器。他只能将唯一的希望放在左良玉的援救上面。
可惜,左大将军已经被李自成给打怕了,就稍微做了个出兵的姿态。却在白沙遭受刘宗敏伏兵的重大打击。如此一来,左大将军本就没有出兵同李自成叫板的意思,借势下坡,又缩回湖广去了。
孙传庭大军军心大震,开始骚乱起来。
无奈之下,孙传庭只得命令刘永福留守,自己亲率领陕西籍大军分路撤退,试图打通粮道。这个时候,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出来了。孙部由两部分组成,一半是他在陕西训练的秦军,一半是他后来在河南招募的本地人。河南兵见陕西兵撤退,以为孙大人将他们留在河南送死。于是,留守的河南兵心中不服,立即崩溃,即便是刘永福这个前开封守将坐镇,也无法控制局面。
官军在河南的败像已露。
崇祯皇帝虽然性子急,却不是一个笨蛋,说起来,他这个人心智虽然不健全。但单从行政能力和勤政的他态度上,在明朝皇帝中也算能够排在前几位的。一看到孙传庭送来的搪报,立即感觉出其中所蕴涵的危险。
河南现在的局势,任何人都能看出大势已经朝有利于李自成方向转变,更别说是崇祯皇帝了。相对于他手下的那几个夸夸其谈的阁臣,皇帝的能力地他们不知道要强上多少。
见皇帝勃然大怒,一个太监悄无声息而迅速地从黑暗中跑过来,低下身子拾起奏章,小声道:“万岁身系天下安慰,却莫气坏了身子。”
崇祯皇帝定睛一看,眼前这个一脸皱纹,满面疲惫之色的太监正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名下秉笔太监王承恩。算是太监中的二把手。
王承恩今年才四十出头,身材高大挺拔,若嘴上再按上一把胡须,就是一个赳赳大丈夫。可没想到,这才两日不见,此人竟老成这样。
崇祯楞楞地看着他,良久才道:“承恩,你怎么老了一大截?我登基的时候,你看起来正当壮年,保养得也好。今日怎么成这样了?”明朝皇宫中太监,尤其是司礼监的太监充当的是皇帝秘书的工作,算是一等一贴心之人。有的时候,司礼监太监甚至代替皇帝批红。
王承恩从小服侍皇帝,听到这暖心窝子的话,他眼睛一热,哽咽道:“臣岁齿渐老,又阴阳不调,孤阴不生,自然老得极快。倒是万岁这两年也憔悴了许多,还需要保重龙体。如此操劳,伤了身子,这天下……这天下可就没有依靠了……”
王承恩这翻话说得动情,崇祯也听得心中难过,叹息一声,“孙承宗的搪报你也看了么?”
“看过了,豫事已不可为,秦军悍勇,若就此消耗,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炼出这么一支强兵来。”
“对,一定要保住这支军队。”崇祯心中有浊气浮起,他恼恨地说:“孙传庭无能,真该杀了。当初他要杀贺人龙,说贺人龙飞扬跋扈,无法节制。只有杀贺人龙,才可令行禁止。并向联保证,一定能攻取河南。偏偏联就信了他,依了他……现在。”贺人龙是李自成老乡,以骁勇著称,屡次大败农民军,算是一员猛将。可为皇帝已经将所以希望寄托在孙传庭身上,对孙大人要杀贺人龙一事虽然没有明示,内心中却是默许的。可没想到,贺人龙虽然死了,但胜利却依旧没有如期望的那样传来。崇祯皇帝觉得自己被孙大人戏耍了,感觉一阵接一阵的屈辱。
崇祯红着眼睛低声怒吼:“杜勋来报,孙传庭同贺人龙本有私怨,这次他是公报私仇,借联的尚方宝剑杀了贺将军。若他真来大败闯贼,联也可以睁一眼闭一眼。现在好了,贺人龙死了,他孙传庭还是打了败仗。这样的小人,不杀,不解我心头之恨。”杜勋也是崇祯皇帝宠信的一个太监,他本是魏忠闲手下的一个小太监。魏公公死后,很是沉沦了一些日子。后来因靠搜寻情报逐渐得到皇帝的信任,算是崇祯的情报头子。
王承恩见皇帝咬牙切齿地喊打喊杀,心中虽然对孙大人杀贺人龙很不以为然,但也知道此刻不是火上浇油的时间,他小声劝慰:“圣人,河南局势牵一发动全身,孙虽败,关中必然不保。关中失陷,山西危矣。山西又是屏蔽京畿的第一道屏障。要想保住秦军,还得靠孙大人。目前最好的法子是命孙大人带大军过黄河撤到山西,依黄河坚守,或还有回天之力。因此,目前圣上不但不能责罚孙大人,还得小心抚慰,并勒令山陕地方给秦军更大的支持。”
一口气说完这段话,王承恩有些气喘,他的声音大了起来:“圣上,目前局面最大的危险不是河南,而是北直隶。周延儒大人虽然囤兵十万于通州,可建奴还在香河,此战胜负未明,断断大意不得。”
听到这话,崇祯摇头:“安外必先攘内,建奴脚癣之疾,李闯心腹之患。建奴隶抢够了自己会回东北,我等只要守住北京就行了。倒不用过多担心。”
“可建奴身后还跟着高原的三十万大军呀,圣上!”王承恩突然跪在地上大声叫道:“陛下,臣有机密要事奏报。”
“等等……”崇祯皇帝突然走到王承恩面前,一把抓住王承恩的肩膀,脸上的肌肉都在扭曲:“你说什么,高原有三十万人马,他不是在山东吗,什么时候过来的,又什么时候有这么多人马了?”
“万岁……”王承恩眼泪扑簌落到地上:“难道杜勋就没告诉你,建奴大军已经被高原打得几乎全军覆灭,现只余一万人马龟缩香河苟延残喘吗?那高原绰号蛮子,本是蒙古逃奴,现为李闯手下第一骁将,自从军以来从未有过一败,手下兵勇比之建奴还要悍上几分。他现正领精锐六万,又新得建奴三十多万青壮,囤兵天津城下。挟泰山超北海,不日就要打到北京城下了。届时,万岁是亡国之君,臣也要做孤魂野鬼了!”
“圣上,周延儒军虽号称十万,可军无战心,将有怯意。高蛮子一到,如何挡得住呀,圣上!”王承恩喊得声嘶力竭,口中竟沁出血来。
第十三章 吴三桂的老爹
“什么!”崇祯后退几步,撞到龙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哗啦!”一声落了一地。僵在一边的众太监这才活了过来,慌乱地冲了上来。
“退下!”王承恩一摆手示意众人离开。
崇祯皇帝突然笑了起来,但笑得比哭还难看。他笑了一气,这才喃喃地说:“高原的军力居然强到这等地步,连不可一世的建奴隶也败在他手里,没可能,绝对没可能的。”
王承恩哭着道:“圣上,高原本来就同李自成不是一路的货色。他虽然名义上是李自成的部将,但力量上却要强过李闯。他之于李闯,正如朱温之于黄巢。此人悍勇无匹,直如那吕布转世,杀星下凡。据说,朱仙镇之败,左良玉非败于李自成之手,而是直接被高原的骑兵冲垮。现在,建奴大军更是被他一击而溃。如此悍贼,周大人如何是他对手?目前,我大明朝最凶恶的敌人已经不是李自成和张献忠,而是近在心腹之地的高原。圣上,建奴不过一万残余就让周首辅十万大军不敢出通州一步。若高原再来,北京危急呀!”
“对,对,对!”崇祯像是突然惊醒过来,大叫:“拟旨,不……我马上写一份手敕给周延儒,让他让开大路放阿巴泰北归,全力堵截尾随的高原军,就说……就说若敢放一个贼兵过通州,我要他周延儒的人头。”
王承恩摇头苦笑:“周延儒是高原的对手吗?”对于这个周首辅王承恩不抱任何信心。当初他一时冲动要领兵出征时心中已是后悔,散朝之后更是心中恍惑。在北京城里行尸走肉般晃了一天,天黑的时候以堂堂首辅之尊居然在东门城楼里呆了一整夜,天明时才回过神来。
出征之后一直缩在通州不肯向前一步,并召集大量端公道士弄了一场大法事。
这些都还好理解,宗教信仰是他的自由,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可周大人在通州却不安分,日日招白广恩、唐通等将军宴饮。并收了这四大镇总兵做了自己门生,弄出了好大一场闹剧。
这些事,下面的人是不会同皇帝说的,王承恩也不想当这个恶人。
可今天一看皇帝说要勒令周延儒出兵攻高原,王公公就知道事情不好。若真让周大人领兵去打高原,只怕死得极其难看。
周大人一死不要紧,可再帖进去四大镇士兵,导致京城空虚,那才是千古罪人。
听到王承恩这么问,崇祯皇帝狠狠道:“他手头也有十万兵马,未言战先言败,哪有这样的道理?他周某人不是信誓旦旦地要为君父分忧吗,我倒要看看他怎么分忧?”
见皇帝有点赌气的意思,已经摸透他脾气的王承恩知道不能在说下去了。他的意思是劝皇帝将周延儒的大军尽数撤回北京,死守不出。可如此一来,等周延儒回城,等待他的将是国法的严惩。周延儒素来人品极好,王承恩也不欲致他于死地。
叹息一声,王承恩抹去脸上的泪水,道:“周大人的大军不回北京也好,只要遏住通州要地,高贼就无法打到北京里来。只可惜,周大人麾下人马虽多,能战之兵却寡。只怕守不了几日。”
正在这个时候,殿外有太监禀报:“万岁爷,周延儒大人的前线战报来了。”
殿中君臣都是一楞。
崇祯皇帝冷笑:“他周延儒在通州一呆几月,裹足不前,能有什么战报?呈上来。”
接过周延儒的奏章看了一眼,皇帝不屑地扔在地上,对王承恩道;“你看看,你看看,他周延儒还弹劾起人来了。说什么吴三桂畏敌如虎,从山海关后畏敌不前,一直没到他那里去报道。”
拣起周延儒的奏章看了一眼,王承恩看了一眼,道:“吴三桂大军现在抚宁,出关已经数月,可借口军饷不足,竟只走了一百四十里。就算他是乌龟也该爬到了。不但如此,吴将军还说东北建奴有异动,若走得快了,建奴南下呼应,丢了山海关以东城池的责任谁也承担不起。”
听他这么说,崇祯皇帝也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