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如果父亲有赌博、酗酒、暴力犯罪、性生活放纵等恶习,不仅会给子女以消极的父亲形象影响,容易引起青少年的情绪、情感障碍(长久的消极后果),也会使子女直接受到感染,从而产生各种行为问题,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看,这就是父亲(2)
从某种意义上说,父爱是现代家庭面临的最大挑战。父亲角色不同程度的缺失以及反面的影响力往往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如果父子关系处理不当,一些积极的态度有时也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父爱是一种权威性的爱,但很多父亲都对“权威”的概念产生误解。有的父亲对孩子过于严厉,管束、干涉太多,使孩子缺乏与年龄阶段相匹配的自由,就会导致父子间的对抗情绪。对于儿子的管教,有些父亲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常为一件小事拳脚相加,甚至大动干戈,这样的孩子最容易形成粗暴冷酷的性格,在处理人际关系的矛盾时很容易发生粗暴的攻击行为,并导致违法犯罪。
父亲的影响远不止这些。有一位老板这样表述他选择男性雇员的标准:“我注意的首先是那个人和他父亲的关系。只要他得到过他父亲的爱、尊重他的权威,那他就有可能成为一名很好的雇员。”他还补充说:“我不会雇佣一位反抗自己父亲的年轻人。他在我这里也会惹麻烦的。” 这位老板的标准也许有失偏颇,但却反映了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道理:父亲所给予儿子的健全的男性作用模式,无疑是其在今后能够顺利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剂。
下面是两种使父亲的影响在家中传播的基本方式:
榜样的力量
有一个人非常喜欢喝酒,每天下班后,他都要到附近的酒馆喝几杯,经常喝到半夜才醉醺醺地回家。
有一天,天空下起鹅毛大雪,积雪把路铺成厚厚的一层。下班后,他和往常一样向酒馆走去,走着走着,他听到后面发出奇怪的声音。他回头一看,原来是放学的儿子。
儿子正顺着父亲的脚印走过来,他的小脸因为兴奋而涨得通红:“爸爸你看,我正在踩着你的脚印呢!这多有趣!”
儿子的话让父亲心头一震。他立刻意识到,“如果我去酒馆,儿子顺着我的路走,也会找到酒馆的。”
父亲马上改变了行走的路线,向家的方向走去。从那以后,他改掉了喝酒的习惯,再也没有去酒馆。
在儿童的人格发展过程中,超我(道德化自我)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通过对父亲的自居作用(自居作用是弗洛伊德人格学说的经典术语)来实现的。对于男孩来说,自居作用就是通过克服恋母情结度过人格成长的危机,继而追随效仿父亲,以期将来也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
这一点足以解释我们刚才所举的例子。在那些例子中我们看到,有人格缺陷的父亲所提供的反面教材产生了如此恶劣的效果。父亲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你们的男孩就像一个永不停息的小雷达,正在专著地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并模仿各种被你忽略的琐碎细节。如果你经常酗酒,那么你的儿子可能也是个酒鬼;如果你经常对妻子发火,你的儿子也会脾气粗暴;如果你不尊重你的父母,你的儿子也不会认为自己有必要尊重你。
身教重于言传。父亲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会被孩子收入囊中。如果父亲自己行为不正,又怎么要求孩子不行差踏错?丰子恺曾说:“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他们是身心全部公开的人,好的教育和坏的教育都很容易接受。父亲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亲对孩子们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这个问题上,丰子恺也做出了表率。例如他要求孩子做什么都要认认真真,就首先要求自己做到。他写的稿子字字端正,改涂掉的地方就涂成一片,而不是随手一抹,让录排人员因为看不清而出错。他还不许孩子们乱放东西,东西用毕,必须“归原”,因此在他的房中,样样东西都一直放在固定的地方,很容易找到。
这种以身作则给孩子带来深远的影响。丰一吟后来在《回忆我的父亲丰子恺》中写道:“失去父亲以后,我好比失去了一颗庇护自己的大树,从此必须自己另栽树苗。于是,与外界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体会到父亲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认识到父亲的许多优点,才理解到我们从他身上受了哪些教育。”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合格的小男子汉,作为父亲首先就要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父亲在孩子自居作用中的突出地位不可小觑,因此“为了孩子,您完全应该懂得一点儿电子学,懂得一点声音重发系统和当代文学知识。即使不精通现代诗的韵律,也知道韵律是怎么回事,不要单靠回忆往事来维持自己的威信。” (A.弥库沙) 父亲应该意识到,自己就是男孩的摹版。如果希望“复制”出让人惊叹的效果,就把自己刻画得精细些。
。。
父亲应该传授给儿子的气质和品格(1)
南宋有个叫刘子真的太尉,他“清身洁己,行无瑕玷” ,几十年如一日。
一次,他有事去找以“奢侈糜烂”著称的石崇。上厕所时,见里面装饰得富丽堂皇,使人眼花缭乱,还有两个婢女在厕所里手捧香囊侍立。见这情景,他立刻退了出来,以戏弄的口气对石崇说:“真对不起,我错走到你的内室去了。”
石崇洋洋自得地回答说: “没错,那正是我的厕所呀。”
刘子真却说:“贫士不愿上这样豪华的厕所。”便走到另外的厕所去了。
刘子真有个儿子叫刘夏,在一个村镇上当个小官。按说父亲的品行他是看得见的,但他“不学无术” ,整天掉儿郎当,后因贪污受贿而受制裁。刘子真也因此受株连被罢官。
有位好心的同事问:“你为什么不教育你的孩子像你一样廉洁清直、品行端正呢?”
刘子真听了,不解地说:“我吃住在家,与他朝夕相处,难道我的所作所为,儿子看不见吗?我品行端正,是我自己这样做的,不是祖上叫我这样做的,难道他的行为,非要我说教不成?”
那位同事听了,认真地说:“原来,你只注意自己的品行,却不去好好启发教育孩子,你错就错在只注重身教,而不注重言传。言传身教是不能偏废的啊!”
作为父亲,当你在生活中努力扮演着榜样的角色,有没有想到,你希望你的男孩拥有怎样的气质和品格?谈到希望,父亲们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男子汉形象套在孩子的头上,虽然父亲们知道,其中有很多是自己也做不到的。那么,下一个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才够“男子汉”?换句话说,男子汉通常有什么标准?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任何一个标准答案都未免失之偏颇,况且社会也在不断改变着对男人的要求。但是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些词汇,它们经常被用在男人身上,作为对他们的赞颂:
真实、深刻、敢为、风度、幽默、进取、浪漫、冒险、磊落、干脆利索、铿锵有力、堂堂正正、勇敢正直、宽容豁达、坚强智者、有责任感、真诚坦率、机智果断、强健体魄……
还有人写下这样的诗句:“当母亲带着疲惫的微笑将你捧给世界/ 你已经是一座高山,是一片大海了。/性别交给你一副重担,指给你一条路,/对你说:走吧,你是男子汉……/ 因为你是男人,一生就要有所成就……/男人!光荣的性别!/ 这光荣的全部内涵就在于去承担责任和义务,/做出牺牲和奉献。”
是的,眼前这个小男孩被寄予厚望,这并不容易。对于父亲而言,言传身教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对小男孩最贴心的支持。要知道,男孩“尚在接受培训的男人”,他们出于本能的行为习惯需要父亲的“循循善诱”,这简直是一门艺术。
乔伊刚上大学时,父亲和他约定,每个月初给他寄500美元的生活费。
乔伊还是头一次掌握这么多钱。最初的一个月,他完全没有节约的观念,三天两头跟同学朋友在餐馆挥霍。结果这个月还没有过完,他的口袋里就所剩无几了。乔伊没有办法,只好向父亲求援。父亲容忍了他的做法,提前把第二个月的生活费寄过来。
然而乔伊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第三个月刚过了一半,他就“预支”了第四个月的钱,然后在第四个月开始不久就捉襟见肘。于是乔伊只好打电话回家:“爸爸,我饿坏了。能把下个月的生活费给我吗?”
“孩子,饿着吧。”这一次,爸爸很干脆地拒绝了,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生活真是太奇妙了。在那之后只有三十美元的半个月里,乔伊绞尽脑汁节衣缩食,居然也熬过来了。
从那以后,乔伊学会了精打细算,他发现,其实只有稍稍节制一下,省掉那些不必要的支出,每个月400美元就够了。这样一来,他就可以省下一些钱,来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譬如买书、CD以及捐款。当然,偶尔和同学到餐馆聚聚也是有必要的。
父亲应该传授给儿子的气质和品格(2)
乔伊很快发现了这样做的好处。他的大学生活变得有意义了。为了锻炼自己,乔伊还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打工,为全家赚到了假期旅游的经费。
乔伊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节约、做事有计划、追求目标和生活的意义、自立……或许还有更多。“孩子,饿着吧。”父亲说。这是只有父亲才能说的话,这种言简意赅的语言对男孩子是有效力的。
皮球与跳绳
爸爸要去体育馆打羽毛球,顺便带去了4岁的朱清和他的小表哥李勇。到了体育馆,爸爸跟球友打了个招呼,就给小哥俩借了皮球和跳绳,让他们自己玩。
爸爸一边打球,一边关注着孩子们。他发现小哥俩玩起来非常不一样:7岁的李勇做事一板一眼,跳绳就是跳的,皮球就是拍的;而4岁的朱清却像个小猴子,一会将跳绳绑在双杠腿上当“秋千”,一会拿起皮球当“保龄”,一会又将球网当成“铁丝网”,学着解放军叔叔匍匐前进,玩得不亦乐乎!后来竟然连李勇也模仿他来玩耍……
表兄弟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我们回头看看孩子们成长的家庭:李勇的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对孩子很 “用心”,不但在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还给孩子安排了很多的额外发展内容。李勇不到4岁就开始学钢琴、练书法,难得有“独处”的时间;朱清的父母却比较“粗心”,经常让孩子自己玩,顶多在必要的时候帮上一把,小朱清有很多自己的时间。
一晃十年过去了,李勇已经成为一个小钢琴家,他的作品经常获得青少年钢琴比赛大奖。他经常到外地参加比赛或表演,每一次妈妈都要陪在他身边。有一次国外一所音乐学院欣赏他的才华,把他特招为学院的学生,于是李勇远赴重洋,开始了异地的求学生涯。这一次,妈妈因为工作的关系,没有陪他一起去。然而只过了几个月,李勇就被学校退学,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李勇完全不能适应外国的生活环境,他不知道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该如何生活,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下,他很快就产生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不得不回国疗养。
小表弟朱清看起来没有表哥那样的才华,但是爸爸妈妈很高兴他正在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阳光少年。有一次,朱清和同学爬山,摔伤了胳膊,同学惊慌失措,他却很镇定地联系医疗队,等爸爸妈妈闻讯赶来,朱清已经跟同学有说有笑地准备回家了。这时朱清还不到14 岁。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
1993年的一篇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于教育的大讨论。在这篇报告文学中,作者将矛头指向1980年前后出生的中国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夏令营中表现出的娇生惯养,同日本孩子的独立形成了强烈反差。文章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面对煮熟未剥壳的鸡蛋,一群中国孩子不知所措——“这是什么呀?”有的孩子问。“是鸡蛋。”“鸡蛋不是这样的。”孩子反驳说,他吃的鸡蛋是“白”的,如果这是鸡蛋,那么该怎么吃呢?
这不是一个笑话。时至今日,当年的“小太阳”都已长大成人,但他们所遭遇的问题仍然存在。如果把一捆未长成的小麦放到现在的城市孩子的面前,很多孩子会告诉你这是韭菜。这有什么奇怪?没有人告诉他们小麦是这样的,家长们在为孩子剥鸡蛋的时候,大概也没有想到孩子还没有见过未剥壳的鸡蛋。
当我们抱怨现代的孩子更为脆弱、敏感、生存能力差的时候,我们该反思的是不是自己呢?现实的状况是,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团团包围,大人们将孩子视为生活的中心,无时无刻不把孩子放在首位,他们关注着孩子的一颦一笑、一哭一闹,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照料,想方设法让孩子过得更好。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世界总是热热闹闹的,面前总有一群为自己“鞠躬尽瘁”的大人,孩子甚至不知道什么叫需要——大人们早就为他准备的妥妥当当……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曾提出“独立成长论”,把独立归结为所有生物自然发展的内聚力量。当家长们采取包办的教育方式,看起来是为孩子营造舒适的环境,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这个道理很简单。特别对男孩来说,他们的发育比较缓慢,学会爬行、站立和走路都比较晚,如果家长仅仅因为怕男孩摔跤,就一直不让他学走路,那么男孩可能就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间,而永远失去健步如飞的机会;男孩的细微动作协调能力差,如果家长仅仅因为男孩叠被子的动作慢,就抢过来帮他叠,男孩就会把叠被子视为一项不能为的事;再或者说,男孩的语言能力相对女孩差,如果家长在男孩刚开始学说话时就急不可待地代言,男孩就会对说话产生畏惧心理。由此可见,父母的包办其实是多么残忍!
孩子的生理的各项功能尚未健全,心智也没有成熟,当然无法独立生存,然而,独立却是孩子自然而然的走向,是成长的主要目标和必备条件。孩子如何才能走向独立,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除了尊重孩子内在的发展力量,父母的帮助(而不是代办)是重要的辅助力量。正如蒙台梭利女士所说:“Help me to do by myself”,意即“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没有什么比父母的帮助更有效果,也没有什么比孩子本身更有力量。
“你来决定这件事。”
有一天,爸爸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女人将偷来的男婴交给巫师,要求巫师在这个孩子身上施展法术,用最凶残的方法报复深深伤害了她的男人。
不久,巫师告诉女人,他已经使用了最残酷的办法,请那个女人到指定的地方看一看。
女人看罢,勃然大怒,因为孩子居然被当地最有钱的富翁收养了!
面对女人的责问,巫师却说:“不要着急,等着瞧吧。”
果然,许多年过后,就连这个女人也觉得过分了。原来,这个男孩在极其富有的环境中成长,并没有练就强壮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然而,收养他的家庭遭遇突然的变故而破产,男孩从锦衣玉食的环境里掉出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