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赵煦还是有些不明所以。
“不错,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度才造成了改革时期出现的大混乱。官员手上的权力得不到约束就会造成权力的滥用,尤其是地方官员,他们天高皇帝远更是无人约束。一些大臣简直就是为所欲为胆大包天。”
“不是有御史台吗?”赵煦问道。
“呵呵,你说这话的时候自己相信吗?御史台的大臣手中没有实权如何可以和其他手握实权的大臣对抗。”赵允让对此嗤之以鼻,这个收效甚微的机构在宋朝后就会退出历史舞台了。
“那曾祖父孙儿应该怎样做?”赵煦很是谦虚。
“很简单,三方制衡。”赵允让伸出三个手指头。
“三方制衡?”赵煦皱着眉头。
“不错,要想真正让权力受到制约就一定要建立一个可以三方制衡的体系。所谓三方制衡就是每一方都对另外两方中的一方有着约束作用,这样可以很好地形成一个循环,每一方都会小心谨慎受到制约。而现在的由一方监察另一方的方法是极为不可取的,这样会有两个结果。第一,监察的一方变强,这样会造成权力的滥用。第二,被监察的一方很强,而监察一方很弱,就像现在。如此这般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那曾祖父是说我们需要另行设立一个机构来监督御史台,然后文武百官来监督这个机构。”赵煦一点就透。
“不错,这样的话三方之间就会相互制衡最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也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官官相护这个问题。还有就是对待这些官员不用手软一律严惩,只要犯了法一定要和百姓同罪当然也包括他们的子女家人统统一视同仁。”赵允让目光坚定。
“这……这恐怕会得罪不少人和派系吧,如此也有可能造成朝廷上的动荡的。”赵煦还是因为年纪的原因魄力不够,而且赵允让说的这些已经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毕竟他们平时是执法者、管理者本身就有着更多的优越感,人治现在毕竟大于法治。
“得罪人?改革就需要得罪人!我们得罪的是什么人?什么人才会反对严惩犯了罪的官员?是那些贪污受贿官,是那些欺压百姓的官,是那些滥用职权的官。这些人还怕得罪他们吗?砍了他们的头都是应该的!”赵允让虽然已经不是愤青了,但是看到泱泱大宋就败坏在这些人手里还是忍不住腹中的这一团怒火。
“你觉得不至于?”赵允让似乎看出了赵煦的心思。
“那你看看这个,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气愤了。”赵允让扔给赵煦一个账本,自然还是韩平进的也就当时废物利用了吧。
“这……竟然如此荒唐!”赵煦越看越心惊,看到中间便气急败坏地一把将账本摔在了地上。
“这个韩平进在哪里?朕一定要砍了他的脑袋!”赵煦愤愤地说道。
“不必了,他现在已经是一具尸体了。看到了吧,这还只是一个二品文散官,若是那些真正手握大权的人做起这伤天害理的事情来还不知道有多么厉害。”
“曾祖父咱们应该怎么办?有账本还则罢了,但是还有很多咱们不知道的呀!”赵煦担心道,他真的是被韩平级的斑斑劣迹震惊了。
“放心,你以为我这么多年就没有什么动作吗?文武百官的资料我全都有,这一次我要在朝廷上来个大清洗,从此之后我大宋才算是真正走上了富强之路……”赵允让目光中闪烁着异彩。
(家里又来了几个亲戚,那就提前发了吧。)
第五十六章 变革开始
数日后,紫宸殿中。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待众大臣行了大礼,一个尖锐的嗓音响起。
“启禀官家……”丞相司马光踏出一步刚要说话便被赵煦打断了。
“今日朕有几条新政要颁布,还请丞相等朕说完后再启奏。”赵煦一身龙袍一本正经地说道,司马光也退回去闭了嘴。
“第一,刑部从即日起不再受尚书省管辖,改立为刑司。原刑部尚书一职改为刑司总司长品级为正二品。从此刑司只行使预防、制止和侦察作奸犯科之事,维护国家治安秩序,制止危害国家治安秩序的行为。对抓捕的犯人只有审讯权没有宣判的权利。”赵煦伸出一根手指头。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官家,这恐怕不妥呀……”
“此计不可呀,官家……”
“够了!”赵煦一拍桌子,“等朕全部说完,你们再说不迟。”众臣悻悻地住了嘴。
“第二。”赵煦又伸出第二根白嫩的手指,“御史台改为监察司成为一个单独的机构只对朕负责。监察文武百官,可以对其进行弹劾,还负责提出建议。另外监察司只有审查官员的权利没有逮捕的权利,而一旦确定需要逮捕便要和刑司通力合作。”
“第三,对于犯人的宣判工作和最后的量刑都交给大理寺,刑司和监察司不许插手。刑司收集证据和抓人,监察司提起诉讼,大理寺量刑宣判,三者互相配合但是互不干涉。不知各位大人有什么看法,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赵煦说完看着殿下的诸位大臣说道。
“官家此计甚妙,但是有一点不可不说,关于刑部单独出任一司是否有些不妥,这样一来刑司的权力过大,其果堪忧啊。”司马光首先站出来说道,他是怕刑司的权力太大造成一些冤假错案。
“司马大人果然是深谋远虑,关于这一点朕也考虑了,朕准备再成立一个廉政署,以此来监察着两司一寺中的执法者,而这廉政署的工作也受各位大人的监督。”赵煦笑了笑说道。
“如此甚好。”司马光没想到赵煦考虑的如此完善,虽然他不知道这并不是出自赵煦的手笔。
“官家这一新政甚好,两司一寺职能分离,即加快的办事的效率也可以尽量减少冤假错案的产生。”说话的正是刚刚升了官的原刑部尚书,他本来就想轰轰烈烈干出一番事业,但是总是要受制于尚书省那帮人,这一次有如此机会他岂能不欣喜。
“官家,这六部制度乃是沿袭前朝颇为完善,恐怕如此确有不妥啊!”这是参知政事白江承的声音,他也是个聪明人一看就知道赵煦这是下决心要整顿官场了,但是他……
“时代是在进步的,制度也会更加完善,白参知此言是要朕固步自封吗?”赵煦双眼一瞪小脸上威严尽显。
“微臣不敢,微臣只是担忧官家尚且年轻经验不足,怕官家一失足成千古恨呀,还请官家明鉴。微臣认为此事还是需要上报太皇太后,等待太皇太后批示。”白江承赶紧跪下不过眼神却悄悄瞥向坐在帘后一直没有说话的高太后。他这是想要搬出高太后来压赵煦欺负赵煦年轻。
“官家的意思就是哀家的意思。”一直没有开口的高太后突然开口道,语气坚定。
满朝文武听到这话又次哗然,难道朝廷上要变天了吗?小皇帝要真正执政了吗?
“还望太皇太后三思呀。”白江承还是有些不死心。
“白江承你以为你的那点小细思朕真的不知道吗?”赵煦真的有点怒了直接叫出了白江承的名字,今天好不容易当家作主一回这货还老捣乱,不拿你开刀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白江承脖子一缩没想到小皇帝真的怒了,他隐隐有点不好的预感。
“曹公公,将这位白参知的事迹念一下。”赵煦对着旁边的老太监说道,这太监自然是曹风大总管了,本来这事不该他干但是赵允让让他来镇镇场子。
“参知政事白江承……”(罪状略过吧,无非是贪污**、滥用职权什么的。)
待曹公公将白江承的罪状念完,整个紫宸殿静的落针可闻。白江承目光呆滞,这辈子完了……其他人的表情也是各有不同,有震惊的、有愤怒的、有惋惜的、还有最多的是惴惴不安的。
“请问大理寺少卿裴大人,白江承此罪该如何判?”赵煦问道。
“白江承罪孽深重,按律当斩。”裴松怒道。
“那就拖出去斩了吧。”赵煦一挥小手。
“官家饶命呀!饶命呀!”白江承也如回光返照般大叫道,不过并没有起什么作用还是被拖了出去。
殿下的其他大臣都低头站着,没一个敢说话的。他们都是人精自然看出赵煦立威的意思,那谁还去触这个眉头这不是找死吗,真说起来又有几个人屁股底下是完全干净的,至于什么同袍之谊都去见鬼吧。跟你私交好?私交好有个屁用,在朝堂上还不就是个墙倒众人推,没踹你一脚就已经很够意思了。
“不知众位卿家对于朕的新政还有什么问题?”赵煦笑着问道,众人没有敢接话的,刚刚血的教训犹在眼前。
“诸位大人放心,你们以前所做过的事情朕就不追究了,无论你们做过什么都一笔勾销,但是如果这新政受到任何的阻挠或是受到来自任何方面的压力,朕可就要好好跟你们算一算旧账了。还有就是只要日后众位卿家遵纪守法,刑司的人肯定是不会找上你们的。”赵煦奸猾地一笑,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你别挡我路,要不然弄死你。(好吧,话糙理不糙。)
殿下很多大臣听到前半句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但是听到后半句放下的心又重新提了起来,看来这次改革无可避免了。
“接下来说经济,朕准备重新启用王相的青苗法。”赵煦一语又是顿时激起千层浪。毕竟现在新旧两党之争还是存在的,虽然高太后再次启用旧党,但是两党仍然处于一种水深火热的状态下。如今赵煦这一句话很明确地表明了他支持新党的意思,这让旧党的人如何面不变色。
“官家,此事却是万万不可呀,当年王安石一心变法,搞得民不聊生,还望官家三思呀!”旧党领袖司马光赶忙站出来说道。
“司马大人多虑了,上次王相变法不成功是因为下面的官员阳奉阴违趁机盘剥百姓所致,如今先完善了对于官员的监察制度,以朕所见这青苗法完全可以变成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呀。青苗法本身的想法是好的,在帮助农民的同时也增加了朝廷的收入,只是因为下边的官员在实际操作时变了味,才导致祸国殃民的结果。这便是对监察司成立后的第一次考验。朕要你们两司一寺不止是在东京范围内,而是推向全国在各州府乃至每个城市都设立你们的分院,协助当地的官员办案另外对他们也起一个监督的作用。”赵煦一拍桌子豪气干云地说道。一个州府或者说一个城市乡镇往往是由一个人说了算的,这种局面很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
两司一寺的人听到这话最为高兴,毕竟他们的权利比以前大了很多,也可以一展身手真正干出些成绩了,现在他们倒是不太敢想为自己谋好处了。其他大臣倒是心中一凛,这天果然要变了。不过也有很多有远见的大臣心中欣喜,他们看到了大宋变强的希望。
“另外朕还决定设立一个新的机构叫科技院。”赵煦也不等众人反应借助说道,“招募天下的能工巧匠,在各个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把这些人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和创新,这样才能保证技艺可以不断进步。为我大宋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还可以入朝为官。”
“官家此事不可呀,那些都是奇技淫巧登不得大雅之堂之人,怎可选用这些人入朝为官。”一个看起来饱读诗书其实读傻了脑子的大臣说道。
“奇技淫巧?”赵煦冷哼一声,“那朕想请教一下黄大人这国之根本是什么?”
“国之根本自然是民。”这位黄大人也是真正的有学之士自然是熟谙孔孟之道的。
“那民之根本是什么?”赵煦继续发问。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民之根本自然就是食,也便就是农事。”黄大人继续说道。
“那朕更想问问是曲辕犁发明前后农民们的变化。”赵煦不依不饶。
“据老臣所知自曲辕犁问世之后,农民耕作的效率更高了,收成也更好了,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黄大人说到这,突然住了嘴。他发现自己被小皇帝绕进入了,上了小皇帝的“圈套”。
“不错正依老大人所说,曲辕犁的产生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耕作的效率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那朕不禁想问此物到底算不算是奇技淫巧?”赵煦脸上露出小狐狸般的微笑,一副阴谋得逞的样子。
“这……这……官家这不能一概而论啊。”黄大人顿时哑火了,铁一般的事实让他根本没法辩驳。
“好了老大人朕自然知道读书重要,但是这些东西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利用的好对于老百姓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如今的取仕制度也确实存在一些缺陷,如果每个人都去读书考功名谁还会研究这些。朕这样做也是为了鼓励这方面的发展,如此一来我大宋岂不更加富强。”
“官家圣明,老臣自愧不如。”黄大人这倒是句实话,赵煦这一番话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
“说到民为国之根本,朕又有一个想法。民众的满意程度对于一位官员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民众都不满意说明你的工作做的不到位。所以朕决定不定时派人暗中到全国各地探访民意,一旦发现问题马上严惩不怠,届时监察司也会因为失职而受到牵连。好了,今日就到这里,随后还有一些具体的事宜朕会再下发给各部,散朝!”赵煦一挥手便站了起来准备退朝。
“退朝!”曹公公尖锐的嗓音又次响起。
“恭送官家。”众臣行礼道。
赵煦走后,众人按顺序退场,每个人心中都是忧心忡忡,不知道该怎么办。尤其是最后一条,太意外了……明明是管理者的他们竟然还要仰仗那些“小民”的脸色!
(改革什么的最费脑子了,合理啥的有时候很难保证,小叶第一次写变革,要有什么不妥还请各位大大谅解。明天是除夕了,更新全部放在晚上,大概10点之后吧。)
第五十七章 解开心结
“司马大人,你说官家这是什么意思?这也太突然了。”出了殿一大帮人将司马光围在中心,这些人自然都是旧党之人。
“制衡。”司马光缓缓吐出两个字,他们都是政客自然首先关心的是政治上的改革。
“制衡?”一些人不解,但是更多的人露出一个了然的表情。
“文武百官、两司一寺和廉政署三方互相制约互相约束,达到三方势力的平衡,如此一来这三方如果哪一方有个什么风吹草动都会被另一方发现上报,所以这就是制衡之道。”司马光高深地说道。
“那按大人的意思官家这次的新政是冲着我们这些大臣来的。”有人问道。
“是也不是,正如官家所说法度对于一个国家非常重要,上次王安石变法就是因为缺乏有力的监管才弄得民不聊生,你我都知道当你王安石为了变法成功任用了一大批无德之人,我想官家此举也是为了解决现在官场良莠不齐的现状。”司马光对于王安石的怨念不是一般的大。
“原来如此。”有人假惺惺地说道,有人也有了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