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张小北忽然就觉得之前的思路一下子清晰了起来。
之前曾经冒出过一个想法来,但是现在思路更加明晰了一般。
“哎呀,这改制以后的企业真是灵活,抓大不放小,还能充分撬动发展资金,有想法。”
“相比之下,我们就束手束脚咯!”
“现在我每个月定价,都得报省物价局和省guoziwěi批准呢!”
“可是现在这市场,那机遇是转瞬即逝啊!”
“等反应过来了,利润早就下降了。”
说到这里,杨处也是摇了摇头。
不过,忽然,杨处一下子睁开了眼睛:“哎——”
这杨处一下子有了想法,但是这孩子进门半大天了还不知道叫什么呢:“对了,怎么称呼你啊!”
“哦,杨处,我叫张小北。”张小北很礼貌地说道。
“什么职务啊?”这杨处,总不能叫你张小北吧!
“我现在在金盛集团销售分公司担任销售分公司的副总经理。”张小北说道这里,还有点不好意思。
“哎呀,年轻有为,张总,我叫你张总了啊!”杨处哈哈大笑说道。
得了,张小北少说一句话。
“可别,杨处,您叫我小张就行了。”孩子挺懂事儿。
“你这个想法倒是启发了我啊!”
“如果我们要是成立一个贸易公司的话,是不是也可以按照你刚才所说的模式来做。”
“毕竟gy企业改革的呼声很高。”
“但我们现在是省属企业,应该没有那么快,资产盘子很大。”
“但改革是激发企业活力的充分手段,我们一时半会儿搞不开,但并不妨碍我们换一种经营思路。”范进的平凡生活
“大的盘子我们不懂,卖煤就是卖煤,但是小的盘子呢?”
“我们完全可以跟省里、跟guoziwěi申请,下设一家贸易公司。”
“这个贸易公司的性质和我们三产企业一样,自负盈亏,但是给予启动资金,同时要求完成规定的利润额。”
“他贸易公司就是从我滨煤集团买上煤再卖出去都行啊,都是独立法人,互不影响啊,全部国资啊,没有问题!”
“就像你说的,这样可以把一些小的客户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经销路径,抓大不放小,这个思路很启发我。”
“最主要的,这样灵活机动,可以把效益在现有体制之下,进行最大化。”
“同时还可以解决一部分子弟的就业问题。”
“当然了,你们的名字很时尚,叫什么供应链公司;我们也得高端大气一点,外贸啊,内贸啊都做,不行叫个‘国际贸易公司’。”
“派头嘛,一定得有。”
杨处说道这里,居然越来越认真,似乎这个事情已经板上钉钉了。
当然了,张小北知道,他们这个事情那得层层审批,还得有这个报告那个报告的。
等批下来,也得一段时间呢。
但是,人有了想法,那实施起来无非是个时间问题。
看来,不管平峰集团的张处,还是滨煤集团的杨处,对改革的呼声都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行为倒闭经营机制。
不改革,你得少挣多少钱啊!
这可是个硬性指标。
不管你原因再多,就一个结果,让这两家集团就接受不了。
凭什么,凭什么你一个小小的金盛集团,那效益就能荣登全省煤炭行业效益的排名。
而这两家集团的个头儿这么大,居然榜上无名?
这个话,可真是打脸呢啊!
当然,一说效益,这胆子可都压倒销售部门领导的脑袋上了。
不关心这个事情都不行。
第340章 脑细胞不够用了
(全本小说网,HTTPS://。)
智慧,就是在聊天的过程中,产生并明晰的。(全本小说网,https://。)
因为交流绝对可以ciji你的大脑运转速度。
两个事情,一个是对目标客户实行优惠的想法;一个是成立供应链公司的想法。
居然是在和平峰集团张处,滨煤集团杨处交流的过程中,一个突然冒了出来,一个逐步清晰了起来。
张小北都有点佩服自己的脑神经了。
看来自己也属于“考试型”选手啊,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真强。
不过想想刚改革开放那会儿,人们的态度,那是个什么样儿?
和现在深化改革的氛围相比,估计那时候人们的思想更加保守吧!
可就是这样,改革开放政策已经走过快30年了。
这全国上下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了。
所以,企业深化改革的路子还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牛掰!
哈哈,让改革任性下去吧,看看把平煤集团和滨煤集团都着急成什么样儿了。
当然了,跟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比起来。
自己定个合同,发个煤,真的成了小事儿了。
太小了。
张小北把自己的行为归结为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遇到的问题。
什么事情,都得亲身实践,你才能知道门道在哪里。
有些想法对不对,你得先经过检验,才能向上级反映。
不能红口白牙说空话吧!
那叫空谈误事儿。
所以张小北觉得,看似很矛盾的两个事儿,其实是分不开的。
实践,怎么实践?那就是得亲自干啊!
可是你要干,是不是跟企业的有些制度就不符了啊!
啊,在职人员经商?
倒是不犯法,可这名声不好听啊!
既然这个事情存在违规的问题,那让他“不违规”不就好了吗?
不过这个事情解决的思路在哪里,还不明确。
再考虑考虑吧。
还有,杨处刚才的说法反过来也提醒了自己。
自己将来在供应链公司这一块儿,完全可以把一些小的市场客户吸纳进来。
整合打包,让供应链公司自主经营。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别看是经营性客户,资金灵活啊,要现金有现金,要承兑汇票有承兑汇票。
而且他们跟银行的业务,肯定要比大的厂家更加“熟练”。
第二,这等于一批煤卖了两三次啊,先卖给供应链公司,再卖给中间经营商,再卖给直接使用厂家。
这中间到底有多少利润?
是不是可以深度挖掘一下价格的潜力空间,让整体销售价格再上一个台阶?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这都不是什么太费脑细胞的事儿。
当然了,如果目标客户是骨架,那么这些小客户一定是填充进来的肉啊!
目标客户将来占60%,可以达到抵抗市场风险的目的。
中间经营性客户占40%,完全可以活络现金流啊!
现金流啊,那是什么,那是一个企业的命根子啊!
嗯嗯,这些想法都得记下来。
等哪天真的思考成熟了,跟领导们说一说。
话说我们已经改制了,就应该在法律约束的范围以内,有多灵活有多灵活,这才能起到“表率”作用。
……
好吧!
思维有点乱,脑细胞有点不够用了。
关键是想法有点太大。
所以呢,现在还是别想了,给刘峰刚回个电话吧!
不过,人家杨处说了一万吨确实是太少了。
你按两万吨一个月签吧!
2007年还有8个月,给你签16万吨。
你兑现不了也没关系。
当然了,这是你张小北来了,其他人来了,可没有这么大的“面子”。
人家滨煤集团的合同,那是每年年初的时候就签一次。
中间极少有补充合同的,除非是一些特殊情况。
不过,张小北这个就属于特殊情况。
这金盛集团的宣传力度这么大,现在金盛的人来做业务,支持一下金盛,也相当于支持一下改革!
况且,真的是量不大,杨处都没往眼里放这个事儿,那别的领导就更不觉得是个什么事儿了。
刘峰刚电话接通了,张小北说合同都谈妥了。
刘峰刚说还是张总强大,办事效率这么高!
张小北说,还有个事儿,得给你说一下,合同签多了,你要两万,给谈成三万了。
然后又问,能不能吃得下。
刘峰刚说没关系,目前的合同是一个月两万吨,但拉过港口来,可以卖给其他外贸商。
能吃得下。
而且我们刚起步,这以后要是做开了,量还有空间。
没事儿,钱不是问题。
有这句话,张小北就放心了。
刘峰刚这人一般不说不靠谱的话。
另外,人家平峰集团和滨煤集团的销售机制跟金盛也不一样。
只要交了款,剩下的事情,就不用来回跑了。
人家会根据月底月初的打款情况,总体给你排出装车时间计划表来。
不用打电话,不用找人,提前就通知你什么时候发货了。
另外,如果正式计划兑现不够,当然,是由于包括资金啊、客户库存啊,检修啊、铁路流向紧张啊等等这些情况造成的。
这个时候,人家会在10号左右办理补充计划,然后通知你打款。
然后再根据正式计划和补充计划的整体情况再重新作出调整安排。
人家这两家,平峰集团属于计划挂靠单位,挂靠就是计划权挂靠在煤承公司名下,只交20块钱。
滨煤集团直接就是计划单列单位,省属企业么!
这太正常了。
不过,杨处说了,承认车的情况自己想办法。
嗯,如果承认车都办了,那真成了“一条龙”。
张小北暗暗一笑,老刘啊,对不住了,这“点车费”我还得昧了你的。
我不能坏了大行情啊!
另外,张小北也问了,说一下子三万吨的量,你的钱啥时候能到位。
刘峰刚说,钱真不是大问题,客户有预付的,自己手里也有一部分钱,三千多万的货款,铁路运输计划只要一下来,马上付款。
三万吨的无烟喷吹煤,跟我们做两万吨的块碳,总体成本下来差不多。
这一下,张小北放心了。
第341章 小北成了“明星”了
(全本小说网,HTTPS://。)
第二天一上班,又是一条轰动的新闻。(全本小说网,https://。)
省里的各大报刊媒体以“组合拳”的形式,对金盛的改制进行了最为广泛深入地宣传。
《唐省日报》第二版,以纪实报道的形式,刊登了一片《资源整合图求大业》的文章。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报道了金盛集团的改制过程,副标题是《多元资本紧握手》。
第二部分说的是金盛集团的发展现状,副标题是《充分凝聚扩张力》。
第三部分说的是金盛集团的发展目标,副标题是《拓展一片新天地》。
图文并举,说的是声情并茂,详细生动。
这省报记着的手笔,是不一样啊!
另外,《唐省经济日报》的第二版,以一篇名为《股份多元杂交,企业“基因突变”》的报道,刊登了对时任金盛集团改制领导小组的组长进行了独家专访。
《唐省煤炭报》也刊发了一片文章,题目是《“靓女”先嫁,用“有限”换“无限”》,充分介绍了龙海县国企改制的初衷和人们对金盛集团的展望发展。
《唐省工人报》刊发了一篇《资本联营,小县城“煤改”样板戏》的文章,介绍了金盛集团的改制成果。
……
一时间,各种肯定的声音铺天盖地而来。
金盛集团,已经成了企业改制的“排头兵”,已经成了唐省最耀眼的明星。
张小北真的觉得,这以后走到外面,腰杆子都直溜了。
提气啊!
估计现在,金僧集团的领导们也是一个个地“自豪”得不要不要的吧!
可是这个时候,张小北的电话响了。
低头一看,是金永利打来的,这不赶紧就接起来了么。
“金副总裁。”张小北接通了电话。
“你小子这两天别在分公司窝着了,回柳沟煤矿待几天。”金永利一说这个话,首先是有事儿,第二是好事儿。
“金副总裁,有啥好消息啊!”张小北试探性地问道。
“今天的报纸都看了吧!”金副总裁这是铺垫呢,话说领导们都喜欢“铺垫”。
“看了,这市里省里的反应速度好快啊,这《调查报告》的建议看来是真起到作用了。”张小北感叹到,这效率,哪儿找去?
“看你小子挺聪明啊,怎么现在傻了吧唧的。”
“真以为对金盛重新调查,就这么简单?这是省zhèngfu要把‘改革’大旗举到最高点。”
“但是,一定要把情况摸到最仔细,最清楚。”
金副总裁在电话那头笑着说道。
“但是呢,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所以后天,省*****要来我们金盛调研一次,走一走,看一看。”
“你们柳沟煤矿是刚刚投产的新矿,集团初步决定,参观的第二地点,就在你们柳沟煤矿。”
“第一地点,是在集团机关。”
“不过根据这位省*****注重现场调研的工作作风,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来集团机关,直接去你们柳沟煤矿。”
“张小北,你小子这下可是要出名了啊!”
金副总裁说得很激动。
可不得激动吧,省里的领导要来了,这是对企业改制最大的肯定啊。
不激动激动,您对得起这大好的心情吗?
可是张小北纳了个闷的:“金副总裁,这咋还跟我扯上关系了呢?”
“哈哈,张小北,省*****指示了,说你们当初改制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些思想上的冲突。”
“听说有一个年轻人,先是保护资料跳楼,接下来还陪着总裁共同进退,点名要见见这位年轻人啊!”
“说说,你小子这不是要出名了吗?哎呀,搞得我这个副总裁都有点儿羡慕嫉妒恨了啊!哈哈……”
这个笑声,多爽朗。
“啊?!”张小北显然没想到,自己的“光辉事迹”都传到省里去了。
不过想想也有可能啊,当时金盛是刚刚改制,唐省的企业总体改制也是刚刚起步,应该也是各级领导们关注的焦点。
就金盛集团发生的这些事儿,估计都在领导们那里挂了号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那都是清楚的很。
知道张小北的名字,嗯,不稀罕!
“啊个屁啊!做好准备,迎接领导的调研。怎么干,不用我教你了吧!”说完,直接就挂了电话。
好吧,这事情马虎不得,张小北立刻就办理了下矿工作手续,半个小时以后就坐在了柳沟煤矿销售处的办公室。
而且换了一身蓝色的工作服。
就耐脏耐磨,很结实的那种,上面还绣的有金盛的图案和“柳沟煤矿”四个字。
换好衣服直接就把郭想和李志强叫了过来。
说从今天起啊,销售处的人上班,都得穿这个。
还有啊,对我们的办公楼和现场进行一次大扫除,跟调度车间和洗煤厂协调好,货物的堆放合理一点。
另外就是,现场发运秩序一定要维护好,要更加有效率。
最后了,说省里领导要来考察,都精神这点儿,去吧!
刚刚布置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