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尔街——大泡从这里被吹开
时间就定格在2008年9月25日晨(北京时间)。全球最大的金融泡泡还是在曾经无比得意的金融游戏操弄手——美国人手里破灭了。
这一天的早上,美欧金融界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结果终于被证实——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又一次发生了。美国即将卸任的总统布什当日也对美国民众发表了电视讲话,称美国金融市场无法正常发挥功能,美国整个经济体系已处于危险之中。他同时表示,美国必须采取措施对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资本市场进行严格控制。
尽管惴惴不安的时间已经一年有余,但当这可怕一幕终被证实的时候,美国以及与其联系紧密的欧洲市场信心顿遭严重打击,金融系统大部分方面更是瞬间即面临着停止运转的危险。
所谓的金融危机,指的是与金融相关的危机,也就是金融资产、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的危机,如股灾、金融机构倒闭等。历史上个案金融危机已有多次,但根据不同的市场和国家,如果个案危机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就很容易演变为系统性金融危机。美国此次所面临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危机。
那么,号称全球经济主导者的美国,又是如何让此次危机演变为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呢?
其实,早在1933年,美国经济学家费雪(Irving Fisher)在分析当时的金融危机时就指出:当高度负债的个人和商业机构陷入金融困境时,他们通常都会卖掉资产用来偿还债务。然而,当所有的个人和机构都采取这样的做法时,资产的市场价格就会发生雪崩,负债者手中持有资产价格下跌的速度,会超出其出售资产获得偿还债务的能力增加的速度。所以,资产价格通缩会变成一场恶性循环,其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严重的实体经济的下跌。
于是,已有舆论指出:美国自“二战”前实施的近80年的旨在保护银行免于在挤提中倒下的两大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和联储提供信用的制度,让所积累的风险发展到了极致,美国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全球竞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把美国金融中介带出了监管的范围。而正是它们所保护的那些华尔街金融机构,拉开了这场最严重危机的大幕。
时间还得回到一年前的2007年4月。被誉为全美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率先宣布破产,部分机构投资损失惨重。这便是后来人人皆知的美国“次贷危机”初现。
四个月之后,也就是2007年8月开始,有美国“央行”之称的美联储开始做出反应,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资金以增加市场信心,一度保持住了美国股市的高位,也让全美上下似乎都暂时松了一口气。只是,美国人显然低估了这次所谓的“个案危机”。2008年8月,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出现暴跌,使得持有“两房”债券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随后的形势发展迫使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不得不接管“两房”。
其实,美国房地产业在几年前还是红火一片。但几年后,房市制造出的泡沫便迅速破裂,半年不到,美国房地产市场就一落千丈。受此影响,2007年第四季度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就从第三季度的高值直跌至,全年增速也放慢到了,为2002年以来最低。与此种情形同时到来的,还有全美股市的急剧震荡,并频频殃及全球股市。
正是意识到了此次危机是从一个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信贷危机开始,而危机的主角,就是世界顶尖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结算银行,与传统意义上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存在本质上的不同,所以美国国会、政府和美联储开始了反应。
然而,令美国人惊醒的事件还是接踵而来。2008年9月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此话余音未了,9月15日,有世界两大顶级投资银行之称、总资产高达万亿美元的雷曼兄弟和美林也相继爆出问题:前者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后者则被美国银行收购。而总资产高达1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的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也不得不再次由美国政府出面进行接管,因为这个昔日的金融巨人也气术已尽、难以为继了。
至此,美国金融市场气氛空前紧张,被誉为金融市场灵魂的“三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信用上发生了道德风险,信贷上使正常运行的信贷链条突然紧缩,信心上引发了人们的恐慌心理。由此引发的,必将是人们对实体经济的信心。
从新世纪金融公司开始,到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印地麦克银行、贝尔斯登、房利美和房地美、雷曼兄弟、美林、华盛顿互惠银行……当昔日一个个大名鼎鼎的金融机构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逐一倒下时,美欧其他一些金融机构也似乎嗅到了末日正在来临的气味。
更为可怕的是,到了2008年11月中旬,美国实体经济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不祥兆头开始若隐若现,以通用为代表的美国主体工业也已嗅到了风雨欲来的阵阵寒气。
二、“地球村”谁能置身其外
自二战之后,美国即被视为全球经济的舵手,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金融秩序也一直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所推崇。于是,美国自然以资本主义核心自居,华尔街则是这种核心的核心了。所以,当资本主义核心标志——华尔街神话破灭的时候,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风寒连连也就是必然的了。
就在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当天,全球股市开始大跌,人们惊呼“黑色星期一”。在美国,股市创出自“9·11”事件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在伦敦和巴黎,股市跌幅接近4%;而在俄罗斯股市,MICEX指数更是暴挫。
随后,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称此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也认为,世界正面临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有人担心,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大萧条似乎正在重现。
时间推到了10月中旬。这一天是当月10日,世界金融形势呈现出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全球股票市场、原油市场以及粮食市场等主要市场均遭受重挫。
在美国,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大幅震荡,道琼斯指数上下波动逾1000点,最终收于8451.49点,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128.00点,跌幅为1.49%。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也下跌了1.18%,只有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微涨了。至此,道琼斯指数已连续八个交易日下跌,累计下跌达到了惊人的2400点,无论是下跌点数还是跌幅均创历史纪录。
在欧洲,主要股市表现也是如此。其中,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使该指数一周累计下跌24%,为1987年10月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而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和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当日也分别下跌了和。
再来看看亚洲。10月10日当天,亚太主要股市全面下跌。日本东京股市日经股指跌幅高达,中国香港、新加坡、菲律宾、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主要股指跌幅都超过了7%,新西兰和韩国主要股指跌幅超过了4%。
同日的拉美国家主要股市也继续大幅下跌,其中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和哥伦比亚等国主要股指跌幅都则超过了3%。
再来看看原油和粮食两个主要市场的表现。鉴于整个经济形势,国际能源机构10月10日下调了2008和2009两年原油需求增长预测,使得国际油价当日即跌破了每桶80美元。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美元,收于每桶美元,创出13个月来的新低,跌幅达到1。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11月份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了美元,收于每桶美元。
同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和玉米期货全线跌停,小麦期货也大幅收低。当天,大豆11月合约跳空66美分低开后,瞬间即被打在跌停板上直至收盘,最终收盘价为每蒲式耳美元,下跌70美分,创下2007年9月以来的新低。其余月份合约均以跌停报收。豆油和豆粕也几乎开盘即被封在跌停板上。豆粕12月合约收于每吨276美元,下跌20美元。豆油12月合约收于每磅美分,下跌了美分。玉米和小麦期货的情形也大致类似。
世界经济中的多重负面表现,也让主要国际经济组织频频发出了警告。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08年和2009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仅调整为和,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则警告说,美欧正面临着陷入经济衰退的极大风险。
这期间,尽管美欧、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了救市举措,但各方市场的反应依然冷淡。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方案意在给市场注入信心,只能“止血”尚未能“治本”,美国漫长救市路才刚刚开始。
如此看来,美国感冒了,资本主义世界还真的要得伤寒了。
更有令人侧目的一幕发生在2008年4月8日。当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计划在未来几年中出售吨黄金,同时裁员15%,以稳定资金储备和减少业务调整引发的财务亏损。有人就此认为,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成立以来从未发生过的事情,似乎透示出了这个在历次金融危机中充当“救世主”的世界性国际经济组织,也开始面临着自身生存的考验了。
令人不安的影响还不止如此。近年来的全球化发展,使得发达国家引发的危机,同样让发展中国家无法置身其外,有的还深受其害。如同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所说,除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放缓等不利因素外,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受到能源和粮食价格飙升的冲击,这将进一步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困难。他用了一个具体数据:“今年(2008年)已有1亿人重新陷入贫困,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后来,一些经济学家对此次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影响有过归纳,认为危机对不同经济体的影响程度不一,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形:一是对于那些市场开放程度小、处于全球化边缘的国家影响不大;对于跟美国同处一个发展水平的、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发达国家影响明显,尤其是一向呼应美国的英国;而对于那些新兴市场,其影响将会是放大的。
不过,美国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也从深层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反思。尤其是“必须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呼声,似乎正在以美国人并不情愿的效应反响着。正如IMF总裁卡恩所说,此次金融危机暴露了发达经济体金融体制的一系列缺陷,也证明当前金融体系不能适应全球化金融市场的要求,使得这一体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存在众多质疑。
而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代言人的中国,则说得更为直接。她要求IMF应立即将监督的重点转向美国金融危机,深入分析、认真总结此次危机的教训,确定真正的风险所在并采取得力措施,满足成员国对一个稳定有序的全球经济金融秩序的需求。
。。
三、中国——是新的救世主吗?(1)
3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在很多方面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美国经济“感冒”中国经济“咳嗽”再正常不过了,尤其是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和美国最大的债权人。事实上,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开始,纵然远隔万里,它对中国的影响已能伸手可及了。
只是危机发生后围绕中国的,有两种声音非常响亮:一是要求中国勇担“救世主”的责任,另一个则是认为中国可以做到独善其身。这两种声音在中国国内和国外都为数可观。然而,时刚刚走过改革开放30周年历程的中国来说,“救世主”的呼声只能是善意的恭维,而要做到“独善其身”,也早已不可能了。
直至目前,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至少已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已经走出国门的中国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在国外的资产虽然与机构本身的总资产比起来数额不大,但损失的比例并不小;二是中国境外上市公司的市值大幅度下降,正在影响这些企业的境外融资能力;三是降低了中国部分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四是风暴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需求的萎缩,正在直接影响“中国制造”的出口;五是风暴带来的流动性收缩,影响了一些企业的支付能力,使来自境外的欠款、赖账现象日益增多,影响了中国国内一些企业的收益,使资本抽回母国救急的现象也日渐增加。
而从未来趋势看,人们似乎也有理由担心,此次金融危机形成的破坏力可能会继续向实体经济蔓延。
正是考虑到如上影响的后续效应,中国央行于2008年9月8日19时宣布下调“双率”:从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个百分点;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作相应调整。同时,中国国务院还决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意味着自1999年开始实施的存款利息税将被暂时终止。紧跟着,中国相关部门进一步给出了“保暖”的举措,大力回调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系列政策,不仅恢复了房贷首付比例20%的规定,更出台了免征印花税、降低契税的新政。其用意不言自明。
针对中国的系列性举动,全球研究者们普遍给出了正面回应。而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此次对“双率”同时下调实为十年来所罕见,这也间接表明了美国引发的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所形成的严峻挑战。
可以预见的是,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实体经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扩大内需的客观需求之下,中国除了实行相应的货币政策之外,还将会出台意在增加民众就业、提高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相应政策。这不仅是应对危机的需要,更是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需要。
当然,与世界其它主要经济体比起来,中国金融体系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直接冲击要小;至于说到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影响,其破坏力相对而言则会更小,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不会发生改变。所以,中国国务院总理*于10月14日就当前国际金融形势表示,近些年来,中国金融业稳步对外开放,中国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程度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多年来的改革增强了中国金融抗风险的能力。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只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做好各项应对工作,中国有信心维护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
三、中国——是新的救世主吗?(2)
就此来说,中国金融体系的有限开放,实乃幸运之举了。
于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作为最大新兴经济体,其整体经济表现为全球所关注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IMF2008年10月发表的报告就说,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对当前世界经济来说“非常重要”。根据这一报告,中国经济2008年和2009年的增速将分别为和,虽较过去几年有所放缓,但在各大经济体中仍然首屈一指。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2008年10月下旬也表示,尽管中国也受到目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三大因素将帮助中国较好地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