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净泉凤眼莲出现问题,方允则要承担全部责任。
除了知情者,还有沿河居住的居民,他们对这种疯长的植物,也充满好奇。
他们常常傍晚下班时,看一眼河面。
呵呵,似乎比早上面积扩大了。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又下意识看一眼河面。
哎哟,又比昨晚的面积更大了。
对净泉凤眼莲飞快的长势,并非所有人都持有看热闹的心态。
有些人对它的生长速度,开始忧心忡忡。
他们想到十多年前,水葫芦刚刚被引进时,不受控制的侵占大量水域,造成河道堵塞,水中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来必须耗费巨资打捞水葫芦。
那么,这次政府贸然引进这种生长速度极快的水生植物,会不会重蹈十多年前的错误呢?
《海西快报》是第一个在报纸上提出质地的媒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四十五章 有趣的喷泉花
大梦公馆的复式楼,早上的厨房餐厅,阳光明媚。狄老板这套住宅,虽然从没住过,但装修毫不含糊,居住环境,比只有水泥墙的苗圃红砖小楼,美了不止一个档次。
精致的整体橱柜,简约的实木餐桌,配上林曾新添置的奢华双开门冰箱,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个漂亮的现代厨房。
当然,林曾的住处,绝对少不了家居植物的点缀。
一丛爆炸似的翠绿香葱,摆在窗台。一株叶片翠绿的细藤玉石斛生长在墙角。而餐桌的一角,摆放着青花瓷盆里,种植一株亭亭玉立的碗莲,确是连叶片都近乎粉红的天水莲花。
林曾难得悠闲,给自己弄了一锅稀饭,煎了两块速冻的牛排,炒了几个鸡蛋,掐了一点爬藤的青菜凉拌。
一边吃着丰盛的早餐,一边用手机刷着几份订阅的报纸电子版。
等翻到《海西快报》关于内河水生植物的报道时,忍不住一乐,觉得这个媒体,难怪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快要倒闭的小报社,发展为如今能和清河报业的领军《清河日报》分庭抗衡的存在。
用《清河日报》主编刘远的话说,别人走的路,都是前人开拓过的平路,而《海西快报》的风格,却喜欢剑走偏锋,像一位无所不用其极的刺客。因此,报道的东西未必属实,却很多人爱看。
林曾略微扫一眼篇幅,全文都在质疑政府种植水葫芦的计划,会给城市内河河道,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看全文用词犀利,危言耸听,林曾倒是有些佩服这个报社的记者和编辑,在华国,能将一篇如此针对政府决策的文章在重要版面刊登,不是勇气可嘉,就是后台很硬。
不知道,这家报社属于哪个原因。
虽然这篇报道针对的是他公司的净化污水的植物,但林曾却不太在意。
净泉凤眼莲,育种空间培育的植物,本身没有繁殖能力。就算你想让它泛滥成灾,也就做不可能。
一株净泉凤眼莲能生长的空间,也就那么大,等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生长了。
九文区区长方允则,也是知道特殊空间这种植物的特性,才会放心种植。
正如林曾所料,正在《海西快报》对河道里的水葫芦,抨击的热火朝天,引得读者忧心忡忡的时候,那些每天观察河道水面植物的沿河居民,居然发现,那些跟打了催化剂一样疯长的水葫芦,居然不长了?
第一天,似乎是这么大。
第二天,似乎还是样面积。
第三天,更是没什么变化。
付书新老爷子退休后,闲而无事,最近的乐趣,就是观察洗马河上的水葫芦。他看到这些青嫩嫩的植物,好几天都不长了,顿时有些心急。
“哟,你还在看那河里的植物呀?”付老太太笑眯眯地摆弄这着自家老头子买回来的一株水生植物,一个大水缸摆在阳台,可不正是水珠莲?
老太太拿着水瓢,给水缸中添加自来水。
两朵硕大的透明莲花,已然盛开,看得老太太心花怒放,忍不住和付书新絮叨,“哎呀,你看这株植物,长得多好,我太喜欢,多漂亮,花瓣里的水,还特别好喝。”
付书新不知为何,就是惦记着河里的植物,甚至对种植在阳台的水珠莲,都无心多看。
付书新掏出书柜上,曾经给小孙女买的望远镜,往河面的植物看去。
付老太太无语地摇摇头,说道:“它爱长不长呗,关你什么事,不过洗马河多了这些绿油油的植物,看起来舒服多了。”
“哎哎哎,你看你看,这水葫芦的花里,是不是在滴水呀?”付书新像发现新大路一样,连连叫起来,扯着准备摘花瓣的老伴,要她看一眼望远镜。
“什么滴水呀!”付老太太莫名其妙,等拿过了望远镜,才发现付书新说的是什么事情。河面上,那一片植物开出粉紫色的小花,一束一束怪漂亮的,但最让人称奇的是,这种粉紫色小花,花心竟然会一直在滴水,而且不是缓慢的一滴一滴的滴水,而是像没有拧紧的自来水龙头,一串串的水珠子往河里钻。
“啊呀,咱们快去楼下看看,这是咋回事?”付老太太也是一个爱看热闹的人,发现新玩意后,连忙扯着老老伴往河边跑。
净泉凤眼莲的生长,有它的规律。在初期,它吸收的所有养分,都供给枝叶的生长,等枝叶的生长达到一定的极限时,它就成为一个占地上百平方米的“水质净化机”,开始源源不断净化水质。
当然,它在枝叶生长的过程中,也会大量吸收水中的富营养物质。
如今清河市内河河道上这些净泉凤眼莲,终于完成了枝叶的扩张,开始发挥它“污水过滤器”的特性了。
发达的根系,不断吸收河道内发黑的污水,这些污水通过净泉凤眼莲内部发达的过滤网,一层一层被净化,最终从花心流出,水的颜色已经变得清澈透明。
付书新老两口走到河岸边的栈道时,发现栈道上已经站了不少人,他们都一脸新奇,对着河内指指点点,显然已经发现这种水生植物的不同之处。
最近的净泉凤眼莲的紫花,距离河岸不到一米,淅淅沥沥的水滴,就像不大的小喷泉,滴滴答答地往下掉。
站在栈道护栏边的人,从没有见过这种神奇的植物,看得十分稀奇。很多了还拍了照片,往自己的朋友圈发送,还有人直接发给报社专门接受线索的邮箱。
“这植物不是水葫芦吧,怎么会喷水呀?”一个看热闹的年轻人拿着手机狂拍,一边询问附近的人。
“叶子看着像,花又不太像,不过感觉流出来的水,倒是清澈。”一个老成的中年人摇摇头回答。
不仅洗马河畔的居民看得津津有味,在九文区内其三十多条内河旁,很多人都发现了这种一直淌水的小花,纷纷驻足欣赏。
内河河道的“水葫芦”会喷水!
这个新闻在清河市迅速扩散。
甚至那些新闻报社还没出手报道,净泉凤眼莲不断滴落清水的视频,就刷爆了朋友圈。
“流眼泪的紫花,是水葫芦吗?”
“会喷泉的小花儿,漂亮极了!”
“奇特的喷水花,学名是什么?”
各种各样的标题,大部分在询问这个花的品种类型。
虽然水珠莲的外形看起来更为奇特梦幻,但大多种植在私人家庭中,所以名气比不在暴露公众视线里的净泉凤眼莲小多了。
不到一两天的时间,这种连植物学家也说不出所以然来的植物,顿时成为人们议论纷纷的焦点。风头比起之前的地毯草,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部分人的意识,还停留在净泉凤眼莲奇特的喷水特点上。但有一部分人,已经有意识地关注净泉凤眼莲花心流淌出来的水,是什么品质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四十六章 从九文区到清河市
因为奇特喷泉反应,生长在各处水域的净泉凤眼莲,不可避免地被许多有心研究者采摘。
林松平是海市华东大学生物研究所的一个普通研究员。扩散的奇特水葫芦,成为研究所里热议的话题。他接受导师的任务,从海市搭乘六个小时高速列车到达清河市,然后趁着天黑,偷偷剪了一株“喷泉花”,取了一些水质的样本。
像他这样的人士,这段时间,时常在九文区的河岸边出没。靠近岸边的净泉凤眼莲,被人拔了又长,长了又拔。
如果不是净泉凤眼莲在富营养化水质中强悍的生长速度,再多数量,也经不起众人的破坏。
连夜赶一班高速列车,林松平将样本带回海市,给自己的导师研究。
很遗憾的是,被带走的植物,和水葫芦模样相似,但那些紫花,似乎离开了生长地之后,却丝毫不会喷水。而且,还没有等他们仔细研究,这株植物,就在两天之内,迅速腐烂。
林松平的导师还算幸运,至少还观察了这株奇特植物的茎叶内部结构,分析了它的细胞结构。有些研究机构,直接让人从清河市将植物快递过去。两三天时间,收到快递的时候,打开一看,只有一滩残枝败叶。
负责植物种植的清河市九文区政府,已经接到许多问询,了解这种植物的名称,特性,还有种植目的。
但是,政府并没有立即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咨询者。
方允则在净泉凤眼莲被网络热议的时候,并没有立刻给予回应。
他密切关注着九文区三十七条内河的水质变化情况。
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他就要对比今天检测报告和昨天的不同之处。
目前,他的办公室有专门的文件架,用来存放这次净泉凤眼莲种植后,九文区三十七条内河以及湖泊水质的变化情况。
最开始的时候,数据的变化并不太明显。方允则没有心急,那时候,净泉凤眼莲在扩张,对水质的变化影响稍微微弱。但依然能从每一天变化的数据中,发现内河的水质的检测数据,每一天都有变好。
而数据开始大幅度提升,是在净泉凤眼莲紫花盛开的时候。
方允则看到办公桌上比起前几天,明显大幅度改善的水质情况,露出了释然的微笑。
外界的议论猜测,没有影响到方允则的步伐,但从上级而来的电话,方允则却不能拒绝。
其中,最早询问他情况的人,是他曾经的老上级,也是一手提拔他的清河市市长宁正飞。
“允则,你这里是什么情况,不声不响弄出个大动作来啊!”宁正飞有些开玩笑地说道。他和方允则关系不错,关于净泉凤眼莲的种植,他们也曾在电话上,略微沟通过。
不过,宁正飞其他事务繁忙,只认为是一种普通净化水质的植物,这种情况在环境治理中很常见,他也没有过多关注。没想到,方允则所说的植物,竟然这么特别,弄得清河市最近又在全国出名了。
好吧,上一次出名,是地毯草事件。
“老领导,上次跟你提过,只不过没想到净泉凤眼莲,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我本来打算等结果出来,再向公众公布。”方允则对宁正飞解释道。
“净泉凤眼莲?什么结果?”宁正飞原本只是因为这种植物的特殊特征,给方允则打了一个电话聊聊,没想到听方允则所言,这事情还有后续?
“我手上有种植净泉凤眼莲后,十五天时间净泉凤眼莲的水质监测数据,已经整理成图表。你看……”方允则在查看监测结果的时候,已经同时安排秘书张奇,制作了更为直观的图表。
“好,你现在带着图表到我办公室来。”宁正飞直接说道。
方允则的九文区区政府的办公地,距离清河市市政府的办公地,也只有两条街的距离。带上资料和图表,直接让司机开车不到十五分钟,就来到宁正飞办公室门口。
方允则独自带着资料的复印件,来找宁正飞。
宁正飞的办公室并没有关门,方允则敲门后,室内传来宁正飞熟悉的声音。
“请进!”
推门而入,一位头发斑白的老者,坐在办公室后,架着一副老花镜,在阅读着桌面上的材料。他抬头看到方允则,很高兴地站起来,从办公桌后走出来,说道:
“允则,快坐。”宁正飞挥手让他在待客的沙发上坐下,也不赘言,直接切入主题,“你说的水质检测资料和报表,是什么情况?”
方允则打开随身携带的厚厚的文件袋,将最直观的一叠图表,递给宁正飞。
“这是九文区这十五天以来,三十七条河流,两个天然湖,一个人工湖的水质情况。”
宁正飞点点头,他当时非常欣赏方允则,并大力提拔他的一个原因,在于他善于分析整理各种材料,用真实简洁的数据,汇报工作。这也是方允则从政的一个鲜明特点。
扶了扶老花镜,宁正飞第一眼看到明光湖的数据,脸上就闪过不可思议的神色。
他继续往后翻阅,洗马河,东门河,雪明河……
他脸上惊讶的表情越来越浓。
无论是哪张图表,各项数据的变化幅度,都非常一致。
图表的早期数据,对宁正飞而言,非常熟悉。内河治理问题,一直是清河市政府的心头之痛。
清河市曾经多次因为这个问题,与诸多“文明城市”、“花园城市”等国内城市的荣誉称号失之交臂。
他在上任之初,曾深入的了解全市河流大致情况。有些数据,他非常眼熟。
而基本上,每一条河流的水污染检测,都呈现一条往下滑动的曲线。在前五天,这个曲线还是较为平缓,但随后十天,各项数据急骤下降。
这也就意味着,九文区所有的内河水质,在短短两周的时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往前卖了一大步。
“近期是否有引水?”宁正飞问了一句。
“九巷民居这附近的五条河流。在种植净泉凤眼莲之前一个月,有进行过灌水清淤。其他就没有了。”方允则对这些情况很熟悉。
“我们清河市大部分内河河流,最大的问题,是城市中的河道,已经失去了天然河流的活力,虽然前几年经过整治,大部分的生活生产污水不会直接排入河中,但这些失去活力的河流,自然难以摆脱臭水沟的称呼。我们利用各种技术,只能尽量保证河水表面上还能见人。”宁正飞说道,他从头将这些图表认真研究。
“是的,而这种植物,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河水重新活起来。”方允则补充了这句话。
“活起来,”宁正飞拿着资料,沉吟片刻,然后说道,“你说的对,后面的数据,要继续记录。这份资料非常重要,复印件留在我这里,你再给我五份复印件,我另有用处。”
方允则点点头。
“允则,我虽然快退居二线,但看到这份资料,我有一个预感,”宁正飞摘下老花镜,直视方允则,说道,“也许清河市在我可预见的时间内,能恢复到百年之前,内河清澈,鱼虾成群的情景。你要做好准备,清河市另外八十多条河道,也将重新开启治理污染的工作。”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见成效
一直没有对净泉凤眼莲进行解释的九文区政府,向外界公布了处在九文区内三十七条内河的水质变化情况。
暂不提引起专业人士的轩然大波,对普通民众而言,那些复杂的图表数据,会仔细研究的人寥寥无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