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七章 舞台
于是,直到这时,从法国南部登陆的计划才有一个实质性的进展,而且这个计划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霸王计划”。
由此也可以看出,盟军做为了一个联盟其作战及指挥效率是在一个怎样的水平上,如果不是因为美国及苏联对德国拥有压倒性的装备、补给及兵力上的优势,只怕这第二次世界大战还真没那么容易获胜。
而盟军这个“联盟”甚至其实只有两个主要国,那就英国和美国,但就算是这样,他们也会因为彼此不同的利益争来吵去……任何一个从军校刚毕业的人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它们这拥有无数军事专家的大国却足足花了数月之久而且付出了数万条生命才最终决定下来。
这还是在美国无论在军事、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占上风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美国与英国势均力敌呢?那么英、美双方只怕要永远这么争吵下去,这场大战也会跟着延续下去甚至德国还有可能得到喘息的机会而东山再起。
会造成这种现像的原因很简单,正所谓“蛇无头不行”,任何一个国家或是一个联盟都需要一个有权力能指挥的“头”。
这是自然规律或者也可以说是生存法则,比如狼群、羊群等必然会有一个王,没有王的话就因为群龙无首天下大乱于是也就无法成群。
现代大凡能够发展强大起来的国家或地区也同样逃不出这规律。
日本、韩国上头有一个美国,美国每年都会给它们一份“国家发展规划建议”,当然,这个“建议”是不得不做的“建议”。
美国表面看起来没有这个被他们称为独裁者的“王”,但实际控制它的是资本、是利益,是生活在华尔街的那些富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本身有“王”,但他却输出没有“王”的自由、民主,把所有的“王”都命名为“独裁者”。
于是不出意外,所有相信美国输出的那一套的国家一个个都乱了……没有“王”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下当然会大乱,很简单的道理。
许多人认为这是水土不服,其实根本不是,而是这种被美化的“自由民主”违反了“蛇无头不行”这个生存法则。
当然,这也正是美国所希望的:把别的国家搞乱,美国才能在其中渔利。
开罗会议后,美国方面第一步做的就是任命艾森豪威尔为盟军最高司令官,由此指挥权也就正式转移到美国手里。
新官上任的艾森豪威尔这下可以说是扬眉吐气了,但他还是对英国保持着戒心,因为在与英国人接触的这段时间里算是领教了英国人的“本领”,所以即便是当上盟军最高司令官……又何尝不会被英国人架空成为一个虚衔?!
所以,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往英国派兵。
往英国派兵不是重点,重点是派出的兵要多……甚至还要求在将来的联合作战中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
这并不是出于打击德国人的考虑,要知道德军在法国北部只有数十万人,而艾森豪威尔派到英国为这场战役做准备的美军就有一百万人。再加上英军,在兵力上就是德军的数倍。
艾森豪威尔这么做,目的是确保自己的指挥权……如果到时美国的兵力不如英国、美国按比例的军官也不如英国,那么他就得不到大多数的盟军官兵的支持。
而现在派去一百万人……无论如何艾森豪威尔都会得到“大多数”参战官兵的支持了。
(注:英国当时全国的兵力只有450万人,初期计划抽调十几个师二十万人左右参加“霸王行动”。)
与美国大兵一起运往英国的,还有大批的物资和装备补给,甚至为了保证美军的补给,艾森豪威尔还在英国建了几个兵工厂,召集了英国工人日以夜继的生产弹药……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原因是美军对弹药的消耗是惊人的,如果全都由美国运去的话,不但要浪费很多运力,还有可能出现弹药短缺运输不及的情况。
但如果把兵工厂建到英国去,那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甚至当美军登陆法国接着朝德国推进的时候,这些兵工厂依旧能为美军源源不断的提供弹药。
一时间,英国大小仓库都装得满满的。
丘吉尔说:“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英国的仓库还从没有像今天这么充实过……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我们要胜利了!至少这已经证明德国对英国的封锁失败了!”
但是英国百姓却对此颇有微言。
原因是美国大兵不管走到哪里都改不了他们风流的特性……如果只是这样那还好,但有许多英国士兵是在国外作战,比如非洲、意大利。
国内的妻子独守空房不说,还长期处在德国的封锁之下,这会儿突然涌进了一大群手里拿着花花绿绿美元出手阔绰的美国大兵,于是很自然的发生许多不该发生的事,甚至还发生许多纠纷。
美国大兵却并不是这么想,他们则认为自己来英国是帮英国人打仗的,所以理所当然的应该收取一些好处费……更何况,改天就要上战场了,是生是死都不知道,还管他什么道德、伦理或是法律干嘛?不及时行乐就是天下最蠢的傻瓜!
所以,英国百姓倒是希望这场战役越早打响越好,那样这些讨厌的美国人就可以早点滚出英国了。
张弛这时也将佐阿夫兵团带到了二线,在海边对佐阿夫兵团进行两栖登陆训练。
因为张弛知道,这一仗肯定是少不了佐阿夫兵团。
原因很简单,佐阿夫兵团是法军,他们将在法国北部登陆然后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法国……所以,到时不仅会有军队,甚至就连吉罗将军以及阿尔及尔政府也会一同前往。
不过可以想像的是,‘战斗法国’的军队也会随同英军一起进攻。
法国,就是它们展现自己实力和比拼的舞台了。
第八百九十八章 安普顿
张弛没有猜错,两周后佐阿夫兵团就接到前往英国的命令。
其实不只是佐阿夫兵团,中**队也要随同佐阿夫兵团一起前往英国。
对此张弛其实并不赞同,因为此时在阿尔及尔已经有属于远征军的利益……石油运输、兵工厂以及一条飞机生产线,另外还有中国产品源源不断的运到阿尔及尔出售,而阿尔及尔甚至整个非洲都是刚刚经过战乱甚至还处于断断续续的战乱中,治安方面都无法保障,中**队的存在就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远征军所经营的这些产业的安全。
所以,把中国部队调走几乎也就意味着将它们暴露在非法武装份子的面前,这显然是十分危险的。
“可是少将!”艾森豪威尔对张弛说道:“你知道的,这场战役对美国的意义非同小可,我们几乎可以说是只许胜不许败!”
对此张弛是能理解的,这可以说是美国从英国手里夺取指挥权后的第一仗,而且还是一场人数超过百万的大战……实际上,美国最后是在英国集结了一百五十万人,再加上英军的几十万及后勤人员,这场战役动员的兵力都超过两百万了。
这样一场大仗如果败了,那对美国的打击只怕是致命的。
“所以!”艾森豪威尔接着说道:“我们需要一支有经验的精兵做为预备队,这支部队能在必要的时候为我们解决突发状况,我想来想去,就只有你的部队能让我放心!”
这一点都不奇怪,尤其是中国部队既有两栖作战的能力还有空降能力,这使它可以在任何情况都能派上用场。
“就算帮我的忙,怎么样?”艾森豪威尔问。
张弛无法拒绝,毕竟从某些方面来说,美国也帮了远征军很多忙,不久前美国还给了远征军两条飞机生产线。
于是张弛就只能回答道:“我很愿意,将军!”
挂上电话后,张弛考虑了一会儿,就给王麻子发了个电报,让王麻子火速派一个团到阿尔及尔来接手新一师原先的工作……张弛可不想苦心经营了这么久的运输线就毁于一旦。
接着佐阿夫兵团和中国师就进入了运输程序,他们是分为三批由五艘胜利轮装载着一次完成运输的……由此也可知胜利轮的装载量是怎样的慨念,几乎是一艘胜利轮就能装下一个师及其装备。
张弛当然不用与部队一起乘坐轮船,他准备下行装后带着自己的参谋部搭乘飞机几小时后就降落在英国多佛尔军用机场……
基本所有的盟军高官都是先到达多佛尔机场,这是盟军的疑兵之计,因为多佛尔是距离法国加莱城最近的海港城市,盟军这么做的意图就是要让德国人相信盟军会以多佛尔为基地进攻法国加莱。
为此,盟军甚至还让在西西里岛战役中打出威名的巴顿将军在多佛尔频繁出现……巴顿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公众面前,就像参加竞选的候选人一样,带着广播车,走遍美军在多佛尔附近的军营并发表演说,鼓励战士们为消灭法西斯而英勇奋战,而在演讲结束时又不忘提醒士兵们不要在公共场所提到他的名字。
甚至巴顿还不时出现在剧院接受群众的欢呼,完了后还对群众说:“我在这里的事仍然是个秘密,请不要提到我的名字!”
对此张弛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这表演有些过了,因为任何人都知道此时的英国肯定到处都是德国人的间谍……这些间谍甚至有些是德国收买的英国人,从外表根本就分辩不出来。
巴顿这么做就有些像“此地无银三百两”,明摆着告诉德国人这是虚招,盟军不会进攻加莱而是另有所图。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做得这么明显的话,那会不会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呢?或许美国人的进攻目标恰恰就是加莱也不一定。
这也是之前所说的“攻大于守”,此时的主动权掌握在盟军手里,而德军却要猜来猜去不知道哪里才是盟军真正的进攻目标。
下了飞机张弛就搭乘吉普车在警卫的护送下转进了驻扎在十里外的美军军营,这个美军军营当然也只是一个幌子……这并不是说驻扎在里头的部队是假的,事实上里头的大兵个个货真价实,而且兵力有五千余人,而且还配备了一个坦克团,成天都可以听到军营里坦克训练的“隆隆”声和炮火声。
之所以说其是幌子,是因为的盟军高官们走进这里后稍事休息,然后再搭乘普通汽车混在运输车队里开出兵营前往真正的目的地……安普顿。
这是为了给德军制造一个假像,以为盟军司令部是设多佛尔。
虽然张弛不知道之前的英国是怎样的,但他可以肯定它已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因为整个英国都成了大兵营,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间,一路上到处都是美国部队和车辆,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到美国懒散的美国大兵:他们脖子上挂着步枪,敞开领子,两手就像投降似的挂在步枪上,嘴里要么叼着烟要么嚼着口香糖,看到有英国女人从身旁走过就大吹口哨或是起哄……这使张弛几乎都以为自己是行驶在美国的一座城市里。
公路上的运输是如此繁忙,以至于张弛的车队在路上常常被堵得无法动弹,直到宪兵吹着哨子大声呼喝着才有所好转。
终于,张弛在天黑前赶到了安普顿,也就是盟军真正的司令部。艾森豪威尔已经事先听到消息并在门口等着他了。
“欢迎您的到来,少将!”艾森豪威尔迎了上来握着张弛的手。
张弛感到有些奇怪:“将军,现在应该是你最忙的时候不是吗?”
艾森豪威尔应该在制订计划而不是来迎接一个中国少将。
“当然!”艾森豪威尔笑着回答:“但这并不影响我迫切希望你到来的心情,因为我相信,许多问题都会随着你的到来迎刃而解!”
第八百九十九章 大西洋壁垒
“我们的行动没有瞒过德国人!”走进指挥部,还没等张弛喝上一口水,艾森豪威尔就说道:“他们已经在法国北部积极构筑防御工事并调动部队,看看这个……”
说着艾森豪威尔就指着桌面上的一张大比例地图,上面密密麻麻的标着德军的部队及番号。
这些倒不奇怪,因为盟军要进攻的地方毕竟是法国,那里有许多法国人自愿充当间谍为盟军提供情报,所以要知道德军部队的番号和位置并不是难事。
让张弛感到意外的是,这张地图上甚至还标识了德军的在大西洋海岸的设防情况,比如要塞、火焰喷射器、炮兵阵地等,就连各型火炮的射程和射角、弹药补给供应点、通信系统、各指挥所的位置以及主要防御设施等都有详细的记载。
看着张弛吃惊的样子,艾森豪威尔不由笑了笑,说道:“这是一个法国油漆匠给我们的……之前我们根本就没有与他有任何接触,他是自愿这么做的,他混进了德国人‘大西洋壁垒’修建的工程队,然后搞到了这张布防图!”
(注:德国人将海岸城防称为“大西洋壁垒”)
接着艾森豪威尔就感叹道:“上帝,这张图来得太及时了,不过它也让我们看到了德国人的准备,之前我们一直以为德国人在法国北部的防御并不充分!”
张弛看着地图不由点了点头,地图上标得一清二楚,德国人在法国北部沿岸布设了大量的可以相互支援的雷达站、指挥所、岸防炮、地雷,以及坚固支撑点构成的防御设施。
事实上,这道设施还远没有达到像希特勒所要求的那样。
希特勒的命令是在重要的位置每隔约46米注浇筑一个钢盘水泥堡垒,使之构成串联环节在海岸连成一道完整而坚固的防线,在不重要的位置则每隔约91米修筑一个,墙壁和天棚要用四米厚的钢筋水泥浇筑,而且设计时要把一切都考虑进去,要能防毒气,随时都有氧气供应;要能防火,盟军有凝固汽油弹,掩体必须要有台阶和突出物,以便阻止燃烧的汽油流入掩体;每一个大一点的掩体要配备火焰喷射器;还要有充足的食物和弹药,就算被敌人完全切断联系也能单独支撑数小时甚至更久……
如果真像希特勒设想的这样的话,那么盟军很有可能就会放弃从法国北部登陆而改从法国南部甚至还是去进攻意大利算了。
但希特勒的这个计划注定只能停留在图纸上……德军西线总司令伦德施泰特在看到这个命令就抱怨道:“如果‘大西洋壁垒’要建成‘波希米亚下士’所要求的那样,或是像他想像的那样强大,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
伦德施泰特就是这么称呼希特勒的……“波希米亚下士’。(之所以会这么称呼,是因为希特勒之前做过小画家,而波希米亚是小资情调和艺术盛地的地方)
所以伦德施泰特就给希特勒送了一份报告,内容是岸防工事不足、人力不足,他的部队只能“有条件地做好战斗准备”。
可实际上伦德施泰特什么也没做,就像艾森豪威尔及大多数盟军指挥官所估计的那样,驻守在法国北部的德军并不热衷于构筑工事,他们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怎么享受生活上……做为法国占领军的他每天住在豪华别墅里,在固定的时间到那家叫“大胆的公鸡”的法式餐馆里举行宴会。
希特勒甚至对这种手握兵权的老将军毫无办法,于是只能把隆美尔从阿尔卑斯山调回来并任命其为“特种任务集团军群司令”,负责研究海岸的防御工事并草拟迎击入侵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