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甲午崛起- 第7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易斯和英军军官们的心中,华军的战斗力,一点都不输给德军,甚至更加强大。

    “不行,不能再这样跑了,大军列阵,炮兵列阵,跟华军拼了,注意保护两翼。”丹尼尔刘易斯像是忽然受了什么刺激,一下子站起来大喊大叫,把手中的大饼狠狠的往地上一摔。

    “列阵?这个时候才列阵?早干什么去了?”

    这是所有听见丹尼尔刘易斯说话的英军官兵们的心声,当然,谁也不敢把这种话说出来,即便有说出来的,也都是互相悄声抱怨,被丹尼尔刘易斯带着大军逃了五十里,早把军心逃散了,把大军的士气都给逃光了!

    “都听见命令了吗?行动起来!要不然华军两个师,是要把我们包围然后全歼的啊,你们看不清楚形势吗?再不拼命地话,一个人都出不去!”丹尼尔刘易斯暴怒道。

    丹尼尔刘易斯终于看清楚了形势,只是现在对于他来说,不管是列阵拼命,还是拼命逃回喀布尔再稳住阵脚,其实都差不多了,而且,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也许逃回喀布尔城中防守,等待粮草打持久战,也许更好。

    不过,既然主帅下令了,英军的战术素养毕竟不同于那些胁从军,还是比较高的。

    王大山已经亲临一线了,和张浩波会合一处,高谊通则仍然继续带着一帮阿富汗土著军队协助华军第五野战师咬住印度胁从军和阿富汗胁从军。

    “太好了,英军这是不走了,要和我们拼命呢,将军。”张浩波奋的端着望远镜对王大山道。

    王大山笑呵呵的点点头,“不管他走哪一步棋子,我都让他葬身在侵略的土地上!传我的命令,华军第六野战师和华军第七野战师加速合围,在一个小时内将英军围死,大家注意保持距离,用子弹消耗对方,充分发挥我们总裁1878式步枪比英军的步枪射程远,精度高,能够连发的优势。”

    “是,将军。”副官听见王大山的命令,赶紧去通知通讯兵发电给下面的几个师旅机关。

    1850这个年代是步枪技术疯狂跃进的年代,如果以技术层面来区分,大致是有着这么几代的步枪。

    象鸟枪这样的火绳球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淘汰了,只有在大清帝国、阿富汗、日本等少数国家与地区还在大量使用。

    而燧发枪(主要是滑膛枪)比火绳枪进步了一代了,但在风行了近300年后,已经因为技术的进步,1850年后被全面淘汰出局,世界主要先进国家的陆军都已经换装完毕了。

    其中,布朗贝斯滑膛燧发枪,从18世纪初年开始生产,到1840年代开始全面退役,可以说是拿破仑战争和鸦片战争时期英军的绝对主力装备,光是陆军使用的印度型生产量就超过了三百万支。

    而比燧发枪更先进的前膛击发枪采用火帽击发技术,可靠性更佳,装填更方便,而且可以在雨天使用,还能集中使用,在19世纪初就开始就逐渐风行起来,很快把燧发枪挤出了市场。其中著名就有克伦士威克步枪前装滑膛击发枪,这种步枪自1838年开始装备部队,准备全面换装英军队普遍装备的前装燧发枪,但是在其全面装备部队之前,更新式的米尼步枪(米尼步枪出现了,定装弹等诸多技术让步枪的有效射程从区区一两百米跃进了五百米以上)出现了并在1851开始全部装备英军队,结果这种被淘汰的新式步枪只能迅速被撤装并出售,米尼步枪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显示了绝对的性能优势,彻底压倒了帝俄的旧式步枪,随后列强都在全面换装米尼步枪。

    米尼步枪的好日子也没有多久,形形色色的后膛步枪在后来10年内把这种步枪淘汰出局,而后膛步枪又演进出形形色色的连珠枪,但是后膛步枪的正确方向则是弹仓步枪,而接下去的进步中又用无烟药取代了黑火药,到了十九世纪末,尖弹又取代圆弹了。

    1850年代开始,每隔五到十年步枪技术就发生一次革命性的变化,许多步枪刚刚全面装备部队就面临淘汰的命运,在步枪的历史从来没有一个时代会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左右)到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左右),英军装备步枪的进步可以用飞跃来形容,直接从燧发枪变到了米尼步枪。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远征军大部分不过是燧发枪(1838年英军才开始用前装滑膛击发枪去换装燧发枪,而没换装多少,就因为米尼步枪的出现而改用米尼步枪了),确切说是布朗贝斯滑膛燧发枪而已,清军绿营兵用的是鸟枪(一种17世纪初的火绳枪,还是明代技术的产品,这种枪清代一直到20世纪初都还在用。

    当时藏军根本就没想到步枪可以不需要火绳,而其看英军根本就没点火绳,结果当灭了火绳,英军说谈判不成,立刻开火,而藏军却因为火绳无法点火,被歼灭),双方有一定差距(据有专家对比,说一杆布朗贝斯完全能压制2…3杆绿营兵丁鸟枪,如果算上士兵素质,这个差距更大),但远远没有后来第二次鸦片战争(此时英军是射程更远、射速更大的米尼步枪,而清军依然是鸟枪为主)差距大。

    当时如果仅仅对比武器,清军步兵也不至于那么惨败;同时也说明当时刺刀的作用,清军的鸟枪没有刺刀。

    如果不是乾隆毁掉毕懋康(此人在1635年,发明了燧发枪)的《军器图说》(里面就有燧发枪的制作说明),清军完全可以用毕懋康的技术制造出来燧发枪,虽然毕懋康的燧发枪比英军的布朗贝斯燧发枪性能差,但怎么也比火绳枪来的强。

    英国的军队现在用的是马蒂尼…亨利步枪。

    马蒂尼亨利步枪成为英国向全世界扩张其帝国领土,发挥了非凡的作用。从冰雪覆盖的加拿大到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苏丹,再到群山之中的阿富汗,到处都留下了它的足迹。历史上许多勇猛的尚武民族都被手持射程远、射速高的马蒂尼…亨利步枪的英国士兵镇压了。

    马蒂尼…亨利步枪的传奇历史始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枪炮商亨利皮博迪。

    1862年,皮博迪获得了后膛装填步枪的专利权,这种步枪采用起落式枪机,枪机下降时弹壳可以自动抛出,并且能够使下一发枪弹快速入膛。

    该枪采用简单的火枪式击锤击发方式而且必须手动待击。

    1860年代末至1870年代初,这种后膛装填步枪受到了西班牙、加拿大、土耳其、罗马尼亚、新西兰和墨西哥等国的青睐,并购买了数万支。

    1866年,一位居住在瑞士的奥地利籍设计师弗雷德里克冯马蒂尼修改了皮博迪的设计,用安装在枪机内部、由弹簧控制的击针代替了笨重的外置击锤,并且还重新设计了机匣、加固了抽壳钩。这些改进使得该枪的击发时间变得更短,击发时间即为扣动扳机完成瞬间至底火发火的时间间隔。

    改进后的步枪不但比皮博迪的原型枪更坚固,而且在射速上也有很大提高。

    但瑞士陆军还是决定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的单发步枪,马蒂尼只得把他的设计提供给了其他国家。

    1867年,英国陆军对外宣布要寻找一种步枪来替代其0。577英寸(14。 66mm)口径的斯奈德步枪。

    马蒂尼携带他的步枪参加了英军的试验,尽管有很多像亨利这样的知名枪炮商参与竞争,但他的步枪却技压群雄。

    1868年,坐落在恩菲尔德的英国皇家轻武器制造厂接到生产几支马蒂尼步枪用于进行进一步野外试验的命令。

    经过大量的野外试验,1871年7月3日,马蒂尼步枪被英军正式采用。由于该枪采用了亨利设计的带有膛线的枪管,因此英国陆军官方将其命名为马蒂尼…亨利mk1步枪。

    该枪是一种很实用的武器,盒子状的机匣使得扳机护圈位置向前了,并且杠杆一直延伸到枪托上。采用胡桃木枪托和护木,护木用两个套箍固定在枪身上,并且有一圆杆通过沟槽镶嵌在下护木的底部,枪管右侧安装了一把骑兵刺刀。

    马蒂尼…亨利mk1步枪操作起来非常简便,射手只需向下拉动杠杆,就会完成如下的动作:击针缩进枪机的前部;枪机回转,露出弹膛;扳机嵌入阻铁槽;该枪仅有的保险装置是位于机匣右侧的水滴状待击指示器,待击时其指在十点钟的位置上,击发后指在十二点钟的位置。机匣右侧顶部刻有v。r字样,即维多利亚王冠标志,其右下侧为军队制式标志。

    mk1步枪在野战使用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故障。主要问题有4个方面:弹药质量引起的枪械故障;射击时,后坐力过大;连续射击时,枪管过热;刺刀比较笨重。

    1877年,军队采用了马蒂尼…亨利mk2步枪。该枪除了在mk1基础上重新设计了表尺、护木、扳机和枪机外,枪托后部也加长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后坐力。原有的笨重刺刀也被更轻的刀刃长552mm的、带有环形座的刺刀所取代。但是mk2步枪省略了保险装置。

    和华国一样,列强也在不停的研发和改良自己的制式步枪。

    不过,华军现在使用的总裁1878式步枪至少领先于英国人的马蒂尼亨利步枪,技术水平10年以上,都不能算是同一个时代的产品较量了。

    马蒂尼亨利步枪的刺刀安装在枪口,有刀柄和血槽。它的主要功用是白刃格斗时刺杀敌人。

    马蒂尼…亨利步枪使用的刺刀种类很多,几乎每种样式的步枪都配有相应的刺刀。其中使用最多的有两种,一种是带环形座的刺刀,另一种是剑形刺刀。

    1853年式刺刀是最普通的带环形座刺刀。这种刺刀是为了配备1853年式前膛装填的步枪而设计的。刺刀全长526mm,刀刃长432mm。

    1860年式剑形刺刀是为了配用马蒂尼…亨利步枪而修改的刺刀。它是一把弯状刺刀,全长714mm,刀刃长577mm。在马蒂尼…亨利步枪被广泛使用期间,这种刺刀也被大量地装备。

    1876年式刺刀是在1853年式刺刀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重新设计而成的。全长635mm,刀刃长552mm。这种样式的刺刀是专为后膛装填步枪设计的。mk1、mk2两种马蒂尼…亨利步枪都曾配用它。

    这一仗,算是总裁1878式步枪和马蒂尼亨利步枪第一次在战场上交锋,华军和英军双方都是刚刚更换的制式装备,谁的实战效果更优秀,就靠这一仗来证明了!

    “全体上刺刀,准备迎接华军的冲锋!开炮!”丹尼尔刘易斯看了眼集结整齐的英军方阵之后,下达了命令。

    英军的列队非常有秩序,虽然经过了连番的奔逃,经过了上万人的减员,士气和实力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在这种情况下,部队的秩序还能保持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英军还是老一套战术,和当初发动鸦片战争的时候的战术相比,完全没有进步,一个方阵居中,两个方阵保护自己的侧翼安全,等于是拿着热兵器的冷兵器战法。

    王大山看的暗暗好笑,半天没有下令冲锋,谁会傻乎乎的等着往你们的枪口和刺刀上撞?

    “传令,不得擅自对英军发起冲击,听我的命令,先把口袋扎紧。”王大山对身边的副官道。

    “是,将军。”副官答应着下去传令。

    王大山一面对照敌人的阵型,一面对照地图,点了点头。

    张浩波笑道:“他们的技战术水平,比当初的淮军强不到哪儿去。”

    王大山嗯了一声,“是这样的,淮军不弱,弱的是清廷,国家弱,军队怎么会强大?”

    依靠总裁1878式步枪射程远,精度高的优势,华军一面射击,一面分兵挖战壕,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这让丹尼尔刘易斯慌了神,怎么华军不按照自己的套路来啊?

【1385 大结局07】

    要不要继续突围?丹尼尔刘易斯满脑门的大汗,他在想这个问题,不想不行了,再不做决定的话,很快会被华军围死!

    丹尼尔刘易斯的英军没有挖战壕的经验,现在想挖也不行,没有工具,而且,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死守,真的能被华军活活饿死的。

    在这么不停的犹豫,不停的挨揍的状态下,丹尼尔刘易斯终于忍不住了,命令左路方阵向华军冲锋,不能让华军这么轻松的射击和挖掘壕沟。

    砰砰砰,华军将士们一个个气定神闲,不说每个都是神枪手,华军第六野战师和华军第七野战师都是老三师发展出来的第二梯队,全部经过过库尔斯克会战,哪个不厉害?

    现在英军冲击的是华军第七野战师第三旅二团的阵地。

    王大山当即命令集中迫击炮,给华军第七野战师第三旅二团的阵地以支援。

    英军冲的很猛,主力英军的战斗力的确很强,英军上下都看出来,他们的一枪一放的马蒂尼亨利步枪,根本不是华国步枪的对手,对射是不成了,必须依靠人数优势拉着华军拼白刃战,否则必败。

    王大山自然明白英军的意图,让两个旅往华军第七野战师第三旅二团的阵地增补,稳固防御。

    “全军冲锋!冲击他们的一个点,跟他们白刃战!”丹尼尔刘易斯挥舞着指挥刀,做出了一个算是明智的决定,添油战术更加要不得,只有孤注一掷,撑着华军的防御阵地还没有成型的时候混战在一起,对于英军来说才是最占便宜的。

    轰轰轰!

    英军的炮火很猛烈,尤其是这种近距离作战,肯定要比华军的迫击炮的威力大,但是华军的阵地防护观念特别强,英军那些黑火炮弹,在趴着的华军面前,威力发挥的不明显,而且华军的将士们都是统一的钢盔,这也比英军的西瓜帽不知道强多少倍了。

    轰轰轰,轮到华军的所有迫击炮都开火。

    一颗颗的炮弹,狠狠的向英军砸去,负责打头阵的英军左路方阵,就像是被火雨浇灌一样,人头,身体,四肢,纷纷被炸的飞起,其状惨不忍睹。

    “攻击!攻击!”印度英军指挥官丹尼尔刘易斯扯着嗓子喊道。

    英军都打疯了,不管华军的炮火多么凶猛,就只是往前冲锋,当看见华军想要包围,全歼他们的时候,这种状况,要远比指挥员的嘶吼更有动员效果,毕竟谁都不希望死。

    华军第七野战师两个旅加一个团,7个团的兵力拼死抵挡英国人的进攻,不惜弹药的压制,就是不让英国人冲入阵地,华军都是匍匐射击,光是这一个动作,加上总裁1878式步枪的五连发子弹,就把英国人都打蒙了,似乎不管冲的多猛烈,换来的,只是成片倒下的英军士兵,冲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靠近华军第七野战师第三旅二团的阵地。

    丹尼尔刘易斯气疯了,“旗手!发信号,全军反向冲击,我们已经把他们的兵力都吸引到这一侧了,从另外一侧夺取他们的阵地!”

    丹尼尔刘易斯好歹也是指挥上百万大军的将军,临危不乱,这个想法挺不错的,只是在他这么做之前,王大山早就预估到了英军会这样。

    在华军第七野战师拼命防御的时候,背面的华军第六野战师在不停的缩小包围圈,并且构筑阵地。

    如出一辙,英军的反向冲击也没有奏效,一直打到天黑,不但没有进入英军预想的白刃战状态,反而包围圈越来越小,华军的阵地已经成型,将英军铁桶似的围在了中间。

    一般围歼战斗是大股兵力对小股兵力,华军和英军正好反过来了,华军两万人,将16万英军围死,这是军事史上的一次奇迹。

    和王大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