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我觉得,要是为李凡量身定做一档类似的节目,是不是也很有卖点。毕竟李凡背后可是一个可观的学生市场啊。”
狄制作抚弄了一下手指的戒指,道:“先不急,等过几天步步升新品上市的时候,咱们看看李凡的市场号召力到底如何再做决定,那也不迟。”
“可万一让别人抢了先呢?”
“不太可能,咱们这档节目是非常冷门的节目,其他人不会看上咱们这个类型的。”
……
《好书指南》这期的节目点击量很喜人,而李凡在节目中更是将《黄金时代》列为了自己人生中最喜欢的10本书之一。又因为几乎没有人看过这本书,于是,看过节目或者看过李凡微博推书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有了要将这本书收入囊中的期望。
大家倒要看看,李凡推崇备至的这本《黄金时代》到底是什么好书。
有人在网购:
“掌柜的,有《黄金时代》么?”
“抱歉,亲,没有!”
有人走进了书店。
“美女,咱书店有《黄金时代》么?”
“什么书?”
“就是李凡推荐的那本。”
“没有这本。”
书店的店员也傻眼了,这一天的时间内,起码有七八个学生来打听这本《黄金时代》,还都说是李凡大力推荐的,李凡这号召力可以啊!
……
当然很少有人能买到这本书,因为大家不知道的是,这本书是韩家自费出版的,而且,只在吉森省出售,印刷量只有1000本而已。
而在吉森省春城市,这本书早卖光了。
网络热议中:
“有看过这本书的道友么,能说说这是一本什么书么?”
“在线,求解答,越是买不到越是心痒痒啊!”
“好像很神秘的样子。”
……
这本书一共就发行了1000本,购书的人中能有几十个经常上网的?能有几个人喜欢评论?所以这本《黄金时代》对于网友来说竟然成了一个谜团,大家对这本书的了解,也只能通过李凡的微博以及李凡主讲的《好书指南》节目了。
而韩杰家中,他的妻子程丽娟听子女说有人给亡夫的作品进行推广,涕泪涟涟。
“妈,爸爸一辈子的心血终于有出头之日了。”女儿韩菲道。
“咱们一定得好好感谢感谢李凡,虽然不知道以后这本书的结局,不过有公众人物的公开宣传,那就是喜事儿啊!”韩语道。
程老太擦了一把眼泪,“咱们出这本书多不容易,以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要咱们的作品,说咱们的作品过不了审核,还让老头子修改全文,老头子这倔脾气宁愿不发书就是不修改!临死也没看到这本书上架销售的这一天啊!”
“也是,这下总算把爸爸的遗憾补上了。”
一家人正在说话间,有人登门拜访。
“你好,我们是吉森出版社的,我们社长这几天看了《黄金时代》,希望能出版这本书,能详谈一下么?”
“快进屋!”
落座。
韩语道:“我们当然希望《黄金时代》这本书可以顺利出版,但是我们有一个条件,如果贵社做不到的话,那我们宁愿不出版。”
“那你们说说。”
“我们不接受对粗俗语言以及‘xing’描写的删减,我爸的作品,一个字也不能改动!”
“当然,这是一个开明的时代,没问题。但我们也有一个条件。”
韩语问道:“什么?”
“我们出版社希望,咱们可以请李凡为这本书题一篇前言导读,虽然李凡的高中生身份的分量有些不足,但是,他的能力和知名度在那摆着呢,对这本书的销量很有好处。”
韩菲道:“当然没问题啊!头一次有公众人物公开声明喜欢这本书,我们很感激的。”
出版社工作人员道:“我们社长也是前几天才看到李凡的那条微博荐书的,于是买了一本,看过之后顿觉这是天才之作。那就这样,你们以家属的名义,向李凡请求写一篇前言导读。”
……
李凡接到韩语电话的时候,当然义不容辞,就是觉得给杰出作品作序有些诚惶诚恐。写前言导读必然要涉及到作者生平,这个不是电话里一两句能说得清的,李凡决定抽空登门拜访,也顺便看看韩杰还有没有其他的留世作品。
李凡下楼去食堂吃饭,突然接到了沈妍的电话,说总编突然有了做一档荐书类型的网络综艺,问李凡有没有加盟的想法。
这下倒好了,狄制作还在那求稳呢,还打算在等等呢,可人家搜娱的电话已经过来了。狄制作要是听到这个消息,估计会哭晕在厕所里。
第166章 面试
今年春节刚过,视频门户网站市场份额之争也进入到了白热化,已经到了生死搏斗的阶段。
市场面临着重新洗牌,强者想一口气吃掉弱者,一家独大。而新京传媒自然也是搜娱的吞并目标之一。
各个门户网站之间也基本没有什么秘密,都是互相研究,彼此之间激烈地竞争着。
本来《好书指南》并不入搜娱的眼,因为《好书指南》这种纯粹的推荐图书节目,本来市场就非常非常小,也没有什么趣味性可言。而市场上,除了新京传媒一家之外,再无类似的节目。
搜娱见《好书指南》成绩这么差,也就没有了跟进调查的欲望,但李凡作为主讲人这期的节目却点击量奇高,24小时内点击量达到了160万,这样一来,搜娱动心了。
你新京传媒做不好,我们来做啊!你们网站流量低,我们有流量啊!
于是,搜娱便有了做个同性质节目的最初想法,而且打算让李凡作为唯一主讲人,这样便可以直接吸引李凡背后的学生群体了。
最为利好的是,这档节目完全是低成本运行的,除了李凡的劳务外,也基本没什么开销了,稳赚不赔!
周三这天,李凡接到沈妍的电话后,决定次日就去和搜娱谈一谈。
不过今天,有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博雅杯》甄别考试的复试环节的日子来了。
中山楼,某楼层。
吃过早餐的同学们集合在一起,准备今天的面试环节。
文学班、哲学班以及历史班都在这个楼层面试,只不过分别在三个挨着的教室内进行。
今天面试之前,还要颁布笔试成绩,大家此时都紧张兮兮的,虽然表面上嘻嘻哈哈,但一颗颗砰砰跳动的心一直高悬着。
对半淘汰!今明两天面试结束后,有一半的人就再也没有资格吸收京大的雾霾了,起码这一年内!
8点40,有师哥提着两张a4纸,走到历史班进行面试的教室旁,将a4纸贴在了门上。
这是笔试的成绩单,成绩如下:
第一名:林晓凤,99。
第二名:冯科,97。
……
那个被公认为奇女子的林晓凤继续高调地存在着。
又过片刻,历史班的成绩单也贴出来了。
第一名:莫陌,98。
第二名:顾亚婷,96。
第三名:范德彪,95。
……
也许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本身没有什么实力上的明显差距,但是,第一名的关注度定会远远地将第二名甩在身后,我们大多数人只会记住奥运会金牌,银牌铜牌却少有人留意。
林晓凤此时自然备受瞩目,这个瘦弱的戴着厚厚眼镜片的女孩儿仿佛早已经习惯了。这姑娘很高冷孤傲,这份孤傲是写在脸上的,并不藏着掖着。
她落落寡合,没有女性朋友,更休谈男生了。
至于第二名,若想受到格外的关注的话,那么,你要有特别之处。
顾亚婷的特别之处不用说了,就算是最后一名也会有无数关注的。
文学班的学生此时在窃窃私语:
“咱们班的成绩怎么还没出来?”
“现在就差咱们班了,上帝祈祷啊,千万别成绩太差。”
“问问班长,诶,班长呢?”
……
他们的李班长此时正在角落里和人家商量着录制时间呢。
“好的,那咱们的录制时间就定在下周六晚上。”
这个电话是《欢笑俱乐部》打来的,李凡合计了一下自己的整个日程,发现比较悲剧的是,以后他的人生估计就没有礼拜天了。
收起电话,李凡上楼,他刚爬到楼梯口,只听一阵惊呼。
“哇!”
“牛逼啊!”
“第一个满分出现了啊!”
“不是说历届博雅杯在正式考试中,原则上不出现满分成绩的么?”
“诶哟,我听说《博雅杯》举办十年,正式考试中只出现过两次满分!”
……
李凡触目所及,所有人都围着那里看着成绩单。
他快步走过去,但离成绩单太远,也看不到。
大家见“人民公敌”驾到,顿时羡慕嫉妒恨起来。
“厉害了,我的帅李!”
“笔试满分,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
“我满分?”李凡扒开人群,果不其然,那份成绩单上,李凡位列第一,满分成绩。而且,还是唯一的满分成绩。
李凡皱眉,嘟囔了一句:“不应该啊,我那篇文章根本就没构思太好,就是一个半成品。”
“诶我去,这逼让你装的!”
“你的意思是说,给你机会写个成品的话,你能打200分呗?”
李凡摇摇头,“的确没写太好,很多地方都有欠缺,也没时间仔细润色。”
“李凡,别打击我们了可以不?”
“对了,我特别想看看,京大教授眼中的满分作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
此时,顾亚婷看了看门上自己的名次和成绩,又看了看裹在人群中的李凡,心有不甘:怎么又让这小子威风上了?
而林晓凤则眉头微蹙,目光聚敛,她觉得她的真正的竞争对手出现了。
很快,负责面试文学班的老师们走进了教室,一共6人,除了负责录制影像的助理和秘书两人外,其他四位都是大人物。
这四位是:京大文学院院长崔勇年,京大古代文学研究泰斗级人物卢世明,华国散文大家诸葛云,语言学家杨拓。
面试开始。
李凡站在排头,转身对大家道:“我看到很多同学见成绩不理想后,便意志消沉,这个完全没必要。首先,咱们的成绩几乎都在85分以上,大家的分差几乎都在10分之内,所以说,笔试成绩根本就不能决定一切,笔试面试成绩各占五成,而今天的面试才是区分伯仲的关键。
成绩好的同学不要得意忘形,成绩稍差的不要失志气馁。马拉松比赛不是比起步速度,而是看谁先到达终点……”
李凡给大家鼓完劲儿后,另外不远处两个班的四个班长都盯着他看,他们总觉得自己也该在此刻说出这么一番安抚人心的话来,但偏偏没有那么去做。
顾亚婷略一犹豫,然后指了指李凡,对班里学员道:“那小子说得有道理,也是我想说的,大家加油!”
面试过程很简单,叫到名字的学生进屋面试,主要谈论的就是论文内容,借由论文内容,考核学生的思想深度和思维广度。
每个人大概10分钟左右,今天每个班计划面试50个学生,两天完成所有面试。
那些面试完成的同学,几乎全部灰头土脸地走了出来,不停地感慨:
“在面试官面前,我感觉我就是一个文盲。”
“受虐了啊,我本以为自己的论文天衣无缝,可以发表的那种,结果被面试官揪出了一大堆错误。”
……
废话,你们一帮高中生,人家这帮老头子一辈子就研究文学的,你们不文盲还人家文盲啊?
大概到了午餐时间,李凡的名字被叫到了。
“李凡,进来面试。”
与其他学生志气阑珊战战兢兢不同,李凡脸上几乎连一丝丝波澜都没有,这份自信来自于丰厚的国学积累,来自于对自己的清楚认知。
室内。
“这个李凡你们都熟悉了吧?”
“没见过面,但现在不认识他的人少喽。”
“这小子的才华太盛,当初的那篇入营论文《浅谈《金》中的女性悲剧及其产生根源》,让大家误以为这是李凡的代笔之作,结果事实证明,人家真有这本事,这回又写了一篇《诗词论》,这份才思不在老朽之下啊!”
“我个人觉得《诗词论》写的比上一篇论文要好。”
“今天咱们探探李凡的底儿,看看这小子肚子里的墨水到底有几升几豪!”
……
各位教授谈话之间,李凡敲门进来了,他向众位教授微微鞠躬,道:“各位老师,大家好。”
“好,坐。”
诸葛云率先道:“你这篇论文的开篇的一段话非常漂亮: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你的这个开篇非常有韵味,颇具真理,值得细细品鉴。那么,我们就从这段话开始,聊一聊你的这篇论文。”
这段话能没韵味没真理么?李凡引用的可是经典的《人间词话》。
诸葛云继续道:“你在论文中谈到了诗词创作的‘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但是一笔带过,这个理论很新鲜,你可以详细阐述一下你的观点么?”
李凡道:“各位老师,学生献丑了。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此乃‘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此乃‘无我之境’也。”
几位文坛大家砸吧砸吧嘴,一时之间没人发问,都在品咋李凡这几句朦朦胧胧却又意蕴丰沛的话。
话说半截不点破,说到这里,几位教授也就大概明白李凡的意思了。
杨拓道:“我是搞语言的,喜欢抠细节。咱们先从最基本的问题问起,你所说的‘无我之境’提到了陶渊明和元好问,这两句诗中都有一个‘悠’字,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精神舒散的状态,我想问的是,这种状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李凡道:“先说说陶渊明这首,陶渊明嗜酒众人皆知,已经到了迷恋的状态。前一句‘采菊东篱下’,如果是普通人的话,采菊花可以制成菊花糕,可以晾干了做成菊花枕,有祛风散寒之功效,但是陶渊明则不然,据我所知,东晋末年流行一种‘菊花酒’,陶渊明必然是采菊酿酒,一边采菊一边想着酿酒喝这桩美事,岂不悠悠然?我在说说元好问的那句……”
我去,还有这种粗鄙直白的解释?本来采菊是彰显陶潜高洁之美,结果让你李凡将之变成了醉鬼,不过能解释得通,也成。
几位教授面面相觑,这孩子不仅有大才,还有歪才啊!
“那咱们再从你这个论文的广度上,具体谈一谈你所谓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
室外。
距离李凡走进教室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之久了,可李凡还没出来。
“正常来说,咱们每个人的面试时间几乎都是10分钟左右,李凡怎么半个多小时了?”
“教授们中意他呗,没听到里面一阵阵笑声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