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万颗戒突人的头颅押解到京城,那可是真真实实,不能够作假的东西。
能够消灭敌人,又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样的军队,在他们看来就是无解的。
“幸好我们已经在去年就派人去征调了几门大炮,还从他那里要到了铸造大炮的技术,等到我们将自己的军队也装配那样的大炮,就不用怕他了。”有人这样乐观的说道。
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现在方将军兵势正盛,我们应该多向他示好,正好可以借着他的力量,将两州节度使给撤掉,然后换上我们自己的人。等到我们自己的人掌握了军队在军中都装备上大炮,也就不用担心他了。”
讨论了一会,大家的观点差不多都是现在不能惹方浩,惹不起。
要等到学会铸造大炮之后,再来慢慢的压缩方浩的生存空间。
哪怕是对付不了他,至少也要把他的势力给控制在关外。
就当方浩是新的戎突王者,是一个异族之人,是一个敌国。
反正就是不能够让他的势力延伸到关内。
讨论了那么久,他们才发现,他们能够遏制方浩的希望都寄托在那几门大炮之上。
如果自己的军队不能够装配那些大炮,面对方浩,他们都没有抵抗的力量。
这样的觉悟,让他们对那几门大炮更加的重视,又增派了人数去协助运送大炮。
过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那几门大炮才运送到京城外面禁军的一座兵营那边。
兵部制造武器的那些人到了那里去观摩那几门大炮,看到那重达万斤的铁疙瘩之后,确实也产生了一种敬畏感。
厚重的底座,还有长长的炮管,散发出工业的魅力。
然后,他们问押送武器过来的人:“这东西怎么使用的?”
这么重的家伙,要是砸到敌人身上,确实没有哪个敌人能够承受得住。
不管是人还是马,一砸就死,这没得说。
问题是怎么把它拿起来,并且把它砸出去?
他们想不出法子来。
押送武器的人说道:“方将军没有说,他说朝廷的旨意上也没有问。”
那些人又去看方浩交过来的铸造方法。
方法写的很详尽,应该怎样铸造大炮,用什么做模具,在铁里面又掺入什么样的金属,有什么样的比例,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可是,只有铸造大炮的方法,并没有怎样使用大炮的方法。
朝廷下达旨意的人,也确实没有考虑到这方面,因为在他们以前的观念里面,武器这种东西不就是让人拿在手上使用的吗?
哪怕复杂一些的床弩、投石机,看到了也可以很快的就摸索出使用的方法来。
所以并没有在身子上提出这样的要求,根本想都没朝这方面想。
现在就面对这几门笨重的大炮,怎么想都想不出该怎样使用这玩意儿击杀几里之外的敌人。
他们研究了好几天的时间,都没有研究出来应该怎样使用。
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智商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这怎么可能杀敌?怎么可能杀几里外的敌人?战场之上谁能够将它弄到几里外去?”
“制造这样的大炮,我们能够做到,可是我们不认为这能够有什么用处。把这么多钢铁铸造成一万个枪头,起到的杀伤力要大出不知道多少倍。”
“这根本就拿不起来,而且就算是能够拿起来,也完全没必要弄成这样的形式,直接拿那么多钢铁铸造一个大铁锤,更加容易,而且杀伤力更大。”
一堆兵部武器制造的技术人员经过几天的研究之后,得出来的结论就是他们被耍了,这样的武器根本就没法用。
王大学士那一边也对这件事情有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存在能够击杀几里之外敌人的武器,出现这样的说法,可能是关外的那一些人听到了某些只言片语,以讹传讹,让没有上过战场,没有武器常识的梅瑜信以为真。
也有人认为,大炮可能是真实存在,确确实实有很大的威力,可是方浩并没有老实的交出真正的大炮以及铸造大炮的房子,只是在糊弄他们。
两种说法都有不少的人支持,王大学士也拿不定主意,最后还是决定,派遣一个钦差大臣去实地查看大炮的威力。
这个钦差大臣的人选,就由兵部武库司郎中池旭担任。
池旭出使过几次关外,和方浩比较熟,而且跟方浩的岳父裘伯贤也有着良好的关系,去边关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会怕方浩翻脸。
别的人可不敢揽上这样的事情。
池旭无奈,也只有接受这样的任务,再一次出使边关,目的就是要弄清楚方浩那边大炮究竟有着怎样的威力,是怎样使用的。
池旭启程之后,西出京城,没有走上几百里路,就遇上了一支庞大的队伍
那是方浩派过来押送他们斩获的幽云大草原士兵人头的队伍。
这一次押送过来的人头超过了十万,使得方浩不得不派出大队的人马来押运。
一架架的马车上面堆放着一个个的木匣子,里面装的都是用石灰腌制的人头。
池旭在路上遇到,随机的打开一个匣子看了一眼,就看到那个匣子里面密密麻麻的放了十几个人头,狰狞恐怖。
这样的马车有上千辆,押送的士兵有五百名,还有两千多名民夫。
方浩打了这场胜仗之后,并没有用六百里加急的方式来传递自己的捷报,因为他已经知道朝廷不可能给他更大的封赏,用不着那么着急。
他的捷报就是跟着这一支队伍一起发出去的,让朝廷收到捷报的同时,也看一看他现在的实力。
——十多万颗人头,代表的是一支在草原上曾经无敌的骑兵。
然而几天的时间里,就在他手上灰飞烟灭。
第十一章 震慑
(全本小说网,HTTPS://。)
方浩的捷报很简单,就是简单的概括了一下自己出兵幽云大草原的成果:
出兵五天,遭遇敌人主力,大破敌军,一天时间斩首十一万级,俘虏十万余,逃逸者数万。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出兵十天,幽云大草原上所有抵抗力量尽皆肃清,得降民二百万余。
至此,幽云大草原尽为镇北军所有。
在这很简单的捷报里,朝廷那些官员都看到了镇北军的强大实力。
就算是有心存怀疑的,看到那送过来的十多万颗人头之后,也都打消了这样的怀疑。
这支军队太厉害了!
现在他们又打下了幽云大草原,拥有了更大的地盘,更多的人口。
再过几年,那就会更加的厉害。
究竟会厉害到什么程度,有些人甚至已经不敢去想了。
反正朝廷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现在不能够惹方浩。
怎样封赏他,朝廷也展开了讨论。
池旭再一次去关外,心情颇有一些复杂。
以前每一次去关外,心情都比较轻松。
因为每一次过去,都能够看到方浩的成长。
而方浩是他们的自己人,甚至他将方浩当作自己的子侄辈来看待。
现在方浩还是在成长,但是这个年轻人还属不属于自己人,他已经有一些不确定了。
至少王大学士这一派多数人都认为方浩已经不能算是自己人了,是一个需要遏制提防的人。
从方浩父母和岳父先后出事失踪的事情和交上来几门没法使用的大炮来看,方浩已经有了异心。
这一次他出关去,要求获得怎样使用大炮的方法,也不知道会不会和方浩撕破脸。
这个年轻人成长的速度太快了,一不小心,朝廷就发现已经没有办法遏制住他了。
想到方浩在关外所做的那些事情,池旭一阵茫然。
不管治军还是治民,都表现出了高超的水平,超过他认识的所有人。
可是这样的人竟然没有一颗忠君爱国的心,让他觉得非常的可惜。
现在去关外的路好走了很多。
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拉那几门大炮过来,从雁城到京城的一千多里路,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将路给修得开阔了很多。
一般情况下,朝廷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每年都维护所有的路,也就是发生战争或者是大灾荒的时候会修一些路。
但是,都是泥石路,很容易就被毁坏。
因为维护路的成本太大了,维护路的标准,一般就是人能够通过就可以了。
这一次为了拉那几门上万斤的大炮,必须要将路给修好,要不然那上万斤的东西拉不过来。
而那几门大炮刚刚运抵京城,没有遇上极端的灾害天气,这条路没有那么容易被毁坏。
以前到雁城这一段路,要走上一个月甚至更久,可是这一次只有十来天就到了。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个原因就是池旭有一些心急,想早一点到达边关,早一点解决问题,哪怕不能够解决问题,也要对方浩的态度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到了雁城之后,不用再去朔州、狼牙关那条线,而是直接北上,去碧落大草原的碧落城。
这一下直接又缩短了一千多里的距离。
而且从雁城到碧落城的路,全部都已经完成了水泥路面的硬化,过去的速度那就更快了。
骑着马行走在水泥路面上,想到水泥这种东西,也是方浩那个年轻人弄出来的,池旭的感觉更加的复杂。
真的是一个经世济民的良材。
不管是用新方法炼钢铁,还是制造玻璃,生产水泥,或者是改良粮食种植技术,都是对国计民生大有好处的事情。
当年侯千城将边关的粮食种子带到了京城那边,在自己家里的农田试种,结果收获非常的可观,使得这种子开始大面积的扩散,几年的时间,种植那些良种水稻和麦子的粮田已经达到了上百万亩,粮食产量有着明显的增加。
侯家也因为卖种子赚了不少的钱。
这还是因为侯家要高价卖种子,买了他家种子的也只能够自己种,不允许卖给别人,这样压低了良种粮食的传播速度,要不然,可能都上千万亩了。
粮食增产,这是关系到朝廷稳定的一件大事情。
历朝历代,老百姓作乱,原因都在于吃的不够。
每当人口到达了一个数量,耕地面积不够,粮食产量不高,老百姓要饿着肚子的时候,就会爆发反情。
到那个时候就要死上几千万的人,也顺势灭掉一些大地主,将田地粮食平分下来,才能够保证朝廷的继续运转。
盛世之后就是乱世,乱世之后又迎来盛世,这已经是历史规律了。
如果能够将粮食的产量提高一倍以上,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太平盛世持续的年代也会走上很多。
现在方浩那边生产的轮胎,也有一些被传到了京城,很多大户人家的马车都患上了这种新的带轮胎的车轮,包括池旭家里也一样。
换上了新的车轮之后,马车明显没有那么颠簸了,而且速度和载重也明显的快了很多。
这东西也是能够造福于老百姓的。
这么优秀的一个人,怎么就生出异心来了呢?
池旭感觉到非常的惋惜。
他这一队人都是骑着马过去的,从雁城到碧落大草原,有两三百里的路程,可是因为都是平整的水泥路面,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他们这一队人就到达了碧落大草原南方的那条大河边,来到了那一座大桥上面。
看到那一座大桥横跨于大河之上,池旭忍不住心中的震惊。
他以前在尧国也走过很多地方,就从来没有见到过有这么长的桥。
现在正当夏季,雨水充足,河流上涨,河面的宽度已经达到了两百多米,而大桥的总长度有四百多米,有一部分是建立在陆地之上。
这座大桥和池旭以前在内地见过的桥梁都不一样,是一座桥面平平的大桥,桥墩立得很高,下面船只通行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桥面足够宽阔,可以让六辆马车并行。
这一座大桥的存在,就让池旭深刻的感受到了方浩这边的生产建设能力。
第十二章
(全本小说网,HTTPS://。)
池旭来到碧落大草原的时候,方浩并不在这边,而是带着大量的人马去了幽云大草原。(全本小说网,HTTPS://。)
他来到碧落城之后,叫大将军府的人去通知方浩,他自己就带着那些人住到了特务府。
因为沙鲁并没有去京城觐见皇帝,没有得到尧国的正式册封,梅瑜所带领的这个机构还是叫做特务府,兼具外交与税收两大责任。
在他手下做官的既有礼部的人,也有户部的人。
暂时还没有办法进行分割。
而每年几十万贯的税收,也从交给太子府变成了交给户部。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年能够收那么多的税收,觉得几万贯也就顶天了。
可是打通双方交易之后,交易量能够大到那个地步。
几十万贯的赋税收入,那可不是小数字。
尧国国库一年的收入也只是一两千万贯,其中还有一部分来自于盐、铁、茶等各项垄断的专项税收。
扣掉那一些,尧国一共有二十六个省,平均一个省一年的税赋收入都不到五十万。
特务府现在一年的税收已经差不多可以抵上一个省的税赋收入了。
特别是新皇登基之后,减免税赋,甚至有的省一年交上去的税负还不如这一做特务府。
——减免税赋,只是减免的农民的税赋,并不是商人的税负,特务府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梅瑜现在从四品的品阶,也不是无缘无故就能够得到的。
按照这样的证据,哪怕未来还是留在这个地方提升品质,也大有可能。
因为他带领的这个团队,给户部贡献的收入很大。
虽然这并不是他的功劳,他只是一个坐地收钱的角色。
可是既然税收是他手下的人收起来的,功劳也就应该归功于他。
池旭的来意,让梅瑜有一些意外:
“不是已经拉了几门大炮过去了吗?铸造大炮的技术也交给朝廷了,怎么还不会使用?”
“那些大炮,上万斤的东西,谁能够用的动啊?”
池旭苦笑了一声,然后又问梅瑜:
“你是不是弄错了,他们杀敌制胜的武器并不是什么大炮,而是别的东西?”
梅瑜道:“我手下的人听到他们的说法是用来枪炮,但是枪这种东西咱们并不很多,不足为奇,没有的就是炮。而且他们确实是说大炮可以杀敌于数里之外。”
“是不是以讹传讹?”池旭又问。
梅瑜摇头道:“这个我也不能确定,反正我听到那个消息之后,也不是很相信,又派人问了很多人,都一口咬定大炮确实有那样的威力,而且一炮下去,就可以打死几十个人,所以我才上报。”
“那么大的大炮,一炮下去打死几十个人,我倒是相信,”池旭苦笑,“可是你告诉我,上万斤的东西,谁能够拿得动它上阵杀敌?”
在他的观念里面,炮这种武器跟刀枪棍棒差不多的,都是拿在手里抡起来杀敌的。
他这么一说,梅瑜也感觉到有一些不正常。
沉吟了一会儿,说:“我在这地方经常听到那些人说,方浩天生神力,在守城的时候,几百斤的石头拿在手上就往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