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奶奶一向节俭惯了,听她这样说,难免笑着摇摇头,“我老了,比不得你们年轻人。我们阿岩也说有些东西能不带就不带,可东西用久了感情在哪儿,哪是那么容易能舍下的。”
老人都比较怀旧,这个安瑶懂,她顺便把薛奶奶从薛岩手里挽过来,笑眯眯道:“都说会花钱才会赚钱。您以后坐着享福就行了,万事靠薛岩呢!一个好的大学就等于有了一半的事业,再过个几年,娶妻生子,人生大事都解决了,生活就完满了。”说罢看向薛岩,眼神中带着打趣。
薛岩:“”
这话把薛奶奶给整笑了,“是这个理儿。”
薛岩在一边充当二愣子,没发表意见,抿唇接过安瑶的东西:“我帮你。”
于是,行李都被薛岩给拿走了,大包小包的,真是安瑶和薛奶奶走在前头,陆家成和薛岩走后头。几人的座位是在一起的,先前早商量好要一块走,自然订在一起。
安瑶扶着薛奶奶坐下,又把陆家成这儿童级别的人物给安置好,回头想和薛岩一起弄行李,发现他收拾好了。两人相视一笑。时间在火车上流逝,很快到了上海火车站。这火车站有两层楼,地面铺着瓷砖,比z市的看起来高档许多。安瑶等人走出门外,发现特别拥挤,人多。但是一眼望去,高高低低的楼房就在眼前,人声鼎沸。这时候的上海,倒是比别处繁华许多,虽然比起后世的灯红酒绿,还是差太多太多太多了。要是见过二十一世纪的上海,再来看这里,你完全认不出这是同一个地方。
陆家成惊讶地“哇”了一下。
穿着花花绿绿的女人和其他勾肩搭背的行人从他们身前路过,薛奶奶叹了一声,时代在发展,虽然不适应,可她也得努力跟上。
“未来会越来越好的。”安瑶笑着说,转头看见薛岩站在那里,眺望着这些景象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只是他那一双眼睛却是明亮非常。
火车站周围各种人都有,薛岩找人打听了学校在哪儿,因为租房子毕竟要租在学校附近,这一打听,他就薛岩的两道浓眉有些纠结地皱在一块,回来看了薛奶奶一眼又看向安瑶:“我听他们说,咱们这两个学校隔得很远,坐车都得两个多小时才能到。”未完待续。(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303 安置
(全本小说网,。)
这已经不是很远能够说明的了,而是非常远啊少年!要论距离那就是从乡下到城里的距离,更何况步行。陆安瑶早就知道这两所学校不挨在一块,不是特别惊讶,一切只怪薛岩想得太美好了。
她无奈地笑:“是啊,我听说了,两所学校方向还是相反的,一个南一个北。”天南地北,反着来的。
“安瑶,你和你弟弟住一块身边又没个大人,咱们刚到这儿,万事都要留个心眼。”薛奶奶苦口婆心地拉着她的手说。薛奶奶没料到会这么远,本来她是看安瑶和陆家成姐弟自个住,她不太放心,再说了她平常一个人也无聊,等自己孙子和安瑶都去上学了,她偶尔也能帮衬着照顾一下陆家成。现在好了,根本住不到一块去啊!大家都人生地不熟的,况且她也着实喜欢安瑶,住得近了彼此有个照应。但若是远了她一个老太婆没什么,关键是人家年轻人不安全。
“我会注意的。”安瑶回握住她的手,“薛奶奶,放假了我会经常和小成去看您。”
鉴于薛奶奶和陆家成一老一少,办起事来不太方便,安瑶和薛岩又得去看看学校又得去找房,只好先找了个旅馆把两人安顿了下来,再做打算。
原本是要分道扬镳各找各的,薛岩不放心,实诚地说:“我和你一起去吧,先找你的。”
安瑶想说什么,但是薛岩朝她笑了笑:“正好认认你们的学校~”
“好,那我待会儿也去看看你们学校。”倒是礼尚往来了,反正最后都得回到旅馆去。安瑶和薛岩先是去看了s大,s大的周围没什么房子,有也不靠近繁华地带。安瑶和薛岩找到了一处住宅区,和大学离得不是太近,但也不远,坐车需要十几分钟。那里是一条老街,房屋比较古老,打听了一番,据说是从民国时期沿袭至今的,保存得挺完美。只是现在到处盖起了新房,两层楼的三层楼的,这样的老式房子没什么人住了。确实是很老式的房子,红墙青瓦、院子里栽种着一些树,房子只有两层,厅堂在中间,左右各四间卧室,主人正要把这房子空下来,看到有人来询问,热情地拉他们进来看房子,也在细心解说着。
“姑娘,你是来租房子的吧?”女主人是个中年女人,眼睛一扫一扫的,在为首的安瑶和薛岩身上打量:“两个人?”
安瑶一看就知道她这是误会了以为孤男寡女要一起住,但她转念一想,是两个啊,她和陆家成。她遂点了点头问:“一个月租金多少?”
女人说了一个数,安瑶觉得还凑合。她反复打量着房子,脸上没什么表情。这可苦了那女人了,想看看她到底满不满意吧,可人愣是不咸不淡的,这几个意思呀?
“如果要买下这一整套房子的话,需要多少?”安瑶故作平静地问。其实她心里很激动,这就是她理想中的房子,如果可以,她想把这附近一带都买下,想想未来这房子会被炒翻到几十倍几百倍,那会是怎样一番光景呢,投资价值是巨大的啊!
不是租还是买,现在年轻人什么想法她真是猜不透,看她非富即贵的,竟是要买!女主人比了个手势:“1000块钱。”
“700。”安瑶道,“我是真的要买下。”
女人为难:“姑娘,你这价杀得太过了吧,要不750,最低了。”
薛岩听着她俩的对话,眉头皱了一下,黑眸不解地望着安瑶:“你怎么会想来住这房子?”还要买下?当然,这房子不错,他没意见,挺喜欢的。只是他不是没见过安瑶曾经住的房子,金光闪闪堪比一座宫殿,他原以为她会去找更加高档的。
安瑶弯了弯唇,没打算现在说,只是对女人道:“不,700,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女人想起刚才薛岩的态度,想了想男主人似乎不太中意,可女主人又坚持,她就怕他们反悔,在心里算了算,点头道:“那成!”
不得不说,误会往往就是这么美丽~
趁着女人去置办东西的空档,安瑶才开口:“这里的房子以后会增值,我有预感。”
薛岩:“?”
“刚才进来的时候,我看到这带的房子前边不远处有条河,周边还有十字路口,这里都是老建筑,将来未必不能形成一个商圈”若是商圈的话,百货、广场、店铺、步行街样样都不能少,那时候有交通,有美景,再好不过。
薛岩若有所思。做好一切的交接工作后,去了j大。j大和s大不一样,不是太偏,周围都有住房。只不过学生一般住在学校里,薛岩想着薛奶奶,就找了个离学校近点的,三室一厅,整洁明亮,坐北朝南,被阳光抱了个满怀。
安瑶买下那座房子之后,又买了周边的几套,女主人看她跟看傻子一样,一个劲劝她,买这么多有什么用,都是老房子,大家恨不得甩出去,根本没人要。安瑶只是笑笑,原因不好说出口。女主人最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约莫是什么有钱人想要体验生活,唉,太任性了!
安瑶顺势问了女主人这里附近有没有小学,女主人是本地的,知道这附近有两所小学,一所普通,一所高级,安瑶自然是选高级的了,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孩子上好的学校,认识更好的人,接受最好的教育呢。陆家成是她弟。
陆家成站在这破败小院处,看着那一刻老槐树,嘴巴张成了o型,擦了擦眼睛,再走屋里这是来到了农村?安瑶收拾了两间卧室出来,他们现在已经分开睡了,都比较自主。看见陆家成,她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以后这就是你房间了。”
陆家成:床是木头做的,雕花木床,不再是以前软软的有弹性的大床了,虽然被子还是以前的被子。窗户不是玻璃推窗,而是木框窗户,墙壁没有铺着瓷砖,地板是水泥,厨房小小一个,卫生间别提了这日子啊!╯﹏╰,不行,他要靠着自己的力量,要发家要致富,一样也不能少。
报道的那天,安瑶特地换上了一套清爽的湖绿色衣服,走到学校的大门口,年龄差不多的有之,年龄较大的有之,甚至她还看到了一个大腹便便的提着行李来报道的学生,这开放的日子啊!
未完待续。(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304 三十年后(3405字符)
(全本小说网,。)
陆安瑶并没有带太多的东西,她毕竟不会经常住在学校,家里还有一个陆家成要照顾。报完道后,她就去找自己的宿舍了。这时候管得很严,男女生宿舍分得挺远。还没找到自己的宿舍时,来来往往的人中,一抹靓丽的身影吸引了她的眼球。那女生高挑、窈窕,只是浑身上下散发着生人勿进的冰冷气息。
走得近了,安瑶看清那人的脸,不由笑着愣住:“苏珊珊?”
苏珊愁苦、郁闷,看到她清丽的容颜,才掩住原本的情绪,眼里有了一丝笑意:“安瑶,你也在s大?”
“嗯,正要去找宿舍。”
“我也是,你的宿舍号?”
“304。”
苏珊:“我是306,隔得挺近的啊。”
难得在同一个学校遇到认识的人,两人颇为惺惺相惜,苏珊了解到安瑶的专业是国际金融,而说起她自己的专业时,苏珊只是淡淡说了三个字,医药学。再了解一番,才算是明白苏珊的口气为什么那么淡了。原来,苏珊他爸出生军官世家,而她妈的家族是医药世家,在满清时出过一个很有名的杏林大夫。别看苏珊平日里喜欢舞刀弄枪,家里的医香对她的熏陶也是不小。她当时报考的大学是军校,在京城,可偏偏被家人改成了s大,念医学。苏珊气得不行,无奈木已成舟,录取通知书都发下来了。
“我想要做一个军人,我不怕吃苦,可我爸爸不愿意。”苏珊说。
安瑶莞尔:“其实军人和医生还是有点联系的,比如说”
苏珊:“?”
安瑶:“军医。”
苏珊忽的眼睛亮了,这么浅显的道理她竟是没有看破。军医啊,将来照样可以进部队。而军人的本质和军医的本质差不到哪里去,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多么美好的搭配啊。只怪她一直在钻牛角尖。
苏珊挑眉毛,心情顺畅了
安瑶到了宿舍,快被宿舍的破旧和拥挤打败了,四张架子床,一张木桌,住八个人。几人互相打了招呼,认识下。其中只有两个女生是本地人,其他都是外地考过来的。
大学的生活有条不紊,如此,上半年过后,过完年大家又长了一岁。开学,因为一个征文活动而沸腾,沸腾得全校师生的心滚烫滚烫的。
“安瑶,你要不要参加征文比赛?”同宿舍的曾静是安瑶的上铺,看到那个抱着一大堆书进门的清新淡雅的女生,她忍不住问道。刚发完话,其他几个女生都齐齐看向安瑶。
陆安瑶是s大的名人,高分考入s大,在他们宿舍年纪最小,专业是国际金融。刚入学,学生们都有点八卦心理,什么校花校草各种排名了,陆安瑶当之无愧被人选为了校花。和她一同竞选的一个女生也很漂亮成熟,可人就是输在了没有陆安瑶时尚。还有一个竞争对手,苏珊,却是输在了那个冰山脸上。再然后,这个学妹的专业分十分了得,十分得教授和讲师的青睐,她的一篇论文曾经上过权威级别的时事报纸。
安瑶最近忙得不行,本以为上大学后轻松了,可以放手做生意了,可是大学课业不少,尤其是教他们的邹林是一个很有威名的教授,他对经济有很强大的看法。通过学习安瑶才明白,其实她有很多不足之处,她只是凭着知晓未来的小聪明知道几个重要的经济点,无法形成完整的经济观念,通过半年的时间,她总算是把这个缺点解决了,顺便把“甜心坊”在s市安了地方。
好容易快放轻松了,安瑶坐到自己床上,疑惑地眨了眨眼睛,“征文?”
曾静拍了下额头:“你不知道?好吧,就是那个三十年后的征文活动,听说是上面最高层直接出的一道命题,面向全国大学生招收的征文。分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分别奖励八千元、五千元、三千元、一千元的奖金,作文还能被发表到就是你上次那篇论文刊登的报纸,《红岩时报》上。”
“三十年后”安瑶长睫低垂,不由念出声。“这是个好命题,我参加。”
众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曾静道:“大家都快讨论疯了,没点儿提示,只有这么四个字,就要让我们写篇征文。这里面可以想象的空间太大了,抓不住要点啊!”
“你就想想,三十年后的你在做什么,是什么样的,这个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安瑶道。
“三十年后啊。”曾静长叹:“我四十九岁,儿子也娶了媳妇儿,孙子应该也有了安瑶我想不出来了!大家会更加有钱的吧、更加富裕的吧?”
陆安瑶:“”
安瑶晚上回到家,就没停止过对这个命题的思考。三十年到底改变了什么?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还是一代人的思想?因为她学的是经济,她索性就从经济层面来讲,忽略了政治、文化、军事等其他方面。
征文没有明确要求学生写议论文还是记叙文亦或是其他,安瑶索性用的就是记叙文的风格。作文以一个六十岁的老太太为主题,用她的视角,来写三十年后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便是经济蓬勃发展的体现。
主要内容为,老太太李丽华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世世代代的农村家庭。老太太家里从小就穷,一家七口人,有四个兄弟姐妹,她是家里的老大,一直没读过书,不识字。她经历了建国初、饥荒时期、跃进时期、特别时期、改革时期、开放时期、二十一世纪当然,因为是记叙文,这些不会开头就写出来,而是穿插在老太太的回忆里。
主要写老太太被自己的孙子从山里农村接到了大城市,从一系列的见闻侧面反映出三十年后的生活。这些见闻安瑶还没有想好。她拿了只笔将其一一列在了洁白的纸张上。
比方说,老太太来到了孙子家,和孙子一块住,各种不习惯。以前在农村,夏天里很热,她就拿蒲扇摇啊摇,现在孙子只是拿了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朝上边的正正方方的东西按了按,家里就变清爽了。孙子的衣服换了下来,老太太想要给他用手洗,孙子就很体贴地说要爱护手,现在哪还自己来,有洗衣机;以前煮饭,都要用柴火烧,高档点用煤炉,可是孙子又只是在一个黑黑的东西上一按,把锅往上放就能炒菜了,孙子说,这是用电生火;吃饭时,孙子总是三心二意,拿着一个小小的东西,对着东西,就和人欢快聊起了天,老太太以为孙子魔怔了,可孙子却说,这是在视频通话呢,老太太过去一看,里边一个娇滴滴的女生,见到她就眯着眼喊:奶奶~唉哟把老太太吓得,差点心脏病犯了。老太太一辈子在大山里生活,早听说外边发生了变化,哪知自己跟不上时代,都落伍什么地步了!突然,家里的门铃响了,一个穿着红黑色套装的男人给了她一张纸,很礼貌地说:“有您的快递,请签收。”孙子立刻过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