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匡九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匡九合- 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洪承畴重重地点了点头,沉声道:“咱们重兵抢占顺义城,进可攻,退可守若是抓准机会,攻下昌平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吴三桂终究有些稚嫩,还不如洪承畴和祖大寿一般老成,故脱口而出道:“机会”

    洪承畴瞥了祖大寿一眼,眼见祖大寿也似乎有所领悟,于是笑呵呵地转头对吴三桂道:“别看鞑子气势汹汹,其实也有很大的一个破绽”

    “破绽”当高元良在通州城守御官厅中脱口而出这句话的时候,张力正面带微笑的看着他。

    “元良,鞑子十数万大军远离沈阳,前往大明腹地劫掠,到现在已经有数月之久了。大军深入敌国,粮草的补给是最为重要的。”

    高元良微微皱起了眉头,疑惑地道:“大人,建奴这次劫掠颇丰,通州城中损失的也不过是一小部分罢了”

    张力点了点头,道:“大明北方本来就没有多少余粮,建奴劫掠过后,粮食更少了。鞑子最大的收获是人口和金银,粮食实在没有多少。”

    顿了一顿,张力冷冷地道:“那些被掳的人口还要消耗粮食,而那些抢来的金山银海,可不能当饭吃。”

    张力这么一说,高元良立刻明白了:“。大人,鞑子想必再在大明境内耽搁下去,粮草供应会发生问题。”

    张力微微颔首,这粮草问题,便是鞑子的死穴。眼下鞑子仗着劫掠而来的粮草,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可是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抢无所抢,不得不退兵。毕竟宣府、北直隶都被割过韭菜了,哪有什么余粮

    张力眼睛深邃了起来,淡淡地道:“所以,昌平根本就不用去,鞑子折腾不了多久。他们必须要将金银财货运回沈阳,然后再从晋商那里大肆购粮。眼下鞑子入寇之际,晋商不敢,卖粮食给他们。”未完待续。

    。。。

    。。。

第401章 原来是他

    自从晋商在上个冬天吃了团山军的大亏之后,现在晋商运往沈阳的物资乃是走的更北边科而沁蒙古的地界。那科而沁蒙古可是黄台吉福晋的娘家,与女真人乃是穿一条裤子的,故而也是重兵护卫晋商的商队。

    现在团山军也够不着科而沁蒙古,所以这条建奴的“生命线”又建立了起来。眼下,范永斗肯定已经难耐,急于等着鞑子回师,好大赚一笔。毕竟在明国境内,晋商还不敢明目张胆地与鞑子做买卖。

    建奴并不能长期待在明国境内,这一点洪承畴、祖大寿看出来了,而张力自然也看出来了。

    张力看了高元良一眼,缓缓地道:“元良,你知道我这次带团山军出来勤王,要达到什么目的吗”

    高元良思忖片刻,朗声道:“驱除鞑虏,锻炼士卒,唔”

    高元良没有继续说一去,显然团山军与朝廷的关系,不是他该议论的范畴。

    张力点了点头,接着他的话茬道:“还有,就是此战过后,团山军要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

    还有一半的话张力没有说,高元良也不敢问,那就是张力此次勤王过后,官职会上升到什么程度难道是那“公爵,”

    最后,张力眼睛微眯,淡淡地道:“现在,我们只需要在通州休整即可,一切静观其变。”

    说实话,崇祯皇帝自己对于开出“公爵,世袭罔替”的惊天大赏格能不能赶走建奴也心中没底。因为大明军队防守都打不过建奴,更别说进攻了。

    所以,崇祯皇帝与走得更近了。皇上毫不心疼的开内帑,取自己的私房银子,大把的挥霍在祭祀仪式上

    连着几天下来,皇宫里每天都设坛做法,喧闹的音乐,众多的道士。一道道焚烧的敕、令、表、书,绘制着奇形怪状的图案文字的旗幡,连同他本人在内,组成了一个怪诞不经却又热闹非凡的场面。令少数心中清明的人看了暗自叹息,却令多数谄媚阿谀之辈跟着起哄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就率先带领着一干他自己的人,跪倒在地,满口的赞颂:

    “万岁爷此心必可上达天听,期我朝列祖列宗圣明”

    他的声音在吹吹打打的锣鼓、唢呐声中被掩盖成断断续续。但不知怎的,崇祯皇帝的耳中虽然听得不很清楚,心里却完全了解他说话的内容。

    因此,崇祯皇帝龙颜大悦,心里也越发的相信,举行过这些仪式,祖宗们就会完完全全的原谅他了。

    在欺骗自己的同时,崇祯皇帝的心中总算得到了一个短暂的、逃避了现实之后的安宁。

    这些祭祀仪式开头是在太庙举行,后来改在了静思楼,而太虚真人并不经常出现他只在最重要的时刻出现一下而已。平时负责操办的,乃是他的手下一众道士。

    此刻,静思楼院子里依然还在举行着繁琐的祭祀仪式,而有一个人,正冷冷地盯着静思楼二楼。

    他,就是久未露面的风灵。

    风灵乃是的师侄,自然也是正一道中人,要混入,实在不是一件难事。

    因为oss张力张大人说了,便是楼中之人。

    风灵忽然想起了那个夜晚。当张大人告诉自己,太虚真人乃是道貌岸然的奸人之时,自己又多么震撼。

    太虚真人并不是正一道之人,他的本名没人知道。只是万历末年开始一直在太清观清修,名气极大。后来封了国师,在附近非常有名。

    为什么说在京师有名,因为嘉靖朝以后,道教得道高人便有不成文的规矩,不要参与朝堂之事但是。太虚真人破了戒。

    听说龙虎山真人对太虚也颇有不满,只是太虚名气太大,故而也只能听之任之。

    那一夜,张大人竟然说太虚真人是奸人,必须除掉,自己还有些惴惴不安。毕竟太虚这个级别的,玄阳子都要尊称他一声“前辈”,只有龙虎山的真能与他平起平坐。

    似乎张大人说他的名字叫什么“鬼药子”,这是什么名字道教之中,不会有这种道号。就说俗名,也不可能是这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风灵想不明白,不过,太虚真人现在做的这些事,很为他所不齿。

    一直以来,总有些坑蒙拐骗偷之人,打着道教的名义,做些骗人的勾当。正一道中人,向往的是老庄一般的修生养性,对于权势和财帛,看得很轻很显然,太虚现在这种做法,只能说以前隐藏得太深,他,难道真的是奸人吗

    就在风灵琢磨着太虚真人的时候,静思楼上,太虚真人正在和一个蒙面老者说话。

    蒙面老者冷冷地看了太虚真人一眼,淡淡地道:“太虚呃,不,鬼药子,银子准备得怎么样了”

    太虚真人冷哼了一声,沉声道:“银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你何苦痴迷于此”

    蒙面老者回了一句:“与你不相干。”

    太虚真人看着那蒙面老者,似乎已经看穿了他黑色面纱下的面孔,缓缓地道:“你到我这里来,又何必蒙面”

    蒙面老者一点也不吃亏,笑着道:“你见那些被你控制的人,不也是带着面具吗”

    “好了,不说这个这次你要的数字太多,我才如此抛头露面地出来逢迎皇帝。唉,太虚这身份我苦心经营数十年,这次以后,怕是不能再用了”

    “你有了延年要义,又需要什么身份想必是去终南山修习延年之术了吧”蒙面老者打断了太虚真人呃,不,鬼药子的话,同时反问了一句。

    鬼药子缓缓地点了点头,思忖片刻,开口道:“再过几日,银钱必会如数奉上,你探听那延年要义所在地的消息,确实无误吧”

    “这一点你放心,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再说了,我是那张力的”

    蒙面老者忽然不说了,生生地将话茬掐断。沉默了片刻之后,蒙面老者开口问道:“何为”

    太虚真人笑了,意味深长地看了蒙面老者一眼,道:“下次告诉你。”未完待续。

    。。。

    。。。

第402章 喜报

    这天晌午,浑浑噩噩的崇祯皇帝终于决定看一看奏疏,于是从静思楼祭祀现场折返回御书房。

    来到御书房中,看着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崇祯皇帝的眉头也深深地皱了起来。

    先前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已经将奏折按惯例分门别类过了,崇祯皇帝习惯性地拿起了那屈指可数的“报喜”奏折,一本本看了起来。

    前段时间内阁首辅温体仁本着“报喜不报忧”的原则,“报喜”的奏折比往常多了很多倍。可是鞑子以来,特别是鞑子进逼北京城下后,温大人也消停了,脚下百十万人盯着,终归不能再胡说八道

    所以,“报喜”的奏折很少,“报忧”的倒是很多,不过崇祯现在不想看那堆积如山的“报忧”奏折。

    崇祯皇帝坐到了龙椅之上,随手拿起一本奏折看了起来。只看到一半,崇祯便将奏折关上,扔到了一边。

    那奏折是河南的援剿总兵官左良玉发来的,奏折中说本来他要带兵勤王,结果在河南发现有十数万流贼北上,恐与鞑子对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于是他在武安等地拦截,杀敌无数

    “无数”崇祯恨恨地低骂了一句,眉头紧皱。

    显然这左良玉要么害怕鞑子不敢来勤王,或者耽误了勤王的行程,于是编造了个理由,提前打预防针来了。

    “呸”崇祯一反常态,甚至不顾威仪,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随手又拿起了一份奏折。

    哪曾想刚刚打开奏折,崇祯皇帝的瞳孔猛然间放大,整个人开始哆嗦起来。他迫不及待地往后看去,越看到后面,他的身子越发抖动得厉害了。

    “承恩快,快来”

    伺候在一旁的王承恩立刻快步走了过来,接过崇祯递过来的奏折一看。原来是张力奏报收复辽南金州卫的奏折。

    这份奏折王承恩先前也看过,但是他与内阁大臣们一样,对此事将信将疑。不过涉及军国大事,却也不敢怠慢。只得原封不动地将奏折呈上御案。

    大明朝自从万历年萨尔浒之战以来,节节败退,只有失地的文臣武将,就没有能复土之人

    张力说从鞑子手中夺回了金州卫,这简直太过匪夷所思了。

    不过张力的团山军有石景山之战和通州防御战的战绩在那摆着。似乎也让人有几分期待,难道金州卫真的重回大明版图

    可是,张力奏折中说那是一个多月前的事情了,为什么他现在才上报这是玩的什么套路

    难道张力是怕有人截留战功,故而在打出威风之后,才上奏折,让人不敢抢功

    太多的疑问,让王承恩包括提前看见奏折的温体仁都三缄其口,不敢发表意见。

    “哈哈张力竟然收复了金州卫”崇祯皇帝脸上顿时有了血色,拿着奏折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到了最后,他甚至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

    王承恩依然不敢说话,作为宫中沉浮数十年的老太监,他对于看不准的事情,向来不会发表意见。张力到底是虚报战功还是一切属实,对于他来说没有半个永乐通宝的关系但是,若是现在附和张力或者驳斥张力,都不稳当,唯有让“圣心独断”才是最最稳妥的处理方式。

    崇祯也就兴奋了一小会,神色就黯淡了下来。毕竟。眼下昌平万寿山的定陵才是他最的地方,张力虽说收复了金州卫,可是他的团山军却一直在通州城按兵不动,这让崇祯心里有些不爽。

    是功还是过崇祯很快就有了主意。现在团山军已经是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军事,那张力,再也不是以前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之人了。

    崇祯皇帝对于手握重兵的武臣,远不如对待文官那么想杀就杀,毕竟国事糜烂至此,若是真的对武臣太过逼迫。投了建奴可就亏大了

    所以,此刻崇祯皇帝心里又开始盘算起他那蹩脚的“帝王之术”,对于张力,得想个法子让他尽快去昌平打建奴才是正理

    由于张力先前答应了温体仁的要求,帮助洪承畴洗脱了前次大溃败的责任,所以洪总督现在在崇祯皇帝的心中,顿时又形象高大起来。

    眼下洪承畴带着重兵直接杀往昌平,朝廷上下顿时弹冠相庆,似乎洪总督的兵马一到,鞑子便会从昌平撤军一般。

    洪承畴当然不傻,他也知道,昌平现在集结了建奴十五万大军,他不可能直接上去与建奴决战,必须在顺义驻防,等待其他各路兵马到齐,再做打算。

    当鞑子放弃的顺义城渐渐出现在洪承畴视线中的时候,他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还远远隔着一里多地,不过洪承畴已经可以看见,顺义城的城墙已经被鞑子了个精光。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显然鞑子走得匆忙,没拆完的城墙便用大炮轰了个稀巴烂

    城里的百姓尽数被鞑子掳走了,洪承畴的十万大军没有办法,便沿着城池挖起了壕沟,设置据马,堪堪修建起了一些基本的防御设施。

    没有城墙的护卫,洪承畴心中也没有底气,所以壕沟他要求蓟辽军里外挖了三道,每道壕沟都有三丈高,四五丈宽似乎只有这样,他心中才会有一丝的安全感。

    一连数日,蓟辽军十余万人便只做了一件事,挖壕沟

    这日晌午,吴三桂前来向中军大帐里的洪承畴禀报,说是三层壕沟已经挖好,只留了东面一处不足三十丈的出口供大军出入,洪承畴这才松了一口气。

    鞑子撤离顺义城的时候,将城中的守御官厅和其他衙门、民居一把火烧了,故而洪承畴也没有办法,大军只能住在行军帐里。

    就在此时,忽然中军大帐之外传来了一个声嘶力竭的喊声:“总督大人,不好了运粮队被鞑子袭击了”

    原本洪承畴还坐在帅位上喝着茶水,跟吴三桂吩咐防御之事,猛然间听得这一声呼喊,顿时惊得“腾”地一声站了起来,手中茶杯也摔落在地

    “什么”洪承畴几乎是吼出了这两个字,立刻往中军大帐外面奔去未完待续。

    。。。

    。。。

第403章 被围

    很快,鞑子截了蓟辽军运粮队的消息,便传遍了大营,大营中接近十万人马,顿时人心惶惶

    不过洪承畴毕竟久经战阵,大部分粮草都是随军携带的,这次被劫的乃是后续从蓟镇发出的粮草。

    饶是如此,带给洪承畴的打击也非常巨大,他立刻派人前去给屯兵五里外的古南堡上的祖大寿传令,要他严守阵地。

    先前洪承畴将蓟辽军分作大小两股,大股十万人由自己统领,驻扎在顺义。而小股三万广宁军,驻扎在顺义城南五里的一座叫古南堡的军堡之中。两军互为犄角之势,也可以相互照应,不虞鞑子偷袭。

    可是传令兵还没走出中军大营,外面就传来了一阵喧哗之声

    洪承畴心头一紧,连忙走出了中军大帐,正惊疑间,忽然看见了一脸狼狈之相的祖大寿洪承畴立刻意识到了什么,整个身子剧烈地抖动起来,颤声问道:“祖祖总兵,怎怎么回事”

    祖大寿惊魂未定,头盔都跑丢了,单膝跪地,语气中带着一丝哭腔:“鞑子漫山遍野全是鞑子古南堡丢了”

    洪承畴虽说有些心理准备,不过一听祖大寿此言,顿时惊得一屁股跌坐在地,竟然讷讷地说不出话来

    站在洪承畴身后的吴三桂此刻倒成了三人之中最为冷静的一人,或许是因为少了点什么东西,故而性子也阴沉了许多。

    吴三桂一把将洪承畴扶了起来,大声道:“总督大人,赶快下令全军戒备,鞑子要来了”

    洪承畴惊魂未定,一听吴三桂此言,连连点头,急忙喊道:“传我将令,全军警戒,做好战斗准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