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用不着走关系,他也讨厌这种情况,不过,别的评委却都上杆子给他面子,但其他作者就不一样了,都剜门盗洞找关系,希望评委多照顾一下。
沐子,和潇潇齐名的那个著名女诗人,她五年磨一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也决定冲击一下金鼎奖的奖杯。
这天,她来到了舅舅家,走进书房时,只见舅舅在埋头看书,还不时兴奋地用拳头捶一下大腿。
“舅舅!舅舅!!”
“哦,小沐来啦!”
“舅舅,您看书呢?”
“嗯!对了,小沐啊,你那部参赛作品《马丽的微笑》写得不错。”
沐子开心地道:“舅舅,那您外甥女能不能得金鼎奖,就看您给不给力啦!”
这舅舅笑了笑:“李凡也带作品参赛了。”
沐子一怔,“啊?他也参赛了?那……那您外甥女能不能获得优秀奖,就看舅舅您给不给力啦!”
瞧瞧,这女人多有自知之明!毕竟李凡在文学界的地位摆在那呢。
舅舅合上书,“今年啊,不管我已经看过的作品还是那些暂时没看到的,我可以肯定地说,所有人都是陪跑!这本小说太精彩了,人性挖掘得太深刻了,写作手法独树一帜,自成一派。”
“李凡写的什么类型小说啊?”
“荒诞文学!”
“什么?什么文学?”
“荒诞文学,一个崭新的文学流派,”这舅舅背着手站起身来,望着窗外,“自这本书获得金鼎奖的时候,荒诞文学流派也就正式诞生了!这孩子在华国文学史上,绝对的天纵奇才啊!”
第509章 你不会失败!
元宵佳节刚过,京大正式开学了。
李凡被校长叫到了办公室,让他尽量安排下本年度的时间,因为学校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他参加,就是京大少年班的筹备工作。
少年班,毋庸置疑,就是网罗华国天才少年,并严苛筛选出若干人进入京大进行特殊培养,以求让这些早慧天才破格成材,于未来在各个领域绽放光芒。
少年班的主旨和李凡他们菁英班不一样,菁英班的招生对象是高中应届毕业生,而且培养目标是文科方向的,包括文、史、哲、社会学、法律等等培养方向,而着重培养目标是,打造一批各个领域的领导者、统帅者。
少年班呢,它招收学生的年龄段就非常低了,它的培养方向是科学大牛,未来最顶级的学科带头人。
有一句话叫文科选京大,理科上晨华。这一直是外界的一个误解,其实京大是文理兼备的学府,京大的理科要比晨华更牛,而晨华的工科水平独步国内。
所以说,京大决定成立少年班,外界可能有疑惑,但的确是完全有这个实力的。
对于少年班这个特殊的群体,一向是毁誉参半的,少年班的举办自然有利有弊,这个模式需要不停地探索和修正。
对于校长将自己纳入少年班筹备委员会,李凡不反对,让自己作为少年班考核组副组长,李凡也不拒绝,但提到让李凡在未来出任少年班的班主任时,李凡直接拒绝了。
“校长,我的任务有些多了,您想啊,我虽然是一名光荣的京大教师,但,我还有很多其他的校外活动啊!”
“这……哎,好吧,不过啊,少年班交给你直接负责,是最合适的,你是最有实力来收拾这帮小兔崽子的!”
“校长,我和您商量个事儿,我想在这个学期,提前修满学分,争取6月份毕业。”
“可以啊,没问题。具体的你直接和其他任课老师研究吧。”
李凡决定提前修满学分的直接原因,是寝室内还剩下的那3个小子,都决定在今年6月份毕业了,他们有的打算出国留学,有的决定进社科院或者银行。为期四年的大学生活,对于他们这帮天才们来说,实在太长了。
可以预见的是,大二结束之后,菁英班半数左右的学生将提前毕业,提前走向更高的舞台。
好吧,李凡也不准备拖班级后腿了。
离开校长办公室后,李凡直接来到了历史系孙教授的办公室,他敲门走了进去,“孙教授,这学期我打算选修您的《政…治制度史》。”
孙教授笑了,“李教授,你让我很惭愧啊!”
“您开我玩笑了,我要争取提前毕业,所以,您这个学分我要定了。”
“好,你在校园网上报名吧。”孙教授又在资料架里翻了翻,拿出了一张试卷递给了李凡,“这是去年的《政…治制度史》的考试试卷,你做完了给我拿过来,我给你备案留底,期末的时候一起上成绩。”
“谢谢孙教授!”
李凡不再啰嗦,拿起了桌子上的一支笔,在一旁空办公桌上落座后,沙沙沙地写了起来。
孙教授一怔,直接在办公室写啊?
半个多小时,李凡落笔了,“孙教授,麻烦您了。”
“好好,改天一起去岳麓茶庄喝茶啊。”
走出办公楼,李凡又走向哲学院的方向,去敲孔副院长的门去了。
……
一周后,京大校园内一条小道消息以裂变的态势,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了每一个角落。
“听说了么?李凡在开学第一周,修满了毕业所需的所有学分!”
“不是要到期末的时候才能考试么?怎么说他现在就修满了?”
“李凡提前申请考试了呗!”
“哦,也就是说,他在一周的时间,起码修满了30门的课程啊!不过文史哲这一套啊,他可是大师级别的,让他修学分,好搞笑的感觉。”
“就是,好搞笑!”
……
“据说,李凡上一周进行的单独考试,所有试卷全是满分,就等着期末的时候一起往网络系统里传成绩了。”
“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么?”
“好像也没什么哈!”
……
这条消息传播极广,人人皆知,但没有人感到特别的惊讶或者异常,大家很平静,就像那是应该发生的一样。
也是,作为京大文学院研究生导师,作为在电视上开过历史课并提出轴心时代理论的学者,李凡竟然需要去修大学专业课学分,这本身就是一个特奇怪的情况。
某间办公室内:
“你早该修满学分毕业了,京大已经没有能教导你的老师了,倒是有很多教授需要向你虚心求教。”潇潇笑着道。
李凡摇了摇头,“那可没有,很多老师的人生阅历,对学术独特的看法,这都对我很有启发。”
“你就别谦虚了,你是不是有点儿遗憾,本来可以以全部满分的成绩从京大毕业的,但偏偏之前有一科才打了90多分?估计人家教授也很后悔,看走眼了,哈哈!”
李凡笑笑而已,没什么遗憾的,因为,一个人之所以会心生遗憾,是因为这件事情对其很重要。
但对于已经身居大学者行列的人,是不可能对一张普普通通的大学试卷有过多在意的。
这就好比工薪阶层认为房子比天重,首富连房子可能都没兴趣买,无论房价是涨是崩。
大学学习生涯还有最后几个月便落下帷幕了,李凡这阵子每晚都会早早地回到寝室,想着和室友们聊聊天,可没人理他。
他倒是就等着领毕业证书了,可剩下这几位,每天可是头悬梁锥刺股地拼命学习,在争分夺秒地为提前毕业而奋斗,哪有心思和李凡聊天?
他们跟李凡说得最多的话如下:
“凡哥,帮我们订个餐,随便啦,别问我们,没时间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爱吃啥你还不知道?”
“凡哥,帮我带两个日记本回来。”
“李凡,笔,中性笔别忘了捎!”
……
李凡成了保姆了,好悲催。
寝室里,室友们发了疯地学习,他们充分证明了京大学生强大的自控力。而李凡则坐在床上抱着笔记本修改作品。
修改好一篇散文后,李凡合上笔记本,爬上了床,慵懒地靠在被子上摆弄手机。
微信中,孙菲菲在刚刚发来了一条信息:“小凡,恭喜你的《振翅高飞》获得金鼎奖!”
李凡一愣,“啊?谁告诉你的,我都不知道!”
“广大网友告诉我的啊,这还有什么悬念么?今天《金鼎奖》50部作品入围名单一经发布,广大网友和新闻媒体已经笃定这奖杯是你的无疑了!”
“可你们又没看到作品。”
“看没看到作品有那么重要么?我不信你得不到这个奖,我估计也没有人相信你会错失这项大奖。得,我先不拍你马屁了,说正事儿!”
“你还能有正——啊,那个,您说,我听着!”
“你这本小说的影视改编的版权我买了,价格你随便出,当然我也知道你不能狠宰我。”
李凡都傻了,“大姐,你知道我这本小说的风格么,知道内容么,知道……”
“对,我都不知道,我只知道一点,改编之后拍成电影,一定票房错不了!就凭你李凡三个烫金大字,这部电影保底1、2、3、4……”孙菲菲估计在掰手指预估呢,“起码好几个亿打底。”
“我发现您对数字的认知有偏差,几个烫金大字?”
“三个啊!啊,两个,嘴瓢了!”
李凡放下电话,心想:当你看到书的时候就会绝望的,这故事你敢拍么?能过审么?啊?!
第510章 毫无悬念地获奖!
《金鼎奖》入围名单曝光于网上,这次所获得的关注度比历届高很多。
以前历届,媒体和大众们关注的焦点是哪一部大热的作品会获得《金鼎奖》奖杯,媒体会通过各种角度对大热作品进行分析,对颁奖结果进行预估。
今年有些不一样,请看媒体朋友们对此的撰文标题:
《4年一届金鼎奖,最佳创新奖将花落谁家?》
《全面分析,《洛河》必得最佳创新奖的五个理由》
《优秀奖三部作品的终极预测》
《风土人情奖:《郎中》不二之选》
……
媒体和业界对《金鼎奖》各大奖项进行预测,偏偏忽略了最重磅的奖项金鼎奖,因为大家已经默认了金鼎奖的最终得主了。
虽然,他们没看过《振翅高飞》,虽然,他们只了解简单的故事梗概,虽然,委员会对包括《振翅高飞》在内的所有未上市作品不置一词,虽然,这次入围的作品中,有几部鸿篇巨制……
有太多的“虽然”了,但从大众到媒体再到文艺界,基本没有人对第一次入围金鼎奖的《振翅高飞》抱有疑虑,仿佛这次金鼎奖是为李凡量身制作的一样。
或许,除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赵建民先生有新的作品,这才会对李凡产生巨大压力,可惜的是,赵建民没有新作。
李凡在多个领域拔了无数个头筹,从未失手,民众对他的过分优秀已经习以为常了。对于现在的李凡来说,他得奖不是新闻,错失金鼎奖才是最重大的新闻。
尤其是4月份爆出的大新闻,李凡心理学作品将被professional…publishing…group译成英文引入美国后,李凡学术水平的含金量折服国内心理学界所有学者。
不过,一名学者的学术水平,需要通过外国的认同才会被国内完全充分地正确对待,也是很滑稽的事情,但没办法,谁叫咱们在很多尖端科学上落后于人家呢,这是客观事实。
李凡被神化了,但李凡觉得自己没做什么,还有太多的工作需要自己去一步步落实,不过,他才20岁,时间还很多。
持续两个月的报导,尤其在接近五一的这一周内,《金鼎奖》的消息铺天盖地地袭来。
民众们的脑袋上悬着无数个问号:
谁将获得风土人情奖呢?
最佳创新奖又是谁呢?
那谁谁谁能不能获得优秀作品奖呢?
……
这些个问号,将在五一这天,于文化部礼堂内进行一一揭晓。
五一这天,春风和煦,晴空万里。
文化部大门口记者云集,李凡的粉丝不计其数,道路临时管制,附近所有能停车的地方,已经连辆自行车都塞不进去了。
顾亚婷穿了一身淡粉色的连衣裙,脚下是一双普普通通的运动鞋,打扮很青春,她走在前面,尽量躲避记者的追问,小步快走。
李爸李妈牵着果冻,也快步向文化部走去,他们也特意打扮了一下,尤其是李妈,还烫了个波浪卷。
“顾亚婷,请问,李老师什么时候到?”
“李老师会对金鼎奖的百万奖金怎么安排呢?”
“李老师的下部作品是什么呢?”
“《振翅高飞》的影视剧改编,请问有合作方了么?”
……
在安保的“掩护”下,一家人随便回答了几个问题后,便快闪进了楼里,这才稍稍安静了一些。
李妈拿出手机拨了个号,可没通,她急道:“小凡应该下飞机了啊,怎么没信号呢?”
“提示的是关机么?”李爸问道。
“不是啊,是没信号!”
李爸道:“可能李凡有其他任务,甚至于,小凡还没登机呢?”
李妈一惊:“怎么可能?明明告诉咱们——”
李爸打断:“你这就不懂了,领导人的专机,说3点起飞,可能5点才动,说是专机,可能换客机了。这是为了安全,老娘们家家的啥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回事儿,小婷?”
李凡前几天跟着领导去欧洲了,此行的诸多任务中,有一项是关于设立孔子学院的。
华国计划在欧洲多个国家设立孔子学院,旨在推广汉语并传播华国文化。
一个国家足够强盛的时候,她的文化必将影响世界。华国还处在高度发展的阶段,此时的文化输出也迫在眉睫。
孔子学院的落实,是这次欧洲行的任务之一,李凡作为华国学者的代表,有幸参与了这次行程。
不过这次行程的回程日期正好和《金鼎奖》的颁奖典礼冲突了,李凡未必能赶回来,于是他提前和顾亚婷打了招呼,如果他赶不回来,让顾亚婷替他领奖。
礼堂内,其他作家围着一家人嘘寒问暖,逗着果冻玩,场面很轻松,一派其乐融融。
因为金鼎奖奖杯无悬念了,所以大家也没太多盼望了,至于其他奖项,得了最好,得不到的话也没堵得心窝子疼的那种遗憾。
一块金牌的意义大于10块银牌,第二名总是无人问津,同样,第二名的遗憾永远是远远多于兴奋的,这就是一种特殊的现象。
果冻忽闪着大眼睛和一个大妈讲学校里的故事,李爸李妈应和着作家们的吹捧,而顾亚婷则拿着获奖感言看了一遍又一遍。
以顾亚婷的记忆力,这点儿东西早印在脑子里了,不过她怕一时紧张脑袋短路。毕竟金鼎奖是华国国内最重磅的文学奖项,她又是替李凡领奖的,别一时脑袋空白窘在台上,那李凡能笑话她一辈子。
颁奖典礼很快开始了,优秀作品奖、最佳创新奖、风土人情奖等奖项依次揭晓,直到将要颁发金鼎奖奖杯的时候,顾亚婷有些坐不住了。
礼堂里信号不好,她给李凡打的若干电话都没通。
舞台上,主持人道:
“尊敬的先生们女士们,我们下面的这个奖项,是本届金鼎奖最后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大奖,金鼎大奖!谁将捧起金鼎奖奖杯,谁将成为第17届金鼎奖的最优秀作家,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上,依次展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