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以李凡17岁的年纪却有着让几位老师都汗颜的学识,这个的确让人惊为天人了。r
李凡作为特邀嘉宾做了暖场后,《国学小名士》的比赛正式开始了。r
《国学小名士》是一档典型的文化选秀类型的节目,而亮点侧重在“小”字上,节目面向18周岁以下饱读诗书、能言善辩、好古敏求的全国青少年进行海选,选出国学小名士百人团,参与到节目的竞赛中。r
然后从108名选手中挑出7星选手,通过团战、1对1pk等赛制多轮换血选出最终七星团选手,最后再从七星选手中决出本季冠军。r
坦白地讲这档节目的选手成色远远没有诗词大会成语大会高,不过小小年龄博知古今也是一大卖点。r
李凡作为特邀嘉宾,和另外三位固定嘉宾的作用一样,负责在每道题结束的时候,解释某首诗词或者历史典故等等。当然李凡还有隐性作用:支撑节目的话题度和收视率。r
比赛的内容也很丰富,文学历史无所不包,各种题型项目也很有其他热门文化节目的影子,但是,题倒是不难,也不偏,要不然把这帮小孩儿难为住了,哭鼻子怎么办?r
比如说,其中有一道题目竟然问“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作者是谁,没想到现场竟然有同学答错了。r
程教授简单地聊了聊这首诗,但也实在没什么可聊的,毕竟上过学的谁没背过?他道:“这位作者李绅是唐朝宰相,这首诗中,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r
李凡补充道:“这首诗实在太深入人心了,基本上大家都会认为这作者一定是一个爱惜百姓的朝廷好官,但是,真相往往出人意料。”r
话音刚落,现场观众齐聚目。r
李凡道:“悯农诗一共三首,其中两首广为流传。但是,真实的李绅却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宅心仁厚。首先,李绅这个人脾气相当暴躁,还爱‘摆谱’。r
《云溪友议》中记载,在李绅未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作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称呼‘叔叔’。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r
而且他还流放了自己的友人,等等黑历史数不胜数,典型的滥施淫威。r
其次,他也并不是那么爱惜百姓。在身为淮南节度使时,由于李绅为官酷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李绅则道:‘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这事不必报来。’r
而且李绅绝对不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人是非常奢靡的。r
李绅最大的污点是一手经办了‘吴湘案’,案子平反后,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r
至于为什么李绅写出广为流传的悯农诗却品行不端,要么是忘本了,要么当初是作秀,我倒是希望他是忘本了。”r
现场观众掌声起,这节目参加得值,不仅仅涨知识,而且仿佛还明白了一点点道理,就是揭开表象看本质,全是一堆乱麻。r
比赛继续。r
有一道题是提示题:r
第一条提示:死因成迷;r
第二条提示:初唐四杰;r
第三条提示:少年成名;r
这道题现场108位选手基本全对了,指的是骆宾王。r
张教授解释道:“骆宾王七岁时便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古诗《咏鹅》,他少年成名,是初唐四杰之一,但是除了《咏鹅》外,他其他的事迹并没有流传开。r
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李敬业在扬州起兵,以匡扶卢陵王李显复位为名出师,然后骆宾王为之写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以号召天下,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r
李凡补充道:“《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也是历史疑案。对了同学们,关于少年天才,谁还能举举例子?”r
选手们纷纷道:r
“方仲永!”r
“司马光,破瓮救友!”r
“曹冲,曹冲称象!”r
“李凡!”r
“对,李凡!”r
李凡讪笑道:“别闹啊,我说几个。r
甘罗十二岁时出使赵国,使计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甘罗因功得到秦始皇赐任上卿,相当于丞相。r
大才女蔡文姬六岁能辨别琴音,据传我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胡笳十八拍》为她所作。r
李贺六七岁便能吟诗作对,大文学家韩愈都十分欣赏他的诗文,并亲自登门相见。r
……r
我想对在场的诸位小名士说的是,出名要趁早,千万不要虚度年华,谢谢。”r
又一题,是从一系列成语中找出一句诗词:r
度日如年;r
教学相长;r
光阴荏苒;r
爱不释手;r
巴山蜀水;r
车马盈门;r
胡说八道;r
在台上挑战的杨宝宝一小一敲,道:“不教胡马度阴山!”r
见主持人说“正确”后,杨宝宝高兴地蹦了蹦。r
主持人问道:“杨宝宝,知道‘胡’是什么意思么?”r
杨宝宝想了想,道:“指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吧?”r
主持人道:“对了!”r
李凡纠正道:“不太对,其实吧,‘胡’是北方民族匈奴人对自己民族的一种称谓,而‘胡人’才是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r
张教授点头道:“是这个道理。”r
主持人额角沁出少许细汗,她心道:说多错多啊,还是好好主持吧。r
李凡继续问道:“宝宝,这题里面有个成语是‘胡说八道’,你知道这‘八道’指的是哪八道么?为什么是‘八道’,而不是‘七道’或‘九道’呢?”r
杨宝宝摇了摇头。r
李凡再问:“场上的其他同学呢?有谁知道?”r
现场选手竟然没人知道!r
李凡只好自己解释了,“先说说‘胡说’这个词,东晋之后一段时期,匈奴、鲜卑等民族和汉人融合,古长安城内到处都能听到胡人的方言,而汉人根本听不明白。r
长安城内的东西两市有八条长安道,胡人常于长安城两集市间穿行叫卖,吵吵嚷嚷的。生活于长安城的老百姓在市集道路间完全不知所云,所以故为‘胡说八道’,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乱讲一通,无道理无根据的话语。r
当然了,还有解释是:‘胡说’含贬义等。‘八道’即‘八圣道’,佛教三十七道品之一,论述通向涅槃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r
张教授想要反驳没敢知声,那小子往自己身边一坐颇有权威,他合计了一下,得了,等下了节目私下讨论吧。r
……r
整档节目到了最后的尾声。r
主持人道:“今天,我们《国学小名士》第一期的录制就此结束了,咱们下期再见!”r
舞台落幕,观众退场。r
而此时的李凡,早被选手们齐齐围住了。r
这些选手们都是各中小学的学生,那李凡在学校中的影响力就不用再赘言了,此时选手们把李凡团团围住,争相恐后地和李凡攀谈。r
他们要么举着手机拍照,要么端着本子等着签名,毕竟终于抓到活的了,大家难掩兴奋。r
“李凡学长,你下期还来么?”r
“不来了。”r
“别啊,我们非常喜欢你的。”r
……r
“学长,你怎么懂得这么多啊,有什么秘诀么?”r
“呃,多读书,再加上命好!主要是命好,这就是秘诀。”r
……r
“李凡学长,你什么时候出书啊,我们看你给潇潇推书,给韩杰推书,什么时候能轮到你自己出书啊?”r
“有生之年吧。”r
……r
李凡忙得晕头转向的,这么多选手围着自己,李凡真应付不过来。r
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则是,旁边的几位嘉宾老师备受冷落,基本上无人问津。r
其他两位教授还能接受,毕竟自己就是教书匠,在社会上基本没有什么名气,但孔远心里非常难过了,毕竟自己好歹也是个作家不是?毕竟也发表了好几本小说不是?r
可眼下,也就五六个挤不进李凡人群的同学在和自己闲聊天而已,边聊还边瞄着一旁,好像随时等着机会混进人群里索要签名。r
走到舞台上的贾制作人见状叹气道:“李凡在校园中的影响力啊,怎么这么大呢!”r
孙制作笑道:“他之所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是因为他集所有优点于一身了,你看看啊,学识见地各大教授都认可,帅气面庞又是所有人有目共睹,这年龄又好,能不火爆校园么?男生们羡慕,女生们渴望,完全是万人迷啊。”r
某编辑道:“网上之前不是给李凡起了一个外号么,叫什么‘国民儿子’。”r
某女工作人员眼里闪着星星,如数家珍地道:“他外号多了,帅李、李老师、国民儿子、妇女之友!”r
孙制作提议道:“老贾,你可以和李凡签长约啊,有李凡在,基本上就占领校园市场了,而你们《国学小名士》的主要市场不就是学生群体么?”r
老贾点了点头,然后让两个工作人员直接去人群中把李凡解救出来了。r
……r
办公室内。r
老贾道:“小凡,咱们的节目你也看到了,和你自身是完全契合的,无论从哪一点上分析,咱们都是非常搭配的,是不是?”r
“是吧,但我真没时间,参加一期就够了,谢谢您的好意。”李凡推脱道。r
“一期哪够啊,咱们这档节目,就是你的转型的机会,以前你一直是参赛选手,正好借此提升自己的价值,重塑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r
“对于成名,我并不太急,我现在学业繁重,实在没时间长期参加节目。”r
……r
老贾见死活说不通李凡,最后咬了咬牙,举起了一根手指道:“只要你正式加盟咱们节目,我们给你这个数!”r
100万,在娱乐圈来讲,其实根本不算多大的数字。但是这档节目是文化类型的,本来预算就非常有限,这个价码诚意十足了,毕竟《国学小名士》不能和音乐类型选秀节目相提并论,人家导师基本片酬万千起步,这个根本比不了。r
李凡的内心一阵剧烈地颤动,差点儿就拜倒在厚厚的人民币下面了,但最终还是拒绝了,因为最近这段时间确实有点儿分身乏术了。r
老贾以及工作人员将李凡送出了广电中心后,他还不死心地道:“小凡,回家再想想,价钱咱们可以再谈。”r
李凡笑笑没说话。r
老贾退而求其次道:“呃,要不,能不能以后有时间再参加一期?”r
李凡非常油条地道:“以后有机会的。”r
……r
《国学小名士》没有和李凡谈成长约,很快便被证明是一件十足的憾事了。不过节目首播有李凡的助阵,却也获得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也获得了非常可喜的收视率:2。1,节目的网络点击量更是一路走高。r
而在节目中,李凡向广大观众普及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之间的复杂故事,更是掀起了新一轮的网络热议。r
毕竟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这段爱情故事在国人心中实在太根深蒂固了,这是多么美好的爱情故事啊,冲破家里的阻难,千古第一私奔订终身,实在太浪漫了。r
尤其是卓文君挽救自己爱情的典故,更是让广大女性朋友视为偶像啊,用才华碾压小三儿,征服老公,这想想就带感。r
结果,李凡的一番言论,直接撕毁了漂亮的面具,露出了原本的真相,顿时惊倒网友一片。r
其实,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之事,史学界还是非常冷静的,但普通老百姓只听传颂而已。r
这个现象非常有意思,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文史界的人都知道某些事情是讹传的,但普通大众却全然不知,还深以为信,怎么就没人站出来阐明真相呢?r
对此可能有一种解释,就是一定有一些研究者站出来阐明过真相,结果真实的言论没人去听,人们更愿意听从自己想要的那种“真相”。r
……r
李凡在工苏省逗留了一天才决定回家,当天下午,张教授特意备了家宴,宴请李凡。r
张家:r
“小凡啊,你在节目上说‘胡说八道’这个成语的来历,我其实有不同观点,这个‘八道’我认为来自于道家。”r
李凡点了点头,道:“嗯,有这一说,说这是道教追求的长生不老与得道成仙的八个阶段嘛,分为:入道、学道、访道、修道、得道、传道、了道、成道。”r
张教授惊讶道:“原来你知道啊?那你更倾向于哪一种?”r
李凡道:“没有太倾向的,文学历史这东西,越久远越说不清道不明。我就是将我知道的说道说道,大家不认可的话,大可以说我胡说八道。”r
张教授眯着眼睛想了想,不谈这个话题了,他话锋一转,问道:“李凡,能不能帮我女儿补习一下英语?”r
李凡开玩笑道:“女儿,好看么?”r
张教授连连点头,眼睛瞬间亮了,乐滋滋地道:“好看,绝对好看!”r
李凡顿时一慌,玩笑好像开大了,可别认真啊!
第216章 一群嫂子
李凡有个算不上优缺点的特质,就是有点儿老好人的性格。
在张教授家里混了一顿家宴后,他便接了一个新活,为张教授女儿补习英语。
毕竟一面之缘,基本没交情,所以李凡还不至于打算手把手指点指点他女儿,回到春城后,直接把他女儿拉进自己的英语兴趣组就ok了。
这是一个离异家庭,张教授家庭重组了,女儿张怡跟着春城的老妈过日子。她是省实验高三准考生,她可以说门门功课都非常优异,唯独这个英语算是拖了一个后腿儿,每次考试都勉勉强强及格而已。
基本了解了一下张怡的情况后,李凡告辞,飞回春城。
下午5点。
飞机落地的时候,李凡万万没想到,竟然有人接机。
他看了一眼手机里的短信,然后拉着行李箱直接走到了预约地点,和张怡碰头。
张怡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丫头,略胖一点儿,爱说爱笑的,蛮开朗的。
李凡问道:“现在学习这么紧张,好请假么?”
张怡笑道:“非常容易啊,我当时就说要给我小李老师接机,班主任当时就愣住了,然后还特批给我假,我以后可以随时到你们学校蹭课了。”
“那走吧,一会儿我们兴趣组就开课了。”李凡说罢拉起箱子便四处找车。
张怡连忙跟在后面,问道:“小李老师,你说我认真听了你的课,能不能考到140分以上啊。”
李凡一边向一辆出租车挥挥手,一边认真地道:“难!我告诉你吧,学习虽然有捷径,但最重要的永远离不开努力。何为捷径,只不过是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