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检测能源储备情况。”在机器启动后我就询问了一下,主要是看看这个东西的能源需求状况。刚才那几块魔晶石显然并不是很多,虽然我们行会现在的战舰基本都不直接使用魔晶石作为能量来源了,但是以前我们好歹也是大量使用过魔晶石作为燃料的,所以我很清楚,这点魔晶石在我们行会的那些战舰上的话,其实也支撑不了多久。
果然,智能核心直接回答道:“目前能源储备量为千分之零点五,不启动战术功能的情况下,可维持十五小时的巡航时间。”
“果然是太少了!”克莉丝蒂娜拿出了一枚金色的魔晶石有些犹豫的问我:“要不然把这个放进去?”
“就算要用也不能用那么高级的啊!”我无奈的问道:“核心,告诉我你这边是不是只能填充魔晶石啊?”
“不是的,理论上只要是带有大量魔能的物质都可以填充进来,但本舰的能源转化炉排杂能力并不强,因此如果使用杂质过多的能源物质可能会导致转化炉停止工作。”
“那么如果能源物质是液体有没有问题?”
“液态能源或者气态能源都没有问题,本舰使用的是通用型转化炉,所有能源类型都可以使用。但气态能源需要注意填充进料口时的密封问题。”
我之所以要问这个主要是因为我身上还有好多液化魔晶蒸汽,这玩意就是提纯过的魔晶石转化物,理论上来讲是比魔晶石杂质更少,更适合转化的一种能源。目前我们行会的战舰上除了使用太阳炉的,基本上都换成了使用液化魔晶蒸汽作为能源的动力系统,因为这种能源比较稳定,便于控制输出,毕竟液化后我们可以控制浓度,而魔晶石本身的纯度从来都是很不稳定的,所以相比之魔晶石,液化后得魔晶石蒸汽显然就更好控制一些。
“还真是好用的设备。”我说着就直接再次打开进料口,然后拿出了一罐液化魔晶蒸汽储存罐,接着就直接打开阀门将其对准进料口并让克莉丝蒂娜使用魔力护盾在进料口周围形成封闭的保护罩。防止液化魔晶蒸汽挥发。要知道液化魔晶蒸汽之所以叫做液化蒸汽,就是因为这个东西在常温下是气态的。所以,如果不加约束的话,一旦我打开阀门,之后这些液化魔晶蒸汽大概很快就会充满整个房间吧。
用这种方法我们很快就灌了半瓶液化魔晶蒸汽进入进料口,重新封闭之后我再次询问了一下储备情况。
“舰长您刚刚使用的能源物质能级很高,并且几乎找不到杂质存在,是一种非常棒的能源物质。本舰目前能源储备千分之一百八十三点七九,能源储备大幅度上升。”
“看起来你的储备能量还挺多。”我说着又将剩下的一半也灌了进去。之前没有一次全都装进去是因为我担心加太多超出容量会引起不好的结果,既然没问题。那就不用担心了。
能量加注完成之后我们就全部回到了控制室。当然这个控制室指的是位于舰岛顶部的驾驶室,并不是核心所在的那个房间。
到达了这边之后我再次要求战舰移动,这次倒是没有任何问题,战舰经过了几次前进、倒车就从堆积在一起的舰队中间挪了出来。而且速度非常快。显然驾驶技术比有人操作的要牛很多。这其实也是机械系统的优势。虽然处理那些需要动脑子的事情很有问题,但是对于一些纯粹只是麻烦一点的事情,人工智能都是很有优势的。
迅速挪出了位置之后战舰就从岸边的港口移动到了我们进入时的那半个港口。因为水下入口就在这边,不过到了这边战舰就突然开始下沉,吓得我们赶紧手忙脚乱的进行潜水准备。像是我和真红还有拉达曼提斯都还好一点,只要放下头盔面罩就可以了,关键是克莉丝蒂娜和金币,需要给自己施加避水的法术才能在水下活动。
这艘战舰虽然看起来像是水面舰艇,但不出所料,这东西真的是可以潜水的,而且性能一点都不比常规的潜艇差,反而非常的牛叉,至少刚才的潜航动作速度非常快,不然也不会让我们这些高级人员因为防水工作而搞得手忙脚乱了。实在是这个东西下潜的速度太快了,我们都还没来及反应水就已经漫进来了。
啥?你说我们在船舱里为什么会有水漫进来?难道你忘记这驾驶舱的大门被俄罗斯人给拆掉了吗?没有门的舱室还怎么防水?
本来这种事情要是正常的智能战舰,肯定是会提前问一声的。毕竟战舰的自检系统肯定第一步就是检测壳体完整性,而在明知道舱门不见了的情况下还要进行潜水,不询问一下操作人员显然是不对的。但是,以上只是正常情况下的推测。关键问题是这艘构装战舰它显然是古亚特兰蒂斯人的产品,而亚特兰蒂斯人就是人鱼族。这个人鱼本身就是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在海中生存的,所以船体是否漏水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是问题的。而事实上这些战舰在当年被使用的时候,很多战舰即便是潜航模式下也是不关门的。
魔动机械本来就和现实世界人类建造的那些电器设备不一样,魔法装置根本就不怕水,因为水对魔力的传导能力其实很糟糕,也就是说对魔法来说,水是绝缘体。正因为这种特性,所以魔动机械是完全不怕水的,即便是泡在水里也可以正常运转,绝对不会因为漏电之类的问题而出现故障。这再加上美人鱼本身就不需要生活在空气中,所以即便是他们的潜水战舰往往也是开着舱门航行的。
正因为亚特兰蒂斯的族人都是海洋生物,所以才会导致这个智能核心对于船舱进水这种事情毫无反应,因为这在这个核心看来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完全没必要提醒。
当然,虽然这些战舰是可以在完全被灌满水的情况下航行和战斗的,但是通常情况下它还是会在潜水时保持内部处于干燥状态。这种行为并不是为了保养船只,而是考虑到战斗性能而这样做的。毕竟水的高密度会导致爆炸冲击波的传递变得更加简单,因此在树下,冲击波的杀伤力比在空气中要大很多。因此。如果舱门处于开启状态,而船舱内充满海水的话,那么万一有什么爆炸物在船身附近爆炸,那么坚固的船体可能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船舱里的人可就要遭殃了。一发普通的鱼雷搞不好就能把船舱里的人全都给震死。反之,如果船舱在航行时是密封的,舱门处于关闭状态,那么有东西在船身附近爆炸的话,冲击波会被船体外壳吸收,之后再传递给船舱内部的空气。而这个冲击波经由空气再传导到人员身上的时候威力已经下降了很多。伤害自然就会大幅度下降。
事实上除了伤害控制的原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为了航行性能。封闭船舱使船内充满空气就会使战舰的整体质量降低,这样航行的时候惯性就会下降,自然运动性能就会大幅度提升。不但节约动力能源。航行过程中的灵活性也会大幅度提升。还有。人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会远低于在水中的阻力。因此如果船舱内都是水,那么操作人员的动作必然会变慢,这无疑进一步降低了船只的性能。最后一点。船身完全密封的情况下会形成一个整体,此时流体力学方面的优势将得以发挥出来,而如果舱门都开着,灌了一肚子水的战舰根本谈不上什么流体力学造型了,阻力会被增大很多倍。这种情况下自然影响战术性能。
因为这些原因,这些构装战舰多数情况下还是会在封闭舱门后才进行下潜的,只是因为亚特兰蒂斯族人的特殊属性,所以即便是不封闭舱门,智能核心也不会去提醒,因为他觉得这个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这战舰上有特殊的排水装置,即便是内部灌满了水,只要想,就可以随时关闭舱门并将内部的水抽出去。
虽然这个二货智能没有及时提醒我们,但好在防水的方法不是很麻烦,加上大家速度都很快,所以总算是没有人呛水。
呆在潜水战舰的舰桥之中明显就和坐潜艇不一样了。潜艇基本上就是个大闷罐,外面有什么基本上都是两眼一抹黑,就算有窗户你也看不出多远的范围去。但是,潜水战舰不一样。这玩意的驾驶舱前方的观察窗似乎是使用了特殊的魔法成像技术,从这舰桥往外看,能明显感觉水下的环境变的非常的清晰,我们不但能看到和舰桥直线距离超过四百米的船首,甚至还能往前再多延伸出去五百米左右的视线范围。
在水下能有接近一千米的观察距离,这可不是单纯眼睛好就能做到的事情。水对光线的阻碍作用可是比空气好的多,加上这里是深海,水深非常大,周围都是漆黑一片,这个战舰上又没有使用任何的照明设备,居然还能有这样的视线范围,这实在是一种非常牛的设计了。
当然,虽然这个设计非常的实用,而且看起来也很牛,但这个原理倒是一点都不复杂。我们都知道有种魔法叫做水镜术,作用除了超镜子之外还可以用来当显示器用。使用水镜术配合一些远程的观测魔法,例如巫师之眼之类的,就可以直接看到很远的地方发生的情况。眼前这个舰桥内的观察窗上显然就是使用了恒定水镜术,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外面的情况。而虽然我们看到的好像是从这里看到的画面,但其实这些都是魔法将远处的影像传输到了水镜术上显示出来的画面,就好像这个舰桥的所有窗户其实都是显示器,只不过它们都连接诶着远程摄像机,所以看起来好像我们能看到外面的画面,其实不过只是魔法影像构建的虚拟情况,并不是我们真的看到了那个地方。当然,因为这是实时传输的影响,所以虽然不是我们真的能看到那么远,但用于指挥作战和航向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得益于这种贴心的设计,在舰桥之内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周围的环境,这对我们的指挥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而实际上这船上还有其他一些观察手段可以提供更大距离的观测。
其实海战之中,不管是水面还是水下,都很少直接依靠视力进行战斗的。毕竟不管是游戏里还是游戏外,现在大家使用的战舰上的武器射程都远超我们的视力范围,所以用眼睛显然不太适合控制战斗。在游戏内。我们主要使用的方式有几种,一是魔力感应、二是声呐、三是第三方侦查。
魔力感应有点类似雷达,但是和现实中的雷达不一样,这玩意的主动感应范围很小,反倒是被动感应距离超级远。不过,这玩意和现实中的雷达不一样的是没法精确定位,只能用于概念性侦查,也就是告诉你哪个方向有人,大概距离多远,其他的就没办法感应了。
生呐在游戏里也是分成两个部分。主动生呐在游戏内不是用仪器。而是用生物来实现的。游戏里有很多带有声呐定位能力的魔兽和智慧生物。而这些魔兽大部分是可以捕捉成为魔宠的。至于那些有灵智的海洋种族,只要搞好关系就可以雇佣他们充当生物生呐使用,至于说被动生呐,其实就是水中听音器。因为声音在水下传播的距离比在空气中要远很多。所以使用定向性的水中听音器就可以发现大型船只的声音从而提前捕捉到对方的位置。
最后一个第三方侦查其实目前只有我们行会在用。其代表性的存在就是我们行会的前导舰。前导舰自身没有多少火力。自身排水量也不大,但是却装备有大型战舰级别的推进器以及最好的光学观测设备与水晶通讯器,它的作用就在于提前侦查发现目标。然后利用三角定位确认目标与本舰队的相对位置,之后引导主力舰队在视距外进行超视距攻击。
这艘构装战舰显然也是配备有专用的水下侦测设备,而且可能非常的强力,因为这个玩意在我们刚离开那个港口隧道的时候就发现了前方的几艘逃离的潜艇。
实际上我们为了启动这个构装战舰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了,所以这个时间内对方应该跑出很远了才对。我们之所以坚持要追击主要是因为我们这边还能联系到山本五十五的水晶通讯器,所以可以做简单的定位,这才是我们能够确定自己不会跟丢的原因。
但是,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个构装战舰居然有如此强力的侦测设备,刚一出港立刻就发现了目标。
“对方的距离和方位?”我大声问道。
“在这个方向上。”我们前面的观察窗果然就是覆盖了水镜术的显示器,上面直接给出了附近的海图,而且还是海底航线图。这东西本身的价值就相当可观了。
“你居然有海图?”
“这是预存信息。”构装战舰直接回答道。
我们虽然刚开始挺惊讶,但是想想也就释然了。这构装战舰毕竟是亚特兰蒂斯人建造的,而和我们不一样的是亚特兰蒂斯是海洋种族,对我们来说描绘海图尤其是水下海图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但是对亚特兰蒂斯人来说却是一件相对来说要简单很多的事情。虽然因为面积的原因,绘制海图本身也是非常艰苦和长期的工作,但毕竟亚特兰蒂斯人是可以在水下正常生活的存在,所以他们绘制海底地形图就要比我们要简单多了,毕竟他们可以一直呆在海底不用上浮,这可是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暂时没有去管海图的问题,我直接看了下显示出来的海图上标记的位置。这个海图很简单,除了地形之后只有两个点被标记了主来,而且每个点旁边还延伸出一条折线,在这个折线的尽头写着一些信息,当然用的是亚特兰蒂斯语,而内容则是让人相当吃惊。
地图上标记的信息除了有对方的位置、航向、当前速度这样的信息之外,居然还有对方的船只名称、船型、吨位以及所属情况。
刚开始听说发现目标的时候我们还以为是这个船上的探测系统很牛叉,但是现在看来并不是这么回事,因为探测系统再牛也不可能连人家的船名和船只所属情况都侦查出来吧?这些可都是人为标记的东西,并不是船的固有属性,再牛的探测器也不可能读出这种信息来的。
果然,在我出声询问之后那个核心立刻回答道:“显示数据是通过远程通讯获得的信息,目标船只和本件属同一阵营船只,虽然未装备构装生物核心,但拥有通讯系统,本舰已经与目标船只进行了双向捕捉。现在可以进行远程信息共享。”
“居然还带这样的吗?”克莉丝蒂娜在旁边感叹道。
“连我们自己的水晶通讯器都是从亚特兰蒂斯人那里弄来的技术,那么既然亚特兰蒂斯人有水晶通信器,自己弄出可以共享信息的通讯器也就不足为奇了。”金币说道。
我看了看阿嫡娜,然后问道:“你们的那个亚特兰蒂斯好像和这些古代的亚特兰蒂斯人的技术比起来没有丝毫进步还退步了很多啊!”
阿嫡娜一点都不避讳的点头道:“是的,亚特兰蒂斯在很久之前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海战,之后的事情你之前听说过一些,而我知道的其实也不太全面,只知道之前的亚特兰蒂斯族层因为外部战争导致内部分裂,我们只是其中一支分裂出来的力量而已。技术这种东西您应该清楚,科研人员的分散会导致技术的流失。现在我们能保存目前的技术水平其实已经算是很幸运了。而且。主人你第一次到我们亚特兰蒂斯的时候,我们的技术其实已经比当初刚刚分裂出来之后的情况要进步了一些,要是我们刚分裂那会,情况只会更糟糕。”
我点点头表示理解。然后转向智能核心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