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这粥还挺稠的,照不出人影,哈哈哈!”
“馒头也是白面的,难得啊!我家吃的也不过是白面馒头,这些乞丐有福了。”
“护国大人还真是在做功德啊,哈哈!”
几个富商站在旁边冷嘲热讽,而布施的长工们却听不出来,还以为真的在夸奖东家,不由喜道:“那当然,护国大人和四海珍宝阁这功德深得人心呀,老百姓们都交口称赞呢!几位贵人,可是来赞助的吗?”
“赞助?什么意思?”
发放馒头的那长工朝后指了指。
富商们往后面看去,只见养济院门墙上贴着一张告示,于是走过去瞧。
“敬告各位父老乡亲:
“四海珍宝阁设立此施粥点,是为了救济危难;但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希望社会各届的有识有爱人士,都可以参与进来,慷慨解囊,共攘善举!出钱出力,不论多少,都是一份心意,如果有意赞助财物的,请与布施点人员联系。”
看完之后,几个富商相视而笑。
“神经病,谁和你共攘善举,这可是一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的!”
“呵呵,他能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说明还不傻。我看他恐怕撑不了多久,算他财力雄厚,能撑一年,两年?”
富商们还到整饬一新的养济院里瞧了瞧。里面人满为患,全是无家可归的人,洋溢着一股臭烘烘的气味,他们很快就出来了。
他们刚坐上马车,排队的流浪汉们就开始议论了。
“你们说这几个人是来干什么的?”
“一看就是有钱人,可能是来赞助的,那咱们就不用担心这免费饭吃不长久了!”
“切,那是几个绝户头!没瞧见他们一脸嘲笑的神色吗?”
“不会吧,我看人家笑得挺和善呀。”
“那是你傻。我可认得其中一人,去年冬天我在他家门道下避风过夜,被他一脚给踢睡了,还指使他家长工打我。这样的人会来赞助,呸,鬼才信!”
“我靠,真是黑心的绝户贼啊?”
“那他们是来看笑话的了?妈的,真不要脸,为富不仁的狗东西!”
“唉,真希望四海珍宝能撑下去,至少撑到春天,那咱们这些人明年都还能再见面……”
“说的是啊。”
马车驶出了银条街。
刚转上大路,就听到一阵喧嚣的鼓乐响声。鼓乐过处,民众如潮,将马路给堵了。马车只能停了下来避让。
“干啥的?”富商们不耐烦地把头探到窗口往外看。
刚巧,这鼓乐队还停下来了。
奏乐声也停了,只听一个声音高叫着:“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四海珍宝阁又给穷人带来了福音!”
说完一句,就敲一下锣:“咣——”
民众们捂耳皱眉,同时心里都在想,又是宣传布粥的事吧?可为什么要说又呢?
“城南!城北!城东!城西!四个城门外!”
“咣——”
“都设立了四海珍宝庇护院!夏可避阳,冬可避寒!无家可归者的福音啊!”
“咣——”
“地面已经买下来了,三天后建好,每个庇护院可住五百人!免费,免费入住啊!”
“咣——”
此人高声唱完,鼓乐队又响了起来,队伍再次前进。
现场的老百姓们议论纷纷,兴高采烈,这气氛就像过年一样。
“四海珍宝阁是啥来头?”
“听说是一家新开的珠宝店,在四庙街。”
“这你们都不知道?杨护国开的啊!”
“我去,怪不得又是施粥,又是建庇护院,我说哪来的大好人,原来是杨护国!”
“那是,除了杨护国哪个有钱人会这样爱护百姓?”
“也不尽然,以前不是有个沈富绅吗,也开过养济院的。”
“可惜只开了半年就停了。希望杨护国这个可以坚持得久一点。”
突然一个瘦弱的年轻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高声呼道:“安得广厦,庇我寒士?安得粥汤,活我饥人?杨护国你真是我们的大救星啊,我楚孟修给你磕头谢恩啦!”
说罢,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向北连磕三个响头。
围观的群众们也连声恭敬道:“感恩,感恩,杨护国永保长生,护佑百姓!”
坐在马车里的几个商人,脸色难看,一声不吭。
其中一人突然道:“城外的荒地不值钱,几十亩也不过几十银,这小子挺精呀,没花多少钱还赚了好名声。”
另一人则道:“纵然他四海珍宝的声名响遍四海又有个屁用,反正这些穷鬼也买不起任何珠宝,不会给他带来任何收入!”
“就是,他已经死定了,只看时间早晚,咱们等着瞧吧。”
“通知其他同行,这个月……珠宝大幅度降价,拉拢老顾客,集体抵制四海阁,绝不能让他做成一单生意!”
“啊?不用出这种狠招吧,他四海珍宝也撑不了多久。”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我们既然和他定了赌约,如果不发一招,这岂不是对护国大人不够尊重吗?”
“哈哈哈,严大人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623章 要捐就捐一个亿!
(全本小说网,。)
三天之后。
上京皇宫大殿,议事厅。
周齐光高高坐在宝座之上,双眉微皱;文武众臣列于殿下两边,垂头不语。
“你们就没什么话说吗?江州荣湾、曲塘两县遭受冰雹之灾,待收小麦全部毁于田间,二十万百姓将面临绝收之境!这灾情都出来十天了,你们还没想办法吗?!”
财政大臣垂首道:“陛下息怒,不是臣下没想办法,实在是国库空虚,粮库无粮……微臣也是无计可施啊!”
“靠!你这个财政大臣怎么当的?平时不筹措好,现在急需用钱用粮了,你却和我说这个空虚那个无粮?你猪脑子啊!”周齐光破口大骂。
这个财政大臣是他娘舅家的亲戚,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所以他可以毫无忌讳地大骂,这样就可以起到警慑其他众臣的效果。
“是……陛下今年大赦天下,全国免征赋税,免征粮草,还在各地修路铺桥,以利民生,所以才致国库空……”这个新任财政不知皇帝的苦心,试图解释道。
周齐光的脸色一紧,心里大骂一声:猪头!
“闭嘴!少找借口!吏部,刑部,礼部,你们三部平时油水最多,现在遇到天灾人祸,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各部官员全都发动起来,捐财捐粮,共攘国难嘛!”
吏部尚书出列,拱手道:“如陛下所言,我们吏部两天前已经自行发动了捐助事宜,一共募集钱款一千五百余两!”
周齐光冷笑道:“一千五百两……你们吏部上下官员近三百名,平均每人捐了五两银子,好好,真他……真是好啊!”
吏部尚书垂手不语。
周齐光不由长叹一声,无奈道:“查一下各省郡的粮仓,看能不能筹集一些往年余粮,朕执政第一年,总不能让二十万百姓忍饥挨饿,流离失所吧!”
“是,陛下。”宰相应诺。
这时候,有传话官上前禀报:“报陛下,护国乐师大人呈上言书一折。”
“护国?”周齐光微微一惊,“他人呢?”
“回陛下,护国大人在前殿外。”
“哦,他为何不过来面见朕?”
周齐光心道,虽说咱俩谁也不想见谁,可你来晋见我竟然不露面,如此失礼于我,有事相求尚且如此,我能帮也不帮。
“护国大人原话说,陛下如果拒绝他的请求,会让他颜面扫地,故此不照面;只在前殿外等候结果。”
周齐光笑了:“呵呵,他还怕丢人啊?传话官你把言书念一念,让大伙都听一听,护国大人这么大的本事,还有什么事要请我等凡人帮忙?”
众臣听他还未先看,就要当众宣读护国上呈的言书,甚觉不妥;但国王出口皆是讽刺之意,显然对护国甚是不满,也无人敢说话。
传话官将言书打开,高声念读。
“陛下见启:
“听闻江州两县突遭冰雹之灾,庄稼损失严重,几近颗粒无收,二十八万民众即将面临饥荒之灾,敝人身为护国乐师,心中沉痛忧虑,百思之后愿筹一百万石稻米,运往江州赈灾,希望陛下给予批准。
“护国乐师杨活,见礼。”
听了传话官的宣读,众臣顿时全部倒吸一口凉气,惊讶不已,当场就开始窃窃私语。
“天哪,一百万石?有没有搞错,不会是一百石吧?”
“不会,刚才传话官读的时候,还故意重读了万字,说明他是预先知道的。”
“一百万石稻米?这不可能!往年国家粮库的存量也不过几百万石,他从哪里弄这么多粮食?就算他从市场上买,也不容易凑齐!”
“护国大人真是不食人间烟火,他该不会以为稻米就像奏曲一样,一会就长熟了吧?”
王座上的周齐光,却是沉思不语。
他深深地知道,杨活绝非轻言妄语之人,既然他这样说了,基本上就是有把握可以做到。他的乐道既然能让天降丝帛,那筹点粮食也不无可能。
可是……
“众爱卿都听到了,对于杨护国的提议,有何看法?”
财政大臣率先出列:“杨护国爱民之心可以体谅,可是百万稻米有点夸夸其谈,想必无法成行,只是一个空想罢了,不必当真。”
其他众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周齐光不耐烦道:“都闭嘴!宣杨护国上殿!”我倒要看看,他打的是什么算盘?玩的是什么心眼?
只听传话官道:“回陛下,护国大人说了,陛下批准了,他才上殿;要是拒绝,他就直接回去了。”
“靠!竟敢如此无礼!”周齐光勃然大怒,拍椅叫道,“来人,把他给我押将上来!”
众臣互相看看,丞相硬着头皮道:“陛下,以品级论,护国大人此举也不算逾礼……”
周齐光冷静下来。
“那你们说,怎么办!”
“依微臣之见,不如先应了他。做得到,那是他的功德;做不到,则是他失信于民。与朝廷何干?”
众臣纷纷点头。
周齐光于是答应,宣护国乐师上殿。
杨活来得很快。
他先朝周齐光作了揖,又朝众臣拱了拱手,然后微笑道:“想必大家都想知道,我这一百万石稻米从何而处?给大家解惑一下,澳国的国王曾经欠我一亿银两。前两天我去催账的时候,他说要钱没有,但他们澳国盛产稻米……所以喽,大家明白了吧?”
有人惊道:“你拿一亿换了一百万石稻米?这有点亏吧?”
杨活失笑道:“你当我傻!稻米一石最多不过一两银子,我按他八十万两银子已经算亏了,你还一亿?服!”那大臣顿时脸红耳赤,不说话了。
周齐光平淡道:“你有什么条件?”
“呵呵,陛下真有意思,我身为护国乐师,能为百姓做点事情,为朝廷分忧解难,这乃是份内之事,谈什么条件呀!”
周齐光眉头一皱。
杨活继续道:“不过呢,陛下向来志气高涨,绝不贪图他人之功,若我硬把此功德按在陛下头上,岂不是污辱朝廷?所以,我希望此次捐粮还是得有个名目,以免陷朝廷于不义!”
“哼,你想打个什么名目?护国大人捐助百万稻米,救灾民于水火吗?”
“陛下言重了,敝人不敢居功,就打商铺之名吧,请允许微臣在上京城头及江州郡府打出条幅,上书:‘要捐就捐一个亿,要买就买四海楼!’我要的,只是这一句话,十四个字。”
周齐光问道:“四海楼是哪里?”
杨活道:“四海珍宝阁,四庙街的一家珠宝店。圣乐师苏婆说过:四海楼的东西,不错!”
有人道:“杨护国好像是这家店的老板吧?”
“不敢不敢,敝人只是出资人之一,掌柜老板另有其人。”
周齐光脸色一沉,道:“你这是借国难之机,来宣扬你家的东西!”
“陛下言重了,我确实是想为百姓出力,为朝廷分忧,打广告只是捎带而已。一百万石稻米换十四个字,天下没有这么亏的买卖嘛!”
周齐光怒道:“你只出八十万两,却谎称一亿,这岂不是公然欺骗百姓?!”
“喛,不能这样说。澳国欠我这一亿呢,将来我一分不要,全都是要捐给豫国百姓的,这个我可以签字画押,好不好?陛下你可以考虑一下,行的话我现在就去办这事,不行就算了。”
看到杨活这一副无赖嘴脸,周齐光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从鼻孔里喷出一股冷气:“哼,朕岂能……”突然看到丞相上前一步,连使眼色,顿时冷静下来。
得到他的允许后,丞相上前耳语。
“陛下,答应他吧。这稻米虽是他筹的,可发放工作还是要由朝廷来。二十万居民,每人一年一石米足以活命,余下的八十万担,那可就是朝廷的恩典了。”
周齐光假装沉吟半晌,方才沉着脸道:“好吧,朕就给你一个泽恩于民的机会!”
“谢了。”
杨活略一拱手,纵然飞去。
周齐光恨得牙痒痒,将茶杯重重地放在托盘上,沉声道:“退朝!”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624章 乐圣的绿裤头
(全本小说网,。)
这天早上,江州府的城头下,人山人海。
老百姓们都站在城外,仰头观看城头上那条三尺宽三丈长的白布条幅。那上面有十四个用红漆书写的大字,在早晨的阳光下,鲜艳夺目,煜煜放光!
一个青年捅了捅身边的汉子:“喂,写得什么字?”
汉子一瞪眼:“你不会自己看嘛,又不是没长眼!”
“靠,老子要是识字还问你个球!”
“妈的,你不识字怪我咯?做人不能这样淘气!我也不识字,有没有怪别人咯?”
一个老头劝架道:“我靠,你们两个真是闲得蛋疼,前几天饿得要死要活,也不作声;现在刚填饱肚子,就开始骂娘,真没出息!”
“滚一边去,我俩吵架,关你屁事!”汉子脸红叫道。
一个帐房先生道:“好了,好了,都别吵了,我念给你们听。这上面一共就两句话,听好了,‘要捐就捐一个亿,要买就买四海楼’就这两句。”
人群的安静持续了几秒钟。
“捐了一个亿?谁呀?”
“四海楼在哪里?”
“啊……是这样,我再给大家解释一下。咱们这一次能死中求生、度过难关,全靠杨护国从澳国买来的大米,无偿地捐助给咱们受灾两县;至于四海楼,听说是京城的一个珠宝店,乐圣们都在那里购买玉石……”
“噢……”
人群发出恍然大悟的声音。
“原来是杨护国给咱们捐得粮食啊,我就说嘛,朝廷哪有这么好心?”
“杨大人真是咱们的大救星啊!”
“不过,四海楼珠宝店什么意思,护国大人买就买呗,告诉我们干什么,炫耀啊?”
“啊,我明白了!杨护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大方一点,要捐就捐一个亿;要买珠宝就要去四海楼,买最好的宝石!”
“唉,可惜咱们穷人买不起珍珠宝石,不然一定支持一下杨护国。”
“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