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围棋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围棋梦- 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好好,我这就开始。不过我事先声明,我这个只是“标准答案”,至于是不是“最佳答案”,还是要依靠各位来评判了。”

    李小强把后面的几十步棋在棋盘上一一显示出来。他摆得很慢,让大家有足够的时间品味每手棋的涵义。不过他没有开口说话,他相信,通过刚才30分钟的热烈讨论,每位高手对这个局面都有了自己的理解。

    “大家觉得,下这盘棋的这两位对局者水平怎么样?”

    当李小强摆完棋后,他没有马上开口。其他人同样没有说话,大家还在回味刚才的棋局。必须承认,这些人都是识货的,虽然只有30步棋,也可以看成围棋中的一个小型战役。你只要认真思考过,那么管中窥豹,是能够从中看出对局者综合素质的。

    “虽然不是很好说,不过这盘棋执白的一方好像要比执黑的一方水平差一点。不过必须承认,就是执白的那个人水平也不会比我差。大家说是不是?”

    也不知道是谁最先给出了这个判断。听到这个话以后。很多高手都频频点头。是的,这个话应该很中肯,围棋是“手谈”,棋手通过自己落在棋盘上的一颗颗棋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人家的水平怎么样,通过这一手一手棋,是可以感觉出来的。和其他人比不好说,和自己比的话。应该能够得出一个客观的比较。

    “哈哈,我知道了,小强你老实交代。执白的一方就是3年前的你,而那个水平比你高一截的,应该就是你那个从未露面的师傅。哈哈哈,大家说我这样的猜测正不正确。。。”

    自然而然,有这种“联想能力”的只会是张大记者。作为国内和李小强打过最多交道的“业内人士”,他无时不刻为自己没有找到李小强的师傅而耿耿于怀。大家听了张志东的话以后,也觉得非常有道理。从这盘棋执白方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来看,应该有不弱于业6水平。而李小强“刚出道”时好像也就这个水平,考虑到李小强好像对这盘棋非常熟悉,熟悉到就像是他自己下的。大家当然有理由这样猜测。

    “哈哈哈,小强你快说,执黑棋的这位高人是不是就是你师傅。。。”

    李小强目瞪口呆的看着张大记者,心里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同时心里也有那么一点点不舒服。李小强承认,执黑的一方算是一位“高人”,他好像确实要比3年前的自己围棋水平高一点。

    承认他水平高没问题,不过认他当师傅不行,绝对不行!这是当然的,李小强也算是 “心高气傲”之辈,他肯定不愿意认一个“土豪”当师傅。

    “这位高人当然不是人家小强的师傅,他好像没有当小强师傅的资格。不过呢,这位高人是有资格当偶像的,哈哈哈,最起码他就是我“王铁头”的偶像。。。”

    王麟翼满脸红光的出现在大厅门口,手里还抱着一本围棋书。很显然,这本书就是李小强叫他去取来的另一个“证据”。

    听了“王铁头”的话以后,整个大厅再次一片骚动。

    “不,不可能吧,这样精妙的手法是出自胡肇麟之手。。。。”

    “大家看大家看,里面这步棋也太细腻了,职业手法,这绝对是职业手法。这样的棋能叫铁头吗?小姑娘绣花还差不多。。”

    “这。。这有点伤自尊吧,到今天我才发现,我下了这么多年围棋,原来连人家胡铁头都不如。我我我。。我真的有这么笨吗。。”

    李小强非常理解这些业余高手的心情。是的,他非常理解,因为他就是这样转变过来的。中国绝大部分业余高手,可以说都是抱着日本围棋书籍,学着日本围棋理论长大的。而中国的绝大部分“崇古派”,其实都是从“贬古派”转化过来的。李小强前世其实也是这样一个人。

    围棋的“古今之争”其实很早就有的,不过远没有后世那么激烈。在刚开始的时候,李小强的内心其实也是“贬古”的,对一些棋友在说中国古棋如何如何强,其实并不以为然。虽然不赞成这些棋友的观点,不过李小强也不会去反驳。怎么说呢,李小强当时的心态就和现在的张志东一样。

    内心是不承认中国古棋比日本围棋厉害,不过也不会去反驳说中国古棋强的人。这应该有一点朴素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成分在里面。必须承认,在有那么一段时间内,“民族主义”好像被运用过了头。例如当西方出现了什么新技术,就有那么一些“专家叫兽”喜欢在发黄的中国古籍中寻找一番。然后洋洋得意的宣布自己的“研究成果”:

    嗯,现在出现的什么什么东西,其实我们中国早就有了。。。

    这种东西一次两次还行,如果次数多了。。说实话,李小强对这种东西很反感。当大家最初看中国古棋的时候,也会带着这样的一点“逆反心理”。因此围棋中最初的大部分“贬古派”,其实也就是这种理智的人,清醒的人。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看来,日本围棋的“先进性”好像是毫无争议的。

    那个时候李小强看待“崇古派”,就觉得自己是一位“理智”的人看待一群可爱的大民族主义者。虽然觉得他们可爱,不过不会认为他们是正确的。因此李小强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努力学习日本围棋,在那铺地板,讲境界。。。

    开始对日本围棋的“先进性”产生怀疑,是因为“韩国流”的出现。严格来说, “韩国流”和中国古棋也是完全不同的,它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不过正是因为“韩国流”的出现,才有越来越多的棋友会去思考,会去怀疑。而李小强,就是这些围棋爱好者中的一员。当然,李小强在真正认识中国古棋的过程中,其实也是走了很多弯路的。

    既然是想“研究”一下中国古棋嘛,那没有什么好说的,作为一名现代人,那肯定首选中国古棋中名气最大,水平最高的棋谱看看。听说“当湖十局”是传世经典,那肯定要翻一翻的,嗯,黄龙士据说也是棋圣,那他的“呕血谱”也可以看一看。至于“胡铁头”的棋,他就是一个“二手”,想我堂堂网络“中9”,我有那个闲功夫吗?李小强估计,大部分刚接触中国古棋的棋友,应该都是这种心思。

    实话实说,像“当湖十局”那样的棋谱,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看懂的。哪怕很多现代职业高手对“当湖十局”的解读,都被发现有很多谬误。如果是一张现代棋谱的话,这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不管怎么说,业余5段也是围棋高手。是“江南七怪”级别的“武林高手”,当很多这样的高手发现自己居然看不懂人家的棋。甚至像胡铁头这样的“土豪”居然都比自己强。这肯定是一件很伤自尊的事情。

    大家的反应当然是在李小强的预料之内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小强,你给我说真心话,中国古棋真的有那么强吗?它到底强在什么地方呢?”

    一帮业余高手被伤了“自尊心”以后,他们纷纷围着李小强这个“古棋传人”,想要问个究竟。

    是啊,中国古棋强在什么地方呢?它和现代围棋的差异又在什么地方呢?这里面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吗?

    在这一刻,李小强下定决心:

    “现在就让我来提前引发这场“古今之争”吧。。”

    李小强再次来到棋盘边。(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三八章 怀疑的种子

    (全本小说网,。)

    当李小强再次来到棋盘边后,越来越多的业余高手围了上来。李小强的意思很明显,他又是想在棋盘上“展现真相”。有意思的是,李小强到底想展现什么大家暂时还不太清楚。另外一个细节倒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据说小强和其他国少队的孩子相比,他好像并没有表现出很出众的棋才,论思维敏捷,论反应速度,他更是要被人家甩开几条大街。难道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他围棋天赋的体现吗?他。。他的大脑里到底装了多少棋谱呢?”

    大家看到了什么呢?

    李小强依然在棋盘上“出图”。不同的是,这次他面前摆了两张棋盘,他依次在两张棋盘上“摆谱”。是的,李小强好像确实在“摆谱”。他摆谱的动作很快,很流畅,中间没有一点停顿。大家注意到,这次他摆的两盘棋好像有点不同,其中一盘依然是中国古棋,而另外一盘,明显具有现代围棋的一些特征。更重要的是,李小强在整个“摆谱”过程中,他旁边根本就没有棋谱。他摆出来的棋,好像都是深深刻在他脑子里的。

    联想到刚才他摆 “胡铁头”的那盘对局,大家之所以会认为是李小强自己下过的棋。就是被李小强的动作误导,感觉他对那个棋太熟悉了,熟悉到让人产生了错觉,认为那只能是他自己下过的棋。

    张大记者是一个很喜欢联想的人,同时这人的观察能力也不错。一直以来,他都想探寻一下李小强“强大”的奥秘。随着接触的时间长了以后。张大记者只肯承认李小强的“思想成熟”,而绝不肯承认李小强是个有多么聪明的人。至少他的思维敏捷程度就很一般。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好像称不上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天才”。

    而这次,他好像发现了一点点蛛丝马迹,发现了李小强异于常人的地方:

    “嗯,小强这家伙其他地方其实都很一般。最多只能算是普通级别的天才。看现在这个样子,好像他的记忆力还是很不错的。可是记忆力对下围棋有用吗?等下我一定要问个究竟。。。”

    在张志东还在思考“记忆力对下好围棋有没有用”这个问题的时候,李小强已经在两个棋盘上把棋摆完了。张志东简单看了一下以后,他很快就明白了李小强的意思,他不禁摇头苦笑:

    “小强这个家伙,他难道和这盘棋有仇吗?他怎么老是要把这盘棋拿出来“示众”呢?嗯,做人不厚道啊。。。”

    李小强摆了两盘棋,一盘是“当湖十局”中的一局,而另一盘,就是日本的“吐血之名局”。当然。这两盘棋都没有摆完,在那盘“吐血之名局”中,李小强正好摆到了那两步被日本人称为“古今无类之妙手”的时候就停手了。

    在另外一个棋盘上,同样是“当湖十局”中的一个局部。李小强知道,自己摆的最后一手棋同样是一步好手,不过很可惜,这步妙手没有什么名字,不仅没有名字,这步棋算不算妙手有很多人都不清楚。

    一帮业余高手聚在这两张棋盘面前。大家都对“当湖十局”的那个局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李小强由于知道很多来自后世的研究资料,因此“研究”工作进展很快,在半个小时后,这些业余高手对这步“无名妙手”都了解了。都为这步“无名妙手”的用意深远以及精彩构思而折服。了解了这步棋的用意后。李小强再把后面的实战过程摆了出来。棋是会说话的,从后面的实战进程就可以看到,两位棋圣对这步棋的用意以及目的都是心知肚明。双方的应对都非常精准,几乎没有破绽。

    张志东注意到。大部分业余高手都被那步“无名妙手”吸引,而对那两步被日本人称为“古今无类”的妙手,好像没有人愿意提一下。张大记者是了解李小强真实想法的。因此他很愿意配合李小强演一场戏:

    “哈哈,我说小强,你既然把日本围棋最有名的妙手都摆出来了,那你为什么不和大家研究一下这步妙手呢。你虽然是古棋传人,日本围棋也是要学习一下吧。对了,我跟大家透露一个秘密,小强是非常看不起这个所谓“古今无类之妙手”的。他好像对这两步棋的意见很大,现在让我们听听他对这两步棋的研究心得吧,难道他在这个局面找到了更好的下法吗?”

    其他业余高手也饶有兴趣的看着李小强,的确,“古今无类之妙手”一直被历代棋家赞不绝口,被认为体现了日本围棋的精髓。一直到新世纪,这几步棋也常常被很多人提及,这其中甚至包括很多研究围棋的“专家”,他们举这盘棋的例子,用来说明日本围棋就是比中国古棋具有“先进性”。

    “呵呵,我摆这盘棋没有其他意思,我就是想让大家对比一下。围棋界对这盘名局的论述已经很多了,也用了很多围棋理论来说明这两步棋是多么的巧妙。我就是想问大家一下,如果是我们自己上去下棋的话,和刚才那步无名妙手相比,大家更愿意面对哪步妙手呢?”

    这个时候,李小强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他根本就没有讲什么大道理,他用一个最简单的对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是的,他根本就不用说什么话,大家都理解李小强的意思。

    围棋到了一定水平以后,像所谓的“古今无类之妙手”,大家需要去研究吗?不需要的!只要有业余5段以上水平,甚至连参考图都不用摆,大家就可以很快知道这两步棋的意思。如果配上两个参考图的话,只要有业余初段以上水平,也根本不用花多长的时间,就可以很快弄懂这两步棋的意思。至于“丈和3妙手”中的那第3步妙手,李小强根本就不好意思摆出来。必须承认,李小强的面皮还是比较薄的。

    同样是一步好棋,一步妙手,一步棋人家看一眼就知道你是什么意思。另外一步棋由一群人在那研究半天才弄得懂。如果让你坐上去和人家对局的话。你会觉得那个更高深?哪个更难对付?

    必须说明,大部分“崇古派”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无论你的道理讲得多么天花乱坠,你先在棋上找出更好的办法再说吧。你说人家的棋不行,你可以找出更好的招法,证明人家的棋确实不如你,那就无话可说。“当湖十局”存在了几百年,那个棋谱一直在那里。除了一些无聊的口水以外,有人提出更高深的观点,更先进的下法吗?没有的,一直到新世纪都没有。

    说起来。李小强好像真的跟“古今无类之妙手”有仇。李小强经常觉得,自己就曾经被它“毒害”了,因此总想提前挑起“古今之争”,以免更多的人受到毒害。

    如何看待“古今无类之妙手”,有一位韩国的“围棋教授”曾经有过很精辟的归纳,他的观点,好像也一直代表了围棋界的主流观点。必须指出的是,这位“教授”虽然只是一位职业五段,但是他一直从事围棋教育工作。因此他的观点在普通人中影响很大,正是因为如此,这种观点的毒害也更大。不过还好,到了后世。这位“教授”的脸,就被他的同胞李石头他们打得啪啪作响。

    “如何理解“古今无类之妙手”,有必要拔高到“古今”的高度吗?这三步妙手不是穷尽了算路之机巧,而是作为经典确实分野了古今之棋。通过弃子换取空间和效率。着眼点在于空,而不是棋子,这局棋体现出来的意识即使放到当代也是相通。分明比古棋,尤其比中国的古棋高了一个维度。中国的古棋,作为一种“子棋”达到了杀棋之极致,但那只是“二维”的围棋。千百年来中国积攒下来的古棋棋谱,几乎没有“弃子”一说(尽管发明了“弃子争先”之警句),当弃不弃通盘绞杀在一起,无端变得纷繁复杂,以致反而给人“精深”的错觉。因空间,才有子效,弃子转身,以子力换取空间,这种意识的层差是中日围棋发展史的核心问题。”

    的确,这个观点好像很有道理,也很有迷惑性,其实根本就是经不起推敲的。想起自己以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