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神社大揭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靖国神社大揭秘-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⑤特攻队战史及其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工作。


第三部分遍布日本的侵略战争纪念物(8)

    宫崎市”八纮一宇塔”,大阪府箕面市”忠魂碑”,爱媛县伊予市忠灵塔    
    为战没者建塔或碑的风气,起始于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以后,激战的战场上尸骨堆集如山,必须尽快处理,日本军在旅顺血战的白玉山上收集掩埋战亡者的遗骨,就地修建了纪念性的”尔灵塔”,在军国主义狂热喧嚣的浪潮中,就此在日本国内也掀起了一股修建遗骨归国埋藏施设的运动,一直到1932年,在一首侵略歌曲《满州进行曲》(大江素天作词、堀内敬三作曲)的开头还是:”经过日俄战争,埋着勇士的遗骨,招头望见忠灵塔……”。    
    据《靖国神社忠魂碑志》记载:当年在地方的48座招魂社里共有忠魂碑70座,分类数目为:忠魂碑53、忠魂堂4、忠魂社1、招魂碑3、招魂堂2、尽忠碑1、显忠碑1、表忠碑4、颂忠碑1。形成了一个以靖国神社为中心,由县、郡招魂社、町、村忠魂碑组成的塔型结构,忠魂碑被称为”村子里的靖国神社”。    
    在1945年战败投降之初,当时存在的战没者施设主要是:军队所在地的陆海军墓地、靖国神社和护国神社一级的忠灵塔、町村一级的忠魂碑。不过,战后60年来,日本的这种”碑”也经过了巨大的演变,从最初的”镇魂”到慰灵,再从慰灵到显彰,如今忠魂碑已经很少了,最多的是显彰碑,当然含义也发生了耐人寻味的深刻的变化,变成为所谓”彰显”战没者英灵事迹的的纪念物。    
    围绕石川县那座倒行逆施的”大东亚圣战碑”,那场‘拆碑会’与‘护碑会’进行了两年多的斗争,到去年的8月3日下午,在石川县文教会馆还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要求撤除‘大东亚圣战大碑’全国集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日、中、韩三国学者和许多日本人士纷纷揭发建碑者的险恶用意,指出日本右翼势力鼓吹战争有理、侵略无罪为法西斯战犯们鸣冤叫屈,不仅会严重伤害受害国人民的感情,而且会影响亚洲的和平与发展。这场拆碑与护碑的大战,似乎意味着世界和平与战争的较量还在这里继续……从日本战后六十年的情况看,不单在石川县护国神社,还在别的地方,虽然和平力量取得过一定的胜利,虽然右翼势力的行动受到了一时的遏制,但是过后往往反弹得更加嚣张,和平的前途似乎并不乐观……    
    宫崎的”八纮一宇塔”也很有代表性。在1938年,在侵略中国的战争高潮时,为了进一步煽动国民的战争狂热,在宫崎县发起了建塔运动,全县男女老少参加义务劳动,新闻报刊煽风点火,甚至鼓动世界各地的日本人捐献石料,连日本陆军总参谋长也下令前线部队”以军或师团为单位,每单位收集两块,一块是军或师团所在地的,取最有价值的;一块是战场最前线的,取最有意义的”,用以象征大日本皇军所向披靡。结果在各国一共掠夺了一千四百八十五块石料,其中有二百二十八块取自中国,有一块刻有”中支那中山部队”的花岗石,据说是从上海市政府的建筑上拆下来的,还有一块刻着”南京日本居留民会”字样的,是从南京明孝陵掠夺的。    
    后来建塔时就将这些石材作为塔基,塔身上镌刻”八纮一宇”四个大字,塔身周围立着四座陶瓷人像,取名为荒魂、奇魂、幸魂和和魂,分别代表日本武士、渔民、农民和工人,象征着”一亿人的战争”。当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后,在盟军占领初期,宫崎县政府慌忙将这塔上的”八纮一宇”4个字铲掉,并把武士人像藏了起来,把这一带改名为”和平公园”。可是,只捱过了不到20年,到1965年,”八纮一宇”四个字又被重新刻在塔上,武士像又回到了原位,”和平公园”也从此名存实亡了。    
    大阪府箕面市”忠魂碑”:    
    在大阪府箕面市的市立箕面小学里,有座在1916年4月由帝国复员军人会筱山支部箕面村分会建立起来的已经少见了的”忠魂碑”,是由当时帝国复员军人会的副会长陆军大将福岛安正手书的墨迹。到1945年战败投降后,这座充满军国主义气味的石碑也被拆除只剩下一个底座。可是到了1951年,一些人又悄悄地挖出石碑重建了起来,恢复的底座、台阶加上碑身有6米多高,规格也不算小。像在日本各地一样,1952年这里也成立了箕面市遗族会,管理起了这座忠魂碑,每年都在这里搞活动,举行慰灵祭。    
    1975年1月,市政府因为箕面小学扩建需要搬走校里的这座忠魂碑,为此与遗族会代表签订了搬迁协议:①须保持忠魂碑原状,②须保证搬迁后忠魂碑前有足够场地举行慰灵祭。市政府选中了西小学的临时运动场,并在1975年7月10日花公款78826824日元买下了它。忠魂碑搬迁后,箕面遗族会支部每年4月都在这里举行慰灵祭,隔年采用神道和佛教仪式,而且市政府和市教育委员会的职员都来参加。事实上,市政府把这块公费场地无偿地给了遗族会用于战没者纪念活动,显然是违反日本宪法的。    
    1976年2月,10名箕面市民向大阪地方法院提出控告,指控箕面市政府:把买来的土地无偿借给遗族会搬迁忠魂碑之用,是违法的财政开支,也违反了宪法规定的政教分离原则。市政府职员参加慰灵祭这种宗教活动,当作上班照样支付工资,以及市政府并提供公共设施和设备都是违反宪法的。为此”请求确认如不拆掉忠魂碑就是违法行为’,”请求确认市政府废除一部分运动场的决定无效”,并”要求停止支付慰灵祭费”。    
    1982年3月24日,大阪地方法院对原告提出的箕面忠魂碑第1项违宪案作出了初审判决:西小学改建已完成,已无需临时运动场,因此驳回原告要求宣告市政府把西小学临时运动场借给遗族会一事无效的请求;对原告提出市政府为移建忠魂碑支付的土地购买费,法院认为这笔费用属于违宪开支,命令市长及市教育委员会的事务局长负责偿还。    
    1983年3月1日,大阪地方法院对原告提出的箕面忠魂碑第2项违宪案作出了初审判决:市教育长在上班时间参加1976年和1977年举行的慰灵祭并且支付了工资,把参加这些宗教祭祀当作了公务,是违反宪法的,责令其退还这段时间领取的工资。但是,其它公职人员只是参加了慰灵祭的准备和事后的整理,没有直接参加宗教活动;西小学的校长虽然为慰灵祭提供了学校的设施,但最长只有一个小时,情节轻微无需赔偿损失。另外,市长虽为举行慰灵祭动用了市政府财产,但按照有关规定这些财产分属各主管人员负责,所以不能直接追究市长在这上面的管理责任。    
    虽然,原告没有取得全胜,但终于第一次取得了法院对公职人员参加慰灵祭作出违宪的判决,因此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类似诉讼以及首相公开参拜靖国神社的裁判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


第三部分遍布日本的侵略战争纪念物(9)

    爱媛县伊予市忠灵塔    
    在爱媛县伊予市,也发生过一场围绕”忠灵塔”的著名的官司。这座11米的钢筋混凝土高塔,在塔身里埋藏着本市出身的战没者名册,每年5月都由”忠灵塔奉赞会”主持进行大祭,慢慢演变成了侵略战争的纪念日。1983年10月24日,有伊予市民向松山地方法院控告:”将该市公有土地无偿提供于修建祭扫战死者的忠灵塔,并且每年拨出12万日元公款给忠灵塔的赞助会,作为补助费,这是违反宪法所规定的政教分离原则的行为”,要求县知事退还补助费。    
    但是在长达14年的漫长审理中,一直以”祭祀费作为对战没者遗族的社会福利属于礼仪范围”为理由,而判决被告的行为”合乎宪法”;直到1997年4月2日,日本最高法院才对”前爱媛县公款支出祭祀费诉讼案”作出了爱媛县公款支出祭祀费违宪的判决,这场马拉松式的诉讼才以爱媛县居民一方的胜诉而结案。    
    遍布各地的侵略战争纪念物     
    美国人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人怀恨了几辈子;天皇宣读了”终战昭赦”,日本人感激了好几生。其实,拿日本右翼的诡辩”日本发动大东亚战争解放了东南亚”来反问:若不是一颗原子弹炸死了20多万生灵,天皇能够那么快地宣布”终战”吗?岂不是说日本得以保全,应当感谢美国的原子弹吗!    
    同样,终战使许多日本皇军得以保存回到了祖国,虽然在回国的路上也吃了很多的苦,但是比被他们加害的人所受的罪,就算不得什么了。终战也使日本得以保存了一个庞大的旧军人势力集团,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旧军队旧军人组织,包括他们的部分遣族和遗族团体,60年来就像一支地下的军队;这支军队很有组织、很有纪律、很武士道、很大和魂、很团结、很恋旧,特别”忠君靖国”——当然,也很有钱,不然经不起折腾。    
    当你看到在日本各地修建的许许多多侵略战争纪念物,读读刻写在上面的文字,你就会看到他们的存在,就会像大日本帝国皇军复活了一样……以下记录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在号称西日本陆军航空发祥地曾为日本陆军”东洋第一”的航空战略据点,自称”在满州、上海、支那事変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的大刀洗机场和大刀洗飞行学校,1987年4月建起了”大刀洗平和记念馆”,展出有从博多湾海底打捞起来陆军九七式战斗机;在大刀洗机场旧址有”慰灵碑”、”西日本航空発祥之地”碑;在翔天菊水之园有”忠魂碑”,在甘木公园有少飞十五期大刀洗会的”朋友之碑”、特别干部候补生操纵一期的”特干之碑”、”飞行第九十八战队战没者之灵碑”、”甘木女子挺身队之碑”。    
    在”本土最南端的陆军特攻基地”知覧基地,有”特攻队之歌”碑、”知覧教育队之之记念碑”、”遗书之歌碑”、”忠魂萤之碑”、”留在鸟浜显彰碑”、”神阪次郎‘今天我们诞生’文学碑”、特攻铜像”永恒”,在知覧町护国神社里有”特攻平和观音”,在平和公园里有”特攻铜像永恒”,在”特攻平和会馆”里有从甑岛的手打港湾打捞上来的52型零式战斗机。    
    在都城基地,有”都城特攻振武队慰灵碑”、”都城基地出击特别攻击队员战没者碑”、”陆士第五十七期同期生会镇魂碑”;在都城历史资料馆:有特攻队的遗书”皇国必胜”。    
    光是专门纪念”陆军少年飞行兵”的,在东京陆军少年飞行兵学校旧址有”慰灵碑”,在禅昌寺有”少飞之塔”,在大津市民文化会馆有大津陆军少年飞行学校旧迹”若鹫之碑”,在法光寺有”捧 陆军少年飞行兵慰灵”碑,在千叶县护国神社有”陆军少年飞行兵慰灵之碑”,在新泻县护国神社有”陆军少年飞行兵 新泻县出身战没者慰灵碑”,在富山县护国神社有”富山县陆军少年飞行兵翼之塔”,在石川护国社有”陆军少年飞行兵慰灵显彰碑”,在和歌山县护国神社有”空”碑,在兵库县神戸护国社有”陆军少年飞行兵显彰碑”,在比治山陆军墓地有”广岛少飞会 奉献给阵亡在天空的朋友”碑,在备后护国神社有”陆军少年飞行兵战没者慰灵之碑”,在鸟取县护国神社有”鸟取少飞会 少年飞行兵战没者慰灵碑”,在松江护国神社有”岛根少飞会 翔飞之树”,在山口县护国神社有”少飞之碑”,在徳岛县护国神社有”陆军少年飞行兵若鹫之碑”,在爱媛县护国神社有”爱媛少飞会奉给亡友之御灵”碑。    
    遍布各地的纪念物年年月月的战魂祭,虽然不是个个都像靖国神社那样疯狂,参加这些纪念活动的人,也并非个个像修建大东亚圣战碑的人那样顽固,其中许多人只是怀怀旧其实也不喜欢战争也很热爱和平;可是,看到大量的这些东西,仍然令曾经遭受伤害的国家和人民万分遗憾,或许他们只是盲目的狂妄,或许他们只顾满足自己,或许他们只是疏忽被害者的感受,或许他们只是被蒙蔽了眼睛……认清这一切,需要我们为之揭开自欺并欺人的伪装和面纱。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皇民化的精神鸦片(1)

    翻开日本的神道神社词典,里面有汉字”废社”一词,跟汉文的意思一样可以顾名思义;就是现在已经不在或者改作了它用的”报废”了的神社;比如:朝鲜神宫、朝鲜神社、光州神社、平壌神社、扶余神社、江原神社、全州神社、咸兴神社,很明显都是侵略占领朝鲜和韩国的神社;南洋神社是打到东南亚建造的,关东神社是侵略中国东北的;另外还有:台湾神社、新竹神社、台南神社、台中神社、嘉义神社等等,都是侵占中国台湾时建造的神社。    
    大体来看,日本在哪里侵略占领的时间越长,在那里修建的神社就越多,神社的数量几乎可以作为日本人侵略时间长短的标志。韩国、朝鲜,中国的台湾、东北、华北和沿海地区,再远到东南亚几国,随着被日本侵占的时间的久长,修建神社的数量相应地有多有少;台湾被日本侵占长达50年,所以修建的神社非常多,大大小小有名无名大概约有200多座。    
    诸多的日本”废社”,实际上是一种外来侵略的”占领神社”,大体分为两种,一种主要是日本人或日本军队自用的神社,不管打到哪里也不论时间多短,只要有点可能日本人都会建立起神社,如同打强心针服安慰剂,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另一种,是在大军压境下强迫修建的,主要是对占领地进行殖民地奴化教育的,是维持殖民统治的麻醉剂,是强迫占领地居民”皇民化”的精神鸦片。    
    日本侵占台湾,五十年的皇民化运动    
    在世界的宗教之中,神道神社可以说是日本的独特标签。在开战以前,日本神社仅局限于岛国一隅,很难输出海外亦很难为它国自动地引进;后来如此之多的神社涨潮般地在台湾登陆,过了几十年又如退潮般地消失得干干净净,统统地变成了”废社”,这一切的解释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神社作为侵略占领的殖民地政策,在大炮和黄油之下有如法国在越南的”高卢化”,英国在印度的”英吉利化”,都是企图殖民地化,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失败。日本占领中国的台湾和东北,把那里一度变成它们的台湾厅、关东州……神道神社正是日本人祭起的”皇民化”的精神化学武器。    
    日本侵占台湾,广义的”皇民化”,是自从”领台”之初就已开始,作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一贯到底的坚定政策,一直实行到1945年8月战败投降时为止;而相对狭义的”皇民化”,主要指1930年代后半期开始的”皇民化运动”,不但在台湾,也在中国东北,朝鲜和东南亚占领地,在所有曾被日本侵略侵占的地方,目的都是要把那里的人民”日本人化”变成”忠良的日本皇民”。    
    请看1938年,在日本军国主义高潮统治下的”台湾总督府立台南╳╳╳中学校””战争教育”和神道活动的记载,一年内超过了65天;可见那时台湾的教育是完完全全的军国和神道化了:    
    1月13日,图书馆陈列”国民精神”文献。    
    1月17日,校内武道大会。    
    1月28日,参拜台南神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