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谈往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宫女谈往录-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手势,暗示老太后今天高兴不,让大家留神言谈举止。这是我们姐妹之间互相的关照。老太后的性格是很特殊的,平常我们各人手指头上几个斗几个簸箕,老太后都知道得很清楚。有时老太后心闲又高兴,把我们叫到跟前,搬着我们的手指头,细细地看指纹,谁的手上有多少个圆圈,有多少个扫帚形,有多少个簸箕形,还说圆圈形的叫斗,斗多好,俗话说,九斗一簸箕,不求人也过去。那种温和劲儿,活像老祖母。但是只要犯了错,触怒了老太后,一声令下,拉出宫外头去,让掌刑的打。那——这个宫女子就不知去向,也永远不能回宫了。并不是打完了以后,宫女重新进宫当差,给老太后磕几个头谢恩就算完了。不是的,不是这样的。我没见过被打过的宫女还能重新回宫当差的。这是决不可能的,因为被打完以后,她必有怨气,有怨气就决不能再当近侍了,老太后是深明这个道理的。我们小姐妹们也渐渐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处处都要留心观察老太后的颜色。早晨一起床,上夜的、司衾的,就要仔细留心老太后的心情,如果气出得调匀,话说得慢声细语,那就可以和老太后说笑;如果今天老太后说话气发直,那就干脆不要多说话,唯一的语言是‘口庶’、‘喳’、‘是’,躲过这段时间也许老太后会顺过这口气来!这就是我们当侍女的规矩,也是我七八年来没挨罚的经验。

“按说七月十五是个非常美好的节日。酷热的暑天刚过,天气早晚有些发凉了,天上的黑色怒云变成了鱼肚子色般的细片麟,风吹在人的身上也不那么发黏了,正好可以玩一玩,看一看茂盛的荷花,葱郁的树木。可老太后在这样好的日子偏不出游,就是遛弯也在长廊的北面。

“总而言之一句话:老太后怕鬼!

“据说,中元节是鬼节。宫里对这事传说得很盛,聚谈起来,添枝加叶,越说越玄虚。有的说这是鬼过关的日子。咱们阳世间不是有冬至节吗?那是斩监候犯人过关的日子。冬至节快到了,每个斩监候的人都要剃头刮脸,准备出红差,他们提心吊胆,担心自己要杀头了;有的冬至节砍了头,就坠入地狱,变成恶鬼了;有的冬至节熬过来了,以后还有活的希望。阳世间是这样,鬼过关也是这样。有的被超度了,脱离了地狱,脱离了苦海。放荷花灯就是这个意思。观世音菩萨不是居住在南海吗?南海盛开荷花,用荷花瓣做成了船放上灯,在黑暗的苦海里放上一盏明灯,指明了方向,让这些冤鬼们乘上船点着灯,登上了彼岸,这就叫慈航普度。在这个鬼过关的日子里,能帮他们一把,是功德无量的。也正因为阴世和阳世是一样的,有那种穷凶恶极、作乱犯上的鬼,自己明知超度不了,于是看到旁人被度,自生嫉愤,铤而走险,就同阳世间的人‘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样。那种无法无天的亡命徒,在鬼里更多,要提防的就是这种鬼。还有一种生前含冤,死后找替身的鬼,也是到处乱走。在这种升天和下地狱的关键日子口上,鬼是到处乱窜的。所以,老太后这几天里既不游湖,也不到僻静的地方去。

“老太后是十分迷信的,并不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模糊态度,她是真信,不是假信。一过七月初十以后,丢失的东西就不许再找了。譬如老太后把扇子忘掉在什么地方了,但不许找,说不要找了,过几天再说吧!过几天真个找到了,老太后会说,我说不用找吧,过几天就会回来的。其他的东西也是这样。老太后认为这几天到处有鬼,鬼看见喜爱的东西,就许借去玩几天,所以不要找。对他们不要鼠肚鸡肠,要大大方方,如果找急了,他们反而会不好意思,就会把东西给毁了,往僻静处一扔,那就表示惹他们生气了。我们阳世上的人何必惹鬼生气呢?老太后这种体贴入微,宽宏大量的态度,对人是很少见的,只有对鬼才能这样大度宽容!

“这些天园子里的瞎话也特别多。

“有两个小太监在月色朦胧里到湖的西岸罗锅桥(玉带桥的俗称)北边去捉蛐蛐,很清楚地看见有两个人骑在石桥的栏杆上,面对面地坐着,好像两人在谈心,又像商量什么事,其中一个人总是比比划划的,但又听不见他们谈话的声音。两个小太监很纳闷,以为是护军查夜,跟什么人争起来了。小太监也不在意,时间很长了,等小太监走到近处细看,这两个人都没脑袋,当然不会说话了,只能彼此打手势,把两个小太监吓坏了,扔下蛐蛐罐,撒腿就跑。据说从此两个小太监茶饭不吃,迷迷糊糊两三天,仿佛得了大病一场。

“这是张福亲口对我说的。他还说:‘有一天夜晚,我心里总感到发闷,想遛到长廊上坐一会儿,吹吹风,解解烦闷。谁想到心里一有闷气,鬼就会来欺人。刚把背靠在长廊的柱子上,就看见西边曲廊上远远有人在吸烟,旱烟袋锅里的火一明一灭的。我心想,谁这样大胆,游廊里向来不许吸烟的。我站起来想看个究竟,紧赶慢赶没有追上,可烟袋锅里的火,反而飘飘洒洒地成片儿飞下来。我有些生气了。喊声——站住,不要脑袋啦!嘿,根本没人理我。这时正好西边有两个查夜的,听到我的喊声,顺着廊子走过来了,问我:“刚才您跟谁嚷来着?”我说:“有个人在廊子里吸烟,跟您二位走个对面,您没看见?”两个查夜的说:“根本没碰见人啊,您大概刚起来,眼发了吧!”正在这时,我抬头一看,立刻对两个查夜的人说:“你们俩看,那个吸烟的人还在廊子里磕烟斗灰呢!”那两个查夜的说:“我们什么也没有看到。”咳!时运不济鬼来欺人,姑娘,大概我阳寿不会太久了吧!为什么让我活见鬼了呢?’”




'上一页''下一页'
送鬼的中元节(3)



老宫女说到这里,停住了,不再往下多说了。旗下人心眼多,我正在病中,说些乌七八糟的话,怕我忌讳,惹我心烦,这该多不好哇。所以我紧忙着说:“您别多心,我什么忌讳也没有,回头我睡觉的时候,请您把皇历(过去把日历叫皇历,也叫宪书,传说这书避邪。)给我压在枕头底下就什么事也没有啦!”她知道我在和她开玩笑,也就松心了。从老宫女的谈话里,也可以了解大部分的情况,从上至至尊下到阉竖,整个颐和园是笼罩在一片迷信的烟雾里,昏聩如此,国事就可想而知了。

“各种传言都慢慢集中到老太后的耳朵里,老太后是听进耳里记在心里,默默地点点头,仿佛真有这些事似的。四格格、李莲英等人表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透着‘谈笑扌为敌’,满不在乎的神气,照常哄老太后说笑。但不敢放纵,看出来是谈话中带着拘谨,不如往常那样自如。老张福就像秋天的草被霜打了似的,显着发蔫。这是他被鬼吓的,像有块石头压在他的身上。

“过年过节是伺候神仙,神仙是由天上下来的,他们大仁大义,决不会胡闹,是保护着主子们的。鬼是由地里冒出来的,他们出了地狱以后就胡作非为,所以老太后不怕神仙而怕鬼。这大概是老太后的心理。因此到中元节祭鬼的日子,要多做好事,免得他们胡闹。

“我们真像过关的一样,白天还好过些,人多有依靠,一到夜晚就糟了。姐妹们三五成群挤在一起,光一个人连屋子也不敢出。晚上睡觉,不论多热的天气,总是把头蒙得严严的。我们住在乐寿堂后面。没在颐和园住过的人,体会不到那种滋味。整个夜里到处叮咚乱响,七月十五前后正是各种虫子和小动物撒欢的时候,屋子一有亮,大的蚱蜢就来撞窗户,什么会飞的东西全来。野猫和刺猬专等着吃落地的蚱蜢,吓人的号叫声,唿哧唿哧的吹气声,彼此的吵架声,由晚上一直闹到天亮。本来我们当差就提心吊胆地怕误了差事,偏偏它们在夜里喧闹,虽然有值更的太监,也管不了多少事。野猫和刺猬这类的东西,根本不怕人,人往前进三步,它们往后退三步;人往回退三步,它们又往前进三步,因为这里有它们爱吃的食物,怎么也撵不走它们。我们侍女寝室的屋门向例是不许插上闩的,有值班的同伴在外头,女孩子又事多,为了方便,只把门掩上就算完了,可有时刺猬就能钻到屋里来。吓得我们蒙上头,身上冒白汗。谁都知道颐和园是个好地方,可在颐和园受苦的滋味,是谁也想不到的。我们一群十几岁不懂事的女孩子,无论白天黑夜都是战战兢兢地过日子。

“中元节临近了。大家都在做荷花灯。这是全园子人们一次感情的大流露。

“我们在宫里长年累月是不许祭奠自己的亲人的。一不许焚香,二不许烧纸,三不许上供。无论过年过节或遇亲人祭日,也只能找个没人的地方,愣一会儿神,默默地道几句,眨一眨眼皮就算完了,只有在做荷花灯的时候,能寄托我们的一切哀思。所谓一切,是为了纪念一个人做一盏灯,也可以为纪念第二个人第三个人,连续做第二第三盏灯。能尽量表达我们的哀思,这总算是极大的恩典了。

“当然,我们谁也不会透露自己的心事,都说是给老太后积功德,但这秘而不宣的感情是彼此全然了解的。由于外界的环境,内在的心事,所以我们整个园子里都浸沉在一片沉寂的气氛里。

“应该特别表白的是,对我们这群贴身的侍女还有额外的恩典。老太后在屋里像闲谈似的说一句,‘你们有给亲人带包袱(祭品)的,也可以交给法船给你们带去’。就这样的一句话,突然让我们身价提高了好多倍,像雷一样传遍了全园子,连有头有脸的老太监也会登门求情,求我们大慈大悲,多积功德,替他们代捎一个包袱给他们的亲人(死鬼)。因为这乃御用的法船,给普通人捎包袱,是皇恩浩荡,能沾上这个光,很不容易。他们说完,连续双腿跪安,感恩不尽,满面悲苦,实在是感动人。跟我们日常有来往的小太监更不用提了,这几天他们在暗地里窥视着我们,一有机会就远远地扑倒在地下,膝行几步,恳求我们开恩,给他们的亲人捎点东西。他们指天发誓,以后让干什么准干什么,大有舍身图报的意思。他们都是苦人,一出娘胎,不是爹死就是母亡,以致当了阉人。他们也最迷信,认为这是报答亲人千载难逢的机会,能给他们弥补上过去所欠缺的情意是天大的恩情。

“我又想起我最好的女伴春苓子,春苓子这几天比谁都沉闷,我们都可怜她。她从小就没妈,继母对她很冷淡。她妈妈生她们姐妹三个,她最小,四岁时妈妈就过世了。她听姐姐说,妈妈死前有个愿望,说生你们三个,给你们浆洗衣服,不知糟蹋了多少桶清水。我死后在阴间是要罚把脏水都喝完的。我希望你们给我糊个牛,能替我喝些脏水,就算对我尽孝了。于是她想糊个牛让法船带去,就怕老太后不答应。小娟子心直口快,替春苓子禀告了老太后。老太后很夸奖了一番,说:‘苓子好孝心,让她糊吧!’这是老太后特殊的恩典。老太后在这个时刻是有求必应的。

“我这里放胆说句话,老太后到晚年的性格大体是这样的。越沉默越有心事,往往闭着嘴半天不说话,在这个时候对下人越慈祥。由春苓子的事就可以看出来。这时大致是戊戌年(1898年)七月十五日前后的情形。




'上一页''下一页'
送鬼的中元节(4)



“由七月十三日傍晚起,开始做法事了。这时对我们规矩特别严,一不许到游廊南边去,二出来进去必须用水盆照自己。法事由三棚经组成:一是僧,二是道,三是喇嘛。这做僧、道、番法事的都是有名的高僧高道。法源寺的僧、白云观的道、雍和宫的喇嘛,平日都是请不动的,只有老太后做道场才出来广结善缘。每棚100人,各有自己镇山门的法器,如和尚的铙钹,道士的长鼓,喇嘛的法螺,由薄暮时吹奏起,绕着法坛行走,此起彼落,各教有各教的玄妙。

“据老太监跟我们谈,和尚和喇嘛是一回事,都是讲超度,以劝善为主,他们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道士不这样,道士是凭法力,讲的是拘魂镇压,捉住鬼头,最后放焰口。

“放焰口是糊一个大鬼,有一丈多高,蓝袍蓝脸,很凶恶,嘴两旁涂着火红的颜色,像由口里往外冒火焰似的,所以这个鬼叫焰口。据说在枉死城里有成千上万的饿鬼,而饿鬼有个头领,蓝袍蓝脸的鬼,就是饿鬼头领。七月十五日地狱门开了,群鬼走到了阴阳界,和尚喇嘛念经超度他们,道士是把大鬼拘来,喂跑了他们让他们好好地出地狱。三教都把喂鬼的食物叫斛食,是用面在大的盘子里做成螺旋形的一个圆陀螺,把很多像饼干似的小圆饼,整齐地码在上面,念经念到一个间歇,就洒一会斛食(小面食)。到最后,七月十五日夜间,鬼被喂饱了,肚子里有食,身上有了力量。大鬼喷出火来,照亮了地狱,鬼就冲出阴阳界,再重新托生。——这是一件人和鬼打交道的事。

“法坛分水上与陆地两部分,所以也叫水陆道场。水上和陆上同样的排场。在放焰口以前要做个法事,叫烧楼库。并排五个楼,中间是主楼和旁边四座小楼联缀在一起,里面盛上好多的金银财宝,都是金银纸做的纸锭。在水边路口焚烧,这是给鬼放赈,让他们当盘缠(路上的零花钱),好安心上路。

“放焰口是个高潮,鼓钹齐鸣,佛号喧天,三教齐心,共同超度,是最大的法力,也是最大的慈悲。在放焰口的同时,也要烧法船了。所谓法船,是一个大的像船形的纸糊的楼房,里面容纳好多的东西,有各庙供献的祭品(都是纸糊的,只有有名的几个庙能有资格做),有各王府送来的钱箔,有宣佛号、念咒语、诵天王经之类经纸,更多是纸钱。此外,有私人的慰问品。这是人和鬼临歧分别的一种哀思,鬼又要和亲人告别了。慎终追远是中国人思念祖先的淳厚感情,在这里流露得最充分。人们都默念着,流着泪,暗暗呼唤着自己的亲人,希望自己的慰问品能送到亲人手里。

“一切都安置好了——鬼吃饱了,路费有了,带上了公家和私人的慰问品。渡口上的荷花船早已准备妥当,引航的照明灯也都点燃了,地狱里又大放光明,大鬼小鬼乘这大好的时机要托生彼世了。最后用鞭炮相送,放盒子(上好的一种焰火),烧葡萄架(一种复杂的什锦盒子焰火,能延续烧几十分钟),用人间最隆重的祝礼,祝他们一路顺风。给鬼的安排有多么周到啊!

“让他们愉愉快快地走,免得在人世间惹是生非。这大概就是中元节作法事的目的吧!这就叫——有钱能买鬼推磨。老太后是深明这个道理的。

“老太后高高地坐在听鹂馆的凉台上。这是夏天经常临幸的地方,一来凉爽有风,没有蚊子;二来皓月当空,放眼四望,能看到作法事的一切举动。节日的晚膳也摆在这里。七月十五日是热的季节。吃的多是水晶的东西,水晶鸡脯,水晶肚,南糟鹌鹑,冰糖鸭子,一面吃一面听着和尚道士们诵经的声音。等到和尚道士们绕着法坛念经放鬼的时刻,老太后也双手合十,微闭二目,抬头又望见西南湖边上一片火红,湖面漂浮着荷花灯,繁星似的闪烁着,心里可能充满无限的安慰。从此,雨过天晴,一天云雾散,好像中元节驱散了心底里的一切阴影,老太后又心安理得地放心做她的一切了。”

正是:朵朵金莲放满河,焚船烧库吟弥陀,夜阑纵目听鹂馆,狐火惊飞鬼火多。

过去齐宣王对孟夫子说过:“他人有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