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有……不过你要那玩意儿干吗?开学大会上不是说了吗,每个班级在分班的时候都考虑了公平因素,所有班级学生的入学成绩平均分差距不超过1分,你不会是想要验证一下吧?”
那我可真有闲心。我翻了个白眼:“不是,老师,我就是想看看我们跟一班、二班的差距在哪里。”
张平像看智障儿一样盯着我,拽过我们班级的排名扫了一眼,估计是为了看看我的水平,然而结果让他更加迷惑了。
“你还挺有国际眼光的哈……不过,我建议你攘外必先安内,你还是先在咱们班把成绩提升到……”
“老师,”我忍无可忍地打断他,“不是我要看,行了吧?”
他想了想,突然一下明白了,笑起来。
“啊啊啊,我懂了。行,我去办公室要一份哈,你等着。”
于是,我顺利得到了这份长达六页的全校前三百名的成绩排名。
前30名的成绩,咬得那叫一个紧。
第一名叫楚天阔,这个名字我喜欢。第二名就是余淮提到过的超级赛亚人一号林杨,比他低了1分。余周周的名字排在第13位,紧随其后的就是余淮,位居第14,分数比余周周低了1。5分。他后面就是韩叙,比他低2分。再往后面是两个女生并列第16名,和第15名的韩叙分差比较大,一个叫凌翔茜,另一个叫陈见夏。不过所谓分差大,也只是6分而已。
一班、二班果然很厉害。总校一共12个班,而前五十名,被一、二班占去了29名。
我不禁对余淮、韩叙他们这些以普通班同学身份闯入前五十的家伙肃然起敬。
当然,这份三百名的大名单里,没有我。
第二天一早,我就把名单像献宝一样地递到了余淮手上。
“这是什么啊?”
“学年大榜啊。”
他貌似不在意地扫了一眼:“哪儿弄的,给我干吗?”
我气结,懒得理他,往自己桌上一摔,拎起抹布去擦黑板。擦到一半,回头看,闹哄哄的班级里面,有个角落,一个男孩正偷偷摸摸地斜眼瞟着我桌子上的名单。
这个别扭的家伙。
要说我自己一点儿都没难过,那是假的。考上振华的那点儿廉价的小兴奋都随风飘散了,就剩下我自己一个风中凌乱。
晚上我爸问了我成绩,我很不好意思地交上成绩单。当然是两份一起,我想要向他表明:第一,我入学成绩就差,37名,中下游;第二,连他自己都承认我的入学成绩存在相当一部分撞大运的成分,现在我们将这些虚假繁荣剔除掉,我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摸底考试中的46名。
一切都太正常了,我希望他在看到成绩单的时候能理解我的苦心和所有说不出口的话。
然而,实际情况比我想象的还好。
我爸把两个成绩单看反了,还很激动地说,你看看,你进步了九名呢!
就冲这眼神儿,我觉得我也应该对我爸更好点儿。
不过,唯一知晓真相的我自己还是在看到我爸书桌上面的唐诗宋词集的时候伤感了。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还正好翻到最喜欢写无题诗的李商隐同学的那一页。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其实,我不知道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就是一下子被击中了。古人真厉害,不管他们实际想说的是什么,限制在一行最多七个字里面,读者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
我觉得,我的确是偷了别人的振华。高处不胜寒,我已经预感到自己冰冻的未来了。
我唯一不该做的就是在电话里跟我妈提到了这件事。她完全无法理解我婉转的小心思,对着电话大吼:“是个人就应该因此想到要发奋读书提高成绩,就你能联想到自己来错地方了,你说你有没有点儿出息?我问你,那你应该去哪儿?!”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十章 对不起,我没有听懂(No。54 … No。60)
摸底考试的风潮过去,九月正式开始。
九月是多么美好的月份,天气凉爽,空气清新,周杰伦发新专辑。
如果不是所有的升旗仪式上,主持人总要提到这句欠揍的“金秋九月,金风送爽”的屁话。
但是的确,秋高九月,金风送爽。一切都金灿灿的,我的呼吸也格外畅快,趴在桌子上呆望窗外阳光灿烂,天下太平。
不过我必须要承认,九月最令人不爽的,就是新学期。课程对我来说,有那么一点点难。
所谓“一点点”的意思就是,上课时候,听听全懂;做卷子的时候,做做全错。
我觉得我都听懂了啊,那些定义,那些定理的推导,都清楚得很嘛,为什么一做题就犯傻呢?
振华没有给学生统一征订练习册,关于这一点我曾经问过余淮,如我所料地受到鄙视。
“学校没有义务给我们安排指定练习册啊,市场上那么多,你自己根据水平去挑就好了,根据能力,爱做几本就做几本。话说回来,如果他订了统一练习册,但是是我不喜欢的类型,那我也不会做,白白花钱。”
我只好沉默。
不过,每科老师都会下发海量的练习卷子,但是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了,老师也不过问——他们上课会选择性地讲讲卷子上的题,方式就是“大家注意下第5题,其实有种简便算法,我们假设xxx……”
我连不简便的算法还没学明白呢,他们已经开始跳过这一步,走上了捷径。而我会做的那些题,都不在他们的提醒范围之内。他们也不关心我做没做。
地理老师是个白白胖胖的年轻女人,听说是个新老师。作为文理分科前颇受歧视的“副科”(历史、地理、政治)教师,她第一堂课就用了二十多分钟端正我们对文科的偏见。
“振华的很多同学从小就认定了学理科,对文科丝毫没有了解,只认为那是理科跟不上的人才学的,我觉得这种认识都很肤浅,文科其实也很不容易学,只能说各有侧重……”
我在下面拼命点头。
余淮正在翻英语卷子,侧过脸瞥我一眼:“你想学文啊?”
我愣了愣,还真是没想过。
“我就是觉得,她说得挺有道理的……”
“文科本来就比理科简单,有什么道理啊?”
我怒,虽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怒什么,文科又不是我妈,我捍卫它做什么。
“那么简单,你为什么不去学?”
右前方的简单闻声回头朝我们看了一眼——我连忙赔笑脸,表示不关她的事。
“因为我想造原子弹玩,你管?”
我……的确管不着。
后来我想了想,也许是因为同样身为振华的弱势群体,我不自觉地对文科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战友情谊,好像抬高了文科的地位,就等于抬高了我自己的地位。
诡异的逻辑,莫名其妙的荣誉之战。
“我说真的,别学文科。”好长时间的沉默之后,我以为话题都结束了,他突然又飙出一句。
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就接了一句:“嗯,我不学文。”
然后他笑了,没有看我,所以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在朝他的英语卷子卖笑。
他专心写字算题的时候,特别好看。
后来,地理老师开始进行正式的教学内容讲授——地球运动。
我听得一头雾水。
我不知道是我的智商问题,还是她的教学水平问题。我发现文科的确比理科难,因为连物理我都听懂了,可是我听不懂地理。
讲到近日点、远日点的时候,地理老师停下,笑眯眯地问讲台下心不在焉的同学们:“咱们振华是不是有不少竞赛生啊,有没有物理好的同学知道开普勒三大定律?”
班里面安静了一会儿,然后余淮懒懒散散地举手了——我强烈地感到那副懒散的样子是装的,肯定是装的!
他放下英语卷子,站起来说:“这三条定律应该是17世纪初开普勒发表在他自己写的书里面的。第一定律又叫轨道定律,是说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我当时很想拽拽他的袖子问问,那个开普勒还是开普敦的(我没听清),凭什么这么说啊?而且,椭圆……一共有几个焦点?
“第二个定律就是面积定律,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
说到这儿,他跑到讲台上画了一个椭圆,太阳,地球,连了几条线。
“形象点儿说,用s代表太阳,e代表地球,就是在面积上,sae=sbe′=sce″。”他挠挠后脑勺,“这个的证明涉及角动量的问题,不废话了。”
谢谢你。我在心里感叹。
“第三定律是在几年后才发现的,应该是叫周期定律,也就是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后来他说的话,我就完全听不懂了。
一涉及数学公式,我就down机(死机)了。
结束的时候,他还颇为谦虚地说:“估计很多同学都知道这三大定律,其实我的理解也不全面,班门弄斧了。”
我靠。
他坐下之后,继续做英语单选,一脸严肃,好像根本没看见讲台前既兴奋又严阵以待的地理老师。地理老师对他大加赞扬,他却好像没听到一般。
可是我发现他抿着的嘴角,努力压抑着上扬的弧度。
“想笑就笑吧,你刚才很拽。”我非常体贴地说。
于是,他终于面红耳赤地趴在了桌子上:“耿耿,我跟你没完。”
变本加厉,穷凶极恶,丧心病狂。
我说的是此刻的地理老师。
余淮的表现好像踩了她战斗模式的开关,为了表现她不输于这群高一毛孩子的专业知识,她讲的课直奔天书而去。
“她到底在说什么啊……”我感叹。
“其实,地理是理科。如果你大学时要修跟地理有关的,气象学、地球空间科学、地质学……通通都是理科。”他一边转笔一边说,顺便还答了一道单选题。
我觉得余淮的一系列所作所为,根本就是在绝我的后路。
不过在振华上课的这两个星期,有件事情让我很憋闷。
以前在十三中上课的时候,课堂气氛很轻松(也许是因为没几个人听),如果听到不明白的地方,只要你皱着眉头用茫然的目光看老师,他就会仔仔细细地再讲解一遍。
可是现在,我不大敢举手说自己没听懂。安静的课堂上,我怕自己的突兀被人笑话。
这是很小家子气的行为,我知道,虽然本来我在这个班里面就没什么面子可言,但是我仍然不敢。
振华老师的特点就是,书上有的东西,他们基本不怎么讲,我也习惯了自己看书预习。不过,他们上课会引申出来很多定理和简便公式,搞得我压力很大。
不到一个月,我就发现我从听听全懂变成了听听半懂。
我很着急。虽然还有一个多月,可是期中考试就仿佛秋后问斩的刽子手,明晃晃的大刀朝着我的小细脖子砍过来。
张峰的数学课讲得旁若无人,梦游一般。虽然余淮评价他的课讲得不错——估计是针对他们那样的水平来说的吧,反正我不喜欢他。
终于在他又一次一笔带过某个定理的证明时,我绝望地趴在桌子上,深沉地叹了口气。
一边在做练习册的余淮突然头也不抬地大喊一句:“老师,我没听懂,你把证明推一遍可以吗?”
我猛地抬起头看他,没听懂?他根本没有听课好不好?
他心不在焉地弯起嘴角。
我突然心里一暖。
张峰诧异地看他,那张白脸上终于有了点儿像活人的表情。
然后缓慢地转过身,在黑板上推导公理推论3的证明过程。
我赶紧抓起笔往笔记上抄,眼睛有点儿热,说不出来为什么。但没有对他说“谢谢”,说不出口。
相反,张平就可爱得多。
虽然余淮不是很喜欢听他讲课,嫌他讲得太简单又啰唆——当然其实余淮并没有这样说,一切只是我的猜测。他从来不会刻意卖弄自己对于高难度的偏好,尤其是在我这种需要平和派教师的人面前。
张平每每结束一个知识点都会巡视全班,用一副有点儿欠揍的表情。我就会在这个时候朝他挤眉弄眼,表示我没听懂,然后他就会重新讲一遍。
而且绝对不会难为我,嘲笑我。
我真的好喜欢他。
后来有段时间,很多老师都觉得余淮在故意捣乱。尤其是张峰,他看余淮的眼神越来越古怪——想来一个上课不怎么听课的尖子生屡屡高喊自己听不懂让他重讲,除了故意作对,找不出第二种解释。
终于在余淮又一次喊自己听不懂之后,张峰把粉笔往讲台上一扔,左手扶眼镜,右手合上讲义,薄唇轻启打算要说点儿什么。
我不知道哪儿来的勇气,也很大声地喊了一句:“老师,我,我,我,我也没听懂!”
他呆住了,然后咽了口口水,慢悠悠地转过身,重新把那道题讲了一遍。
最后颇有深意地盯了我们两个半天。
余淮头也没抬,撇我一句:“你看,说不懂也没什么难的嘛。”
他根本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
后来简单跑过来跟我聊天,提起余淮,嘿嘿笑了半天,说:“我也很多听不懂,所以我那段时间也很感谢余淮啊,他喊不懂的那些题,正好也是我不敢问老师的。”
那个被简单喊作β的黑丫头,名叫蒋年年,她也凑热闹奔过来说,“对啊对啊,余淮好帅啊,每次他说他听不懂,我都很想在后面致敬,跟一句‘老娘也听不懂’!”
旁边很多人附和,我才发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原来这么多人听不懂。
但心里还是有点儿不是滋味。我很想告诉他们,余淮并不是真的听不懂,他也不是为了造福社会而假装不懂。
他是为了我。
小家子气又泛上来,被我憋回去了。
我到底在郁闷什么?
于是上课的时候,我偷偷给他传字条,也许因为当面说不出口。
“我不懂的地方,会自己问老师的,如果还是听不懂,我就问你,你给我讲,好不好?省得老师误会你捣乱。”
他盯着字条,扬扬眉毛,有点儿诧异。
我以为他没明白,抽出一张纸打算再解释解释的时候,他突然说:“直接说话多方便,你写什么字条啊,不嫌累啊?”
我挫败地趴在桌子上。
在我恬不知耻地带动下,简单他们也渐渐习惯在课堂上举手让老师讲的慢一些、细一些。班里的气氛似乎轻松融洽了许多。
我的心里也轻松了许多——好像终于把这个不知情的家伙从聚光灯底下抢回来一样。
可他还是很耀眼。有很多女孩子不敢看韩叙,却很大方地跟余淮开玩笑,班里的男生也常常搂着他的脖子拽他去打球。
我有一个很出色、很招人喜欢的同桌。
所以,我有时候变态地安慰自己,你离他最近。
但是这又代表什么呢?
我到底怎么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十一章 寂寞的季节(No。61 … No。64)
晚上吃饭的时候,我爸破天荒地没有开电视看《新闻联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