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炮的文娱生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郭大炮的文娱生涯-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场观众眼看着郭大路挥舞着丛林刀将野猪放血剖腹,将内脏全部掏出不要,最后轻轻松松的扛着一整头大野猪走进了山洞中,都惊的呆住了!

    “这尼玛到底是真实场景还是特技剪辑?这头野猪这么大,最少有两百斤啊,郭爷杀的这么轻松,抗的也这么轻松,难道是道具?可特么也不像是道具啊!”

    “别告诉我这是真的!”

    在观众骚乱声中,荧屏上出现了上校军官与警局局长的对话,“你最好不要对蓝波实施抓捕行动!”

    警察局长道:“两百多人还抓不住他?”

    上校军官见劝解无效,最后冷冷的看向警局局长,“如果你执意要行动的话,别忘了带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

    “足够的裹尸袋!”

 第二百零一章 真正的大片

    (全本小说网,HTTPS://。)

    在郭大路拍摄的《第一滴血》中,饰演上校军官的是军旅演员中的老戏骨王耀文,此人是部队出身,饰演过很多军队的领导形象,天生的带有一股子军队的肃穆威严的气质。全本小说网;HTTPS://。.COm;

    为了请他出来表演,郭大路还特意跟白将军打了招呼,这才把这老人“借用”了三天时间。

    这名上校军官虽然戏份不多,但却极为重要,没有这个角色,就无法将整个故事衔接起来,出场虽少,却要求在这极少的场次里要把这个形象打造的饱满才行,演技不到家的一般的演员还真驾驭不了。

    当时郭大路在邀请王耀文来参演之前,就已经托人把剧本送给了这位老人,直到三月后开拍的时候,才把他接到剧组表演。

    三个月的时间,王耀文早就把自己的这个角色吃透了,因此表演的十分到位,在剧组根本就没有待够三天,一天时间就把自己的戏份演完了,第二天直接走人,就收了五千块钱的片酬,多了人家根本就不要。

    在郭大路看来,就冲老人这份演技,五万块也是少的,可惜老人根本就不多要。

    如今他在电影情节中刚一出场,几句台词就把观众们的心神抓住了,特别是当向局长说出“带上足够的裹尸袋”这句话时,不但他这么一位老军人硬朗的形象饱满起来,更使得主角蓝波愈发的令人敬畏。

    在这上校的眼里,竟然连两百多军人都不是蓝波的对手,这特战军刀组的组长蓝波到底有多厉害?

    就这上校军官几句台词,蓝波的形象就愈发的高大神秘起来,也引起了现场观众们巨大的好奇心与期盼之情,都想看看下一步蓝波怎么与包围他的那些军人对峙。

    与记忆中的电影不同,郭大路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按照记忆中的情节来拍。

    在原版的电影中,主角蓝波在四面为敌的情况下,最后被一发火箭的逼得不得不跳入废弃的矿洞中逃命,经历了一番挣扎才从矿洞的另一个出口逃了出来。

    但黄波涛在选择拍摄地点的时候,环境确实是选对了,在他们拍摄的小镇子附近的山坡上确实有一个矿洞,本来郭大路是想着在矿洞里拍摄主角蓝波逃命的剧情,但每当他要进洞拍摄时,心中就会生出一股危险的情绪来,连着几次之后,郭大路就知道这矿洞不妥,再不敢从矿洞取景,而是修改了一下剧本,改成了主角在白雪皑皑的丛林里与两百多名军人不断交手的剧情。

    当时黄波涛还在奇怪,为什么郭大路不在找好的矿洞里取景,而是要临时修改剧本更改故事情节,问郭大路的时候,郭大路只是摇头不语。

    可到了几天后,那个废弃的矿洞忽然就坍塌了,连矿洞上面的山体表面都裂开了一条大缝。

    知道这个情况之后,黄波涛一阵后怕,吓的半天没回过神来,要是他们真的进入这矿洞拍摄,估计整个剧组的人都要别活埋在山体中。

    如今这个剧本经郭大路一番修改之后,已经把原版中的矿洞逃生改成了主角蓝波一个人与两百军人战斗,并顺利逃出包围圈的情节。

    这个场景里面,郭大路化身的蓝波,制造了无数的伤敌陷阱,一个人一把刀,在齐膝深的雪地里与两百多军人战斗。

    他时不时的钻入地下,又忽然出现在树顶,有时候甚至进入上冻的小河里,在冰块下面对军人采取偷袭,几天过去,两百多人减员了一百多,到最后不得已打起来求救电话,请求上级支援。

    在上级意识到事态严重派遣部队拉着重兵器来小镇支援的时候,蓝波已经逃出了包围圈,然后就遇到了拉着军火的军用大卡车。

    在后面的事情就与原版没多大的区别了,主角蓝波开着卡车撞飞拦路的警车,一溜烟的开进了假日小镇,开始了对警察局的报复。

    他对警局局长说,如果局长再逼迫他,他将让他见识一下难以想象的战争,现在,他把战争带来了!

    当蓝波势不可挡的冲破层层封锁一路杀进警局即将把局长击毙的时候,老上级上校军官出现在了蓝波背后,“战斗已经结束了!蓝波,战斗已经结束了!”

    长官与士兵的见面,自然引发了身为士兵的蓝波的极大委屈,在蓝波一阵歇斯底里的发泄怒骂之后,最终还是被上校军官带了出去。

    郭大路在影片最后的表演中,这种铁血流血不流泪的硬汉,却在老首长面前哭的像个孩子似的,那种对社会的抱怨以及对自身的迷惘,还有对阵亡战友的怀念,深深感动了现场所有观众。

    待到电影结束后,一群观众还沉浸在那种说不出来的悲伤情绪之中,人人脸上都没了笑容。

    王小璐几人中,慕容小雪哭的跟个泪人似的,“太让人感动了,呜呜呜,没想到大路哥竟然也会哭,呜呜呜……”

    王小璐道:“行了行了,这是电影,又不是真的,你丢不丢人!”

    宋倩看向王小璐,脸上露出兴奋之色,“小璐,这部电影太棒了!肯定会成为影视剧中的黑马!这才是真正的大片!”

    对于这个世界的华夏人来说,国内至今还没有一部像样的商业大片,基本上都是小成本电影居多。

    偶尔有几个小鲜肉主演的所谓大电影,但播放出来以后,除了脑残粉觉得好之外,主流社会却是一片骂声。

    一坨金光闪闪的臭狗屎一个劲儿在眼前晃,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忍得住不骂。

    华夏的大电影中的“大”指的就是花钱多,但这部分钱一大半都落入了演员的口袋里,特别是小鲜肉的片酬已经占据了电影总预算的三分之一还要多,而其余的配角演员的片酬也要占据一部分预算,然后才是剧组职员的报酬与后期制作的费用,以及电影宣传造势说耗费的钱财。

    这些采用小鲜肉来作为主演的电影,一般都是剧本很差劲的那种,就像之前黄波涛请小鲜肉楚天歌拍摄的那个本子一样,故事情节被生拉硬拽的凑合到了一起,连基本的逻辑都没有,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剧本。

    这种电影拍摄出来之后,除了花钱多之外,再无任何可以拿出来的东西。但电影拍成这个样子,“花钱多”本身就是一种耻辱。

    花这么多的钱拍出一坨屎来,没人会觉得这是一种荣耀。

    以小鲜肉为主的电影,虽然花钱多,但却基本上不会赔本,就算拍的真的是一坨屎,可架不住别人喜欢吃啊!

    谁让人家粉丝多啊,各种脑残粉都舍得为自己的偶像花钱,甚至有的人直接包场,就是为了增加偶像的票房,这也是许多导演捏着鼻子请小鲜肉来参演自己电影的最主要原因——没人跟票房过不去!

    如今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国内的电影越来越功利化,电影人越来越浮躁,后果就是优秀的电影越来越少,成功的商业电影更是几乎就没有。最成功的商业电影反倒是郭大路之前拍摄的《东成西就》,这部电影以小博大,投资不算很多的情况下,却冲破十亿票房的大关,刷新了华夏电影史的票房纪录。

    别看有些电影人不断从专业方面找郭大路电影的毛病,其实更多人的却是妒火中烧,老子拍了那么多年的电影都没挣钱,凭什么你一个不是电影人的家伙拍一部莫名其妙的电影就赚了这么多?

    心里不平衡之下,自然要以破口大骂来发泄不爽之意。

    这就是之前那些电影人对郭大路作品谩骂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郭大路之前拍摄的电影虽然赚钱,却少了几分大气。

    无论是《东成西就》还是《射雕英雄传》,都只是闹剧中的一种,少了一种深沉大气味道在里面,直到《第一滴血》的面世。

    《第一滴血》让国人第一次知道了国产大片到底应该是怎么一个模样!

 第二百零二章 反响

    (全本小说网,HTTPS://。)

    《第一滴血》这部电影要是在思想钳制非常严重的国家里,根本就不可能过审。(全本小说网,https://。)

    但华夏是总统共和制,在舆论方面虽然有所钳制,但毕竟不像有些保守国家压制的那么厉害,相对而言,民主自由的气息还算是浓厚。

    不过无论什么外来东西一旦到了华夏,就不可避免的沾染了华夏所特有的色彩,无论是文化方面还政治结构,想要在华夏落地生根,就不可避免的吸取华夏特有风情民俗进而发生改变。

    就像一神教在华夏宣传的时候,绝大部分信仰一神教的老百姓也都是抱着交换性质的心理来信仰这个洋神,你能保佑我升官发财,我才会信你,要是信你没一点好处?走你的吧!

    有些愚民愚妇甚至把一神教的真神挂着庙里祭拜,拎着猪头来向真神许愿,完全就是把这位真神等同了道祖与佛祖,他们对一神教的教义根本就是一无所知,也不理解,因此在拜神的时候还是按照以前的规矩来。

    这就是华夏特有的文化色彩,外来的东西在华夏时间一长就变的本土化了,开始成了不伦不类的东西。

    宗教文化是这个样子,其实政体一样如此。

    当西方共和制进入华夏之后,在经过将近百年的政体磨合与完善,如今已经成了富有华夏特色的总统共和制。

    这种特色制度相较于西方的自由化风气显得略略保守了一点,但比之于保守的国度而言又显得开放了许多,不偏不倚谓之中庸,华夏传统的儒家文化使得中国在国体制度上也采用了中庸的做法,不激进也不保守,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也就是因为这种特色的政治制度,郭大路拍摄的《第一滴血》在广电局审核的时候,广电局内部形成了激烈的争执,有的说这部影片映射现实有辱国体,不应该予以通过,而有的人则说这部电影只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电影,拍的又是二三十年前的故事,根本就没有必要进行上纲上线,有的文艺片比这尺度大得多但都被通过了,凭什么这部就不予通过?

    这两拨人在广电内部争执的很厉害,一直达不成共识,直到军部白将军亲自打电话给广电局局长任红英,这部电影才停止了争论,直接放行。

    好多电影人在看到这部电影的尺度时,都为广电局的审核尺度放到到这个地步而惊讶不已,不过一想到这是向老兵致敬的一部电影,背后有军部的力量在支撑,大家顿时就明白了能够通过审核的原因。

    电影圈子里的人关注这个,但普通老百姓谁有这个闲心关注这个啊?

    他们看电影只是为了好看,至于电影背后的故事,根本就没有几个人关心。

    对于观众们来说,他们看的只是作品,作品好,他们自然买账,作品不好,自然不会有人付这个冤枉钱。

    《第一滴血》全国上映后的第二天,网友的评论充斥了整个网络,尤其是郭大路的微博下面,涌进来的读者、观众、粉丝们不断刷新页面,一天之内至少有上千万的人在下面进行留言,堪比一个网站的流量。

    “郭爷在不在?您那一身肌肉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简直亮瞎了我的氪金狗眼啊!”

    “卧槽,郭爷果然是硬汉!我还从来没有看过这么令人热血沸腾的电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厉害的硬汉形象!”

    “我国的特战兵真的这么厉害?一个人面对两百多个武装精良的军人竟然轻松的突围而去,甚至都不能称之为突围,而是一个人包围两百人!”

    “一个人包围两百人可能有点夸张,但郭爷用木矛钉住野猪,顺手一刀割断野猪喉咙的那一招实在太特么帅了!当时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激动的老子差点尿裤子!我敢断定,郭爷在现实中一定也是一名功夫高手!”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郭爷在电影里的很多动作都是特种部队的战术动作,杀伤力非常强,通常都是一击致命。要不是知道郭爷是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我还真以为郭爷是特种部队退役的战友呢!”

    “666,连兵哥哥都出现了!看来郭爷的身手连兵哥哥都惊动了!”

    “乌鸦,乌鸦,连长呼叫乌鸦!你那把造型古怪的战刀叫什么名字?从哪里买的?我也想要买一把来!”

    “卧槽,楼上问的也就是我想问的,蓝波拿的那把刀子好有型啊,从哪里买的?”

    “同问同问!”

    “妈蛋,歪楼了,歪楼了!我们还是继续讨论电影吧!”

    …………

    …………

    就这这些网友们纷纷留言之时,许多影评人也开始发表了对这部电影的评论。

    著名电影评论家朱海生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了一篇短评:我是郭先生武侠小说的爱好者,之前也看过郭先生的前两部影视作品,虽然都感觉挺好,但总归是少了点东西在里面,主题不够鲜明。他的前两部作品在国内能够引起巨大的轰动,但一旦走出国门,那便将会失去他的市场。

    因为国内外文化的不同,外国人很难理解中国的功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什么轻功内功,在他们看来,都是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所以那些夸张的武侠片很难走出国门而被外国人接受。

    但是这部《第一滴血》却与之前的作品不同!

    郭先生在这部电影里面写实的打斗场面与影片中展现出来的人文关怀的理念,都是一种普罗大众的价值观与认知度,就算是主角的武力值很高,但也在正常范畴之内,与武侠片中的高来高去大不一样。

    而且电影里面所表达的个人英雄主义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动作电影核心理念。

    只有这种将个人英雄主义发挥到了极致而又符合正常逻辑的电影才能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这样的电影才能走出国门奔向国际市场。

    个人觉得郭先生在这部电影里塑造的蓝波这位硬汉形象将会成为全球性的经典电影人物,郭先生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无可挑剔,他硬生生的将一部商业性质的动作电影搞成了文艺性质的动作片。

    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透露出一股子淡淡的哀伤,全程中,主角蓝波只有在看到战友家门的时候才流露出一丝发自内心的微笑,其余的任何时候,主角都是一脸的严肃,甚至是一种生人勿近的冷酷。

    当主角蓝波在上校军官面前无助哭泣的时候,我相信大多数观众都会被主角的倾诉所感动。

    是啊,一名在战场上开着坦克、飞机、扛着机枪、操控着价值几百万美金装备的战斗英雄,却在国内连一份停车场的工作都找不到,换了谁谁也受不了,更何况他还是国家勋章的拥有者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