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你觉得呢?”
“谈吐上确实有短板,比较差劲。不过中间对张伯驹及现实社会的评论,又很到位。尤其是张伯驹,他谈的许多细节让我极为惊讶,感觉极为琐碎与真实,你知道我收集张伯驹相关资料可谓不留余力,但是他说的仍然让我耳目一新,从没有听过。”
“会不会是他胡乱编的,为了不丢面子?”
“有可能,但我的第一感觉是其中虽然参杂人为夸大,但偏真实居多。尤其他后面还讲到,寄居在张伯驹家里袁克定的余生,让我很意外。要知道社会上网上对于袁克定谈论的甚少,更多的定义其为一个无学不术的花花公子和酒囊饭袋,可谁知道其八年抗战间,坚决不答应倭寇派遣军、汪伪政权的任职要求,靠典当家财度日,坐吃山空、度日艰难,最后穷困潦倒,只有张伯驹收留了他(当时已70多岁),并赡养10年(80余岁去世),而且这最后十年中,其一直钻研翻译德文书籍。”
“袁克定我是真不知道,毕竟只是个小人物,也许我父亲和大伯他们知道吧。”汤萍虽然是根红苗正的红色家庭后代,但是对于这些基本不感兴趣。
王凡的沃尔沃小车上。
“你今天去哪?”慕云婷看着喝了红酒,有些许醉意的王凡,问道。
“恩,回津海吧。”想了想“小筑”主卧里面的床铺和家具还没有配置,给人感觉空荡荡的,王凡想了想答到。
“别这么折腾了。明天我们不是定好去看你的那些古家具嘛,去我公寓吧。”
“去你那?方便吗?”
“不是我爷爷和父母那,我在云景小区有一套房子,今天你去那里住吧。你最讨厌住宾馆,但是你喝酒后开车回津海,我也不放心。”
“恩,谢谢,那我不客气了。”心里早就把慕云婷当作自己老婆的王凡,没有过多客套。
云景小区。
这是北京市的一处高档楼盘,慕云婷在这里的房子面积可不小,是当年的楼王。房屋面积260平方米,坐北朝南、房屋通透。并且楼层好、位置棒,窗外景色宜人。
“漱口杯在这里,毛巾我给你新拿了2条,挂在卫生间里了。还有晚上太冷的话,你自己开空调。”屋子的女主人进屋后,忙里忙外的把一切她觉得需要交代布置的都安排好。
“恩,好的。”王凡看着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掏东西拿被褥的清丽美女,一股幸福感和家的温馨从心底油然而生。在酒精的作用下,王凡慢慢从其后面走进,双手抱住慕云婷,然后趁其稍稍错楞的时机,翻转、拥抱、亲吻。
似水到渠成,像春暖花开,也许是今晚的酒意袭人,也许是两个成年人早就积下的**喷发,慕云婷只是稍稍抗拒,就被嘴唇上传来的热度融化,两个人亲吻着,舌头纠缠着,由王凡带领,从青涩到逐渐熟练,慢慢地,王凡的双手开始不再老实,一只手轻柔慕云婷的胸部白兔,另一只顺着腰间,滑向诱人的股间幽林与芳草花园。
“啊~~现在不行!”感受到王凡身体传来的,越来越发烫的温度,还有对方越来越不老实的双手,慕云婷最后一丝理智告诉自己,不能再继续下去。
“婷婷,我对你的心意,你还不明白吗?我爱你,我发誓会一辈子都好好爱你。”王凡此时被酒精刺激的全身发热,并且小弟弟昂头不已,已经完全精虫上脑,喘着粗气说道。虽然凭借着他已经几倍于常人的身体素质,并不是不能停下。但问题是他本人并不愿意停,以前在第二目标位面,干女人玩女奴,更多的是****和征服快感,像这种发自心底最深处的爱恋与**交融,却还是第一次。
在软弱无力的抵抗中,于甜言蜜语的哄骗中,王凡一件一件的把清新亮丽的慕云婷,扒成了一只光溜溜的“小白羊”,在对方的羞涩无助中,王凡迅速卸下盔甲,迎着如缎子般白皙的躯体,扑了上去。
今夜注定难眠。
第二天早晨。
从熟睡中清醒过来的慕云婷,感受到自己双腿之间传来的阵阵隐痛,还有旁边那个“混蛋”继续熟睡的表情,一股愤怒自然而生,樱桃小口一张,冲着其肩膀狠狠咬了下去。
“啊!!”一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喊声突然从主卧室传了出来。
“疼死我了!”
“活该!”一想到自己的第一次,就这么迷迷糊糊的被对方占了,心里很不舒服的慕云婷恨恨的说道。
“嘿嘿,婷婷~~”深切懂得此时女人靠哄的王凡,没有太过纠结,而是一边甜言蜜语,一边双手上下齐动,很不老实的坐着早晨运动。。。
“痛,昨天是第一次,别闹了,啊~~讨厌!”
上午10点,终于折腾起床的两人,草草的洗漱完毕,去外面吃了点东西当作早点午饭,然后立即驱车,去王凡昨天所说的专用仓库,选取“小筑”的家具用品。
由于有了昨天的“第一次”,让慕云婷最后保有的矜持彻底放开,以前虽然郎有情妾有意,可是终归还是男女恋人的地步。对于偏保守一些的慕云婷来说,昨天的意外,意味着自己和王凡关系的真正确立,她此刻已经完全把自己当作“小筑”女主人的地位,开始思考自己入住后的日常所需、所用、所喜。
就这样,半是赔罪半是陪伴的王凡,与慕云婷腻在一起足足三天,和她一起选定了从主卧室到储藏间,从视听室到健身房的所有器材设备,然后才以公事为名,商定了下周见面的日子,恋恋不舍的从北京回到津海市。
“你答应她以后出差最多不能超过半个月,岂不是自找麻烦?”雅迪在回津海的路上问道。
“放心吧,无非是多回来两趟罢了。”王凡不以为意,“实在不行,每隔两周回来2、3天陪她,然后再回目标位面干活。”
“你自己有数就好。下面我们去哪里?回第一目标位面吗?”
“恩,不了,我打算先去第二位面办点事,然后再探索一两个新位面。”
“探索新位面?”
“对,因为第二位面不适合农业和畜牧业,虽然人工智能还要一年,但我也需要先选好目标位面。雅迪,关于位面,你有没有办法大体筛选一下,我不想再去一个类似1943年那样的世界,或者与主位面几乎类似的地球,那样殖民起来有隔阂。”
“这个吗?倒也好办。反正你的‘宇’物质储量足够。我以主位面为原点,一次穿越花费‘宇’物质最多的位面,是和主位面相差最大的世界。先说好,很有可能你会发现,那里陆地板块数量不对,或者连炎黄共和国都没有。”
“没关系,差的越多越好,这样以后下手‘殖民’才没什么心里顾虑。”
两天后,第二目标位面。
这里一如既往的宁静安详,巨树参天,植被茂盛,整个地球一片生机盎然。当然,这一切都要排除时不时从丛林深处钻出的巨型昆虫个体。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地面里、海洋中高剂量的核辐射,让这里成为哺乳动物的墓地与坟场,只有昆虫之类的种群数量庞大的底层生物,才能依靠后代数量,扛过核辐射造成的灭族影响,并且一点点的逐步适应变强。
炎黄大陆西藏地区。
“你想好了,现在就开始?”雅迪问道。
“差不多了,西藏天河计划、地底暗河计划与印度洋暖湿气流引入计划,主位面的各个水利、生物专家论证了大半年了,基本已经把书本可以计算考虑的都囊括进去了。下面就需要找个实例进行验证了。”王凡看着喜马拉雅山脉,解释道。
“所以你选中了第二目标位面。”
“恩,这里核辐射超标。除了地底矿产资源和那些有用的变异植物,暂时没有其他价值。我在这里可以不受人为干扰的开凿天河、沟通地底暗河,以及在喜马拉雅山靠印度一侧开凿巨型豁口,让暖湿气流进入缺水的西藏新疆,看看过去那些专家设想的工程结果,到底正不正确。如果地底暗河可行,那么主位面炎黄缺水的问题,就解决一大半,至于西藏天河和喜马拉雅山巨型豁口,我打算如果成功,复制到第一目标位面,那里暂时没有外国侦察卫星。”
“我建议你先一个一个来,好评测效果。”
“你说的对,那么你建议先实现哪个?”
“巨型豁口吧,暗河那个随时都可以在主位面和第一目标位面复制,不着急,西藏天河因为需要的施工期较长,最好等人工智能完成,那样你就不用天天在这里盯着了。”
“ok;那现在开始用戒指收取喜马拉雅部分山脉,看看拥有印度洋暖湿气流后,塔里木盆地是不是就真的变成了塞外江南,北上水乡!”
“收到,等收取结束后,我们立刻探索第三位面位面,现在开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七十章 朱棣与被参劾的郑和下西洋
ps:感谢读者大大“fre摸nt”投给天堂2张。。。月票,读者大大“火药枪王”打赏天堂100纵横币,还有大大“用户91179690”打赏366纵横币并投给天堂1张。。。月票,谢谢大家^_^
第三目标位面,炎黄大陆。
这里的时间刚刚到达公元1413年初,也就是和主位面相差足足600年的时间,所以也难怪此位面和主位面相距最远,花费‘宇’物质最多,盖因为时间跨度相差太大,已经超出了雅迪的估算,能够到达这里,本身就属于小概率事件。
此时炎黄大陆的主人是朱棣,大明王朝的第三任皇上。看过《明朝那些事》的人都知道,朱棣算不上个好人,但确是个能人。在他之前,没有一个人能够以藩王起事,战胜中央集权,定鼎天下,朱棣却做到了。在他当皇上的22年里,办了不少大事:迁都北京是他命令干的;编纂永乐大典是他命令干的;后世赞誉无数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从发起到前6次都是在他任上干的(最后一次是宣德帝)。
由于1413年是永乐十一年,要到永乐十九年(也就是他快死的那时候),北京城才初具规模,所以此时朱棣还在南京,他老爹朱元璋修建的明皇宫呆着,而且此时的南京不叫南京,叫京师。
按照主位面历史,1413年应该是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带头人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统军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艘,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剌,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勿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等国。整个使团中包括官员868人,兵26800人,指挥93人,都指挥2人,书手140人,百户430人,户部郎中1人,阴阳官1人,教谕1人,舍人2人,医官医士180人,正使太监7人,监丞5人,少监10人,内官内使53人(包括翻译官马欢)。整个行动在1413年出发,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也就是1415年11月,榜葛剌特使来炎黄进献“麒麟”(长颈鹿)。当然了,以上全都是主位面历史,这里是第三目标位面,情况有不少差异。
炎黄大陆,京师(南京)。
在这里生活办公的朱棣,此时正在翻看内阁筛选呈报后的奏折。不用于明太祖朱元璋的事无巨细,均亲自处理的劳累工作方法,朱棣设立了内阁(后来被西方国家所效仿),帮他处理政事,所以工作强度大大减少。当然此时的内阁,并没有多少实权,可以理解为高级秘书,只做一些初步筛选建议等工作,政权真正最后拍板的决策者,还是朱棣。不过这时候,内阁呈报的奏折,大多数都是议论劝阻新一次“郑和下西洋”活动,理由是消耗甚巨,得不偿失,建议——停!
这些让朱老爷子很不高兴,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手段的“马背”皇帝,朱棣除了经常率军远征外,其治理国内也是一把好手。他坚持“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才是天下治平的根本。因而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且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正是因为这些措施,使得它的“永乐”是赋入盈羡,达到有明初时期的最高峰。因而朱老爷子真觉得自己干的不错,好容易找到自己喜好的“远洋朝贡”乐趣,就立刻被群臣们说三道四,皇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他已经打定主意,明天早朝找一两个“典型”,好好训斥一番,出出胸中恶气。
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后世史学家有很多的猜测和臆断,比如促进经济、宣传明朝国威、寻找失踪的建文帝、迎佛牙等等。这些理由猜测各有论据,但究竟如何,历史已不可考。不过雅迪根据互联网上各类资料汇总的结果,觉得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满足朱老爷子的“虚荣心”,应是比较靠谱的结果,即所谓“际天极地皆王臣”的满足感与膨胀感,才是朱棣皇帝更看重的东西。
要知道,单从收支方面看,郑和的几次下西洋,纯属赔本赚吆喝。永乐期间,郑和下西洋所费约在白银600万两,相当于当时国库年支出的两倍,而且这其中还不包括造船等各支出费用。此外,明朝实行海禁政策,郑和船队每次出海,虽浩浩荡荡,但“孤帆远影”,它的后面是不允许民间海商船队跟随,随同做贸易的。在民间,一直奉行“片板不许下海”的基础国策。
太仓刘家港,这里是郑和船队的主要停靠地之一。此时一支上百艘船只的庞大船队,正停靠在这里。
“这就是郑和宝船?”王凡通过飞行器内的大型屏幕,看到船队中,体型最大的那几艘船,问道。
“对!郑和宝船,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折合主位面长度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共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数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方能启航,载重量八百吨。可容纳上千人,应该是这个位面这个时候,世界上最大最强的船只。”雅迪调取资料库的数据,解释道。
“那些小的是什么船,也是宝船吗?”王凡指着周围模样不同的其他船只,继续问道。对他来说,能够意外看到传说中的郑和船队,纯属意外惊喜。
“那些不叫宝船,应该分别是马船、粮船、坐船和战船,在整个船队中,分别用于载货、运粮、作战和居住。”
“想不到明朝的工匠技艺如此之高。”
“王凡,其实吧~~”
“怎么了?”
“虽然我很理解你的自豪心情,看到自己国家历史上的辉煌,非常振奋。但是我还是要点出,明朝之所以船只工艺发达,除了皇帝本人重视外,它的前任——元朝,也是重要原因。历史上元朝拥有远洋贸易传统,远洋贸易非常发达,拥有当时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几个港口,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海量的民船和商船,这一切,为明朝的航海奠定了基础。”
“那个马背上的民族,把汉人当奴隶的民族吗?这么说还真可惜了!”
“可惜什么?你不会怀念元朝统治吧?”
“怎么可能,我是想如果明朝不实行海禁政策,说不定后世的超级大国和日不落帝国,就不是星条旗和英国,而是独属炎黄了。”
“也许吧。”
明皇宫,华盖殿。
“陛下,陛下,不好了~~”一名小太监风风火火的跑了进来。
“混账,什么事情如此失礼。”站在一旁,负责伺候朱棣日常起居的大太监昌盛,出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