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艺2009.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青年文艺2009.5-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抬头看天,若隐若现地有了几颗星星。周围,还是一片被夜色染黑的浓浓的绿。

  每过一会儿,父亲就喊我一声:“快到地头了吧?”我大声回答:“快了,快了。”父亲喊话的目的并不完全在水,还有帮我驱逐恐惧的意思。等到水真的快到了,我便急促地喊:“改吧,改吧!”声音打破了夜的宁静和安祥,在空旷的夜空中飞舞。我仿佛看到了蹲在地头上吸烟的父亲。他慌忙站起,三两锨把水引开。

  当十八沟玉米全部解渴的时候,天也大亮了。疲惫仿佛突然而至,父亲叫我收拾家什赶紧回家。下午醒来后我才发现,脸上、手上竟多了几道轻微的血痕。

  掰玉米的活儿我没赶上过。只记得中秋以后,玉米堆在家里像一座小山。母亲急活儿,招呼全家老小齐上阵。嗅着玉米棒儿散发出的清香,我慢慢地剥掉一层层薄皮儿,静静地欣赏它那白里透黄的芳容。每当这个时候,我常留上一两片最贴近玉米身体的软柔轻纱,用来遮掩它含羞的笑靥。扒上几个,就把它们辫在一起,成一小嘟喽。碰上几个手能掐破、嫩嫩的小棒儿,就把它们放进锅里,煮熟,当作夜宵。

  我常常怀念那些美好的夜晚。在宽大的院子里,明亮的灯光下,父亲、母亲带着大大小小的六个孩子,围着一大堆玉米,轻轻地说着,笑着,唱着。谁渴了,就从茶壶里倒碗水喝,尽管茶叶早就泡掉了颜色;谁饿了,就从锅里捞一个煮熟的鲜嫩棒子;谁想睡,大家都取笑他(她)。等到玉兔西落、眼皮沉重的时候,母亲才准许我们休息。

  天刚蒙蒙亮,父亲、母亲的忙碌就打碎了我们的美梦。我们搓把脸,打个舒身,犟打起精神,再把所有的玉米递到支起的木杆、树杈或平房上,让它们安然地享受就要到来的温暖阳光。那个时节,无论你走进哪一家,都会看到悬挂满院的簇簇金黄,都会看到尽管疲惫却洋溢着愉悦的张张笑脸,都会强烈地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殷实和吉祥。

  然后就是漫长的寒冬的夜晚了。那时没有机器,邻居大娘、嫂子常到我家喝茶、拉呱儿,还帮着磕玉米粒儿。她们用螺丝刀近乎残忍地在棒子上挑开一条道路,然后用大拇指柔和地让一个个幼小的孩子脱离母体。不大一会儿,双膝托着的簸箕里,已满是散落的颗粒。母亲把最完好、最饱满晶莹的那些精心挑选出来,留作种子,期待着新的丰收时刻。

乡 村 的 夜
乡 村 的 夜

  屈 绍 龙

  
  乡村的夜,凝聚着单调与复杂,汇集着野蛮与文明,承载着离乱与和谐,夜的主旋律就是这样。人们的心底也是美好和善良的。乡村的夜,就是这样相生、相融的延续开来。

  一

  乡村的冬夜,似乎来得匆匆,一切给人没有准备的余地。人们吃过午饭,天色就晚下来,人们开始收拾手中的活,夜幕就慢慢拉下来。冬夜,火炉是最好的知己,一家人围在火炉旁,看花花绿绿的电视节目,看女人越穿越少,看男人越穿越守旧。看腻了,大人、孩子有争议了,他们开始新的花样,开始在火炉上,烧几颗花生粒、几个玉米粒、几个小小豆粒……弥散满屋的香味,孩子乖了,大人有事做了。有趣的故事、幽默、笑话……溢满小小的空间。一家人不知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诗句,却滋润在这样的诗句中,他们的生活也在滋润中延续绵长。

  雪是难寻的,要有耐心去等,每年总会有大雪光临的,雪是午后开始下的,一片、两片、三片……下着下着,地上的积雪就多了起来,夜里,雪就有了模样,不安分的野猫,夜里总光顾农家,它不知好歹,在洁白的宣纸上描绘的它杰作,弄得满地全是梅花,寒冬里,梅花开在农家,梅的傲骨,梅的气质,梅的风格,映在雪地上,是一种清新的图案,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野生的动物是很少见的,偶尔,有黄鼠狼、狐狸来过。

  往昔的冬夜,人们多集中在牛屋里,那里暖和,那里有温暖的火堆,那里有喂牛剩下的草屑,可以用来烤火,围在火堆旁听人们讲古老而又生动的故事、传说、神话,入迷得根本不知烟火的薰烤,实在不行,头就往下凹,贴近地面,烟火的薰烤就好多了。听腻了,薰够了,心里就想着白日见的冰凌,长长的冰凌,从茅草屋上垂下,它们在屋檐下悬挂着,它们在风中摇动,当风大起来时,它们就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每有冰凌坠下,我们的伙伴们就箭一般飞跑过去,拣到手里摇动着,这样的情景也曾无数次出现在梦境里,又一次被惊醒,继而,又回到现实。那屋是舱房屋,冬天冷得厉害。冰凌晶莹得玻璃一样,我们伸手就可以触及到,弄下一截,攥在手里,冰冷冰冷的,也不知道冷,冰凌攥出水,手面也是红红的,又回到牛屋的火堆旁,张开小手,靠过去,靠过去。不过,冰凌不见了,茅草屋没有了,冬天也成暖和的了,孩子们也见不到长长的冰凌了,哪里去了呢?

  二

  春夜,悄悄地就来了,没有感到冬夜的过去,春就降临人间。田野的麦苗苏醒拔节,夜间似乎听到响声,蒲公英的黄花也闭上眼睛睡去,地下的昆虫,在不停的蠕动,争着、抢着拱出地面,报告春天的到来。蒲公英醒来,黄花睁开眼睛看春天的清新。

  经不住美景诱惑的人们,在开春白日,一边欣赏春色,一边观察新春的活计,夜里,一家人,盘算新春的计划,一片土地,一个田埂,一个堤坝……播下希望的种子。自己家的种子,怎么样?几粒瓜种,一把芝麻粒,几粒豇豆,几粒豆角粒……一一精心收藏好,准备播下希望。秋天,满坡的南瓜、冬瓜卧在山边、地头,红红的豆角挂在嫩嫩的枝条上,芝麻在增高,棉花在吐出长长的白棉絮,绿豆在风中摇晃着沉重的身子,显出丰收的景象。春夜是人们最活跃的日子,东家到西家借点种子,西家送东家一碗绿豆,一来一往,邻里间的情谊在往来之间深深地扎下根。

  春天的猫叫声,吵得人们不安,*的声音一声紧似一声,有时像小孩啼哭,有时像呼叫伙伴,凄惨婉转,是怨,是恨,是欢,是喜,是忧,是愁,人们有时弄不清,在女猫的叫声启发下,青年男女,也就在那春夜实施他们的播种计划,等待丰收的到来。

  春夜的风,是柔和的,燕子是春天的信使,夜静静的,燕的叫声,从远处传来,带着子女,来到故地,筑巢、生息、繁衍,往日里,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准能看或听到燕子的声音,低低鸣叫,婉转中带有低音,美妙又动听,它们一直飞翔在人们的心中,从初春到深秋,燕子的身影,在或高或低的天空飞翔,三五成群的飞,带着子女飞,在村边飞,在田野间飞,在低空中飞,它们是人们忠实的朋友。而今,这样的朋友日日少见了。偶尔,天空有鸽子飞翔,它们在空中划出或长或短的弧线,优美的弧线映出他们美丽的影子,飞翔累了,夜间,它们落在人家的屋顶上,“咕咕咕”的叫上两声,就是给家人报上吉祥与平安。那是一个和平的夜,寂静的乡村,笼罩安静而祥和,偶尔,有一两声犬吠,是不安分的家犬,听到鼠猫声音发出的叫声,与夜间小孩的啼哭声相对应。夜,是寂静的春夜。

  倘若有月光,风是柔和的,风是轻悄悄的。一个人,走出家门,呼吸清新的空气,夜色茫茫,远的山,近的树,灯火、月光交融,远处的灯火,是温柔的农家灯光,抑或是拖拉机发出的光,那光是无言的精神,是生活的体现,又是精神的升华,也是温馨的语言。树木,在温暖的日子里,长出新叶,长出自己的风貌,长出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一种力量,一种性格。人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微朦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出努力生长的模样,土地是软绵绵的,踏上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新翻的泥土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息,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柔和在一起,有一种给人向上的力量的感觉。夜,在滋长着,春夜,在我们的生命中蔓延着,在我们的生命中延续,在乡村的血管里流动着,在乡村的生命升腾着,发展着……

  春夜,我的生命中不能失去的夜。乡村离不开的夜,是人们生活的美妙乐章。

  三

  夏夜,是伴随着农活降临到乡村的,夏天的白昼,是漫长的,夏夜是短暂的。种上棉花,播下瓜果,收割完小麦,夏天急匆匆地来到人间,春天就逐渐失去位子了。

  夏夜来的晚,天是燥热难安,人们忙完手中的活计,就到街上,感受夜的凉爽,风从空中吹来,感受到丝丝凉意,浑身清爽。人们聚在一起,开始谈论共同的话题,玉米长势喜人,雨水一直跟上,一天就窜出几个叶片,雨水时节,雨打芭蕉的声音,玉米,美化大地,美化环境,美化生活,和谐生活,玉米的风姿显现人们眼前。棉花长势好与往年,只是锄头不能闲着,李嫂说:“我们的棉花锄三遍了”,王婶说:“她家的棉花,也该锄第四遍了,谷子苗,芝麻苗,高粱苗……要一一查看一番,或间或栽,闲着地,不是个办法呀?”张嫂接着说:“是呀,看刘家东坡的那块地里的玉米苗,半天找不到一棵,那像过日子的样吗?”“地耽误了是一季,人误了是一辈子的事,你们见王、孔两家的小孩了吗?上学不好好上,整天逃学上网吧,有时一夜不回家,在网吧包夜,你们看见他们两的娘,又去找去了,放学许久了,别人家的孩子,都过去了,我们没有看见这两个孩子吧。”老陈哥生气地说。夏夜的人们,不再只谈论,古老的民间传说,那些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故事,新生代们,早就厌倦了。

  夏夜,风和月光是人们期盼的,有风的夜,人们手中的蒲扇,也能得到片刻的休息,蚊虫,在风的吹拂下躲藏的无影无踪,人们就安稳小憩一阵子,“沙沙沙”声音,是悦耳的音乐,蝉的叫声,也似乎低了许多分贝,显得清爽自然,蝙蝠在空中飞来飞去,它们的动作,时高时低,好像在空中划出一个几何图形,供人们证明求解它们的谜题,或是证明人生的线段、角度……的相等,证明人们人生的命运。昆虫也闲不住地鸣叫,本来心情烦躁的人们,没有心情聆听那样的音乐,只是想清爽头脑身心,准备明日的新生活。

  夏夜的月光,似乎格外明亮,人的影子也格外清晰,山上的树木,托着长长的衣裙,好像在山坡上起舞,近处的树木,投下斑驳的画面,或大或小,或密或稀,或几何图案,或黑色的阴影,不像世间的画面,人们看着,谈论着,庄稼的生长,家庭的和睦,他们送走一个个夏夜,迎来一个又一个殷实的秋天。

  四

  夏夜,人们盼望有个凉爽的好夜晚。熬过一个个热的夜晚,听够了蝉的高声演唱,蚊虫的叮咬也日日离去,秋夜,慢慢地揭开自己的面纱了。

  秋夜,是夏夜的尾巴,是夏夜的延续,尤其是初秋的夜,人们体会的更为深刻。蚊虫没有完全离去,蝉的叫声响在耳畔,玉米的成熟,棉花的吐絮,绿豆的炸开,那秋,就是真正到了,秋夜,是闲不住的,玉米堆在场院,像小山似的,白天,人们忙于田地里的活计,没有时间理会它们,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玉米堆的四周,“刺啦………刺啦”扒玉米皮,一个、两个……一堆黄澄澄的玉米,呈现在人们眼前。那是人们的金子,生活中的银子。玉米的收获,人们的喜悦,荡漾在脸上,大人、孩子脸上仿佛绽放莲花似的美丽漂亮,玉米堆堆满庭院,满满地,没有放脚的地方,一点点地腾出地,树上、房上,楼顶上,或挂、或堆、或摆,满玉米,月光下,玉米亮晶晶的,是闪光的珍珠,盈满农家,盈满乡村。

  忙完玉米的活,棉花,那银白色的棉絮也开始进农家了,夜晚,农妇,整理收拾来的棉絮,放在一起,是银山一样,她们翻弄着,白花花的银子,心里的笑,溢在脸上,溢满心房。芝麻的收获,大豆的丰收,瓜果的香甜,溢满农家的庭院。秋虫,在墙角低唱丰收的曲子,蛐蛐卖弄自己的特长,弹奏幸福的乐章。小小的萤火虫,提着自己的灯笼,在院子里,在野地,在田埂,飞来飞去,以自己的光照在晶莹的草叶上,草叶有了光泽,蝈蝈的叫声,有了光泽,昆虫的翅膀有了光泽,农忙的人们也有了光泽。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在大地上,秋耕的人们,随着拖拉机的响声,心情惬意,方向盘随着手的转动,灵活自如,翻耕的土地,深厚平整,新的一年,有新的丰收,有新的希望,新的生活,在升华,在扩展,在沸腾……

  播种的人们,在明亮的灯光下,悉心地观看着匀速运行的播种机的前行,心里满足而又踏实,一种希望之火在心里燃烧,火红的日子在人们的眼前闪烁。

  闲暇后的人们,静听秋夜的声音,或喜,或忧,乡村的秋夜,他们静神细听,似乎有些声响,离他们远去。往昔的秋夜,有两种迷人的声音,有两种令人难忘的声音。一种是天空有大雁飞过时的声音:像小孩低语,像婴儿在笑。这声音让他们在心中默念:“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在秋夜,从他们生活的乡村飞过,去度过它们的冬天,来年再回来,如此往复循环。一种是马车在乡村路上走过的声音,马蹄发出的喀哒声:不脆也不艮,不响也不闷,配在夜色里真是好听,真是悦耳。

  他们想着,现在这些声音都很难听到了,真正的幸福,我相信是随着它们的消失而永远地消失了。

  古人对秋夜的感慨颇为丰富,现在人们的发现更为日益出现:山岭秃头,水塘干涸,河水断流,庄稼生病,水质恶劣……困扰人们,困扰乡村,困扰着乡村的一代又一代人。

  乡村的夜,亲眼看着乡村的变化,富裕中蕴含着危机,和平中潜藏着隐患,乡村的夜,人们的平安夜,幸福的夜,和谐的夜,人们从心里期盼着,等待着,默念着,祈祷着……

  乡村的夜,人们梦中的夜,夜夜景色美好。那夜,我一夜未眠。

初探薛姨妈在宝钗婚姻上运用的权术之迷
初探薛姨妈在宝钗婚姻上运用的权术之迷

  作者:满昌伟

  内容提要  初读《红楼梦》时,心中总有一个疙瘩解不开,原来结婚呼声很高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什么没能结成婚呢?为什么呼声不高的贾宝玉和薛宝钗反结成婚了。里面究竟有什么猫腻呢?这个猫腻到底是谁玩的呢?通过细细品味《红楼梦》,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玩猫腻的人不但真有,而且,这个猫腻他玩得太高明了。他玩猫腻,用权术的结果,是使林黛玉悄悄死去,让薛宝钗披上了婚纱。玩猫腻,用权术的,就是薛姨妈!本文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初步探讨了薛姨妈在宝钗身上运用的种种权术之谜。

  关键词  薛姨妈  薛宝钗  婚姻  权术

  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要写了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三角恋”的爱情故事。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写的轰轰烈烈,荡气回肠。可悲、可叹、可怜的是,他们的爱情故事就像股市中的熊市一样,高开低走,中盘杀跌,收盘时跌停,没有一个好的结果。最后,以林黛玉的悄然死去,结束了“林、贾”的爱情;薛宝钗和贾宝玉的爱情写的是悄无声息,没有悬念。但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