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围棋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围棋梦- 第4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以想象老神棍当时血往上涌,他想都不想往棋盘上拍了一步棋,坂田又很快回敬一步。

    奇葩的事情出现了,两人在最后1分钟内,居然噼噼啪啪下了不少步棋。

    这盘棋最后是什么结果呢?结果是“封手”是老神棍争赢了,他成功的逼迫坂田来下这盘棋的“封手”。不过这盘棋的最终结果却是老神棍悲剧了。

    而他那盘棋最大的败招,恰恰就出现在那1分钟内,因为一步棋思考不足导致不够严谨,被坂田抓住机会后到最后也没翻身。

    和前辈的故事相比,李小强今天碰到的情况又不同。

    老神棍是因为不想下“封手”所以1分钟之内下多步棋,而今天的李石佛呢,他不仅主动提出由他来下“封手”,而且这么早就提出了,在距离正常结束还有1个小时就想结束第1天的比赛。

    如此反常的事情,李石佛什么意思?这就不能不引起李小强的警觉了。

    当然李小强并不担心李石佛对自己施展什么阴谋诡计。李小强觉得事情反常,也是结合目前的形势综合考虑。

    目前棋局总共进行了80多手棋,这是一盘功夫棋的较量,局面胶着而微妙。这样的棋,是没有大砍大杀的,目前棋盘上的焦点,是中腹一带的定型。

    围棋中所谓“高者在腹”不是说着玩的,围绕棋盘中腹的定型,一般都是围棋技术中的超难点。棋局进行到这个时候,虽然李小强的判断和研究室一样,他认为形势目前是自己稍稍有利,但他这个时候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他知道接下来的中腹定型,将是决定本局胜负的关键。

    如果从这个角度说,李石佛的举动好像很正常,既然到了决胜关键嘛,小心翼翼一点总是好的。

    尽管如此,李小强依然觉得反常。

    李小强觉得反常的理由:虽然说棋局已经要了决胜的关键,可具体到下一手棋,应该还是很普通的一手啊,李小强甚至认为这个时候“仅此一手”。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李石佛突然提出“封手”,他什么意思呢?

    唯一合理的结束,就是他在这个时候发现了什么隐蔽的手段,或者有什么独特的构思,所以他才会提出这个要求。

    李石佛到底发现了什么呢?

    李小强暂时顾不上考虑这些了,他首先需要回复李石佛的要求。

    像这种提前封盘的情况,在日本“两人制”比赛中也有先例的,而且这才是“两日制”比赛中的最常态。

    裁判长王鲁南询问李小强,李小强虽然疑惑,但他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为难李石佛的,他含笑同意了李石佛的要求。

    “李石佛到底想干什么呢。。。”

    第一天比赛结束后的当天晚上,李小强翻来覆去睡不着。

    “李石佛这小子,不会只是虚晃一枪,只是给我来个心理战吧。。。”

    就在这样的胡思乱想中,李小强进入了梦乡。

    第2天的比赛开始,当王鲁南拆开信封,当李小强看到李石佛的“封手”。李小强知道李石佛并非虚晃一枪。

    李石佛的“封手”,确实是很特别的一手。

    看到李石佛这步棋后,李小强第2天比赛一开始就陷入长考,本局最关键之处很快就要到来。

    甚至决定首届“世界棋圣”归属的一战很快就要到来。(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七二五章 绣花针般的妙手

    (全本小说网,。)

    “这手棋。。。在100个职业棋手中,可能也只有李石佛会这样下呀。”

    由于下午要讲棋的缘故,早早来到研究室的马小飞,当他看到李石佛的“封手”后,他没有说这步棋的好坏,而是来了一句这样的评价。

    的确,李石佛这步棋看上去有点怪异。目前全局的焦点在于中腹定型,这步“封手”倒是没有脱离主战场,李石佛的确是在中腹行棋,他在中腹“并”了一手。

    “并”是围棋中常用的手段,范西屏“一钉成国手”之局的最后一手,那就是一手“并”,在围棋中这种“并”还有一个别称:叫做“玉柱”。

    早几年李小强在对抗赛中破去李石佛一步“靠”的无理手,那也是一步“呆并”。

    但围棋中的“并”大多数时候会出现在边角,像李石佛这样中腹的“呆并”,那确实比较少见。

    不仅如此,而且只要看到“玉柱”和“呆并”这两个别称,哪怕是不懂围棋的人也能想象这种手段的特征:缺点是步调缓慢,形状呆板,优点是这种棋棋形上的破绽较少,属于一种比较安全的下法。

    “那马小你认为,李石佛这步棋怎么样呢?”张大记者追问一句。

    “第1感肯定不是好棋,没多少人会往这个地方想,但这是出自李石佛之手啊,没有经过周密判断,没人敢轻易给出结论。”

    听了马小飞的话,这让张大记者想起藤泽秀行评价李小强和李石佛的区别:虽然李小强更强,但李小强的棋只要看一遍就懂,而李石佛的棋呢,需要看好几遍才能弄懂其中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李小强的棋,大多是一些算路精深的棋,可无论算路再深,当他这手棋出现在棋盘上后,就相当于给其他人提供一个思路了,像藤泽秀行这样的高手,只要遵循这种思路,自然很快就能弄懂其中意思。因此李小强的强大,关键在于在这之前没人想到他会怎么想,而不在于他的棋晦涩难懂。

    而李石佛则不同,他的很多棋,手段看上去非常平常或者怪异,但经常让人无法评判其中的好坏。这是因为他的很多招法,经常涉及到各种形势判断,不弄清楚他是怎么判断?自然不清楚他的一些棋是什么意思。

    比如他刚刚在中腹的这步“呆并”,就是典型意义上的李石佛风格。

    这步棋的作用非常单一,就是在中腹简单围空,用一种最安全,最看得清的的方法在中腹定型。

    大家都知道,下棋是需要讲究效率的,“单纯围空或者破空一般都不会是好棋。”可能很多初学者都听过这句话。李石佛这步棋好像就违背了这个棋理,形状呆板,左右单一,所以马小飞才会“第1感不是好棋”。

    但因为这步棋是出自李石佛之手,因此哪怕像马小飞这样的高手也不敢轻易好坏。

    时间一点一滴的往前走,到上午10点左右,张大记者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我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李石佛这步棋应该是步好手了。”

    观战室所有人都看了张大记者一眼,所有人都觉得张大记者说了一句废话。因为现在一个简单事实:比赛是从9点开始的,现在已经过去1个多小时了,可是直到现在,没有任何新的棋谱传到这里。

    换句话说,李小强已经长考了一个多小时,如果他不是感到棘手,如果他不认可李石佛这步棋,他现在需要这样做吗?

    时间继续一点一滴往前走,到了上午10点半钟,李小强依然坐下对局室内一动不动。他到底感受到什么样的危机呢?

    围棋中的判断一般很难说清楚,尤其是中腹的定型和判断,更是公认的超难技术。如果是在边角,还可以用“手割”之类的方法来判断,但是在棋盘的中腹呢?由于“千古无同局”,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判断起来当然非常难。

    但是对于李小强这种高手来说,他还是可以找到参照物的,他这种参照物,就是在这之前他自己设想的“预案”。

    在一盘围棋比赛中,即便是李小强这样顶尖高手,他也不可能任何时候都“料敌在先”的,碰到一步之前自己没有想到的棋,到了李小强这个级别,判断这步棋好坏唯一的标准,那只能是自己之前设想的“预案”。

    高手行棋肯定不可能是走一步算一步,尤其是中盘阶段,在下每一步棋之前,肯定会设想对手将如何应对。如果碰见出乎自己预料的招法,那当然没有什么好慌张的,条件反射就会进行一番对比,看看是对手的招法更好,还是自己设想的方案更佳。

    时至今日,可以说每当李小强碰到这种情况,对手的“好手”,“妙手”自然遭遇不少,但不如自己“预案”的下法却更多,这也是李小强牢牢占据世界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

    但是在今天,面对李石佛这步中腹“呆并”,李小强却发现自己碰到麻烦了。

    因为他经过一番对比以后,发现李石佛这步棋,确实要比自己之前的“预案”更好。这步棋要好多少呢?说起来好笑,只有区区2目棋而已。

    但是这2目棋,是李小强绝对无法忍受的,因为这2目棋,李小强不惜投入大量时间也要找到解决办法。

    今天这盘棋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是一盘“细棋格局”。在李石佛下这步棋之前,李小强虽然判断自己优势,但好得极其有限,如果在这个时候被李石佛刮走2目,李小强当然不肯答应。

    如果是面对其他棋手,在苦思无良策的情况下,李小强也许会选择妥协妥协,然后在后半盘寻找机会。但李小强深深知道,面对李石佛这种方案就不行。后半盘本来就是李石佛的强项,如果在这个时候就让他起势,那这盘棋多半就凶多吉少。

    这就是李小强不惜花费大量时间长考的原因,他必须在中盘阶段就找到解决方案。

    只是,李小强能够找到解决办法吗?

    时间继续一点一滴往前走,上午11点,李小强依然在对局室一动不动,上午11点半钟,李小强的长考还在继续。

    观战室出现两种反应,马小飞面露苦笑:“这个小强,这让我下午的棋怎么讲。。”

    张大记者却满脸激动:“小强长考!小强长考重现江湖。。。”

    那么作为李小强的对手,这盘比赛的当事人李石佛是什么反应呢?

    当李小强刚开始长考的时候,李石佛气定神闲,优哉游哉。

    当李小强的长考进行了1个小时,李石佛面露迟疑,表情迷惑。

    当李小强的长考进行2个小时,李石佛面色微变,坐立不安。

    尤其是当李小强长考了2个半小时,也就是上午11点半钟,李小强准备落子的时候,李石佛无意中看到李小强的表情,他心中一凉。。。

    李石佛发誓,李小强的这幅表情,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讨厌的表情之一。因为李小强这幅表情,是代表他已经找到解决办法,可能下出妙手的前兆!

    李小强落子了,李石佛定睛一看,这是非常普通的一手,并且这步棋并没有出乎他的预料。不过因为李小强刚才那副表情,李石佛迟疑着不敢落子。

    随着时间流逝,直到上午的比赛结束,李石佛一直没有落子。

    因此在本届“世界棋圣战”决赛第7局比赛中出现奇葩的一幕:在整整3个小时的比赛时间,棋盘上只增加了一手棋。

    在上午最后的比赛时间,观战室再次出现两种反应。

    期待李小强下出妙手的张大记者表情失望:“啊?居然是下在这呀。。。”

    马小飞看着李小强这手棋却若有所思:“我应该不用担心下午讲什么了,仅仅讲下一回合的较量,应该就能够对得起观众了吧。。。”

    下午一点钟,这盘至关重要的比赛继续进行。到了这个时候,双方的落子速度突然加快,李石佛的表情虽然依然迷惑,但已经镇定了很多。

    很显然,他中午应该是仔细分析过,认为李小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手段。

    那么李小强到底是虚张声势,还是胸有成竹呢?所有一切答案都在下午2点钟左右揭晓。

    下午2点钟,双方又进行了10多个回合的较量,这时本局的总手数重要突破了100手。

    前面这10几个回合都是所谓的“官着”,因此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好说。

    这一切的一切,随着李小强一手棋出现在棋盘上而发生改变。

    这手棋。。。当李石佛看到这手棋,他的脸色终于变了。这次是真正的变了!

    这手棋。。。当观战室张大记者看到这手棋,他当然是不会有什么感觉,因此他把求教的目光投向马小飞。

    张大记者发现,平时一贯洒脱的马小飞现在却目光迷离,他呆呆盯着李小强这步棋出神。

    张大记者还知道,马小飞在这个时候讲的其他话他都忘记了,只有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

    而马小飞这句话,后来也成为李小强这步妙手的名称:

    “这真是。。。真是。。。绣花针一样的妙手。。”(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七二六章 展现双方特点的名局

    (全本小说网,。)

    “绣花针?绣花针般的妙手?”听了马小飞的形容后,张大记者哈哈大笑:

    “我说马小,你这话可千万不能被小强知道,要不然他肯定发飙。”

    “为什么,我觉得这个名字不错呀。”马小飞有点迷惑的问道。

    “你知道,在江湖中用绣花针做武器的只有谁吗?”

    “谁?”

    “东方不败。”

    “啊!”

    张大记者这话一出,整个研究室一阵爆笑。等笑过之后,张大记者再回过头来询问马小飞:“马小,你来跟我们说道说道,小强这棋是什么个意思?”

    马小飞没有正面回答,他反倒反问张大记者:

    “你说,小强这步是不是有点像李石佛的棋呀。”

    “李石佛的棋?李石佛什么棋?”

    “李麻的麻。。。”

    马小飞这样一说,张大记者马上就明白其中意思。所谓“李麻的麻”,就是“试应手”的代名词。而李小强刚才这步棋,就是一步绝妙的“试应手”!

    接下来马小飞给在场的记者详细讲解这步棋的作用,他一边在棋盘上飞快的摆着各种参考图,一边口中连连赞叹:

    “。。。这步棋的时机真是恰到好处啊,小强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论及棋的敏锐程度,把握机会能力,当今棋坛真是无人能出小强其右。。。”

    “。。。大家注意看,面对小强这步棋,白棋现在只有两种应法,可无论怎么样,亏损都是在所难免,因此这步棋最大的妙味,就在于它出手的时机,这步棋下早了不行,下晚了更不行,只有这个时候出手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啧啧,我刚才虽然说这步像是李石佛的棋,其实这是不对的,这就是真正李小强的棋啊,如果说李石佛的好棋经常朴实无华,那么小强的妙手永远光彩夺目。这样一步棋,我估计李石佛也是下不出来的,只有小强才拥有如此超强的算路能力啊。。。”

    在马小飞的详细讲解下,对于张大记者这样的业余高手来说,对于技术上的理解已经毫无障碍,但他对马小飞表扬李小强的话却有点不感冒。

    李小强的算路能力很强是没错,如果是那种直线算路几十步的妙手,你表扬他的算路能力没问题。但今天只是一步“试应手”而已。

    一步“试应手”,这和算路能力有什么很大关系吗?

    张大记者不明所以,但是像马小飞这样的行家却是知道晓厉害的。

    普通人做一个死活题,无论这道题目的难度有多大,都是面对一个具体的棋形。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静态计算,但李小强今天这个妙手呢,事前这个地方还是白纸一张,这就相当于李小强先创作了一道题目,然后再破解这道题目。这就是一种动态计算能力了。动态和静态,这两者的难度当然不是一个级别,根本不能同日而语。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