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风云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宦海风云记-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呵呵,接下来,我就躺在家里,等着郭昌铭书记打电话来了。”

    院子里响起了一阵笑声。

    “各位领导,吃饺子了。”屋里传来了丁颖的喊声。

 0408这个秋天凉得快

    星期一,总是机关里每个星期最为忙碌的一天。

    在忙忙碌碌中,机关里所有的人,要做的共同一件事,就是看当天送到的报纸,在之江省的基层,普及面和发行量最大的,应该算是之江日报了,按照规定,每个办公室都是有的,有钱的单位和重要的部门,更是人手一份。

    自从有了长途客运的夜班车,象青阳县这样的离省城较远的地方,一般都能看到昨天发行的的之江日报,尤其是县委大院,县邮电局专门安排专职邮递员,会在第一时间内,将属于县委大院的邮件和报纸送到门卫张师傅那里。

    孙华洋记着常宁的话,到了办公室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秘书焦玉要报纸。

    在机关里,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文件是死的,一个文件下来后,总是发挥着它的应有效率,总是在历史的记录中增加一笔,直到相关的下一个文件出炉,才会结束上一个文件的使命。

    而报纸却是流动的文件,是每天都在散发着政治信号的活文件,能读懂文件,固然是从政者的基本功,而读懂报纸,从那些铅字里找出政治风向和政策变化,才是政治家应有的本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机关里待了将近二十年的孙华洋,这点本事当然是有的,何况常宁在昨天还提醒过他了。

    一拿到报纸,仅仅只扫了一眼,孙华洋的精神立即兴奋起来,王国维用的是真实名字和身份,而作为编者按用的编者名字,他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东之江,正是王群骥刚调来之江工作时,让他帮忙取的专用笔名。

    孙华洋推掉了几个电话和几个会见预约,专门用一个多小时,仔细拜读了王国维的谈话,几个模糊的政治信号,在他脑海里慢慢的变成了明确的结论。

    首先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王群骥和王国维的接近和联合,进而说明两个人,在青阳问题上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和默契,王国维关于团结问题和实事求是的论述,事实上是公开为青阳望海龙门三个县叫屈抱怨,隐隐的表达了对三县合一的支持,至于对小半仙常宁的保护,就显得更加**裸了,拿郑家制造的惨案说事,分明警告正在东山再起的郑家,你自己的屁股还没有擦干净,你想搞青阳县的代表人物常宁,别人就会找你郑家清算还未算清的旧帐。

    孙华洋有了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更加坚定了和常宁合作的决心,王国维的谈话更象是一篇宣言书,宣告之江省政坛一股新力量的崛起,这股力量是那样的强大,以致于省委书记王群骥都要捧场。

    这年头缺钱,但不缺聪明人,孙华洋在庆幸自己没有和常宁作对的时候,地委书记郭昌铭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华洋,就跟你说一件事啊,地委已经取消了对常宁同志停职反省的决定,请你通知他,他可以回到他的工作岗位上去了。”

    两个人心照不宣,加上又是曾经的工作搭挡,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

    “老郭啊,总得给小常打人的事做个结论吧,省得留个尾巴,让人家有秋后算帐的机会嘛。”

    郭昌铭闻言,无声的一笑,心说孙华洋现在肯定是铁了心,要和小半仙常宁搭挡抗衡青州的郑家了。

    “这个么,我和穆长虹赵跃进碰过头,初步形成了一个结论,准备在下一次常委会上讨论通过,当然,你可以把这个初步结论告诉常宁同志,尽管事出有因,可打人总是不对的嘛,党内警告处分,全地区通报批评,外加赔偿营养费五百元,这个决定不算过分吧。”

    孙华洋一听就笑出了声,对小半仙来说,这是真正的隔靴搔痒了。

    “老郭,我可以保证,小半仙知道这个决定以后,一定会捧腹大笑的。”

    郭昌铭打着哈哈,心里却有些酸楚,你孙华洋在青阳县是混得风生水起,可我在青州度日如年,穆长虹靠不住,现在好不容易和郑家搭上了线,却又被王国维的一篇文章给砸糊了。

    果然,常宁接了孙华洋的电话后,靠在自家客厅的沙发上捧腹直乐,当然,孙华洋是看不到的,人家小半仙在自得其乐呢。

    天空下着细雨,大地披着迷雾,入秋以后的雨,每一场都会带来凉爽,和往年相比,今年的秋天凉得特别的快。

    院子前的农田里,秋玉米郁郁葱葱,茁壮成长,这应该是常宁在这里种的最后一季玉米了,因为明年他就将搬离这里,要住到外公住过的范家岙去。

    越野车在绵绵秋雨中跑得飞快,常宁对窗外的开发区视而不见,他的心思,已经全部集中在三县合一的计划上。

    孙华洋听从了常宁的劝说,为了防备自己的秘书焦玉才,他来到了邓志军的办公室里,常宁赶到的时候,付书记丁颖和纪委书记柳白明早就在座了。

    柳白明望着孙华洋说道:“孙书记,我们根据你的指示,不公开的对焦玉才做了一次调查,初步证明小常的判断是对的,焦玉才过去和郑志伟的关糸就相当密切,自从郑志伟回到青州工作以后,两人的来往特别的多,尤其是最近一个阶段,他经常前往青州,我们的同志亲眼看到,他曾多次进出郑志伟的家。”

    “老柳,谢谢你,多亏小常提醒,多亏你的帮忙啊。”孙华洋点着头,接过柳白明递来的材料,随手翻了翻后叹道,“幸亏没出什么事啊,看来,我要换秘书了。”

    常宁微笑着说道:“孙书记,既然当初郑志伟良苦用心,咱们何必坏人家的好事呢,只要咱们小心一点,区区焦玉才有个屁用啊。”

    孙华洋会心一笑,同意了常宁的建议,其实常宁通过尤丽,早就提醒过焦玉才的事,他也早就有所防范了。

    柳白明起身告辞,常宁急忙拉住了他,笑着说道,“老柳,你又不是焦玉才,走什么走啊,这本来是个书记碰头会,能扩大到我参加,你当然也能参加嘛。”

    孙华洋和邓志军也点了点头,示意柳白明留下来,常宁越俎代庖作了主,孙华洋也不好说什么。

    “那,那我就当一回听众吧。”柳白明坐回到原位,冲着常宁感激的一笑,有了这份信任,两个人的关系又拉近了许多。

    常宁从随身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叠资料,交给身边的丁颖,丁颖分成几份,递给了长沙发上的三个人。

    “孙书记,你上次不是说我的计划只有一半吗?喏,这就是另外一半。”

    孙华洋笑道:“小常,这些资料可是宝贝啊,保密工作很重要,我建议还是交给老邓保管吧。”

    邓志军点点头,笑着问道:“小常,你就简单给我们说一下,要实现三县合一的目标,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各位领导,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抢在青州地区的撤地设市计划实施之前,启动我们的三县合一计划,最起码要让两边的两个计划并驾齐驱,同时启动,否则,等撤地设市的计划启动后,我们再申请三县合一,就不可能得到批准了。”

    孙华洋点着头,思忖了一会说道:“小常你说到点子上了,根据我得到的消息,明年的撤地设市和撤县设市工作,在今年的国庆节后开始,年底之前是省级初步审查,元旦之后是民政部组织的复审,春节前后是国务院组织的终审,现在我们要抓紧时间,先争取省民政厅的立项,然后通过省人民政府组织的初审。”

    “呵呵,那很简单么。”常宁笑着说道,“跑省里的事,当然是孙书记你亲自负责了,你只要将王书记的招牌一挂,保证一路畅通,马到成功。”

    孙华洋笑道:“这倒没问题,可是,现在的办事规矩,空着手去就只能空着手回,咱们得紧跟形势啊。”

    “这更不成问题了,”邓志军说道,“小常是管财政的,让他搞个计划,列入明年的财政预算,小常管钱,孙书记用钱,我签字批钱,这不全齐了嘛。”

    这时丁颖提议道:“孙书记,邓县长,就三县合一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召开一次常委会议,就是三个县的联合常委会议?”

    “丁付书记的提议很正确嘛,”孙华洋说道,“我看就定在明天吧,先把申请三县合一的报告定下来,然后我马上去省里活动。”

    这个扩大了的书记碰头会,开得很热烈很成功,常宁跟在丁颖后面,顺便拐进了她的办公室。

    “小常,入秋了,你也该添点秋冬的衣服了。”丁颖陪着常宁坐下,一边帮他整理衬衣的衣角,一边关切的说道。

    常宁习惯的往沙发上一靠,瞅着丁颖苦笑起来。

    “唉,俗话说得好啊,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扛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你看看你看看,刘姐和常常两个,现在管理公司管上了瘾,对我不关心喽,方姐又是远水难解近渴,丁姐你又住在城里,还说什么衣服,家里连饭都没人做呢?”

    “嗯,我帮你买,”丁颖柔声说道,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小常,你知道吗?常常她,她有了。”

 0409做领导的学问

    常宁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决定了他就只能是个指手划脚的人,三县合一这么大的计划,还是他最先捣鼓出来的,可三个县的县委常委联席会议以后,他又变成了甩手掌柜,什么也不顾不问了,孙华洋去了省城,邓志军他们忙得团团转,就他一个人游手好闲,悠哉悠哉的。

    开发区的一把手换了人,黎小平退位,肖海峰接手,这么大的事情,作为县委指定的主管领导,常宁也懒得露面,还是组织部长胡子茂去宣布新任命的。

    三县常委联席会议以后不久,三县合一领导小组成立,孙华洋特地从省城赶回来,开完会后提议喝点酒庆贺一下,名曰以酒会友。

    大中午的喝酒,在县委大院的小食堂还是头一回,领导号召,群众响应,常宁喝得兴起,奋不顾身,独战群雄,喝得有点过了。

    他是迷迷糊糊的上了丁颖的车,又迷迷糊糊的进了她的家,当然,也是迷迷糊糊的上了她的床。

    常宁醒来后,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了,丁颖躺在他的怀里,用玩笑的口气责备他,说天下没有象他这样当领导的,啥人也不看,啥事也不管,。

    常宁照例是振振有词,还拿曾经的光辉岁月打比方,逗得丁颖嘻嘻的笑个不停。

    “真的,这是我小时候出门要饭时捂出的道理,现在不过是运用到革命中来,变成了革命的道理而已。”

    丁颖笑问:“领导,那你当初是怎么总结出来的呢?”

    “呵呵,想当年,咱六岁跟外公行走江湖,八岁独自出门,十一岁带堂弟卫国讨饭,深感这要饭是个很深奥的技术活啊,这个职业,跟当干部做领导,可以说是一脉相通哟,除了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耐力,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学会总结,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来得更有价值。”

    “在我十二岁那年的暑假,不用上课了,我的收获季节到来了,于是我又带着卫国出发了,走村过镇,风餐露宿,沿着青阳到青州的公路,在两个月内,象小鬼子进村一样,来回的扫荡了一遍,除了每天要点吃的填饱肚子以外,一律是只要粮票钞票布票,人家给我们米啊麦子啊,我就拿到集市上卖掉,经过两个月的艰苦跋涉和辛勤工作,我和卫国一共讨得钞票十一元七毛三分,全国粮票三十九斤七两半,全省粮票六十七斤三两,布票三丈九尺,讨来的东西出卖所得十三元两毛六分,更重要的是,我在路上悟出了一个道理。”

    “回来的路上,卫国那小子喊累啊,每人三双草鞋早没了,是赤着脚回家的,卫国说哥你想个法子,让讨饭这革命工作轻松一点行不?”

    “唉,其实我也累啊,我还得背着卫国这小子呢……于是,我想到了很多事情,他娘的,大队支书和大队长不用干活,咋还比社员们的日子过得好呢,公社的书记主任每天耍耍嘴皮子,咋还能戴手表骑自行车,想调戏哪个漂亮女人,就能调戏哪个漂亮女人呢?他娘的,原来,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都叫领导呗,只要是领导,就不用干活,还能白吃白喝,就能动动嘴皮子,指挥别人干活,多美的差使啊,神仙也比不了呢。”

    “于是乎,那年的寒假到了,我的要饭工作也开始改革了,首先我做的头一件事,不是编草鞋,而是招兵买马,树大旗拉山头,领导嘛,当然得有手下,除了卫国那小子,还有两个同学,邻村的两个小子,本村的三个土崽子,嚯,讨饭的革命队伍一共有了九个人,浩浩荡荡的向青阳县城关镇出发了。”

    “一路上我也没闲着,等我们到了县城,我的讨饭理论课就完成了,接下来,就是理论联糸实际了,我带两人,卫国带一人,不出三天,我的实践课也上完了,第四天开始,我就甭跑路了,坐在城关镇的关帝庙里当起了领导,指挥那帮土崽子出去干活,唉,那个关帝庙可惜不在了,那可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办公室啊。”

    “我每天的工作很简单,督促他们按时出发,归来后一切收获归公,晚上睡觉前动动嘴皮子,开会总结经验教训,布置第二天的任务,呵呵,当时我就想啊,咱比当生产队队长的老舅都强呢,老舅还得以身作则,带领全队的壮劳力干活,咱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躺在关老爷的塑像前,琢磨如何讨得更多更快更好,和如何发挥这帮土崽子的革命积极性。”

    “我忽然发现生活变得简单多了,当领导实在是好处多多啊,宁做鸡头,不当凤尾,当干部不当则已,要当就当领导,象卫国这个二把手,每天照样还得穿着破衣服走东家窜西家,呵呵,当然了,二把手也可以偷偷懒,沾点小便宜,迟到早退没人管,咱也是开只眼闭只眼,咱还需要他帮着管理革命队伍嘛。”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领导就是不用干活的人,就是琢磨别人的人,就是指使别人干活的人,干活的人,绝不是领导,也绝当不了领导,嘿嘿,咱这几年当干部当领导,就是按照我的这个理论去做的,不是领导,创造条件也要成为领导,工作交给手下以后,最好不要去管他们,让他们自由的发挥,有了功劳归领导,出了错误也不怪领导……”

    丁颖听得入了迷,许久后才幽幽的说道:“所以,你对我们也一样,把自己当领导,把我们当部下,象管理下属一样的管理我们。”

    常宁翻身压着丁颖,坏坏的笑起来。

    “非也非也,管理你们可比管理下属累多了,嘿嘿,他娘的,对于你们,我的付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

    其实在常宁的心里,一直对驾驭女人没底,尤其是常常,他不知道该怎么启口,常常喜欢现在的工作,还为此辞去了公职,她更不愿意的是,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离开他,到遥远的香港去。

    今天是常宁第一次来到范氏公司在开发区内办公大厦,公司的职员们纷纷奔走相告,这些职员无论是总公司派来的,还是内地招聘的,绝大多数是第一次见到范氏集团公司的小少爷。

    这是一幢典型的水洋建筑,十六间五层楼浑成一体,除了必要的钢筋混凝土,全由清一色的水洋青石镶嵌而成,大门口那对高大威武的石狮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