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博雅杯》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会在初试、复试、终极考核各个环节中,邀请文化大家来给学员指导授课。
这些名师中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赵建民,社科院院长胡广发,甚至还会请来哲学大师德安东尼等等。
毕竟,这可是京大和社科院等一起联合主办,势必要在高考外探索出一条精选人才的新途径,又是为京大的人才摇篮添砖加瓦,自然要竭尽全力为学员们提供最优良的教育环境。
这个名师指导授课太吸引人了,李凡的所知所学和文化大家相比不差分毫,但是在人生感悟以及生命探索上,很多事情没到那个年龄段没经历过一些人生阅历的话,你根本体会不了那么深刻。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学贯中西,但让他发表自己的独立观点或者写作一本闪烁个人独特智慧魅力的书籍,结果他便无能为力了,有很多东西是需要沉淀和感悟的。
李凡希望自己会拥有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听听那些饱经风霜的学者们谈论人生,看看他们那纵横的皱纹里面所掩藏着的丰富的独家宝藏。
除此之外,据潇潇透露,这次《博雅杯》的表现,将对京大正在筹备的社科菁英班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特招生是小,以后能不能进不足30人的菁英班是大,菁英班可不挑状元!
……
这两天,李凡开始准备自荐信和论文,论文本来写的是关于古诗词中很多“迷案”的自我见解,写得不是太过瘾,然后撕了一页又一页。
直到潇潇打来电话后,李凡才转变方向,决定开始写《金》。
潇潇的意思是,本次初审负责人是金学大师王美丽王教授,可以试着写一写《金》,而且半年前看李凡的直播,知道他对《金》很了解。
李凡倚在窗边细细构思,打好腹稿后,坐在书桌之前,提起钢笔,笔锋恣意,落笔生花。
《浅谈《金》中的女性悲剧及其产生根源》:
《金》是第一部以城市市民生活为题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平凡世情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的是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生活图画,作者用了大约一百万字的容量展示了几乎全部的女性社会角色。它呈现的是一部市井凡人的家庭生活。它也没有概念模式的规范,也没有理想化的提纯拔高,它真实得毛发俱现,真实得残酷无情。
《古兰经》说女人是男人的一块耕地,只能任人开垦践踏。
《圣经·创世纪》说夏娃只是亚当身上一根多余的肋骨造成,本是供男人消愁解闷的伴儿。
古罗马法典公然荒唐地宣称:“女人是愚蠢的,她们是一种有不稳定性格的人。”
东方文明古国古印度以“不净观”教义视妇女为“万恶的品行”的象征。
中国则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国粹”,“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与“祸水论”剥夺了妇女的人格尊严。
……
洋洋洒洒一万字,李凡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博学和才华,人性立场以及对女权的尊重,并强烈渴望新时代的女性要展现出不依附于任何人的追求自身价值的真正女权。
落笔那一刻,这篇论文也便成为了李凡在这个时空交出的第一份文学名著研讨作品。
又检查了一遍,几乎没有什么问题,他将这份文稿和几封推荐信一齐装进大信封里,第二天早晨,找了一家快递邮走。
……
一周后。
京大《博雅杯》初审办公室。
“咱们这一年一度的《博雅杯》啊,光报名的就几万人,初审真的搞得我头都大了。”
“也是,每年到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咱们华国有这么多文化学者,有县级的,还有镇级的。”
办公室里笑声一片。
“不过也有厉害的,有把省作家协会主席请来写推荐信的,这小子真牛啊,文章也很精彩。”
“诶,我这还有个著名学者蔡咏推荐的,我看看内容啊,《浅谈《金》中的女性悲剧及其产生根源》,我去,竟然有人谈论金学!”
“真的假的?这本作品几乎没人碰啊,毕竟中学生很避讳的。”
“呵,这小子敢写啊!”
“来来,给我先看看。”
“我先看,我就喜欢这种不走寻常路的!”
第116章 京大办公室的震惊
《浅谈《金》中的女性悲剧及其产生根源》一文被争相传阅,且不说此文引证古今中外,文笔犀利妙语连珠,单单这份成熟的思维便叫人暗暗称奇。
有些人分析古典文学名著擅以今人思维判定是非曲直,这是错误的,而一旦完全以当时世风民情为切入点,又是不具有现代观的,况且有几人能透彻地了解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习性和民众思维?
而这篇论文不仅仅“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更兼之采百家学说之长,出一家之言,有褒有贬,一针见血,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宋惠莲等等所有女性形象分析得干净利落,深入浅出,观点之犀利让人伏案叫绝。
“哇,写的精彩啊!这篇论文观点非常独特犀利。”
“而且还很老练啊,这不应该是一个高中生的思维啊。”
“关键是明末民风民俗市井民众的所思所想以及劣根性阐述得太细致太到位了,老张,你说是不是?”
张副教授是研究历史的,他非常肯定地点了点头:“且不说此文的文采和论点,就单单这种对明末各阶层人物的灵魂探究上,拿捏得非常精准,甚至我读过之后也偶有茅塞顿开之感。”
……
大家品论着这篇论文,严重怀疑这不是本人写的,但是呢,这个人偏偏是那个吉森省叫做李凡的中学生。
对了李凡的事迹,办公室里的人有一部分还是多多少少了解一些的,况且又是潇潇向学校力荐的,所以大家都是将信将疑的状态。
要按照李凡的事迹以及潇潇的全力推荐,那么李凡必然是高中生中首屈一指的人物,但是,这篇论文严重超越了17岁这个年龄段该有的思维,它更像是一个专研金学多年又对历史人文研究非常透彻的学者的潜心研究成果。
一个17岁的没有经历过人生悲欢离合尝遍辛酸困苦的中学生,怎么能写出这么透彻精辟直剖人心的论文?请问,你有这岁月沉淀么?你有这人生经历么?你了解世间百态么?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一个高中生这么深入地研究《金》,而不是《红楼梦》,这个让人匪夷所思啊,这个年龄段关注的根本就不应该是真实的血淋淋的人生,反而应该喜欢那种浪漫清新充满幻想的或者杀伐果决类型的作品!
初审副组长廖远道:“咱们也别瞎分析了,李凡这人的初审一定会批准的,毕竟有潇潇他们力挺,这篇论文我给王教授看看,王教授是专门搞金学研究的,比咱们专业。”
廖远说完,拿着这篇论文离开了办公室,走进了王美丽的办公室。
廖远撒了个谎:“王教授,您看看这个,我们历史学院的教授张琼写的,您帮着过过眼,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哦?他也研究《金》了?”王美丽戴上近视镜,眯着眼睛扫了一眼前1000余字,目光突然放亮,重新翻回第一页,细细地品读起来。
廖远也不着急,自己满了一杯水,坐在一旁“陪读”,不停地观察着王美丽丰富的面部表情。
或皱眉苦思,或面露惊喜,或长叹一声,不时地嘴里发出各种批语——“哦,有意思!”“想法很深入很独特!”“难得啊,一个大男人竟然能站在女性角度分析问题。”“这句话漂亮,犀利又冷酷!”……
廖远就在一旁眯着眼睛静观其“变”。
一个小时候后,王美丽一拍桌子,放下文稿惊呼道:“好,鞭辟入里,文采恣意,见解狠辣!这个可以直接发表在《国学杂刊》上了,非常精彩!那个,虽然有些观点我不能苟同,但不是他学术的问题,而是纯属见解不同,没什么好改动的,好文章啊!”
王美丽想了想,接着道:“后生可畏啊,张琼在金学上的造诣在年轻学者中独树一帜了。”
“嘿嘿,其实这篇文章不是他写的,我骗您呢。”
“啊?”
“是咱们的一个报名学员,名字叫李凡!”
“啊?!!”
……
张磊本来是找自己导师来着,此时恰好经过这间办公室,听到了老熟人的名字后,他瞬间停住了脚步,李凡,呵,又是你小子。
然后张磊就听到了办公室内一个50出头的女人的各种质疑声——“不可能啊!”“绝对不可能!”“这种深度的文章没有一定的人生历练和一双看破世事的眼睛,根本写不出来!”“高中生写的?不可能!”
张磊根本不知道李凡又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了,不过他心道有什么不可能的?那丫发起疯来,我等俗人只有准备接好下巴的份儿!
……
李凡应该是最先知道初审结果的那批人,本来7月5号才公布入围名单,李凡在6月20多号便早早知道了。
潇潇的信息:你初审成绩95分,所有入围学员中排12名。
李凡:啊?不能吧?
李凡看到这条信息的时候,人都恍惚了,竞争压力这么大?
潇潇:对,一个是这届报名学员实力非常恐怖,能人扎堆。还有,你成绩被刻意压低了,本来前三没争议的,但有些人怀疑你这论文有鬼。
李凡没想到京大这种国内顶级学府,竟然在评分的时候也会受“感情”打扰,不过也是,只要是人,就注定被情绪困扰。
潇潇:别在意成绩,这个分数是内部的,用来筛选学员的,并不对外公开,不会通知学员们,也不计入下一轮。
李凡:顾亚婷呢?
潇潇:96,第10。
李凡很好奇,发条信息:第一是谁?
潇潇:第一有2个人,都是满分。其中有一个把京大一顿批,各种引经据典,文风狂放不羁,批评得有理有据,一个叫林晓凤的女生。
李凡:要是知道骂学校能得满分,我也骂好了。
潇潇把那篇文章的截图发了过来,李凡看过之后大呼过瘾,文风冷辣,气势袭人,观点极其新颖,的确是满分的水平。
……
7月3号,高二期末考试。
最后一科,数学。
李凡答到最后一个题时,停笔了,估了估分,目前总分应该能达到610到640之间,除了国文试卷和英语作文太主观无法准确衡量外,其他科目上差下差不会估错太多分的。
还是秉承着自己的一贯作风,成绩“稳扎稳打”,“步步提升”,然后,他便故意将最后一道大题的解题方向弄偏了,又想了想,将前面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又改掉了两个,嗯,这几个是“马虎”造成的!
好啦,这回就合理了!
李凡其实完全多虑了,你世界纪录都破了,谁还会被你的成绩吓住?
“老师,交卷!”
李凡出了教室,一路想着放假后的安排,刚路过卫生间就被牛犇犇抓了进去。
“诶呀,凡哥太给力了,快快,帮我把答案写下来。”
李凡接过纸笔,开始急速书写。
“凡哥,悠着点儿,能让我及格就成,千万别考得太好,那就露馅儿了!”
李凡闻言,突然停下手里的笔,问道:“斗地主欠我的钱什么时候还?”
牛犇犇义正言辞:“凭本事欠下的钱,为什么要还?!!”
“你……你大爷!”
第117章 终于等到你
(ps:抱歉诸位可爱的书友,前两章修改了一些bug,不用回看,主要是,《博雅杯》初审成绩满分者由3名改为2名,林晓凤降低了牛逼指数,李凡成绩上提到95,排名12,本来前三毫无悬念的,被刻意压低的结果。改动为了更趋于合理性。)
7月5号这天,全国各地学校都陆续放暑假了。
而《华国诗词大会》已经录制完成了三期,荧屏上已经播出了两期,结果,经过精心策划宣传的栏目,首播虽然达到了1。1的收视率,但是第二期收视率全面崩塌,只有0。7,这绝对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华国诗词大会》会议室,大家有些沮丧。
“我觉得吧,咱们的第一组中没有具有话题性的选手。”
“说白了就是平庸,虽然都比较有实力,但是没有记忆点,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咱们这回真的危险了。”
……
袁媛有些怒了,“还用你们在这发牢骚啊,想办法,不是让你们在这陈述事实!”
大家闻言都不吱声了。
有人打破沉寂,道:“咱们可以在第二组积分赛的时候,请一些大咖助力嘉宾——”
另一瘦高个打断道:“劳务呢?请大咖要多少钱能请来?”
再次陷入到一片沉寂中。
袁媛指了指瘦高个,道:“那说说你的高见!”
瘦高个暗自拍了自己几个巴掌,怪自己多嘴!
……
孙龙垂着头,坐在会议室中最不起眼的地方,心中暗暗祈祷,千万别将火气发到自己身上,可怕什么来什么。
“孙龙,交给你的任务都快三个月了,人呢?”
孙龙战战兢兢,心想我都和你汇报一百遍了,他道:“顾亚婷明确表态不参加了,李凡要参加《博雅杯》,这个还没给信儿呢,我估计希望不大。”
“希望不大你就去挖掘下一个顾亚婷,下一个李凡!你怎么可一棵树上吊死……”
孙龙不答话了,老老实实挨训。
会议之后,孙龙给李凡连续挂了3个电话,都没打通,心想会不会因为自己太烦人,把自己拉黑了?
又发了一条短信后,他非常郁闷地坐在办公桌前,对着电脑发呆,连其他工作也没心思进行下去了。
要不再挖掘挖掘,看看能不能找到下一个李凡,下一个顾亚婷?
可是,不计其数的报名者中,先不说个人才华方面,单单说颜值,就没有能比拼过这两个人的,也不知道这两位的父母是怎么生养的!
如果在考虑智力才气,那么就更让人绝望了。
这种才华脸蛋一肩挑的选手,上哪里找去?这不难为人么?
“孙龙,媛姐叫你。”有人道。
孙龙起身,在袁媛办公室门口犹豫了片刻,敲门进去。
袁媛倒没有给孙龙穿小鞋的意思,不过是例行地给孙龙摊派其他工作,说着说着,孙龙的手机响了,袁媛皱眉道:“接吧,你忙,你比我都忙。”
孙龙谄笑了一下,道:“媛姐,是短信。”然后拿出手机扫了一眼,瞬间双目露出惊喜的表情,开心地将手机递向袁媛,“媛姐,李凡回复了。”
手机屏幕上只有短短的两个字:可以。
袁媛紧皱的眉头略略地舒展开,“具体谈一下。”
“好。”孙龙连忙摁起短信。
“都什么时候了,还发什么短信?电话打过去!”
孙龙心想,人家既然发短信过来,就说明人家现在不方便打电话。不过他还是打起了手机,“小凡啊,哦,在打球啊……”
孙龙放下电话后,长吁一口气,“总监,敲定了,他们博雅杯夏令营的时间是每周一到周五,正好和咱们录制错开了。”
袁媛“哦”了一声,面色和缓下来。
孙龙继续道:“媛姐,我有个提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