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鉴宝大师- 第3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看到原物,李逸也不好妄下断论,只好压下心中的疑惑,接着往后看,没想到,书画类的第一件就吓了他一大跳,这竟是名列华夏十大名画之列的《富春山居图》!

    随即,李逸就笑着摇了摇头,因为无论如何这幅画也不应该会在罗果夫手上,这件,绝对是一件仿品。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为纸本水墨画,其宽度为33厘米,长度则达到了惊人的636。9厘米。

    这幅画的传承非常清楚,历经无用上人、沈周、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传说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来,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目前,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江浙省博物馆,是该馆的镇山之宝。

    根据这些记载,罗果夫这幅画绝对是一件赝品。可是李逸一点一点的看完了长达数页的照片之后,却发现,没见到真东西之前还真不好判断,因为只是从照片上来看,这幅画和黄公望笔迹的相似度超过90%!

    超过90%?!

    李逸被自己这个判断吓了一跳,他努力的回忆着记忆中《富春山居图》的画面,却发现,这幅画不但笔法近似,就连画面也极为近似,甚至于大多数的画面都和他脑海中的记忆完全重合!

    这不可能!不可能这么多人都会鉴定错误,更何况这幅画的传承还那么清楚!

    “罗果夫先生,您确定,你手里有这幅画的完整版本?”

    看了又看,犹豫了半天,李逸还是没忍住问了出来。

    “哦,这幅画我确实是有完整版本,不过应该是一幅仿画。李逸先生,您知道,这幅画非常的长,要想完整的照下来再拼接在一起会非常麻烦,所以我就直接采用了网上的照片……”

    “噗!”

    李逸一个没忍住,差点就喷出了一口老血,你妹啊,为了省事你居然用网上真迹的照片冒充,你知不知道这样非常的不人道?老子的脑细胞都为此死了好几十个呢!

    “不过,我那幅虽然是一幅仿画,但应该也是出自名家之手,等你看到真品就知道了……”

    李逸有气无力的摆了摆手,随便吧,就算是仿的再真,它也只是一幅仿作,不过这玩意要真是真迹,估计他就要倾家荡产了。

    “你老实说,这些图片里边还有多少也是这种的?有的话赶紧告诉我,我……”

    “不不,就这一件,其他的我保证都是真的,为了照这些照片,我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出门……”

    “那这幅呢?”

    紧跟着《富春山居图》的是一幅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的作品,《云岚缥缈卷》,这幅画,连上题跋,长度也超过了3米,如果按照罗果夫的理论,这幅也属于可以采用网上照片的类型。

    “不,不,这幅绝对是真实的照片,你看款识,还有钤印,这绝对是一幅真迹,对于真迹,我是绝对不会随便对待的。”

    李逸点点头,先是看了引首,发现是清末著名收藏家朱柽之所题,并且钤有朱柽之及其藏书处“丛碧簃”的印章。

    款识处,则留有“玄宰画并题”等字样,一旁也钤有董其昌的印章,从这些迹象来看,这确实有可能是一幅真迹。(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百一十九章 邀请

    (全本小说网,。)

    一般来说,一幅书画作品,即便是真迹,其价值如何,主要也要看作者是谁。而作者确定之后,往往还要看他在画作上边花费了多少心思,是不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是不是他擅长的方面以及尺幅如何等等很多问题。

    以董其昌在华夏书画历史上的地位,以及他距今的年代,按道理,即便是小尺幅的应酬之作,只要达到一定的水准,都应该很有收藏价值才对,可偏偏,他就是个例外

    根据史料记载,董其昌是一个非常高产的书画家,这一点,从其流传至今的作品数量上也能看的出来,可问题偏偏就是出在这超越常人的传世作品的数量上。

    董其昌在生前就非常有名,慕名求画的人很多,所以他的画不少都是应酬之作,甚至很多时候还会直接找人代笔了事,而这些相关记载,都严重的影响了其书画作品的价值。

    而且,明代中后期,正是书画作伪泛滥的时期,作为当时有名的书画双绝,董其昌的作品在市场上非常吃香,因而也就成了伪造的重灾区。偏偏这家伙为了宣扬自己的名声,对这些伪作的态度也是听之任之,而这些作品,经过数百年的沉淀之后,到了今天,很多都已经难辨真伪,这也是其作品价格一直都上不去的重要原因。

    “董其昌作品的价格普遍偏低,但并不代表着没有收藏价值,只是受代笔和伪作的影响太大罢了。实际上,一旦能够确定确实是董其昌的真迹,其价格还是非常惊人的,就好比创下其作品拍卖纪录的那幅《疏林茅屋图》手卷,成交价就高达6900多万软妹币,而那幅画的尺幅,似乎还有没有这一幅大……”

    很显然,罗果夫在这方面也狠下过一番功夫,只是这样的话根本就影响不了李逸,先不说6900万当中的水分具体有多少,单单只就眼前的这幅作品来说,是真是假还都不好说,那就更谈不上其他了。

    第三幅,也是一幅山水作品,作者是清代山水名家,人称“清初画圣”的王翚的作品。

    王翚师从王时敏、王鉴,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但和两位师父以及王原祁并称山水画家“四王“,而且还隐有领军之势。

    只不过,无论是从名气还是作品的质量上,王翚都没办法和董其昌、黄公望这些巨头级的人物相比,再加上又是照片而非真迹,因此李逸也只是简单的看了两眼就跳了过去。

    第四幅,第五幅……因为都是些照片,又没有特别有名的名家之作,所以每一幅李逸都只是简单的看一下画面,然后再留意一下作者就匆匆翻过。一直看到了30多幅,他才轻轻的咦了一声,放慢了速度。

    引起他注意的是一幅佚名作品。佚名,就是无法确定作者,这一类的作品在小尺幅的古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其中不乏精品之作。

    引起李逸注意的这幅作品,画面主题是文人士子在一片长满了荷叶的池塘上的小亭里消暑的场景,虽然尺幅不大,但仍采用了全景式的构图,由近处的坡石、亭廊,到远处的青峰、洲渚,层次井然,变化丰富,只是一看,就给人一种大家之作的感觉。

    照片旁边的介绍资料显示,这应该是一幅宋代佚名古画,只是李逸在仔细的看过画风之后,怀疑这幅画很有可能会是李唐的作品,即便不是,也有可能是他的弟子或者是其他大师级人物的仿作,总之,这幅画应该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这篇目录里的东西,你都能够拿到巴黎来吗?”

    瓷器还好,很多都是些大开门,即便是看照片也能看个八。九不离十。可是换到书画就不行了,一方面照片的尺幅太小,很多细节都看不太清楚,二来只看照片的话,根本就领略不到画中的意境,之前李逸一直都还能勉强忍着,可在看到这幅宋代的佚名画作之后,他觉得,如果看不到实物,这目录,还真不如不看,因为实在是太心焦了。

    “如果数量不是很多,应该是没问题,但我建议您有空的话,最好还是亲自去一趟莫斯科,因为目录中这些,只是我收藏的很少的一部分……嗯,大概有五分之一吧。”

    五分之一?李逸无语的摇了摇头,这个消息也实在是太打击人了点。

    “既然这样,那我干脆就不看了,你什么时间回俄罗斯?如果近期就回的话,我应该是能跟你一起跑上一趟。”

    “是吗,这可真是个好消息!要不我们等展会结束就出发?”

    展会结束?李逸计算了一下日子,今天是双年展开展的第三天,要等到展会结束还要在这边待五天,而之前书画比赛时认识的石崇轩的画展是在十天之后,抓紧点的话,应该是来得及去俄罗斯转上一圈,只是,这家伙又不是参展商,用得着一定要等到展会结束吗?

    “呃,是这样,早在半年前我就接到了邀请,要在几天后出席一个朋友画廊的开张仪式,用你们华夏的话说,他们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所以……”

    李逸耸了耸肩,没去搭理这家伙那不伦不类的比喻,不过罗果夫的话确实也提醒了他,如果只是凭借财力购买的话,恐怕只是罗果夫一个人的收藏就足以让他倾家荡产,而这还是在别人愿意跟他交换的前提下。

    相比起这种交易模式,文物换文物无疑是效果最好也最占便宜的一种,只是想要将这种模式推进下去,手中就必须要握有一定数量的西洋古董,而且还必须都是精品,这一点,对于其他的鉴定师来说可能会千难万难,但对于李逸来说,只要有,只要他想要,要找到一些让人吃惊到眼珠子都会瞪掉的大漏也并不是什么特别值得为难的事。

    和罗果夫约定好时间,李逸起身告辞,只是在告辞的时候,罗果夫的朋友盛情邀请他参观一下他的古董店,却不知道自己无意间请来了一个强盗……(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百二十章 跟铁保干上了

    (全本小说网,。)

    罗果夫朋友的古董店面积不小,差不多有100多平米的样子,而且位置也出奇的好,就在巴黎第八区,和凯旋门、香榭丽舍大街同在一个大区。

    巴黎第八区位于巴黎偏西北部的老中心城区,塞纳河右岸,从古到今一直都是中心城区,不仅香榭丽舍大街,著名的巴黎古董街瑞士村也在这个城区,而且还有华夏艺术中心,现代艺术博物馆,东京宫博物馆等经常举办各种艺术展览的艺术中心,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这里常年都流连着一些对艺术对古董格外感兴趣的人群,因为古董双年展的召开,这几天的人流量更是达到了一年中的顶峰。

    罗果夫朋友的店就在瑞士村街口,附近不远就是华夏艺术中心,所以店里本身也有不少来自华夏的古董。

    李逸过来的时候,直接就被罗果夫领进了阁楼上的办公室,所以当他在店里转了一圈,注意到这些的时候,还稍稍有点惊奇,难道说,这家店也藏有大量的华夏古董?

    “不是,我这里主要还是以西洋古董为主,不过因为距离华夏艺术中心比较近,所以很多朋友都喜欢把他们收藏的华夏古董放到这里代卖。只是店里的空间实在有限,所以罗果夫的东西也只来得及上架一部分,不过这下,我估计他剩下的华夏古董似乎也不用再上架了。”

    店主名叫帕特,大约40来岁的年纪,长相举止都相当儒雅,据他说这家店有近百年的历史,传承到他手里已经是第四代了,所以现在很多古董都是别人送来代卖的,真正属于他的早就已经卖的差不多了。

    点点头,李逸示意帕特赶快去招呼其他客人,他则背着双手,走到了被一左一右两个博古架单独隔离出来,专门用来展示华夏古董的区域。

    东西不算很多,总数不到200件,不过都很精致,而且摆放的也很讲究,并没有按照种类分别展示,而是布置成了一个书房的模样。

    被当做左右隔墙的两个博古架都是仿清代家具的样式,上边摆满了各种瓷器、雕件和精致的金银器,据罗果夫介绍,最早连这两个博古架都是传自清代的老红木家具,只不过后来都被人高价买走了。

    “你看这张书桌,还有这张太师椅,应该都是你们华夏明代的家具吧?哦,这种木材你们叫做酸枝木?”

    罗果夫指着一旁的书桌,热心的跟李逸介绍,李逸笑着点了点头。这张书桌确实是明代的样式,也确实是酸枝木,只不过却是现代的仿品,只是书桌上摆着的这些文房古董,似乎每一件都不太简单。

    说起来,这家店的展示风格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不但博古架上摆放的古董就好像是普通人家一样,什么类型都有,就连这张书桌,都做了精心的布置,上边不但摆放了一整套的文房用具,而且还故意布置成了一个刚刚书写完毕的样子,只是被镇纸压着的那幅书法,应该是出于保护的缘故,外边多加了一个玻璃镜框。

    “雕弓白马陇头春,小队将军出猎频。猿臂一声飞霹雳,平原争羡射雕人……这是铁保的书法?”

    玻璃镜框内,装着的是一张手稿,上边写着一首名为《塞上曲》的七言绝句,落款是草书的铁保两字,一旁的钤印上,是隶书的梅庵字样,看笔迹,确实有可能是清代书法家铁保的真迹。

    铁保本姓觉罗氏,号梅庵,满洲正黄旗人,是满人中最著名的书法家,与成亲王永瑆、刘墉、翁方纲三人一起,被人共称为“满清四大书家“。

    铁保一生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最高曾任职两江总督,不但书法成就极高,而且还是一位十分典型的北方民族诗人,这首《塞上曲》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对于铁保的书法成就,历史上还有一些争议,认为他能够入选清四家是沾了满人的光,因而他的作品市场价格并不算很高,一般都在20万一平尺左右,只是眼前的这种手稿却又不太一样。

    这种相对比较随意,用一般用来记事用的小篇幅宣纸写就的手稿并不是正式的书法作品,很可能是作者在构思诗作时随手所写,如果能证实是首本,其价值绝对会比大尺幅的书法作品还要高昂,但同样的,如果无法证实,其价值就要大打折扣。

    这种情况李逸之前也遇到过,就是王世贞的那篇《登太白楼》诗稿,因为那上边有明确的涂改痕迹,基本上可以断定是首本,所以当时胡瑾泉才开出了32万的价格,否则只是普通手稿的话,几万块钱都算是比较高的价格了。

    这篇手稿字迹工整,页面非常干净,如果没有相关记载证明的话,几乎不可能被认定为首本,所以价值应该不会太高。

    只是,从这篇手稿上也能看出铁保的书法水平确实很高,他能够入选清四家,恐怕并不是因为他是满人,相反,有可能正是因为他是满人,所以才给了那些人攻击他的借口。

    因为从这篇诗作来看,铁保在楷书方面的水平绝对不在刘墉之下,甚至说稍有胜出都不为过。

    只不过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除了那些公认的大家,其他书画家的作品存在争议也很正常。如果是纯粹的收藏家,要不要收藏,以什么价位收藏,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就好,但如果只是想倒手赚钱,这类拿捏不定的作品最好还是小心一些为妙。

    仔细的检查了一下,李逸确认这篇诗稿确实是铁保的真迹,只不过就算是动用鉴灵牌,也无法鉴定出这是否是首本,所以他看了一眼高达10万欧元的标价,很是不屑的摇了摇头,轻轻的将作品放到了一边。

    紧接着,他的目光转向了放在一旁的一方青绿色的长方形砚台。

    这方砚台,长约11厘米,宽约7厘米,乍一看颜色和松花石砚有点相像,但其实却是端砚中的绿端,单只从材质上来讲,比松花石砚还要更加名贵一筹。

    但绿端在端砚中也不是什么上好的材料,通常,以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