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时候,我说:“老陈啊,你回国之后累成这个样子,到底有什么自己的目标吗?在外人看来,你已经名利双收,艺术成就斐然,可以慢点了啊。
”他说:“我还有三个心愿。
第一,出一本国内第一的、国际第一流的时尚杂志;第二,办一所国内最好的设计学院;第三,拍一部自己喜欢的好电影。
”说完就拿出来一本厚厚的杂志给我,说:“我的第一个愿望现在完成了。
”这个杂志实在有点惊人,据说号称当时国内最厚的时尚杂志,叫做《青年视觉》。
厚达416页,采用全彩色印刷和国际流行的超大型开本(230×300mm)。
给我《时尚芭莎》主编苏芒第五届芭莎明星慈善夜的是试刊号,陈逸飞说他创办这份杂志的目的,是他主张的“大视觉”、“大美术”的原则。
就是通过现代手段,使视觉艺术更接近人们的现实生活。
他认为,希望获取视觉快感是人类的本能,而现代人对视觉艺术的渴望,已经转化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因此,作为视觉艺术家,他从事的种种活动,无论是拍电影、设计时装,还是现在办的《青年视觉》杂志,都与视觉艺术有关。
他希望通过出版这一手段,向更多的人们传递视觉美感,以实现视觉教育功能。
这么大一本杂志,定价才30元人民币,我翻阅了一下内容,人文、时尚生活、文化艺术、影像思维、环境和室内设计、工业设计都有,我问他针对的读者,他说主要针对白领青年这一消费群体,因此需要信息量大、新鲜、具收藏价值。
这本杂志后来和出版方面有龃龉,好像是出版方把陈逸飞排挤出去了,我不了解内情,但是感觉好像是出版方以为杂志知名度已经建立,就不要原创人了。
其实,一份杂志的品牌,往往在一个或者几个人的思路和品位,这份杂志少了这样一个对时尚把握很到位的灵魂人物,也就逐渐垮下去了,起码我知道原来看的人都放弃了,书店、书报摊也都不再销售了,真是可惜。
时尚时代 第一部分(15)
对陈逸飞来说,杂志失败了是个很大的打击,三个愿望失败一个,我没有能力帮他拍电影,因此我一口应诺帮忙他办学校,也是想为朋友了一个心愿啊。
苏芒在陈逸飞的那本关于办时尚杂志的书中,立马看到了好多原来不知道的概念。
她自己说:这本书第一次让她知道还有类似《TheFace》、《WallPaper》这样顶尖新锐时尚的杂志,知道几个年轻人,抱着理想,就做出这样的好时尚杂志来。
苏芒提到那一年对她刺激很大的另外一件事,是她参加了一个男士护肤品在中国的上市活动。
这个国际化妆品集团在演示的时候,放映了好多壮美、健康男性的图片,还有这类产品在国外市场的数据。
苏芒当时感觉有强烈的冲动,她后078来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为什么中国男人还停留在财富证明会里不会被一些商业的、约定俗成的东西所淹没,还能保留一切、或者不修边幅的魏晋名士派层次上呢?他们真的不知一点心灵的净土。
道光洁清爽的面容比烟熏火燎的沧桑更好看?香水比烟味更我是做设计的,对于一份时尚杂志的运作很注意,因此迷人?魅力,不是指一个人的财富而是他对待生活和别人的我问《时尚芭莎》的广告收益。
苏芒回答得很坦率,他们针态度”。
她认为并非中国男人没有对美和品位的需要,而是对性很清楚,在广告选择的时候首先过滤掉一些不属于自己缺乏群体的认同、缺乏教育、更没有获得品位的简单途径。
范畴的内容,比如《时尚芭莎》杂志广告上的产品价格都有这种冲动就成了办杂志的宗旨了。
一个底线,太便宜的产品广告不做,因为不是看这本杂志的《时尚芭莎》这本杂志,对我来说,更有趣的不是内读者群会考虑的产品。
要做到广告有效率,杂志内容重要内容,是他们对市场定位锲而不舍的态度和努力。
苏芒说她在统一的形象也很重要,又要时尚,又要文化,又要时髦,又受命出版《芭莎男士》的时候,就和刘江谈了三个主要问要高雅,不可能。
苏芒就说:一本很好的杂志从头贯彻的精题,都是市场定位方面的,继而形成自己的营销策略,包括神应该是一致的。
时尚杂志是广告先行的,办杂志的人要知创立自己的整体识别系统:具有标志性封面特征,注重有效道这本杂志是一个市场,不是为编辑们自己圆梦。
广告宣传规模,辅之以各种类型大规模的所谓“震撼上我离开苏芒办公室的时候,问刘江是怎么培养这些干练市”的活动;编辑上努力做到受众具体拟人化;推广节奏上的女孩子的。
他很轻松地笑笑,说是给她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的时间密集,加上注重分销渠道深入。
空间和时间,同时让她们有强烈的事业感和责任感,做杂志我在几年前就听说苏芒是学音乐出身的,恰恰我的父母是她们自己的事,这样才能投入,才能够做好。
我自己的体也都是从事音乐教育的,自己是在音乐学院的大院长大的,会,人才是重要的,一个人天生的素质后天很难改变,但是明白音乐会培养你一种很细腻的时尚感。
因此,看到苏芒办通过好的环境和条件可以提高素质,加上给予宽松的编辑自好了这份杂志,不认为是偶然的事情了。
她自己也说:因为由度,让编辑们把杂志当自己的事业来做,而不仅仅是来上父母是搞艺术的,自己身上潜藏着艺术气质。
因此在这个社班,杂志哪能做不好呢?编辑哪能不能干呢?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时尚时代 第一部分(1)
080《时尚先生·Esquire》说到《时尚·COSMO》和《时尚芭莎》这两本纯粹是给职业、白领青年女性看的杂志,不能不提时尚另外一本类似的杂志。
前面在提《芭莎》的时候稍微讲了一点点,这本杂志的对象则是男性群体,这就是从1997年就开始出版的中国版的《时尚先生·Esquire》。
“Esquire”原来国内翻译为“绅士”,我在美国经常看这本杂志,因此对这本杂志倒十分了解。
《绅士》是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结束的时候由赫斯特报业集团(theHearstCorporation)出版的男性杂志。
经济复苏,杂志市场相应热起来了。
赫斯特集团让阿诺·金里奇(ArnoldGingrich)担任主编,和他搭档的是发行人戴维·斯玛特()。
他们努力把这份杂志做成白领男性的时尚顶级杂志,当时请了好几个美国最顶级的作家来撰稿,包括:阿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斯格特·菲兹杰拉德()。
20世纪40年代,由于提出“瓦加斯姑娘”(theVargasGirls)这个连载专辑,广受欢迎,杂志的发行量猛增。
20世纪60年代,《Esquire》从白领男性市场的调查发现需要调整编辑内容,因此开始朝“新新闻”方向转,聘用了另外一批思想上和写作文风上很前卫的青年作家做撰稿人,其中包括诺尔曼·梅勒(NormanMailer)、提姆·奥布里安(TimO'Brien)、约翰·萨克(JohnSack)、盖·塔尔西(GayTalese)、汤姆·沃尔夫(TomWolfe)等。
从1961~1973年,杂志负责人是哈罗德·海斯,他改变了杂志的开本尺寸,使得开本更大,图片质量就更加精彩。
但是开本变大并没有刺激销售,一般读者主要还是关注内容。
因此在1971年,《Esquire》回复到原来一般刊物的尺寸,就是标准的8x11英寸。
美国版《Esquire》封面《时尚先生》主编王锋《男士健康》主编林明谦
对男性读者来说,书评比女性杂志来得重要,雕琢文字,有一种很时尚的减少主义的韵味,这个风格的确《Esquire》从20世纪50年代就请名家写书评,主要的评论家很受白领男性的喜欢。
他同时也发表理查德·福特(Richard是多罗西·派克(DorothyParker),另外请丹尼尔·伊兹Ford)的短篇小说,他推出的新作家不少,包括科拉各科维奇(DanielItzkovitz)写评注。
派克的评论还包括大量桑·波伊尔()、巴利·哈纳(Barry的文学批判文章,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白领都喜欢。
她曾经Hannah)、辛西亚·奥兹克(CynthiaOzick)、雷诺兹·卡为另外一本重要的高级知识分子杂志《纽约客》(TheNew波特(ReynoldsPrice)等。
Yorker)开辟“持久的读者”(ConstantReader)栏目,写这本杂志逐步成为美国新作家崭露头角的最好平台,了几十年的书评,在知识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58~1963当时通过这份杂志出名的作家还有威廉·巴克里(WilliamF。年,她给《Esquire》写书评,就把这种风气和读者群带过Buckley)、杜鲁门·卡波特(TrumanCapote)、穆利·堪来了。
这个评论家文风睿智、极具灵气、凌厉、尖刻、咄咄普敦(MurrayKempton)、马尔科姆·穆格里奇(Malcolm逼人,又非常敏感和充满热情,非常适合白领男性的阅读习Muggeridge)、朗·罗森堡(RonRosenbaum)、安德鲁·瓦惯。
什(AndrewVachss)、加利·威尔斯(GarryWills)。
这个无论是女性的还是男性的杂志,英文称为“fiction”不断在文学上推出新人的策略,是这份杂志能够一直维持这的小说一直是很重要的内容。
从1969~1976年,小说部的负么大的职业男性读者群的原因之一。
责人是戈顿·里什(GordonLish)。
他亲手推红了好多小说1977年2月份,《Esquire》刊载了一篇叫做《为卢家,包括雷蒙德·卡维(RaymondCarver)这些人,因此有伯——没有承诺》(ForRupert…withnopromises)的小“小说船长”(CaptainFiction)的美称。
小说在杂志上连说,没有作者的署名。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时尚时代 第一部分(2)
这是这份杂志44年历史中第一次刊载载,吸引读者不断跟情节,而形成固定的读者群,是个很聪不署名的文章,读者都猜测是谁执笔的。
这篇文章引起很大明的方法。
里什鼓励卡维用很简洁的文风写小说,不要过于的争议,主要原因是大家都想知道是谁写的,好多人猜测是082《时尚先生》封面《时尚先生》内页写《麦田守望者》(TheCatcherintheRye)的美国文学家萨林格(Salinger)的作品,其实是戈顿·里什采用萨林格的风格所造成的心理疑团,因此形成轰动。
这一招在当时的确很奏效,刺激了期刊的销售。
《Esquire》杂志的设计非常讲究,因为读者是高级白领男性,对设计有自己独到的口味。
杂志社聘用了好多很优秀的设计师、插图画家参与设计。
其中包括插图名家阿伯尼·迪安(AbnerDean)、桑地亚戈·马丁尼兹·德加诺(SantiagoMartinezDelgado)、乔治·匹提(GeorgePetty)、TY马洪(TYMahon)、约翰·格罗斯(JohnGroth)等。
艺术总监前后用过让…保罗·古德(Jean…PaulGoude)、保罗·兰德(PaulRand)、罗杰·布莱克(RogerBlack)、萨姆尔·安图皮特(SamuelAntupit)。
20世纪60年代,杂志起用了美国“艺术总监名人堂”名单中最年轻的广告设计大师乔治·路易斯(GeorgeLois)担任设计总监。
这个人虽然年轻,但是在设计界当时已经是个传奇人物了,他赋予杂志一种崭新的风格,特别是封面设计,夺目而又有品位。
他利用当时开始流行的波普艺术风格,给杂志带来了时代气息,在他的设计定位之后,杂志的发行量从50万册猛增到200万册,短短时间增加了四倍,功不可没。
好多年来,《Esquire》杂志都颁发“年度丑闻奖”(“DubiousAchievementAwards”),给过去一年有趣的美国丑闻事件评奖。
早年我看有尼克松和水门事件的照片。
2005年是被称为“深喉”的、泄露水门机密档案给媒体的美国联邦调查局线人马克·菲尔特()的照片。
这些活动在白领男性中非常有市场,我自己也每年都会关注丑闻奖的获得者。
美国的《Esquire》杂志现在有中国大陆、捷克、希腊、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荷兰、俄罗斯、中国台湾、西班牙、泰国、土耳其、英国、罗马尼亚等版本,是全球主要的职业男性刊物。
中国时尚集团的《时尚先生》虽然采用部分美国原版的内容,但是要组织自己的版面和风格,的确不容易。
国情不同,自然不能够生搬硬套,这个工作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和《时尚先生》的主编王锋谈这本杂志和美国原版有多大差别,他回答说差别很大,而最根本改变的是新闻性做法。
时尚杂志一般不报道新闻,也不评论和讨论新闻。
但是男性和女性不同的一点,是男性对新闻时事的兴趣比女性高得多,因此《时尚先生》也做了这方面的调整。
有最近新闻议题的讨论、评论和分析,这样做,吸引了好多职业白领男性读者的关注。
而《时尚先生》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设法使得杂志具有中国最新的面孔。
读者永远对新鲜的东西感兴趣,所以这本杂志在封面制作上就将美国版常规的好莱坞面孔改成了中国面孔,并且是新的热点人物的面孔,这样就吸引了更多男性读者。
《时尚先生》本质是一本男性的生活类刊物。
他们对编辑要求是绝不写表扬稿式的文章,不歌功颂德,希望这本杂志对人物的挖掘和描述能走到人物背后,杂志对人物报道是四个字:“人心人性”。
这是月刊成为月刊的理由,报纸速度很快,人们可以原谅它不做深度采访、不写人物的背后。
但作为月刊,既然选择了这个人物,你必须要能挖掘出这个人物最根本的一些东西。
美国的《Esquire》是针对白领男性的,因此有相当大篇幅的关于女性的主题,异性相引嘛,很自然,也符合逻辑,杂志因此是用来取悦于男性的。
而《时尚先生》也无可避免地面临这个议题,时尚的方针自然是疏导和适应。
不过,这个杂志是比较典雅型,或者比较正规型的男性杂志,因此和比较具有情色感的《男人装》还不一样,说是《男人装》里面的女人大胸大臀,而《时尚先生》里面的女人讲究风情,不那么暴露。
时尚时代 第一部分(3)
不过,如果一点性的感觉都没有,也就不会有多少男性读者看了。
因此他们的照片风格,是风情而暧昧,比较隐讳。
以我自己的观点看,他们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比较能够将性感和典雅兼顾的平衡点,需要努力。
084《时尚家居》《时尚家居》是一本没有依靠外刊力量自己办的杂志,因此难度就更大了。
杂志的内容是家喻户晓,人人关心的室内设计、家具、家居用品,自然会有好多尖锐的意见出来。
这本杂志已经有好多年了,因此我对它也特别好奇。
我认识《时尚家居》的主编殷智贤也有好几年了,她是一个在时尚圈中有名的涉猎甚广的人,早年做《时尚先生》,后来才转行做《时尚家居》。
从“人“到“房”,这么大跨度的转变