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般的工人却没有这么好的技术,所以真正的生产首先还是要将生产的难度降低到普通工人能够操作的范畴,否则的话再好的办法都没用。
“那个。。。老厂长、刘科长!”杨立民其实早就听到了两人的谈话,事实上他也觉得一条线对于固定帮脚和布条有些松动。毕竟一钳子下去想要把帮脚拉到楦头上固定无疑是需要很大的力道的,那么如果多加上一条线分担受力,那么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
想到这人杨立民也不禁对刘波暗暗竖起了一根大拇指,在他看来这位刘科长能够做到技转科科长的位置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于是杨立民说道:“其实在3毫米后面再加一条线也是可能的,不过1。5毫米确实是不好操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1。5毫米的位置容易滑纱,我看2毫米的位置最好,至于朱厂长担心的量产问题也是也很好解决,咱们只需要重新在开一个布条的格板,格板上开两条划线槽,用水银笔通过格板在布条上划线然后再拼接就简单多了!”
“对啊,咱们完全可以再开一个布条的格板啊!”彭刚立刻就明白了杨立民的意思,恍然大悟。
不仅是他,其余几人都明白了过来不无拍手叫好起来。
这个办法同样也是很简单的办法,甚至开画线槽也是极为普通的方式,可是他们都没有想出来,那么在他们看来杨小同志的头脑还真不是一般的灵活。
“好,好啊!”朱红军找已经满脸笑容,那苍老的老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许多。
以他的技术根本就不用试验就知道现在的这个方案无疑已经倾近于完美了,当下他就拍了板让彭刚明日一早就让技转部那边弄出来,而与此同时他对杨立民这个小青工也更加的热切起来。
“所以为了感谢你们荣华厂的帮忙,刘科长和王科长几位可是要好好的喝两杯才是嘛!”朱红军吩咐完了彭刚,又朝着马向前猛的眨了眨眼睛,接着笑道:“刚才因为工作的问题没喝尽兴,我已经安排了招待所那边重新炒几个小菜,老头子我今晚可得好好敬几位一杯啊!”
第9章 老厂长的心思
第9章 老厂长的心思
爱民厂虽然不大,但到底是一个国营单位,朱红军作为厂长其级别为县团级。(全本小说网,https://。)而刘波虽然也属于干部,不过级别只相当于正科级,所以礼貌上怎么也需要给朱红军一点面子。
更何况荣华厂和爱民厂虽然分属是两个不同的行政单位,但是作为轻工口的下属单位朱红军的面子刘波也是需要给的。
不过刘波却有些纳闷了,这场宴算什么宴?
加班夜餐还是庆功宴?
摸不着头脑的刘波刘科长,碍于面子还是装模作样的看了看手表,然后推辞道:“朱厂长,你看现在都已经十一点多了,等小杨这边弄完最快我估计也得十二点,而且爱民厂这边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明天我们还要回去,要是喝高了明儿可就得在您这儿住下了!”
通常兄弟单位之间互相帮忙也是常态,只不过请人帮忙显然就不能太过寒酸,作为地主不仅需要提供适当的住宿,尽一番地主之谊也是很有必要的。否则万一你以后有事人家吃多了还子贴车费给你忙前忙后?
因此接风宴、庆功宴、欢送宴。。。。各种筵席名目繁多,说穿了就是为了让前来帮忙的领导和技术员能够吃的舒服、睡的安逸,帮起忙来才不会磨洋工。
杨立民帮忙攻克了爱民厂的难题,为爱民厂节约了大量的材料和资源显然是需要开一个庆功宴的。
朱红军一翻感谢的话然后邀请吃饭,多多少少也算是带了点儿庆功的意思,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还真让人有些不去不行的味道。
不过刘波的犹豫却是给了朱红军信心,只要犹豫就说明有商量的余地,至少不是拒绝不是?
旁边站起身早就会意的彭刚也附和道:“老厂长说的是,刘科长、王科长,你们专门从城里跑到我们这儿来帮忙解决问题,我们尽一尽地主之谊也是应该的。而且现在问题也解决了,明天就能正常生产,咱们累了一天难道吃顿宵夜还推辞不成?来来来,反正招待所里吃,吃完了正好休息!”
一边说,彭刚就拉起朱波和王大山的手向外走去,那模样别提有多热情了。
另一边马向前也理解到了朱红军的意思,他在朱红军手底下搭班子工作也有好多年了,心里非常清楚朱红军这是惜才了!
只不过杨立民是被分配到荣华厂的,也就是说杨立民的关系早已经转到了地方上。
这个地方就是蜀中省轻工厅,所以杨立民只要一天没有去荣华厂报到,荣华厂人事科就不可能给予办理关系,所以想要把杨立民弄到其他地方也并不是没有办法。
朱红军作为一名在爱民厂当了几十年厂长的老鲨鱼,他很清楚杨立民绝对是一个人才,无论是解决这次事故表现出来的能力,还是上下案全面的技术都足以让他当一回老不要脸。
既然认可了杨立民人才的价值,朱红军就觉得哪怕是多费一点儿功夫也是值得的。
接下来的试楦就已经没有了什么试的地方了,鞋尖‘中心钉’一订,内外腰一拉,非常漂亮的一个鞋头就豁然成型。只见杨立民手上排钳飞舞,一拉一收间如同彩蝶穿花。。。。。
“好啦,小杨同志咱们也该走啦!”朱红军满脸堆笑,看着杨立民已经完工道:“他们几个已经先咱们一步去了招待所,就剩下咱们俩,咱们一边走一边聊!”
显然朱红军让彭刚和马向前先带着刘波几人去招待所,为的就是探探杨立民的口风,或者说好好谈一谈。他相信只要做通了杨立民的工作后,无论是去找轻工厅转关系还是和荣华厂扯皮,他这张老脸耍起泼来还是有点儿用处的。
“那个。。。朱厂长,刘科长他们怎么去招待所了?”杨立民有些疑惑,他刚才专心攀鞋到是没有注意几人的谈话,现在试楦完成听朱红军这么一说才发现整个技转科还真就他们两人了。
“哎呀,这不是为了感谢你们嘛!”朱红军笑道:“说实在的这次多亏了你又是帮着想方案又是当技术员,不然的话可就难死人了!不过刘科长和王科长这一次可是沾了你的光!”
“啊!。。。”
杨立民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虽然他也清楚这次解决问题他出了不少力,但是被朱红军当着面的夸奖他还真有些不好意思。
两人出了技转科便一路向招待所走去。
朱红军的步伐迈的很小,一边走两人无意中就谈到了杨立民的工作问题。
“小杨同志,你觉得我们爱民厂怎么样?”
路上,朱红军慢慢的将话题引到了爱民厂上面。
“恩,很好!”杨立民回答道:“说来今天我还得感谢马科长呢,要不是他我今晚可就要睡大马路了!还有彭科长也不错,不仅技术好而且待人也非常热情!”
“哎!也就剩下热情了!”说到热情朱红军就叹了口气,原本还挂着微笑的脸上也渐渐多了几分愁容,叹息道:“爱民厂从建厂我就在,到了如今三十二年了,三十二年呐!”
说着,朱红军仿佛想起了当初那段热血沸腾的时代,顷刻间身上又仿佛充满了精神一般。
“想当年爱民厂建厂一共五十六名工人,个个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一天下来产量足足有三千多双布鞋。可以说就咱们一个厂就承担起了西南军区将近四分之一的任务!”
一个工厂一天产量三千多双布鞋,如果换成后世还不如一条流水线的产能。
可是不要忘了朱红军所说的那个年代生产工具落后,环境极差,生产几乎全是手工作业,甚至材料的供应也断断续续,在这样的条件下三千多双的成品,这样的产能对于一个只有五十六名工人的工厂来说无疑就是一个奇迹!
也正是那个艰苦的岁月造就了中国工业的基础。工人们靠着双手、靠着那股子坚韧不拔的意念,完成了伟大中国复苏道路的探索。
有人说那是一个流金的时代,也有人说那是一个奋进的时代,但是杨立民却知道那是一个工人真正意义上把国家、把工厂当成家的时代,也是一个工人当家做主的时代!
第10章 供小于求
陷入了回忆的朱红军仿佛有许多说不完的话,但是回忆终究只是回忆,昔日的荣誉早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变成了一个个符号沉淀在脑海中,随着社会的进步、计划经济的弊端也慢慢的开始展现,纵然爱民厂现在的情况还算良好,但是已经有一些苗头展现了出来。(全本小说网,https://。)
正如晚上技转部技术员不加班的这种情况,如果说朱红军不清楚那完全就是废话。
正因为知道的太清楚,所以他能做的只能是训斥彭刚,在兄弟单位的领导面前维护一下自己那已经所剩不多的威严。
然而这一切并不是朱红军想要的,他希望爱民厂重新回到正轨,希望厂里的工人又恢复到从前那副以厂为家的样子。
所以,只能革新!
因此一个有着全面技术,并且能够帮助爱民鞋厂真正解决实质性问题的杨立民就成了他必须要拉拢的目标。
接着街道上并不明亮的灯光,两道影子被拉得老长、老长。。。。。
杨立民并不是一个擅长安慰人的人,不过现朱红军也并不需要安慰,他需要的只是一个耐心的听众,将自己这些年的荣誉于心酸都倾诉出来。
“其实今晚那些技术员不来,我也知道几分!”
沉默了一会儿,朱红军酝酿了一下情绪还是开口说道:“供销社里一双布鞋售价一块二,他们用厂里的边角料拼接一下做成的鞋只卖五毛钱,还特别好卖。厂里边大多数还都是双职工,一个上案、一个下案,配合起来一晚上能做四五双鞋,卖出去就有足足两三块钱,换成是我也该心动了!”
一天两三块钱,一个月下来就是六十到九十块钱,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要知道,一个三。级工的工资一个月也才三十块左右,可是晚上辛苦一些就能再赚一倍。
最关键的是作为工厂的工人,厂里面的边角料不用付钱,可以说只要做出来成品卖出去全部都是利润,在这样的前提下工人上班磨洋工、不愿意加班在很多企业都是普遍现象。
对于这一点作为后来人的杨立民自然是清楚的。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工人们有一些这样的想法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追其根源主要还是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计划经济的错误明显显露而造成的。
众所周知,所谓计划经济就是按计划生产统一调配资源,这个想法是没错的,从客观角度来说也是符合共产主义的理念的。但是其中有一点就是这个计划之外却没有大力度的微观调控,所以就造成了供小于求的局面。
供小于求、物资匮乏,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的刺激消费,明明很多人手中有钱却买不到东西这种奇葩场面。
当然并不是说计划生产是错误的,也并不是说老百姓手里就有足够的资金消费,事实上而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消费力超出了供应力。
在这样的前提下工人们为了多挣些钱改善改善生活,也就无可厚非了。
不过这样的时间并不会太久,杨立民清楚的记得也正是今年,国家先是出。台了包产到户政策,然后又放宽了个体经营,到了那个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就会一。夜间春暖整个神州大地。
一时间小个体户、个人承包的小集体企业。。。。更是如同春笋一样纷纷冒了出来。
比如傻子瓜子大王年广久、四川沱牌酒厂创始人李家顺。。。。。
正是这种改变,一边丰富了百姓的生活,另一方面却更加加剧了国营工厂在计划经济保护下逐渐丧失了生命力的躯体,不少国营企业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下决策连连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难以接受的损失。
杨立民想了想,说道:“朱厂长说的是事实,不过关于工人上班磨洋工和晚上不加班的问题其实追根溯源还是出在工资上面。您也知道,以前经商那就是投机倒把,可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虽然国家依旧对经商有一定的限制却已经并没有那么严格了。
甚至有不少人已经开始小偷小摸的倒卖票据或者东西。如此一来不仅带动了市场,同时人们要花钱的地方也多了起来。咱们工人看似旱涝保收,可说到底什么东西都得靠买,所以说呀,这钱还是不够!那么搞一点副业,就成为了大多数人最好的选择!”
杨立民说的都是现阶段工人阶层的大实话,当然说的比较委婉。
比如工人们为什么明目张胆的搞副业?说穿了还是因为吃的是大锅饭,反正只要上了班每个月就有钱拿,出力多少都不是事儿,还不如节省点儿精力晚上回去多做几双鞋呢!
“说的不错啊!不过你这个小杨同志缺少了点儿年轻人的锐气,明明知道是大锅饭的原因却还东拉西扯的不说重点!”朱红军没好气的看了杨立民的一眼,还是夸赞道:“到底是大学里出来的小秀才这水平就是不一般,要是让你站在我的角度你觉得要怎么做才能改变当前的现状呢?”
这样的谈话朱红军自然和不少人谈过。不过那些人不是各厂的领导就是轻工厅里边的干部,现在抛出这个问题丢给杨立民虽然只是一时见猎心喜,但是同样也有着想听听杨立民看法的心思。
毕竟按照他的想法,如果杨立民被他挖到了爱民厂至少一个副科长是少不了的,如此一来也算是基层干部。
但是这并不是杨立民价值的体现,古语有句话说的好,物尽其用,既然要用杨立民当然需要对杨立民多了解一下才用的放心。朱红军原本起初只是把杨立民当成一个高级技术员,或者一个技转科副科长来看待的。可是刚才的一番话却让他看到了杨立民不仅对鞋业技术强,而且在管理方面同样也很有天赋。
杨立民自然不会知道自己从被王大山拉到招待所包间的那一刻,他的人生轨迹又发生了变化,现在听着朱红军又是诉苦、又是侃大山的也没往心里去,权当是一次正常的聊天打屁,唯一的区别就是身边的老人不是一般的老人,而是一位掌管着一百多号工人生产、有着县团级级别的国营工厂厂长!
第11章 借个人
到了包间以后,爱民厂的厂领导们的热情就仿佛是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先是彭刚提马上阵,紧接着又是马向前,就连招待所的所长徐福也在老厂长朱红军的示意下拿着杯子敬了朱刚等人好几杯酒。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当然,杨立民这个功臣也喝了不少,最终结果就是荣华厂所有人还有杨立民都晕晕乎乎的被丢番下马,找不到天南地北了。
第二天,省轻工厅一间宽敞的办公室内。
朱红军老神在在的看着办公桌对面一脸无语的张国胜。
“朱厂长,您老别这么看着我啊!你们厂的事儿不是我们轻工厅不想帮你们解决,而是实在是它不好办啊!”
张国胜正是蜀中省轻工厅内的一个股长。
别看级别不高,手里却掌握着不少权力。比如帮忙协调轻工厅下属一些单位的材料工作就是由他负责的。
说实话,张国胜这个工作还是挺麻烦的,说是调节各厂的生产,实际上却是给这些闯了祸的工厂擦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