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美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来拯救美国-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2008年10月下旬也表示,尽管中国也受到目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三大因素将帮助中国较好地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一是中国具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存在资本管制,这就为中国筑起了一道“防火墙”;中国货币政策稳健,中国政府过去4年都实现了财政盈余。他进而表示,由于有以上的良好基础,中国可以通过刺激内需来促进经济发展。在刺激内需方面,中国可以增加农村投入、实现产业升级、加强教育和医疗开支等。因此,他对中国经济前景仍充满信心。
  而那些呼吁中国勇于承担“救世主”的人们,更是看到了中国已然拥有的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尤其是在美英等深陷危机之中的国家看来,这一数额庞大的资金,不仅能救它们于水火之中,更能让它们继续操弄着自己所喜欢的“金融游戏”。于是,由欧美引领的对中国“夸奖潮”近来也开始在全球流行起来,其形态之与北京2008年奥运之前的欧美声态相比,真可谓是天壤之别。
  不过,经历了3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政府的成熟也让百姓们日益放心。就在危机爆发后举行的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政府就表明了这样的观点: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还很小,中国只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中国政府的表态有着十分客观的考虑。尽管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对这个国家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得不让人越来越警惕。根据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中国经济增速已连续五个季度减缓,2008年的GDP增速已从一季度的下滑到了三季度的9%。这种状况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寻求快速平稳发展的大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所以,为了正面预防可能的不利局面,中国政府随后史无前例的大动作不仅给了国人信心振奋的理由,更让全世界眼球发热。
  2008年11月9日,中国政府突然宣布对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出台了十大措施刺激经济,计划于未来两年投资4万亿元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政府的这一举措立即在全球引发重大效应。受此影响,当月10日亚洲各主要股市一反往日颓势全线上扬,而随后开盘的欧洲股市反应更为热烈,英国金融时报指数、德国DAX30种股份指数、法国CAC40指数涨幅均逼近4%,俄罗斯MICEX指数涨幅则达,MSCI全球指数上扬至,MSCI新兴市场指数上扬。
  伦敦一位投资经理的话颇有代表性。她在接受美国彭博电视台采访时难掩心中的兴奋,称中国的财政刺激计划“非常鼓舞人心”,“我们需要一个快速的实施。无论是从提振信心的角度,还是从今后的规划来看,这都将带来一个积极的转变”。
  可是,中国的这一计划产生的影响是全方面的。而国际商品市场对此的反应可谓是“拨云见日”。受此影响,投资者纷纷预期中国对于包括铁矿石、原油和铜在内的原材料需求将大大增加,直接促进了第二天的国际商品市场全线上扬。
  正因为如此,国际政要们也纷纷在第一时间对此发表了看法。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层官员就在第一时间预计,“如果中国将这一计划作为外交倡议,那么这对于全球朝向更协调应对危机的方向来说将是重要一步”;“中国政府此番决策,可以说是在财政刺激领域作出了践言履约的表率。”
  再来回顾一下中国总理*在此间向各地大员们的一句告诫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写到此,仿佛只能找到两个词来表述心意了,一个是“迫在眉睫”,另一个则是“胸有成竹”。
  当然,另外一种声音也并不是毫无意义。国际上确有不少人认为,美国经济下滑对中国政策面的调整更是一个好消息,美国此次危机对于中国而言,也许还意味着机会。
  这里不妨引用一下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执行主席、美国林则徐基金会主席黄克锵于2008年10月16日表发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
  危机与转机往往一步之差,人和国家都一样。中国如何在金融危机中赢得先机?笔者认为,中国应该与美国联手应对金融危机,但要灵活应用策略。如果态度太强硬,或者太过高姿态,会影响中美关系。如果态度太软弱,或是太谦卑,会被美国牵着走。中国应该借助这次金融危机真正走上崛起之路。中国应借助挽救金融危机之契机,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是地球圈的建设者、参与者,更是维护者和捍卫者。
  其实,本书笔者更想说的是,这次危机的发生源就在资本主义的心脏地带,华尔街原来引以为傲的投行模式也该寿终正寝了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华尔街的前世成长(1)
这是一个在中国广为流传的灰色故事——一位中国老太太和一位美国老太太相遇。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工作了几十年,终于攒够钱买了一套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工作了几十年,终于将住房贷款还清了。”
  有人说,华尔街具有以下含义:首先,它代表了世界金融中心;其次,它代表了美国经济;第三,它代表了美国股市;第四,它代表了天堂和地狱的距离只有500米。“第四”一句需要补充一下,意指华尔街全长只有500米,它的两个尽头一个是教堂,另一个则是坟墓。
  1.300年前的那条“墙街”
  地理上的华尔街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它的英文说法是“Wall Street”,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墙街”。
  这段“墙街”是1692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而修建。17世纪末,英国人赶走荷兰人之后,拆墙建街,取名“Wall Street”,亦即“墙街”的意思,中文音译为“华尔街”。华尔街从百老汇延伸到东河,全长不过500米,宽不过11米。
  到过华尔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印象,如果单从地理因素看,这条名噪全球的街道实在是“太小了”。
  虽然地理上的华尔街非常狭小,但就是这样的一条小街,却能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因为在真正的意义上,华尔街早已成为美国的资本市场乃至金融服务业的代名词,百年来它甚至已经将财富渗透到了每一块陈旧的地砖中。
  在这条小街上1号是纽约银行;14号是美国信孚银行;37号是原美国信托公司、美国大通银行;40号是曼哈顿信托银行;48号是美国金融博物馆;60号是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111号是花旗银行……只要沿着这些门牌号一直数下去,光在这条街上就能领略到当今几乎所有的金融巨鳄的风采。
  就在这条小街上,所罗门兄弟曾像街头小贩一样提着篮子向证券经纪人推销债券;摩根曾气吞万里地召开过拯救美国金融危机的秘密会议;高盛的传奇总裁文伯格年轻时曾怯生生地敲响高盛公司的大门……而且华尔街上这些传奇的人物仿佛都会灵魂附体的奇招,在这个神奇的地场,每一个年轻的银行家、分析师、交易员、经纪人或基金经理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创造新的金融神话。
  华尔街最西边是著名的“三一教堂”和一片墓地,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就埋葬于此。而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则就站在华尔街的纽约联邦大厅前宣誓就职的。
  18世纪后期,华尔街靠近今天的百老汇的街口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它能遮阳避雨,是做生意的好场所。当1776年美国独立后,汉密尔顿开始定期发行国债,市场上增加了很多可交易的品种。于是曼哈顿的证券经纪人们便选择华尔街的这棵梧桐树作为交易地点。每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他们以固定的价格收购国债,再以另一个略高的价格卖出国债。
  19世纪末,随着美国钢铁工业的崛起,华尔街发挥了巨大的融资作用,步入第一个发展期。以摩根为例,它在1901年对美国钢铁公司进行重组时,融资总规模达14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GDP的7%,这些资金都来自华尔街。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崛起,华尔街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确定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和美元挂钩。自此整个世界开始进入“美元本位”时代,国际金融重镇也从欧洲的伦敦转移到了美国的华尔街。。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华尔街的前世成长(2)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华尔街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越发稳固。这里由于集中了美国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使得华尔街不仅成为美国的金融中心,是美国垄断资本、金融和投资高度集中的象征,更已成为世界金融市场的风向标。这条街上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财团开设的银行、保险、铁路、采矿、制造业等大公司的总管理处等。
  所以,人们也常把华尔街作为垄断资本的代名词,而垄断资本也从这里支配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受此影响,在很多美国民众的心目中,华尔街开始成为金钱的游戏场所,是一个富人的天堂。而它的风吹草动,也开始影响整个欧美市场,甚至波及全球。
  如今,人们所说的华尔街,更多的是指真正意义上的华尔街。它不仅远远超越了这条小街本身,也已超越了纽约市最繁华的市区,发展成为一条遍布全美的金融服务网络。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今天的华尔街更已跨越了国界,扩展到全球的各个角落。所以,一些金融界人士甚至认为,华尔街实际上已经代表了一个自成体系的金融帝国。
  这种说法从量上看是有着一定道理的。虽然华尔街并不是一个主权国家,但它本身已经强大到了一个世界强国的地步。仅从美联储2004年公布的相关数据看,美国的资本市场(也称作证券市场,通常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的规模已远远超过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2004年,美国股市的市值达到万亿美元,是美国GDP (12万亿美元)的143%;美国债市市值达到万亿美元,是美国GDP的308%。
  在历史上抹下了厚黑一笔的2001年9月11日,当位于华尔街附近纽约金融区的世界贸易大厦遭到恐怖袭击,纽约交易所停止交易时,不仅美国经济如哽在喉,世界经济也一度受惊。华尔街这个金融帝国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2。“游戏”式的童年成长
  如果以时间计算,华尔街的历史虽有三百年之久,但在人类开拓的历史进程中,却依然是苍海一粟。可就是在这三百年间,原本一个小得可以忽略的“墙街”,锐变成为今天专供全球金融奇才翻筋抖云、天马行空的世界金融中心,也可谓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了。
  研究者们早就指出,今天的华尔街已与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纠缠,关系错综复杂,想要清晰地把它的脉络梳理出来,绝非易事。所以,本书在这里只能简要地概括,以时间发展前后顺序,展现出它成长的历程。
  第一阶段可以称为“童年期”,时间跨度大约是从1653年到19世纪末。
  当最初的纽约还是荷兰殖民地时,荷兰人就把自己在商业领域的钻研精神深深地刻在了这里。根据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到了17世纪中叶才在荷兰逐渐完善的。当时的荷兰已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金融体系,包括银行、股票交易所、信用、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等,这种状况极大地催生了荷兰的经济起飞,也使得这个面积不大的欧洲小国,一度成为世界上的强国之一。所以,当荷兰人移民到了北美,他们也将资本主义的商业精神带到了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后来的纽约。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华尔街的前世成长(3)
英国人的到来;并没有改变荷兰人留下的商业精神。纽约的市民保持了荷兰人热爱商业、热爱挣钱的文化,直至今天。1776年,美国独立后,为了尽快摆脱经济上对英国的依赖,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发行了大量的新国债,以替代原来的旧国债。这使得在纽约市场上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可交易的品种,市场也迅速扩大,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前身——纽约股票交易委员会也应运而生。而它就将落脚点选在了华尔街。
  1792年,在华尔街的历史上有着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发生了,即《梧桐树协议》的出现。当时,市场交易量激增,交易所内不仅有大量交易,交易所外也有大量的交易活动在进行,人称场外交易。之所以有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是场外交易的经纪人不用交纳会员费,却可以站在交易所的门口听到场内报价,以获得最新的信息。其后,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也为了防止经纪人在交易佣金上出现恶性竞争,经纪人们就聚集在了上文提到的那棵梧桐树下,相互间进行了约定。于是,《梧桐树协议》便产生了。其中,经纪人们保证,在为客户提供证券交易服务的时候,收取不低于的佣金。如今,研究者们大多视《梧桐树协议》的签订为华尔街正式起步的重要标志。
  其后,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以伊利运河为标志的大规模修建热潮在全美展开。于是,为开挖这些运河而发行的大量股票和债券不仅推动了早期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使美国资本市场的规模更因这种大规模的融资活动而迅速地扩大起来。
  在此期间,美国的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来鼓励和扶持纽约的资本市场,他对美国早期金融体系的整体设计,对华尔街直至后来的整个纽约能够成为今天的国际金融中心,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1792年美国股市发生第一次股灾时,正是汉密尔顿下令美国财政部大量买进国债,对市场进行支持。不仅如此,汉密尔顿还是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纽约银行的创始人,而他后来也将自己的墓地选在了与纽约银行隔街相望的华尔街尽头。
  在华尔街童年成长历程中,不得不提到1861年到1865年之间发生的美国南北战争。这场战争不仅对整个美利坚的命运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也对美国的证券市场起到了巨大地推动作用。在美国南北战争前,华尔街的债券发行都是通过私募的方式进行。而在南北战争期间,北方的银行家库克革命性地向公众发行了战争债券,不仅使得北方联邦政府得以迅速地募集到战争所需要的资金,而且也让百姓得以把爱国热情转化为了一种投资。后来的评论家们认为,库克的这一创举对美国南北战争的进程起到了某种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尚未掌握现代资本市场这一重要工具的南方政府,只能依靠大量印钞来支持战争,大大地恶化了南方的通货膨胀,最终直接影响了这场战争的进程和胜负。
  事物的发展往往具有多面性,不管它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银行家库克的革命性创举,不仅进一步扩大了美国资本市场规模,更意外地繁荣了华尔街。据相关统计,在美国南北战争前,美国国债的规模是6480万美元,而到了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