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有什么其他要求,尽管提出来,只要不过分,我都能答应。”
“我要是花了一万块钱还没研究出成果怎么办?”他上一次的课题就是因此而中断的,学校领导说什么也不肯继续拨款了。
“再给你五万用于研究。”王浩安大气的说道。一万块能研究出啥啊,研究出成果,当初的研究费用就能十倍百倍的赚回来!
“不过我也有一个条件,我需要每个月都能看到研究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我的后续研究经费就绝对不会拖。”
“我是商人,目的是赚钱,所以你觉得不够完美的东西,也没必要藏着掖着,或许对我来说已经可以开始生产了。”
王浩安说完,冲着孔忠华伸出右手。等了几秒钟,孔忠华握住王浩安的手:“我答应了!”
第120章 大学人才多
华夏此时有没有人才,有,而且有很多。//全本小说网,HTTPS://。)//许多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都不差,但是他们很多最终都泯然众人了。
一个是观念问题,一些东西领导认为研究没用,完全就是浪费钱和精力。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资金,哪怕领导也支持你做研究,认可你的能力,但是没钱给你做研究,买不起那些顶尖设备,甚至实验材料的钱都负担不起。
为什么这段时间许多留学的人才,都不愿意回国,并不一定是他们不爱国,而是他们想要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也实现自我价值。
在国外大学,有着一流的实验室,有着一流的研究团队,有着充足的资金,良好的氛围,这些都是他们曾经待过的地方所欠缺的。
加上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有大房子住,有车开,有赚更多钱的机会,这就让很多人选择了留在国外。
他们觉得国外更好,更适合自己,在国外工作几年时间,可能赚的钱就是在国内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那为什么不在国外拼搏几年,给自己,也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呢?
功成名就之后,再回去报效祖国嘛。
近些年华夏也对人才也很重视,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可是国内提供不了那些条件,还怎么吸引人才?
这时候就只能打亲情牌,希望那些人回来,帮助建设祖国,帮助祖国发展、腾飞。但是国家主要吸引的是那些在国外证明过自己的人才,而不是那些潜力股。
这并不是什么短视的行为,而是此时国家急需人才,潜力股,国内有的是。此时的大学生,都是华夏最顶尖的人才储备,并不是说不上大学就不算人才,而是大学生中的人才更多,成材率更高。
但是任何地方都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许多人才也会被埋没,并不是他们能力不够强,而是他们不符合领导的要求。
至于领导的要求是什么,那就太多了。
王浩安现在需要人才,此时的大学生,比他重生前的要珍贵的多,大学教授中,人才也更多,只是许多都默默无闻。
现在他的公司就需要人才,他计划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挖一些专业的成熟人才过来,来了就能创造价值,第二步就是自己培养一些储备人才,等这将来扩张规模,或者老一辈的人才退休的时候,可以顶上来。
任何一家成熟的大公司,都会有一批储备的骨干,或者是技术方面的,或者是管理方面的,或者是经营销售方面的,这些都必须要有,才能保证公司一直能够平稳、良性发展。
销售人才,王浩安可以自己培养,现在一些销售人员稍微提点几句,就能做的不错。管理人才培养比较长久,慢慢选拔也可以,暂时的管理人才够用。
技术人才是最缺的,原有的技术人员无法满足王浩安的要求,无论是安杰公司的服装设计人员,还是满汉食品的食品工程研究人员,都距离王浩安想象中的人才有着明显差距。
暂时安杰公司的设计人员还能用,从冰城职业技术学院请了两个服装设计方面的老师过来兼职,凑活还能用,但以后必须再请一些专业的人才过来。
服装不只是要求好看,还要求舒适,国外顶尖的服装设计师,甚至还都精通数学、人体构造学、美学等等,国内的,绝大多数都是按照标准培养出来的。
比如设计一件西服,一定是四片身或者八片身,所有的都要求工整对称,甚至他们设计出来的女裤,开口依然在侧面,坚持认为前面不好看,不雅观。
使用的颜色也都没什么新意,追随潮流他们还行,但是没有一个能够创造潮流的。
这个王浩安只能自己去国外找,到时候正好可以跟郭继杰说,这就是之前给他们设计服装的设计师。
王浩安在之前还去了工业大学,找了一位机械设计方面的专家,咨询一些生产线的设计制造问题。
对方讲了许多……王浩安大部分都没听懂,专业名词太多。最终只理解了几点,比如缺少一些尖端材料,这些在国外已经有了,在国内的实验室也有,可是想要大量弄来制作设备就太难了。
还有就是数控方面的问题,这个国内在努力追赶中,此时国内的许多大型设备,都是国外进口的,从欧洲,从岛国,还有之前从前苏联弄了不少,自主研发的能力还是落后。
不是不想研发,而是研发也需要大量资金,好不容易研发成功了,结果发现只相当于人家欧洲十年前的技术,你这边的成本还比别人到岸的价格高,还有啥用?
如果研发无法转化为生产力,那么拨付的科研资金就会越来越少。国家此时投给科研的资金其实很多,但大部分都用于国防,用于航空航天,一些民用的,之前选择性的忽略了,近些年才开始重视起来。
工业大学下面有自己的工厂,王浩安原本是想订购一套设备,工业大学的研发能力,可比冰城的机械厂强多了。
但是他说了要求之后,对方还是无法满足。理论上对方能做到,但完全没做过,还要王浩安先付钱才能开始制作,并且不保证一定成功。
这就有些赌的意味了,王浩安不愿意。如果他有郭秉雄那身家,赌一把绝对没问题,输了又能亏多少,赢了则可以省掉更多的钱。
可惜他现在欠着银行的贷款几千万了,满汉食品这边少一点,安杰公司那边比较多,他跟郭继杰一人一半,也不是小数目。
这些贷款并没有给他多大的压力,可也告诉他,暂时还不是浪的时候,他的资本积累还远远不够。
但他还是从大学请了两个财会专业的教授来公司兼职,一个负责安杰公司,一个负责满汉食品,一定要将负债率控制住,保证公司能够良性发展。
刚回到满汉食品,王浩安办公桌上的电话就响了。
“王总,好消息,好消息啊,我们辣条的订单增加了五倍!”
第121章 你高兴的太早了
刚听到这个消息,王浩安也是兴奋的站了起来。全本小说网,HTTPS://。.COm;就说辣条怎么会滞销,一定能火爆的。
“做得好,继续推广,这个一定能成为我们的主打产品。”王浩安用沉稳的声音交代着。
领导嘛,一定要沉得住气,要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产品好卖,那是我早就预料到的,没什么值得激动的。
挂了电话,王浩安哼着歌,打开桌上的文件。
这是上周的销售统计,吊炉花生卖的不错,香酥花生卖的也挺好,火腿肠卖的一般,五香瓜子卖的一般,原味瓜子很差,辣条……才特么一百八十三袋?!
也就是说,这周的辣条订货量是之前的五倍,还不到一千袋?此时一袋的批发价能赚一毛多,一周这个辣条才赚了约一百块?
刚才高兴的太早了!
一百块,虽然去掉了生产成本,可销售成本呢,宣传成本呢,还有运输成本呢?哪怕是跟其他产品摊销一下,这个辣条也不赚钱,甚至可以说是赔钱了!
刚才那货兴奋的打电话是什么意思,这点小小的进步,也值得电话汇报?电话费不要钱吗?
这才开工多久啊,产品就有积压了。王浩安跟其他人说不要着急,随着他们耐心推广,销量肯定会持续增长。
但在这段时间,也要趟出稳定的销售渠道,靠着批发给那些工厂能赚多少钱,要打开那些小卖店、供销社等终端零售商的门路才行。
想了想,王浩安抓起桌上的电话,打开通讯录的大本,拨了一个号码。
“喂,孙经理吗?我是王浩安啊。”
“王浩安?你是要买烂……不新鲜的水果吗?”孙经理大喜,正愁这些水果怎么处理掉呢。
“不是,我现在不做那个生意了。我开了个食品厂,卖一些干果零食,不知道供销社是否愿意进一些货?”王浩安撇撇嘴,现在他根本看不上卖水果盒那点钱了。
“你要卖给我东西啊。”孙经理的语气中透露着浓浓的失望,“我们供销社是有自己的进货渠道的,要受到市里的管辖,我可不方便直接从你那进货。”
王浩安才不信这些鬼话呢,每个供销社分社确实要受管辖,可也有一定的自主权,这个孙经理分明就是不想进。
他还记得这个孙经理貌似不是那么守规矩的人,这该不会是等着他表示吧?如果孙经理是冰城供销社的一把手,王浩安倒是会上门去好好谈谈,一个分社的经理,没有这个必要。
“我们的产品质量都有保证,而且价格优惠,保证供销社能有利润,孙经理真的不考虑考虑吗?”
“都有什么产品?”
“花生、瓜子、火腿肠、辣条。”
“等等,你们有火腿肠?是春嘟的吗?”孙经理急忙问道。这时候的火腿肠太好卖了,而且利润还高,要是能弄来一大批,肯定能赚更多。
“呃~~是我们自己的品牌。”
“自己的品牌?包装改一下,改成春嘟的,你有多少我要多少!”
“不行。”这特么不是造~~假么!
王浩安讨厌别人损害他的品牌,自然也不希望损害别人的品牌。他要竞争,可以采用许多手段,比如成本、广告、口味、渠道等等,绝对不会采用这种手段赚钱!
“你不要有什么负担,这边我兜着,不会有事。保证你的公司能赚钱,你开食品厂,干什么跟钱过不去?”
“如果孙总没别的事,那么今天就这样吧,我还有事,再见。”
嚓,这什么人啊。王浩安知道孙经理不太守规矩,没想到这么不守规矩!
满汉食品生产的火腿肠味道也不错,凭什么就不能火起来?再说他还知道未来许多受欢迎的火腿肠种类,怎么就不能超过春嘟?
如果春嘟跟前世一样,遭受了火灾,品牌急速衰落,那么他们满汉食品的火腿肠很快就能崛起。
即使没有这件事,他也有信心占据一片市场,除了猪肉火腿肠,还可以有牛肉的,鸡肉的,鱼肉的,还可以生产脆脆肠等等,单一品种拼不过,那就多种类来围剿。
现在如果贴了人家春嘟的商标,以后哪怕发展起来,被人知道了这个黑历史也会非常麻烦,严重的甚至会让厂子黄掉。
虽然这在许多人看来根本不是问题,钱赚到手了嘛。厂子黄了也没关系,转手卖掉,重新注册一个商标,可以继续经营,这种事情王浩安前世听过、见过太多了,可他不愿意。
去厂房检查了一下生产进度,检查了一下新产品的研发进度,半天时间就过去了。
下午四点多,王浩安打算给自己提前下班的时候,销售的负责人回来了。
“王总,我这儿又有一个好消息!对不起,我太高兴了,忘了敲门。”
“行了,进来吧,又有什么好消息?”王浩安兴致缺缺的问道。特么一周卖出去不到一千袋辣条,你也告诉我是好消息……
“我接到了一个火腿肠的大订单,一千箱!”
“多少?一千箱?”王浩安眼睛一亮,他们这可都是大箱子,一箱里面能装一百根,那岂不是十万根火腿肠的订单,对他们食品厂眼下来看,确实是大订单了。
“对,是一千箱。而且是第一批的,以后可能每个月都会要一些,只是因为数量大,所以要求我们的价格再降低五个百分点。”
一根火腿肠的批发价,他们就能赚接近三毛钱,降低五个百分点也无所谓,还是能赚两毛多,一个月十万根,那就是两万多的纯利润,工厂员工的薪水就差不多赚出来了。
“是哪个公司或者单位要的?”王浩安觉得有些奇怪,他们现在广告还没做呢,就有这么大的订单了?
“供销社。”
供销社?王浩安顿时明白过来了:“是不是汉~~水路那边的供销社?是不是他们孙经理给你打的电话?是不是还要我们印上别人的商标?”
“你,你咋知道的?”
“你知不知道这么做是犯法的?你是不想干了吗?这就是你高兴的原因?那我告诉你,你高兴的太早了!”
第122章 黄金广告时段
王浩安很生气的将这个销售负责人骂走了,并且警告他,再有下一次,卷铺盖走人。/全本小说网/https://。/
他在想,是不是步子迈的太大了,如果只做一两种产品,那么推广也简单,生产成本也能更低,广告宣传的钱也能有了。
可他觉得产品数量并不多啊,花生瓜子火腿肠,加上一个辣条,种类算是非常少的,唯一的缺点,就是每一种产品都没有打开销路呢。
虽然说冰飞厂等大工厂都订购了一批花生瓜子火腿肠,但都只是意向合同,没有定金,没有具体数量,随时可以违约。
约定的是元旦到过年期间,他们需要一批这类产品,所以王浩安命令工厂满负荷生产,仓库已经堆积了不少产品。
如果年后还卖不出去,那他的资金链就会出现问题,可能需要再次注资,这点让他很头痛。
好在满汉小吃开的比较成功,这段时间的生意一直都很不错,俨然已经成了冰城有名号的店了,看样子到年前的时候,应该能赚不少钱。
他这个厂子产能不高,产品最多也就能覆盖东三省,再往南就不行了。可现在别说东三省了,就连冰城的市场都没打开呢。
为今之计,只能增加广告投放量了,让大家知道他们的品牌,知道他们有这些产品,如果效果好的话,就会有人主动带着钱来进他们的产品卖。
报纸广告效果太差,他们的产品主要是零食,爱吃零食的还是小孩子居多,小孩子有几个爱看报纸的?
电视广告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王浩安瞄向了龙江电视台和邻省的电视台。
……
“一年一百二十万?”王浩安听了龙江台的报价之后,陷入了犹豫之中。这个价格高吗?其实并不太高,但是此时全国的电视广告价格也不高啊,央台的黄金时段价格才多少?
而央台能够覆盖全国范围,算是全是世界最顶尖的媒体资源,因为此时华夏许多地方就只能收到几个频道,其中必然有央台一套。
龙江台虽然能够覆盖龙江省,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邻省,可相比央台差距太大了,一个月十万的价格太贵。
“王总,你仔细听我们的条件。一百二十万,包括七点半到八点之间的黄金时段广告三条,时间是每条半分钟。中午的广告两条,每条半分钟,上午的广告三条,每条半分钟,一天给你八条广告,这个价格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